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到。
很多年就想這個事情,什麼個緣分?後來真的想出一個答案,大概就是那個真誠心、恭敬心,可能老師看他的學生像我這麼恭敬、真誠的沒看到。印光大師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現在學校裏學生沒有誠敬,大概我就這一點誠敬感動他,特別照顧。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,最後的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,我感到很訝異,佛是宗教、是迷信,怎麼會有哲學?老師告訴我,你年輕,你不懂,「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」,我沒聽說過,「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從來沒有聽人講過,在這堂課這個單元,我過去這些錯誤的看法、想法才完全調整過來,才知道佛法裏頭有大學問。現在學了六十年,感恩老師,不是他的慈悲,我們怎麼知道這裏頭有這麼好的東西。這個人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,不是這堂課那怎麼知道?現在六十一年知道了,佛經不但是最高的哲學,而且是最高的科學。
我是最近這二、叁年,看到一些量子力學家,就是近代的尖端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。內容是什麼?跟大乘佛法講的完全相同。所以,我有理由相信,再過二、叁十年,佛法不是宗教了,是什麼?是最高的哲學、最高的科學。因爲科學跟哲學上不能解決的問題都在佛經上,佛早就解決了,他們現在才發現。佛給我們講的宇宙的源起、萬物的源起、生命的源起,這個現在被科學家找到了,但是講的沒有佛經講得這麼徹底,講得這麼圓滿。阿賴耶的叁細相,科學的名詞是能量、信息、物質,佛學裏面稱這叁樣東西,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能量,轉相就是信息,境界相就是物質。這叁個東西是一體的,現在科學是分開的,現在才知道分開是錯誤,不能分開,一體裏頭有這叁個現象。現在科學的想法,可能是一體,不可以分開這是肯定的,可能是一體。但這個體是什麼?他們發明一個新的名詞,叫零點能量場。這是什麼?我們講的真如、自性,科學叫零點能量場,這是從數學裏出來的。數學的零是什麼都沒有,確實真如、自性是什麼都沒有,真如、自性裏頭沒有物質、沒有精神,也沒有自然現象,統統沒有。但是它能現,它能生這叁種現象,能現這叁種現象,自己本身什麼都沒有。所以科學的研究已經到了邊緣,太難得了!
科學有沒有辦法把佛經講的這個找出來?找不到,它決定沒有辦法。爲什麼?他還用頭腦、還用思惟,用思惟找不到,用思惟最多只能找到阿賴耶,阿賴耶從哪來,找不到。那怎麼辦?佛經上說的唯證方知,你證得了你就曉得。怎麼證得?把這個想法放下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你就見到了。不需要那麼麻煩,因爲這個東西是障礙,起心動念是無明,分別執著是煩惱,你這個東西障礙了你的自性,障礙了你的清淨心。這個障礙放下之後,清淨心就現前,宇宙的本體就現前,你就完全知道了。所以佛是用放下、用禅定證得的。
禅定裏面證得的境界,今天被科學發現了,不能說科學不能幹,它能發現阿賴耶。發現阿賴耶,在佛法裏面講八地菩薩,他的定功才看到,現在科學家居然看到。但是科學家看到不是八地菩薩,因爲八地菩薩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這些科學家還有起心動念、還有分別執著,所以他還是凡夫。他發現這個,他自己不得受用;如果是證得的話,他就得受用。得受用是什麼?神通現前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、漏盡,這全都出現,他就得受用。科學家不行,沒有天眼,我們坐在房子裏面,問房子外面現在什麼樣子,他沒有看見,他看不見。有天眼沒有障礙,就透過了,外面境界就看得很清楚。所以,菩薩有這個能力,科學家沒有這個能力,能說得出來,裏頭的妙用他得不到。但是科學家很聰明,如果叫他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,他就成佛了,他比我們快,因爲他沒有疑惑。
所以我常常在想,這些科學家大概是佛菩薩化身來的,應以科學家得度者,即現科學家而爲說法。不就是這樣的嗎?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。現在人不相信宗教,相信科學,那佛教是科學,你就會相信、你就會學習,你就會得非常大的利益。佛的經典講什麼?我們把它概括,五門,講倫理、講道德、講因果,這叁種是普世教育,是一個人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這套本事,佛講得很清楚。再向上提升,那就是哲學跟科學,五個科目都講到究竟圓滿,真不得了!沒人知道。方老師曉得,我從認識方老師以後,他的晚年二十多年。他是一九七七年過世的,那一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他七十九歲,大概叁十五年了。晚年在學校上課全部是佛法,他講大單元,一個單元講一、二個學期。講大乘佛學,講魏晉佛學、隋唐佛學,以後退休,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講華嚴哲學,統統講佛法。他自己沒有一天不讀經,我們不如他,他很多經文一大段一大段他都能背誦,這個能力我都沒有,不能不佩服。實在講他是走得太早了,如果晚走十年,那對臺灣的佛教會産生很大的影響。我們要不是遇到這個緣不會走這條路,那大概早就不在世間,可能真的四十五歲就走了,命裏注定的,業報。
從這個地方認識佛教是教育,教育是天天上課,沒有上課,教育就沒有了。然後我們把這個境界再拓寬,看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,拿他們的經典來看,也都是教育。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社會教育家,都是老師的身分,都是講經教學,不過他們有個神就是了。佛教裏頭沒有神,佛教裏頭講自性,佛教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。但是經典裏頭都講倫理、都講道德、都講因果,對于世道人心非常有幫助。所以這些年,我特別提倡宗教要回歸到教育,我們用宗教教育彌補現在社會教育之不足。現在社會教育教人做事,沒有教人做人,宗教教育是教你怎麼樣做個好人,這是有必要的。如果大家都恢複到教育,宗教就不會被人說是迷信,宗教對社會就有正面的貢獻,這個很重要,非常重要。去年,也就是兩個多月前,我接受羅馬教皇的邀請。這次見面,我就特別強調宗教教育的重要,不能不朝這個方向走,不朝這個方向走,宗教會沒落。但是佛教不會,佛教會被科學家肯定這是高等科學、高等哲學。宗教要不能夠回歸教育,它非常可能被社會淘汰。所以,回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,現在這個時期也是最緊迫的一個時期,趕緊要回頭,趕緊要努力去做。
我們接著看批注。「《普賢行願品》曰: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,因于衆生而起大悲;因于大悲生菩提心;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這段話說得非常好!這把過去這些大修行人,他們菩提心從哪裏生出來的,幾句話就交代清楚了。大悲心是自性裏頭有的,我們中國人叫憐憫心,恻隱之心人皆有之,就是恻隱之心。譬如說看到一個小孩走到很危險的地方,你自然去幫助他離開危險,不要遇到傷害。可是現在的社會沒有了,看到人掉到水裏,與我不相幹。古時候不是,看到人掉到坑裏去,肯定下去把他拉上來。這是現在人怎麼連慈悲心沒有了,同情心沒有了,憐憫心沒有了,這個不得了!人之所以不同于畜生,就是人有憐憫心、有恻隱之心,這個心要沒有了,人跟畜生就沒有兩樣。在佛法裏稱爲大悲心,悲是憐憫,看到別人有苦,自己就全心全力去幫助他。所以大悲心是體,是什麼體?成佛之體,成佛就要靠這個,同情心。
現在的人不讀聖賢書,什麼叫聖賢完全不知道。受現在的教育,會做事,不會做人。我們常常聽說許多公司的老板,想找幾個助手找不到。你看每一年大學研究所畢業的人有多少,他們會做事,不會做人,這就是教育裏頭有問題。爲什麼研究生出來找不到工作?他們最後最好的工作是什麼?去學校教書。研究所畢業的、博士班畢業的,都變成教授,爲什麼?別的行業不歡迎。通權達變,這是別人說一個主管歡迎的,幹部聰明,有應變的能力,現在人沒有。
因于衆生而起大悲,他有大悲心,看到衆生可憐、看到衆生苦,不忍心見到這個狀況,要想盡方法去幫助他,要幫助他徹底解決問題。菩提心從這兒發起來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明天我們還從這裏學習起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