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一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今世也是善人,努力修善,這個善業將來感得的是天道。欲界天,第五層化樂天,第六層他化自在天,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,是你的福報、福德累積變化成就的。化樂天跟他化自在天也沒有人設計、也沒有人施工。往上去,禅定功德之所成就。這不稀奇,在宇宙裏面這些事情很普通。如果你要是造作惡業,心惡、言惡、行爲也惡,這個惡業所現的,變現出來的是地獄。地獄也沒有人設計、也沒有人去建造,怎麼來的?造作罪業的那個人業力自然變現的。

 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認識一位老居士朱鏡宙,也是我祖父輩的,他大我四十叁歲,那時候我二十六歲,他六十九歲,我那一年認識他。非常慈悲,把我當小朋友看待,他的故事挺多,故事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他給我講他老嶽丈,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,我們才曉得這民國初年國學大師。曾經做過一個月東嶽大帝的判官,可能他是去代理。他說東嶽大帝,這是鬼王,管六個省,他的範圍很大,他那時候辦公的地方就在泰山東嶽廟,那是東嶽大帝辦公的處所。可能是他的判官,判官的地位很高,相當于現在所講的秘書長,東嶽大帝好像是個總督,管五個省,這個秘書長地位很高。他每天晚上,那時候沒有汽車,有兩個小鬼擡著轎子來迎接他,還有些好像衛隊一樣,迎接他。晚上就到鬼道去上班,天亮送回來,所以日夜都不能休息,也很累。他說有一天他試一試,寫個請假條,用黃紙寫了,在門口燒掉。那天晚上小鬼就沒有來接他,東嶽大帝批准了,准他一天假,有這麼回事情。

  最精彩的故事,他是個佛教徒,虔誠的佛教徒,聽說地獄裏頭有炮烙地獄,就是銅柱用火把它燒紅,讓受罪的人去抱這個柱子。章老先生很慈悲,向東嶽大帝建議,這個炮烙的刑罰可不可以廢除,爲什麼?不人道,太殘忍了。東嶽大帝就告訴他,你先去看看,你到現場去看看。叫了兩個小鬼帶他去,他就跟他去了。到那個地方,小鬼就告訴他到了,就在面前,他看不到,這才恍然大悟。地獄不是閻羅王設的,與東嶽大帝、與閻羅王沒關系。怎麼來的?是他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的,你沒有這個業力你看不到。這才真正體會到佛在經上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誰的心想?自己的心想。所以自己造的業必須自己承當,別人想救你,看不到你。你看章老先生他想救這些人,看不到。真正明了佛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,因果所說的,各人造業,各人承當,誰都不能夠替代。佛菩薩也沒有辦法替代,佛菩薩只能教給你修忏悔,你真正忏悔,真正回頭,後不再造,這個地獄的相立刻就不見了,就沒有了。

  念力,現代科學家發現,念力的能量之大無法想象,它太大了。近一點來說,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關系非常密切。人的念頭要善,身心健康,念頭不善才有很多毛病。我得找人替我查查資料,下次講經遇到我跟大家細說。五毒貪瞋癡慢疑,對應我們身體裏面的五髒六腑。中醫裏面常說怒氣傷肝,人發脾氣,常常發脾氣肝不好,肝火上升容易發脾氣。貪心感應的是水,所以貪婪容易引起腎病,它對我們身體內髒有對應的。對外面,外面也有,貪婪招感來的是水災,江河泛濫、海水上升,貪心有關系。今天全世界的人,哪個人沒有貪心?全世界的人都有貪心麻煩大了,海水上升,大地沈淪。瞋恚感應的火山爆發,地球溫度上升。全是人不善心行所招感,不是自然災害,自然是最美好的,自然是最健康的,是我們的心行不好。愚癡感應的是風災,傲慢感應的是地震,懷疑感應的是山崩地陷,統統都有對應。

  我們如果明了,我們真正相信,這不是迷信,把貪瞋癡慢疑斷掉,災難就沒有了,身體病痛就沒有了。身心健康,居住的住所、山河大地,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,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。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裏沒有絲毫差別,只是人家那個地方居民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純淨純善;我們地球上的居民現在心不善、言不善、行不善,搞成這個樣子。現在這個世間,多少學者專家、多少國家領導人都懷疑,我們的社會還能恢複安定和平嗎?心裏常常念著、常常想著,一點辦法都沒有。近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安定和平的道理,理論依據,那就是肯定了我們的念頭可以決定物質環境。這個道理如果普遍被群衆接受,就會産生很大的變化。我們斷惡修善、改邪歸正,把老祖宗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再恢複,我們認真去做。身心恢複健康,家庭恢複幸福美滿,世界恢複安定和平,地球不再有災難,可以辦得到。佛經上這樣說的,我們老祖宗傳統文化也這麼說的,現代科學家也這麼說的。現代科學家跟佛法、跟中國傳統文化相距至少叁千年,科學家證明叁千年前佛說的、老祖宗說的一點都不錯。錯在我們把它丟掉了,我們不相信它,才造成這麼多災難。這個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佛的歡喜,第一個是念阿彌陀佛,他成就了,他的行德成就了極樂世界,值得慶祝,歡喜。第二「念衆生得益時至」,這更喜歡了。遍法界虛空界許許多多造業深重的衆生得救了,誰救他?極樂世界救他,阿彌陀佛救他。一切諸佛都希望來救衆生、度衆生,也是想不出方法。阿彌陀佛想出來了,不但想出來了,他真幹,真的把極樂世界現出來。這是無比的歡喜,滿足一切諸佛度衆生成佛道的弘願。所以一切諸佛如來講經教學,沒有不介紹極樂世界的。只要這個衆生肯信、肯願,等于說佛保送他到極樂世界,讓他在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,這是無量的歡喜。

  『光顔巍巍』,光是光明,顔是容貌、容顔。《無量壽經箋注》,這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他作的,「佛之顔有光,故雲光顔」,佛的面孔放光,稱它作光顔。「巍巍者,高大尊勝之貌」,就是佛放光非常明顯,無論什麼人都看得清楚,不是說有功夫的人可以看到、心地清淨的人可以看到,什麼人都看到。「《嘉祥疏》曰:巍巍言德盛高顯也。總表佛之德容,顯曜光明,超于一切。」一切天人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這些人相貌都好,也都有光彩,比不上佛。不比你覺得他很不錯,跟佛一比就比下去了,不如佛。

  底下這一句,『寶剎莊嚴』。「集自宋譯」,這個集就是會集,這句經文是從宋譯來的。「上有面色圓滿四字」,就是「面色圓滿,寶剎莊嚴」,「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,映現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剎」。五種原譯本裏頭,其它的四種裏頭沒有這一句,只有宋譯有這一句,說明佛面孔放光,光中顯現十方諸佛剎土。「剎者,《法華文句記二》曰:此雲田」,就是土地,「即一佛所王土也」,就是一尊佛他所教化的這個區域、這個地方。「故知剎即佛土、佛國之義」,諸佛如來的報土。「宋譯續雲:如是功德,得未曾有。」「蓋爲昭示十方,佛將開演第一希有之法,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」。佛今天非常歡喜,大衆的緣成熟了,淨土的緣成熟了,跟阿彌陀佛的緣成熟了,今天講這個經,專門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第一歡喜的事情。爲什麼?別的法門雖好,要斷煩惱、要消業障,煩惱不斷、業障不消你學不成功,難!叫難行道。八萬四千法門,哪一個法門都不例外,都要消業障、斷煩惱;只有這一門可以不要斷煩惱、不要消業障,你就能往生,就能成佛。這麼一個條件,人人都有分,太難得、太稀有了!這就是善導大師常說的,「四土叁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」。

  如果我們遇的緣非常殊勝,勝到究竟極處是什麼?是這部經。這部經會集成功大概是不到八十年,換句話說,八十年前的人沒遇到,八十年後我們今天遇到了。釋迦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,這個本子是第一經,普度衆生,只要你接觸到,你就得度了。能不能得度在你自己,你只要有叁樁事情相應,你就決定得度。第一個真正相信,決定不懷疑;第二個我真正想去,極樂世界好,我真想去;第叁個條件,我真念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。你看,你只要具備這叁個條件,極樂世界就注冊了,你就是極樂世界的人,隨時你可以去。佛怎麼會不歡喜?佛天天講經,還有比講這部經歡喜嗎?最歡喜的了,所以現這個瑞相,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。「佛將開演第一希有之法」,就是這部經,「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」,阿難尊者從來沒有見到佛這麼歡喜過、這樣開心,做佛的侍者沒見過。

  「故本經中續曰:從昔以來,所未曾見」,這是阿難尊者從過去到現在,阿難尊者從來沒有看見佛這麼歡喜,現的這個歡喜相,全身喜悅。阿難「喜得瞻仰」,阿難看到也歡喜,「生希有心」,太稀有了,這個希有是法門稀有、這部經稀有。「此表阿難雖久侍佛側,但如斯瑞像」,像這樣的瑞相,「前所未見」,以前沒有見過。「今日幸能瞻視欽仰,見此光明,心中歡喜,乃起希有難遭之想」。今天看到了也無量的歡喜,欽佩、仰慕,見到佛放光現瑞,心中歡喜,自然生起稀有難逢,這種相佛不常現。下面,這請法:

  【即從座起。偏袒右肩。長跪合掌。】

  這是禮節。阿難從座位起來,『偏袒右肩』。通常入座,袈裟是把兩邊都覆蓋住,披在身上。行禮的時候,一定把右臂露出來,像我們穿的這個袈裟,右臂,平常的時候兩邊都可以蓋起來。這叫「偏袒右肩」,右肩露出來。表示承事,佛有什麼吩咐,辦事方便,不耽誤時間,就是動作非常敏捷,取這個意思。時時刻刻願意爲長者服務,這是偏袒右肩之禮。我們世出世間常說的奉事師長,這有奉事的意思在裏頭。『長跪合掌』。「乃比丘致敬之極」,從外面的儀表顯示內心的恭敬承事。「長跪」是雙膝著地。不是一個腳著地,一個腳著地叫胡跪,長跪是雙膝著地。「合掌者,合左右兩掌之十指,故又名合十」,表恭敬。十個指頭表散亂,表我們的心散亂;合掌就是表一心,一心專注,表這個意思。這是恭敬的儀表。

  今天阿難遇到這樁事情,行最恭敬的禮,表一心專注,唯有一心專注,才能感佛教誡。不是一心,佛就不講了,講了沒人聽。有一個一心專注的人,佛就會非常歡喜來講,這一個叫當機,其它的叫旁聽。旁聽能得多少利益是自己的事情,當機一定得圓滿的利益。爲什麼?他最真誠、他最恭敬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沒有誠敬,雖然在聽,得不到利益,有這個意思在裏頭。

  【而白佛言。世尊今日入大寂定。住奇特法。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。最勝之道。】

  這一段是贊歎,對老師恭敬贊歎。前面「即從座起」這叁句就是普賢菩薩的「禮敬諸佛」,這段這五句就是「稱贊如來」,普賢行願裏頭前兩願。『而白佛言』,「白者,表白」,是下對上,白佛言,下對上。上對下用「告」,告訴你,「佛告阿難」,那是告訴你。阿難是弟子,弟子對老師不能用「我告訴你」,這很沒有禮貌。現在學校的學生對老師:老師,我告訴你。在古時候這不可以的,這大不敬。可是我們生在現在的時代,要隨順現代的風俗,不能用古禮,用古禮的時候我們就行不通了。所以叫通權達變,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,要懂這個道理。「阿難長跪合掌,向佛陳說,敬發所問」。

  『入大寂定』。「離一切散動,究竟寂靜,謂之大寂」。爲什麼說大寂定?前面放光現瑞,要沒有定慧,就沒有光瑞。放光現瑞是現相,相從哪裏現的?是智慧、禅定。這種稀有的光瑞那一定是大寂定,不是普通的定功,不是普通的智慧。「大寂定者,如來所入之禅定」,菩薩沒有。《涅槃經》第叁十卷說,「我于此間娑羅雙樹,入大寂定。大寂定者,名大涅槃」。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,最後在雙樹間,娑羅雙樹間,示現入無余涅槃,離開這個世間。有沒有真離開?給諸位說沒有。他示現在這個世間八相成道這個身體離開了,有生有滅。實際上,佛不生不滅,他哪有來去,他沒有生死,這個生死是示現的。

  「又《甄解》雲:普等叁昧及大寂定,並是念佛叁昧異名也。」普是普遍,遍法界虛空界,等是平等。什麼叫普等叁昧?你對于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,用平等心看待,再沒有分別執著,這個叁昧叫普等叁昧。普等叁昧、大寂定都是念佛叁昧的別名。「今佛爲說念佛法門,住念佛叁昧。故知大寂定,通說即爲佛之禅定,名大涅槃」。「若按今經」,用本經的義理來看,那就是指的念佛叁昧,「念佛叁昧稱寶王叁昧,爲叁昧中王。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,故入念佛寶王叁昧」。才能夠顯如此殊勝的光瑞,讓阿難尊者看到歡喜,發問,就是來請法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