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九十七集) 2011/12/23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097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叁百四十二面第五行:
「《會疏》曰:叁界虛妄,皆不常住,總名世間。衆生國土,臧否萬差,是名諸所有法。菩薩深以大智慧,達性空無相,故雲超過。」這是解釋「超過世間」。叁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也就是指六道,這裏面沒有一法是常住的,全都是無常的。現在科學家證明,所有的現象都是屬于波動現象,波動生滅的速度極快,我們所看到的是個虛幻不實的幻相,也就是這種波動的連續相。佛在幾千年前,在禅定當中就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知道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情。總名這叫世間,世是指的時間,中國人以叁十年爲一世,所以世是叁個十字,間是講的空間。界也是一樣的意思,所以世界、世間是一個意思,就是講時間與空間之內的。世間在通常講有叁種,佛門裏常說的,有情世間、器世間、智正覺世間,這佛法常說的。有情世間是指一切動物,指動物而言的。植物跟礦物都包括在器世間,器是器具、器皿,叫器世間。這兩種之外,還有一種智正覺世間,智慧的智,智正覺。那是證果的人,阿羅漢以上的,四聖法界與諸佛菩薩的剎土,這是聖人住的,叫智正覺世間。這是通常的分類。
《大智度論》裏面也有叁種世間,我們把它節錄在此地。「隔別名世,間差名間。謂十界假名」,這個世是隔別的意思,現前、後,這是隔別。我們講昨天、今天、明天,這就是隔別,還是從時間上講的。間,這是空間,空間有差別。所以他說十界假名,十法界是假名,不是真的。《般若經》上佛說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佛法不是真的,佛法是因衆生而建立的,沒有衆生哪來的佛法?衆生在迷,佛幫助這些衆生回歸覺悟,用種種方法,這就稱爲佛法。十界假名是第一種,第二種「五陰世間」,第叁種「國土世間」,國土就是依報,說這個叁種。「一一差別不同」,把世間分爲這叁大類,「故名叁種世間」。下面有個簡單解釋,什麼叫十界?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餓鬼、畜生、地獄,這十法界。五陰是衆生身,此身是色受想行識五陰所成的,所以叫五陰世間。五陰的範圍非常廣大,我們看它的說法,《智度論》的說法。
第一個「假名世間,亦名衆生世間。假名者,于十界五陰實法上」,把十法界、五陰看之爲真實。這是什麼?凡夫的,凡夫都看到這是真實法,在真實法上「假立名字,各各不同」。十法界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自然現象,我們要理解它、解釋它、說明它,不能不立個名相,不立名相不好稱呼。什麼叫佛法界,什麼叫菩薩法界,都要有名字。名都是從理、從相或者從作用上建立的,佛法也把它歸爲叁大類,體性、現相、作用,有這叁大類。「假立名字,各各不同,是爲假名世間」。「實法者,謂十界五陰皆實有」,有這回事情,稱它爲實有。統統是凡夫所見,凡夫對于這些法分別執著而不肯放下。「假立名字者,謂十界名字,非實有也」,所有的名字全是假的。
學佛,佛學裏頭的名詞術語,要知道都是個代表,便于解釋,一種方便法。正像老子所說的,「名可名,非常名;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常是什麼?常是永恒的、是真的,名可不是真的,所以全是假名。「既有十界五陰實法,即有十界衆生假名。且如人界中,各各有身」。譬如我們人,是這個社會,我們把人看作實體,他一定有個名字,好稱呼他,好跟他溝通,跟他往來,所以「各各有名字也,余界亦然」。五陰也要給它名字,動植物也要給它名字,山河大地都要給它個名字。這些名字我們一定要知道,它不是真的,它是人建立的,名字可以常常換。同樣一個地方,一個城市,古代的名字跟現代不一樣,自古以來可能改名改了好幾次。可別把名當真,不要執著名字相。
《大乘起信論》裏頭告訴我們,馬鳴菩薩作的,聞經聽法要記住叁個原則。第一個不執著言說相。言語,長說、短說、深說、淺說都沒有關系,我們要知道他所說義理之所在,不要著在假相上,這個很重要。第二個不執著名字相。名詞術語它是代表一個實體,或者代表一種觀念,代表一個意思,我們都要能體會到。像佛法裏頭講自性講了十幾個名詞,爲什麼講這麼多?一樁事情用一個名詞不就行了,說這麼多。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就有個疑問,我們提出來問老師,老師告訴我們,這是佛陀教學的方便,就是叫你不要執著名字,只要說的是這樁事情都可以,用意在這個地方。第叁不執著心緣相。我聽了,聽了覺得這是什麼意思,不要去想它,爲什麼?你想就想錯了,無論你怎麼去想它,你都是錯的。這個意思深了,爲什麼?要知道佛根本就沒有說法。所以釋迦牟尼佛說,他一生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,誰要說他說法那叫謗佛。明明說了四十九年,留了這麼多經典,怎麼沒有說一個字?真實法,一個字都沒說,爲什麼?說不出,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不但說不出來,想都想不到,言語達不到,思想達不到,你怎麼說?所以佛以善巧方便叫我們去悟入,一定要悟入。聽了、看到了、接觸到了,豁然大悟。佛用的這些方法,他身,六根在表演,言語、名相是方便,是善巧方便。你會看、會聽,會的人開悟了,不會的人迷在文字裏頭、迷在言語裏頭,把他的言語、文字當作佛法,那就錯了。在中國惠能大師的表演很好,他不要文字。
這就是馬鳴菩薩教給我們的,聽經要會聽,學教要會學。會是什麼?是不著相。從這個裏頭見性,那就真的會了。我們一般人,學了幾十年都不會,原因在哪裏?我們著了言說相、著了文字相、著了心緣相。我看這句經文,我想是什麼意思,那不是佛的意思,是我的意思。你看這句經文,你想什麼意思,是你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絕對不是如來真實義,因爲如來沒有真實義,你怎麼會見到如來真實義?沒有真實義就是如來的真實義,爲什麼?真如本性裏頭一法不立。我們經上剛剛學過的,真實之際裏頭沒有一法。自性裏頭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、沒有自然現象,你怎麼在裏頭看到一法、聞到一法?那就錯了。這個的確很玄,但是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所以世尊,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。
《四十華嚴》經題批注裏面,這是清涼大師批注裏頭我們看到的。佛說他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經文,他所說的全是古佛所說的,佛說我沒有在古佛經上加一個字。比孔老夫子還要嚴謹,孔老夫子只是說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夫子還沒有「我集大成,不敢在古人傳說裏頭增減一個字」,孔子沒有說。那什麼?可以增減,孔子自己意思可以增減。釋迦牟尼佛嚴格,一個字增減都沒有。是真的嗎?是真的。爲什麼?古佛明心見性了,他說出來這樣子,今佛也明心見性了,說出來哪有不相同的地方?完全相同。所以,今佛說就是古佛說,古佛說就是今佛說,是一不是二,不增不減。我們要明白這個意思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
第二個「五陰世間,亦名五衆世間。五陰者,色受想行識」。爲什麼叫衆,五衆?無論是色、是受、是想、是行、是識,統是衆緣和合,現在我們知道了。現代的科學家善于分析,最近這一百年,這一個世紀,發現了原子。怎麼發現的?把細胞分開來,細胞裏頭究竟有些什麼東西?發現細胞是原子組成的。再把原子分析出來,原子裏頭有原子核、有中子、有電子,是這樣組合起來的。再把電子、中子、原子核再分析起來,原來它又由許許多多粒子組成的。說明什麼?再小的東西還是衆緣和合。分到最小的物質,不能再分,沒法子分了,現在大概差不多也到這個境界了,講粒子有幾十種,講誇克也有幾十種,這些都可以稱爲基本粒子。黃念老在批注裏頭引用科學家講的中微子,中微子有多大?他說一個電子,這我們肉眼看不見的,原子裏頭的一個電子,一個中微子的體積是這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;換句話說,一百億個中微子聚集在一起,等于一個電子。分到最後科學家發現了,原來沒有物質這個東西。物質這個東西從哪裏來?從心念變現出來的,所以看出物質的本質是意念。
所以現代科學家提出一個理論,「以心控物」,因爲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,念頭可以改變物質,找到這麼個理論。有沒有效?有效。從哪些地方來觀察到?從生病的人,有些病很重,醫生沒有辦法治療,放棄治療,告訴他,你存活期間只有二、叁個月。中國有,外國也有。居然有少數人,他不用吃藥,也不用打針,二、叁個月之後沒死,再去檢查,他病毒沒有了,這是不可思議的奇迹。現在知道,這個人心念很善,也就是他的精神狀態極佳。他把他的疾病忘掉了,根本就沒去想它,他自然就好了,他念頭轉移了,多半是有宗教信仰的。只要心念轉了,物質現象它就産生改變。從這個理論,科學家肯定,集體的意念可以改變星球,有這麼大的能量。所以,再小的物質現象,就是彌勒菩薩講的,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質現象,最小的物質現象,「形皆有識」。你看,那麼小的物質現象裏頭還有色受想行識,特別叫個五陰世間,有這個現象。
這個現象生存的時間極爲短暫,照彌勒菩薩的說法,大概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說一秒鍾它的生滅已經有一千六百兆次,我們怎麼會知道?現在科學家是用精密的科學儀器觀察到了。佛怎麼知道的?佛是從禅定裏面看到的,現量境界,比科學家看得還要清楚,直接看到的,不要用儀器。禅定功夫有淺深不同,這要很深的禅定,大乘經典裏面佛常說,八地以上你就能看見。七地以下知道有這個事情,聽佛講經,像我們現在聽佛講經,知道有這個事情,我們沒見到;科學家用這些儀器觀察到了,我們沒有這些儀器,我們也沒看到。我們相信科學家不騙人,他說的跟佛說的完全相同,讓我們對佛所說的話不再懷疑,肯定佛說的是真話,一點都不假。
禅定就是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