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十六歲認識佛教,我是認識佛教半年之後就開始素食,覺悟了,想想確實是有罪。畜生也是一條命,牠也愛自己的性命,牠不願意死,殺牠來補我,沒有這個道理,講不通的。我們想清楚、想明白,就把肉食斷掉了。過去年輕的時候殺過生,我在抗戰時候還打了二、叁年獵,打獵殺不少生,我的體會比別人深。所以我學佛,老師教我斷惡修善,我的收入很微薄,只做叁樁事情,第一個就是放生,第二個是印經,第叁個就是幫助病苦的人,有人生病買不起藥,省一點錢給他們做醫藥費,一生我就做這叁樁事情,很簡單。最近這十幾年,可以說特殊的緣分跟許多宗教接觸,我就有心幫助這些宗教回歸教育。宗教一定要講學,一定要上課,我在這帶頭去影響他們、去幫助他們,這也是布施。對社會安定和諧有幫助,對化解沖突有幫助,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。
中國文化,全世界真正有知識、有學問的人都認識,都知道好,而且肯定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,這是外國人肯定的。中國人陌生,因爲中國人不讀中國書了;外國人讀,不但讀非常認真,我們看到了從內心裏頭佩服。他們學中國話是北京話,很標准的北京話。他們學中國文是文言文,現在中國人很難跟他相比,他讀中國古書、看中國古老的批注,我們訪問歎爲觀止,中國東西外國人在認真學習。
我在馬來西亞,馬來西亞的華僑非常團結,有六百萬人,華僑辦的小學叫華校,有一千多所小學,有六十一個中學,這些學校的校長、老師,曾經在湯池受過長時間的培訓,我聽說有五、六百人。所以他們對湯池非常了解。湯池解散,沒聽到有人著急,我們也不著急,我們服從命令,叫停課立刻停課,叫解散馬上解散。連他們也沒想到,怎麼這麼容易,一點反抗意見都沒有,這是什麼?這是佛教徒的本色。中國曆史上叁武滅法,哪個佛教徒出來反對?沒有,都乖乖的聽話,一個命令叫還俗,好就還俗。這個皇帝死了,下個皇帝出來登基之後,佛教徒這麼好,馬上又興旺起來,皇上又護法,爲什麼?看到了,這最好的公民!所以滅法的時間,大概不會超過叁年就又恢複了,這事實讓人看到。我說我們過去表現得這麼好,現在不能表現太差,表現太差對不起祖宗、對不起前人。
所以解散的時候,感到憂慮的就是馬來西亞那批老師、校長,他們找李金友,因爲知道李金友跟我關系很好,我們常常在一起。他說能不能不解散?我說不可以,絕對服從。他說搬家呢?我說搬到哪裏去?搬到馬來西亞來。我說行嗎?試著看!他們向馬來西亞教育部去注冊,注冊的名稱,「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」,沒有想到不到兩個星期就批准,真批准了。我感到很驚訝,教育部長跟我見了面,馬來人回教徒,對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熱心支持,我很感動。我才通知蔡老師,我們廬江的老師願意到馬來西亞來,可以在馬來西亞繼續學習,好像來了二十多個人。去年當地華僑信徒送我一塊土地十叁個英畝,一個英畝是中國六個畝,十畝就是六十畝,叁六一十八,七十八畝地,比湯池大一倍,湯池只有叁十畝,大一倍還多一點。我們就建一個漢學院,首相很快就批准,破土典禮,首相親自參加去主持。消息送到我這來,我就不能不去,我得去陪他,所以我去參加了破土典禮,好像住了二、叁天我就回來了。這個名字,取名叫「馬來西亞漢學院」。
前一次我在馬來西亞講經,首相邀請我在他家裏見面,我就把我們過去湯池的經驗告訴他。我去參觀歐洲的漢學兩次,訪問倫敦,看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,這叁個學校是歐洲漢學中心。我把我看到的一些情況告訴納吉首相,我說現在那個地方漢學衰了,漢學要複興,馬來西亞是個好地方。爲什麼?它有一千多個小學,有六十一個中學,這些學生、老師對漢學都很關心,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環境。如果政府支持,我說歐洲的漢學中心移到馬來西亞去,將來馬來西亞是全世界漢學中心。他聽了高興,全心全力支持。他們把建校那個圖畫拿出來給他看,他在圖上簽字簽名祝福,破土他親自參加,真難得。我告訴他,漢學是全世界人的文化財産,不屬于哪個國家、哪個族群,它是屬于人類的,什麼地方認真去做,這個國家不會有災難,他聽了就更歡喜。祖宗保佑你,他們是伊斯蘭教說真主保佑你,真主在護持,佛菩薩在護持。他們相信宗教。任何宗教尋求的一個目標,都是幸福美滿。死了以後,回教也講地獄,決定不到那邊去,他們向往的是天堂。我告訴他,天堂裏頭最殊勝的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也是天堂,天堂很多。心量拓開,能夠包容佛教文化、包容中國傳統文化,這是很了不起的一樁事情。所以馬來西亞是個好地方,將來在全世界災難,它真正把這樁事情做好,它的災難可以化解。這現在科學家相信,爲什麼?境隨心轉。這個國家領導人、這個國家知識分子有這樣的認識,了不起。漢學院的興起來,人類文化就會複興。
漢學的心量很大,能包容不同的文化。佛教是印度文化,中國人能包容,不但包容認真學習,把它當自己東西一樣看待。只有倫理、道德才能拯救世界,才能恢複安定和平。一九七0年代湯恩比說過,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我訪問倫敦的時候,跟漢學院的同學舉行一次交流,他們的教授跟同學跟我見面。我就把湯恩比的話提出來,這是你們英國人講的,你們比我熟,你們能相信嗎?我問他們這句話很有道理,他們研究漢學。不研究漢學,你問這個話沒有意思,他研究。根據你們的研究,你們認爲湯恩比的話可不可以相信?這些同學對著我笑,沒一個人說話。什麼原因?半信半疑,不能不信但是有懷疑。我反過來問一句,我說難道湯恩比的話說錯了?也沒有人回答我,連他們教授都在旁邊笑。最後我就告訴他們,湯恩比說的話沒說錯,我們把他解讀錯誤,解讀有問題,所以你們不敢表態。
怎麼解讀有問題?提起孔孟,你們馬上會想到什麼?想到四書五經、十叁經。提到大乘佛法,你們一定會想到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般若》,這些大經大論。這是你們現在在研究的,拿這個東西去寫博士論文的,當然不敢講。我說這是我們的解讀有問題,我跟你們的解讀不一樣,四書五經、十叁經是儒家的花果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般若》這些大乘經是大乘的花果,好看。雖然好看,你沒有享受到,你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,你們得到利益無非是寫一篇文章,寫一篇博士論文,將來拿到學位,真正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們享受不到。儒家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你沒享到,你沒得到。大乘的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」,你沒做到,你沒達到。學佛常生歡喜心你沒得到,那要怎樣才能真正享受到?花果,你想想花果從哪來的?枝上長的。枝從哪裏來的?枝從幹來的。幹從哪來的?幹從本來的。本從哪來的?本從根來的。你有沒有想到樹根?你只看花果。再好的花果,根培養出來的、生出來的,根是什麼?根是個普世教育,大家都疏忽了。儒的根是《弟子規》,你有沒有想到?作夢也沒想到。道的根是《感應篇》,佛的根是《十善業道經》,薄薄的那麼一小本,那個東西是根。你把這個東西疏忽掉你還搞什麼?
這些東西疏忽掉了,你所搞的,我那個時候就跟他講,你們搞儒學、道學、佛學。如果寫在黑板上這幾個字,儒學、佛學、道學,你們搞這個東西,這是什麼?這是學術、這是知識。我說我學的跟你不一樣。他們就很奇怪,我學的怎麼跟你不一樣?我說我不是搞佛學、道學、儒學,我跟你們搞的相反的。中國人念書看這個字是從右到左,我們身上右手到左手,從我們這邊念去的是學佛、學儒、學道,你們那是儒學、道學、佛學,我說我從這邊學的,我得受用。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,學儒要學得跟孔子、孟子一樣,你就快樂。我們交流的時間只有一個多鍾點,不需要翻譯,他們的普通話講得非常好。時間雖然不長,給他一個新的概念,告訴他儒學、道學、佛學解決不了問題,要學儒、學佛、學道才真正解決問題。自己所得到的,像老師告訴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,人生最高的享受學佛、學儒、學道能得到,搞佛學、儒學、道學得不到,兩碼事情。學儒、學佛、學道開智慧,智慧能解決問題,沒有後遺症。儒學、道學、佛學那是學術,那是知識,知識解決問題是有局限性的,不是全面性,而且有很多後遺症。我在這兩個學校都是一個多小時的講演,給他們很大的啓示,他們從來沒想到,包括他們的教授。
如果沒有這麼大的攝受力,我們怎麼可能一輩子去學習它,锲而不舍,愈學愈有興趣,愈學愈歡喜。我很欣賞古人一句話,他說的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!世間的樂趣那個滋味比不上法味,法味你沒嘗到,你要嘗到法味,你把世味就丟得幹幹淨淨的,你再不會去想它,法味濃。佛經一讀,世間的書不想再看了;不懂得佛法的時候,這世間好東西多,也有很多名著讓我們流連忘返。可是進入佛法之後,那些東西就不想再看,浪費時間,增長煩惱。不像佛法,佛法增長智慧,不生煩惱,真的不一樣。
這是把理體的根,根之根這是本性裏頭有的,「恻隱之心」,孟子說的。人有不忍人之心,看到別人受苦受難,自己有同情心,自己會流眼淚,會感到很傷心,一般講良心,人有良心,人有良知。老祖宗說的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真的一點都不假,從這個本善就生起大悲,佛法講慈悲心。遇到人有苦難真的能夠舍己爲人,犧牲自己,幫助別人,什麼樣的苦、什麼樣的難都願意承受。希望衆生不受苦,希望衆生少受一點苦,佛家講「代衆生苦」。因大悲心就生起菩提心,菩提心是真幹,菩提心落實在哪裏?落實在修一切善,斷一切惡。無量無邊的善法,佛把它歸成六大類就是六度,叫六波羅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,展開來無量無邊的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