..续本文上一页你能甘心吗?只有遇到佛法甘心,为什么?过去我害他的,今天被他害,一笔了了,没有怨恨解脱了。如果你还有怨恨,来生你又去报他,他又不服气,后生又来报你,生生世世几十世、几百世都脱不了,双方都苦,这是迷得好可怜!只有遇到佛法才能够觉悟到,这一念错了,报复的念头错了,不应该。这是分段生死的苦。
从形就是所感的果报,报身身形不一样,寿命、地位、财富、受用都不相同,善因得善果,恶因得恶报。但是世间人没有纯善也没有纯恶的,善恶交杂。我们细心,在这个世间,在我们的周围,你全都能看清楚、都能看明白,你就会觉悟。我们就会常常想到,怎么个想法?易位去想,换个地位,他是我,我是他,我怎么个想法?我们换个位子,就能化解。冤家宜解不宜结,所有一切不善,我看不惯的、不喜欢的都是怨,怨把它化解,不再结怨,到这一世完全了了。又何况遇到佛法,我这一世要去作佛去,我不再干傻事,对一切众生把他当佛看待,真诚恭敬。他对我怎么不好、怎么怨恨我,我心里晓得,我过去这样对他,所以他才这样对我。他为什么对别人不是这样?我们能够这样想法,心就开了、开朗了,不再计较,什么都能忍受。忍受就是消业障,忍受就是在积福德;不能忍,我们就不积德、不修善。佛在经教里常说忍辱波罗蜜,只有能忍,后面才有精进、才有禅定、才有般若。如果不能忍你就倒退,无论你修什么你都倒退,你不能前进。世间善人也说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会出大事情,都要在很细微的地方去用心。
第二种叫变易生死,「因移果易,名为变易」。它不是分段、分段生死,不是一段一段的。这个变易,我们举个例子,小孩子学校念书,今年念一年级,过了一年他升到二年级,一年级死,二年级生,就这个意思。那为什么叫生死?生死是受苦。你看他苦,他读了一年,一年考试及格再升到二年级,他要苦学一年,二年再苦学一年升到三年级,三年级再苦学一年到四年级,这叫变易。从六道把见思烦恼断了,超越六道,超越六道等于说四圣法界的一年级。可是一年级里头,必须把见思烦恼习气断掉,不断掉他永远不能升,他就停留在一年级这个地位。把见思烦恼习气断掉他就升了一级,升到缘觉就是辟支佛,他不叫阿罗汉,他的地位比阿罗汉高。他要再往上提升,他要把尘沙烦恼断掉,尘沙烦恼是分别,尘沙是比喻,我们的分别就像尘沙一样那么多,喜欢分别。但是这个业比执着轻,执着最严重,执着是阿罗汉就放下了。辟支佛如果把分别放下,于一切法都不分别,他升级升到菩萨。菩萨要把分别的习气放下,菩萨还有分别的习气,分别习气放下,菩萨就成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,就成佛,没出十法界,出十法界无明要放下。
无明是起心动念,于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就出了十法界,出十法界才真正称之为圣人。他住什么地方?他住实报庄严土,这是最高的一真法界。为什么称一真?那个世界里面所有一切现象都不会改变,就是它没有变化,人没有生老病死,植物没有生住异灭,山河大地没有成住坏空,你说那个世界多美好!所以它叫真的。十法界不是真的,十法界剎那剎那在变化,无常;一真法界是常住的,没有变化的现象。为什么?他没有识,转识成智,他们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妄心是阿赖耶,十法界都用阿赖耶,四圣法界用得正,六道里头用得邪,用偏、用邪了,随着六道轮回的苦报。四圣用得正,为什么?有佛教他,他听话,他们真修行。四圣法界里头无论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里面都有法身菩萨、都有诸佛如来在那里教化,他们好学、肯真干,所以步步向上提升。
底下讲「谓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,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」。这个方便等土就是声闻(是阿罗汉)、辟支佛、菩萨、佛,四种不同的净土,这四种不同净土里头没有分段生死,但是有变易生死。「如初位为因,后位为果;又后位为因,后后位为果。以其因移果易,故名变易生死」,也叫做方便有余土。「方便土者,修戒定慧方便之道,得生其中,在方便土」。方便是这个意思,在这里面修戒定慧。戒定慧是如来的方便,如来的真实法是一乘,二乘、三乘全是方便。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很清楚,唯有一乘法,除佛方便说。前面说了,《法华经》上讲的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,这是经文。佛度化众生,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在这一生成佛,这就是唯说一乘法,没有二乘,也没有三乘,二乘、三乘全是方便。所以方便土里面,就学这些方便法,从方便到一乘、到真实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那就是真实,由方便再达到真实。但是净宗特别,净宗非常非常殊胜,净宗就是纯粹的一乘法,但是真信、真愿、持名。
什么人真信真愿持名?倓虚老法师常常跟我们说的,锅漏匠,那就是真信真愿持名。老和尚只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他什么都不懂,他不认识字,他是做锅漏匠出身的。那个行业现在没有了,非常苦的一个行业,补锅、补碗,碗锅打破了补了还能再用。这个行业我们小时候抗战期间有,挑着一个担子到处吆喝,谁家有破锅、破碗他给它补,很便宜,一、二个铜板,你就晓得他生活多苦。因为生活太苦,活不下去,年岁慢慢都大了,他到四十几岁前途没有了,找到谛闲老法师。谛闲法师跟他什么关系?小时候同住在一个村庄,小时候的玩伴。现在看到他出家做了和尚,有住的地方,有人供养,他很羡慕,一定要跟他出家。他就难了,年轻出家可以,能学,四十多岁还学什么?学习的时间过了。于是乎就告诉他,你出家不要住在庙里,住在庙里人家欺负你,瞧不起你,你什么都不会,连早晚课都不会,你怎么能受得了?所以乡下找一个没人住的破庙,废弃的道场,叫他一个人住在里头。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你好好的去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再念。没有时间限制,你什么时候醒过来什么时候再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。他念了三年,预知时至站着往生。倓虚法师「佛七开示」里头有这段记载,真的不是假的。倓老是谛闲法师的学生,锅漏匠是谛闲法师的徒弟,他们都认识、都熟。那个成就还得了,他走的时候谛老赞叹,我们佛门里头弘宗研教这大法师比不上,丛林方丈的主席、住持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,真成功了。在净宗里面这种人,上上根人,一句阿弥陀佛三年这样殊胜的成就,你说他那个一走度多少人!到现在我们都受影响。比讲经说法的力量大,讲经说法未必让人相信,他这一表演人家不能不相信,现身说法。
到了极乐世界两种生死都没有了。诸位要知道,只有极乐世界,他方诸佛剎土还有变易生死。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了?因为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两种生死都没有了,这个不可思议。在他方世界还是一个等级、一个等级往上去,你看菩萨十信位,十信就是十法界,初住超越十法界。从初信位到六信没有离开六道轮回,七信脱离轮回,在方便土是声闻七信位,八信是缘觉辟支佛,九信是菩萨,十信是佛,十信菩萨在十法界没离开。到初住离开了,初住就称为法身大士,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居报土,实报庄严土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四十个,等觉四十一个位次他们住实报土。再往上去妙觉,妙觉不住实报土,住常寂光,回归常寂光,究竟的佛果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实报土里面两种生死都没有了。极乐世界有方便土,还有同居土,怎么会没有变易生死?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,只要生到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,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实报土的法身大士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变易生死,两种生死都没有,无比的殊胜!
「《合赞》云:超过分段、变易二死,安住出世二空之智」,二空就是人空、法空,人与法都不是真的。「此即成就智断二德」,智是智慧,成就智慧,断是放下,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烦恼也断了,这叫断德。断烦恼成智慧,这是法身菩萨,两种生死都没有了。「《会疏》曰:三界虚妄,皆不常住,总名世间」。三界就是六道,六道里头有欲界、有色界、有无色界,所以叫三界。三界就是六道,六道就是三界,统统是虚妄的,是从自己念头里生的,都不是常住。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,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个生灭。我们所在三界里头看到的现象,三界六道是一种相似相续相。我常常用电影做比喻,大家好懂,我们看到电影银幕上现的相,它是相似相续相,全是假的。电影的底片就是幻灯片,每一张相都是独立的,而且每一张相没有相同的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它的变化,确实像万花筒一样,永远在变,变幻不停,找不到两个相相同。我们细心观察万花筒就了解这个道理。
这个道理,贤首国师在《还源观》上讲得好,从一体起二用,一体是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说得真好。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,自性,自性清净,跟惠能大师讲的一样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一尘不染。这个清净,用现代科学家的话就更好懂,因为它没有现象,它没有物质现象,它没有精神现象,也没有自然现象,所以叫清净。圆是圆满,圆满是讲它的德能,我们讲智慧,它有无量的智慧、有无量的德能,这是圆满。下面一个明,明就是代表智慧,圆里头还有相好。佛在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智慧、德相,贤首大师用「圆明」两个字代表,圆是德能、相好,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体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所有的法都从它那里变现出来,它什么都不是,它如如不动,能现一切法。贤首国师这一句话,科学家现在已经很接近,还没找到,很近了。
从这一体起两个作用,这两个作用一个是依报、一个正报,依报就是宇宙,正报就自己。宇宙、我从哪来的?从这发生的。怎么发生的?一念不觉。那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讲的那一念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钟里头,有一千六百兆这样微细的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