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0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數量,有多少衆生,這個衆生是有情衆生;非衆生數是無情的,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佛知道,佛全知道。有常、無常等一切法,有常是永恒不變的,法性,無常是剎那在變化的是法相。這一切諸法,菩提樹下了了覺知。菩提樹下是什麼?定中,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,這屬于定中境界。現在我們說定中境界,人家說你是神話,他不相信定中境界,他沒有過這個經驗,他只有作夢,夢中境界他知道,定中境界他不知道。就知道今天在這個社會上,弘法利生是多麼艱難的工作,如何讓這些不信的人能相信,這是真的學問,經上講的真實智慧、善巧方便。這是佛陀,佛陀是圓滿覺悟的人。

  說到這些地方,對現在人講,我們必須配合《華嚴經》所講的這些理論跟方法。佛法它裏頭有科學精神,爲什麼?它要求證,不是說了就算。說了你相信,你是迷信,連佛都說你是迷信。佛給你講,你相信他,你都是迷信。怎樣不迷信?你要把它證實。所以佛法講求的是信解行證,到最後,你自己證明你所信的、你所解的、你所行的都是正確的,你自己把它證實,才真的是你的東西;你自己沒有證得,都是別人的,不是你的。所以佛法裏頭有科學的精神,而且非常重視證,契入境界就是證。不能契入,你沒有證得。沒有證得的東西叫記問之學,連孔老夫子都不贊成。夫子說「記問之學,不足以爲人師也」。那要怎樣?儒家講一定要行到,你要做到。從行裏面去堪驗你所說的這個道理跟方法是不是真的、是不是正法?中國古人不迷信,佛菩薩不迷信。

  「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盡不盡、動不動,一切世間了了悉,故爲佛陀」。佛確實是一切智慧成就的一個德號,稱之爲佛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他知道。盡不盡是講煩惱習氣你有沒有斷盡,他清楚;動不動他也知道,動不動是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、不起心動念,一切世間了了悉知,悉是沒有一樣不知道,故爲佛陀。這些話在現代人他完全不相信,他說這些話是宗教,這是神話,這是什麼?這是人決定做不到的。不過近代這些量子力學家他們在報告裏頭告訴我們,他們發現這個世界上有不少古老的族群,很多地方的土著,他們老祖宗傳下來的,裏頭有真智慧。傳下來的他們沒有文字,只是一代一代的傳說,這個傳說裏頭真的有很多好東西,大智慧。他們怎麼知道的?他說人有一種本能,本能裏頭有真實智慧。我們現在把本能失掉。這個說法有道理。換句話說,佛、菩薩沒有別的,就是教導我們回歸到本能。怎麼回歸?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就回歸到本能。科學家所謂的零點能量場,那就是本能,回到那個地方,那個地方真的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。人人都可以回歸,你試試看。

  佛教初學還有步驟的,不能完全一下放下,你一樁一樁的放下,先放下見思煩惱,就是執著,先學著我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,你學這一點,真不執著你就成阿羅漢。什麼現象發生?六種神通出現。六種什麼?本能。換句話說,六種神通(我的本能)失掉了,就是見思煩惱,見思煩惱把我六種神通的本能掩蓋住。我今天把它放下,我的本能恢複了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,神足、漏盡。可以實驗的,佛不是教你迷信。你再放下塵沙煩惱,也就是于一切法不但不執著,分別心都沒有,你就成菩薩,你的智慧、德能、神通比阿羅漢就高好多倍。到最後不起心、不動念,起心動念是妄想,也叫做無始無明,這個東西放下,十法界沒有了,十法界裏頭一切事物你清清楚楚、明明了瞭,十法界不見了。十法界衆生有感你可以應,你是菩薩身分,應化在十法界,你有能力度十法界衆生。這是佛陀教育,這不是假的。

  我們自己學了要真幹,執著,特別是情執很難放下,但是慢慢的放,希望一年比一年淡薄,再進一步,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,你就很有進步。到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的時候,你的信心就生起來,法味嘗到了,你會常生歡喜心,爲什麼歡喜?天天有進步,日子沒有白過。自己慢慢就有把握、有信心,我這一生決定能往生,你說多快樂!而這些世間事情就不再擔心,不再執著了,有緣盡量幫助大家,沒有緣一點勉強都沒有,你說多自在。什麼事應該做,什麼事不應該做,沒有,沒有什麼應該、不應該,真放得下!

  下面說「世尊梵名薄伽梵」,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世尊,世間最尊貴的人,世間最讓人尊重的人,梵語叫薄伽梵。「圓備衆德」,圓是圓滿,備是具備,圓滿具足一般講萬德萬能。爲世間人所尊敬,這個欽就是尊敬,爲世間人所重,大家重視他、尊敬他,故號爲世尊,這世間最尊重的,值得人尊重的。「《成實論十號品》曰:如是九種」,指前面九種具足,「于叁世十方世界中尊,故名世尊」。這個意思好。圓備衆德,就是前面從如來,一直到天人師,九種之德他統統具足,末後總結就叫世尊。「又《智度論》以佛爲第十號,以世尊爲具十號尊德之總號,與此開合稍異,義無不同」。這個意思是一樣的。這十號之德統統具備,統統具足,這稱爲世尊,所以世尊是非常尊貴之稱。十號的意思簡單介紹到此地。下面「住世度衆」:

  【在世教授四十二劫。時爲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。】

  這二十個字特別重要,佛菩薩在世間幹什麼?就幹這個,這就是佛的事業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你是從事哪個行業的?出家做和尚也是個行業。你這個行業是做什麼買賣的?幹什麼的?說經講道的行業。你一天沒有說經講道,你一天空過了,接受十方供養,這一天你怎麼受得起?跟生意買賣一樣,人家把錢交給你,你沒有東西給人家,這不象話!所以我們想想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,開悟之後就開始講經教學,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。這個事情我們要知道,他是非常敬業的一個人,重視他的事業,尊重他的事業,沒有一天空過,說經講道這是比什麼都重要。我們看念老的批注:

  『在世教授』,你看經上用的字「教授」,佛菩薩真的是教授。教了多久的時間?『四十二劫』,這麼長的時間。『時爲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』,這是《漢譯》裏面的文。「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,時爲諸天及世間之人民,演說經文,講論道法與道要。道者,覺悟之路也」。也就是包含覺悟的道理、方法、經驗,再加上證果,這就很圓滿。才能夠真正幫助諸天人民覺悟,幫助他們提升境界,這是讓諸天人民得真實利益。在世四十二劫,可見得當時這個地方的諸天人民福報很大,壽命這麼長。我們這個地球跟它比就可憐,地球上的人活到一百歲都了不起。人家是在世教學四十二劫,可見他的壽命不止四十二劫;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,世尊住世七十九歲。福報大!

  福報大我們就曉得,人的心好,行爲好,沒有惡念,沒有惡作,才能感得這麼大的福報。人真正積善修德,壽命可以延長,《了凡四訓》了凡先生自述,我們看到這個故事能不覺悟嗎?孔先生給他算命,孔先生不是凡人,確實有本事,能夠把一個人的流年算得那麼清楚,每年流年算得一點不錯。他是個讀書人,要參加考試,每年參加考試考第幾名,他都預先把它注出來,他知道。到時候去考試果然不錯,跟孔先生所算的完全相符合,每年的收入統統都清楚一點都不錯,二十年。所以他心定了,知道什麼?「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,他什麼念頭都沒有了,全放下。

  叁十五歲那一年他去訪問雲谷禅師,當時佛門的一位大德,禅師叫他在禅堂去坐禅,給他一個蒲團坐禅,他坐在禅師的旁邊。禅師看這個年輕人,叁天叁夜居然沒有動個念頭,很驚訝,因爲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。就問他:你的功夫不錯,一般人叁天叁夜不起一個念頭,這不容易做到,你是怎麼修的?他很老實,他告訴禅師:我的命被人算定,二十年一點都不錯,所以我沒想頭,想了沒用,想了都是白想。雲谷禅師這一聽哈哈大笑:我以爲你是聖人,原來你還是個凡夫。了凡先生就問他:爲什麼還是凡夫不是聖人?他說只有凡夫命運才會被人算定,一點都不差。真正大修行人超越!如果是造作罪業的人,他的命運往下下降。命運每一天都有加減乘除,但是每天加減乘除不大,所以還是算得很准確。像他那樣的不起心、不動念,就完全准確,絲毫不會錯誤,也就是你死在命運之下,不動。

  告訴他,命運從哪來的,什麼個道理,命運可以改,怎麼改法?就是念頭,你一心向善,你的命運向上提升,一心向不善,你就往下降,不是一成不變的。他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就發心行善。行善有個標准,雲谷禅師給他一個功過格,功過格的標准就是《感應篇》。《太上感應篇》裏面所列一百九十多條善惡果報,教給他,你依這個標准每天認真去斷惡修善。佛門用道教的基礎,這是正確的。道教這本書簡明扼要,文字不多,字字句句都是重點。你好好的去學它,認真去做,早晚拿著這個來反省,命運就改變!了凡先生這一發心真幹,回去真幹,第二年參加考試,跟孔先生算的不對了,孔先生算他考第叁名,結果他考第一名,你看積善馬上就提升。這效果出來,真幹了,一生改變,連壽命,他沒有求壽命,壽命延長了。孔先生給他算的壽命五十叁歲壽終正寢,他活到七十四歲,多活了二十一年,延壽二十一年。命裏沒有兒子,求兒子真的得了個好兒子。他自己是獨生子,他這個兒子也是獨生子,可是兒子以後長大給他生了九個孫子,這一門鼎盛。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」,他這一生過得很充實!

  下面引「《俱舍論》曰:道義雲何」。道怎麼個講法?什麼叫道?「謂涅槃路,乘此能往涅槃城故」。《俱舍論》上說的,道是什麼意思?道是涅槃的道路,你能走這條路,將來就能夠證得般涅槃。涅槃是什麼意思?前面講得很多,講得很詳細,就是自己的自性。講自己的自性很難懂、很抽象,換個名詞,《般若經》上常講的「諸法實相」。這個名詞現代知識分子比較容易接受,諸法就是一切法,實相就是真相。道是什麼?就是一切諸法的真相,你能把它看到、明白、了解,你走的路就是正道,你將來可以證得諸法實相。在大乘裏面證得諸法實相的人就稱作佛陀。

  現在哲學、科學都是在探索諸法實相。諸法實相,古今中外多少人在探討,宇宙從哪裏來的?爲什麼會有宇宙?過去幾十年當中有個說法,宇宙是從大爆炸發生的。這個說法是根據什麼?根據宇宙不斷在膨脹,這是天文學家在望遠鏡上看到的,發現什麼?我們地球四周圍這些星,都往遠處很快的速度移動,好像膨脹,宇宙在膨脹,星球都遠離去了,這種現象就像爆炸一樣,這種現象。再找不到更好的說法,所以這個說法很多科學家都接受,應該有幾十年了。但現代的量子力學家把這個說法推翻,他們知道宇宙不是這種爆炸的,不是,這個講不通。他們現在是在物理學裏頭用更深的探索,把物質,什麼是物質,物質究竟怎麼回事情,把這個東西搞清楚,發現什麼?發現物質根本沒有。像普朗克所說的,他一生的研究,研究量子,到最後他說根本沒有物質存在。物質是什麼?物質是意念累積産生的幻相。把物質的根找到,物質的根是意念、念頭。這個跟佛法說的一樣。

  佛法說物質現象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阿賴耶的境界相從哪來的?從轉相來的,轉相就是意念。轉相從哪裏來的?從業相來的,阿賴耶的業相。業相從哪裏來的?業相一念不覺。業相沒有原因,就是一念不覺,一念不覺沒有原因。一念不覺叫無始無明,無始是什麼?它沒有開始。沒有開始當然它也沒有滅,叫不生不滅,它有,現在科學家稱它爲波動的現象。對的,它是動相,不覺是動,覺心不動。惠能大師見性告訴我們「何期自性」,沒有想到自性「本無動搖」,它不動的。大乘教上講的覺心不動,惠能大師見到,他證得了。這是阿賴耶的叁細相。所以是一念不覺從自性裏頭現出一個阿賴耶,阿賴耶是妄心,自性是真心,真心不離妄心,離妄心真心就沒有了,所有一切境界相都從妄心裏頭生出來,離開阿賴耶沒有一法可得。所以法相也叫唯識宗,這一派的學者不承認有宇宙、有物質,他只承認有個識,叫唯識。因爲物質是從心變的,法相唯識跟唯物恰好是相對,物是識變的。

  所以把宇宙的真相解釋清楚,這是一直到最近的叁十年科學家才發現,現在還在做實驗,成就非常可觀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二、叁十年之後科學會接受佛法。這樁事情與愛因斯坦有關系,愛因斯坦曾經說過,世界上所有的宗教,跟科學走得最近的是佛教。這句話將來科學家可以以它爲證據,把佛經找來對對看,愛因斯坦所講的是不是正確的。所以將來講佛學的,不是法師,是科學家。爲什麼?法師不會講,法師講不過他們,肯定他們講得比我們好。可是講雖然是講,講了不做,那在釋迦牟尼佛法運裏頭,還是末法時期,沒證果的。但是對于學佛的同修來說,可以說大大增長了我們的信心,我們能夠依教奉行,我們是生活在正法時期。科學家生活在末法時期,他會講,他研究得很清楚,他沒有行、沒有證,所以末法時期;他要有行,沒有證,他在像法時期。末法時期證果,說實在話,確實只有先到極樂世界,然後再回歸到零點能量場,那就是成佛,回歸到自性,回歸到常寂光。我們在這裏提供一點點這些分享的心得,我相信對他們會有幫助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0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