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十六岁认识佛教,我是认识佛教半年之后就开始素食,觉悟了,想想确实是有罪。畜生也是一条命,牠也爱自己的性命,牠不愿意死,杀牠来补我,没有这个道理,讲不通的。我们想清楚、想明白,就把肉食断掉了。过去年轻的时候杀过生,我在抗战时候还打了二、三年猎,打猎杀不少生,我的体会比别人深。所以我学佛,老师教我断恶修善,我的收入很微薄,只做三桩事情,第一个就是放生,第二个是印经,第三个就是帮助病苦的人,有人生病买不起药,省一点钱给他们做医药费,一生我就做这三桩事情,很简单。最近这十几年,可以说特殊的缘分跟许多宗教接触,我就有心帮助这些宗教回归教育。宗教一定要讲学,一定要上课,我在这带头去影响他们、去帮助他们,这也是布施。对社会安定和谐有帮助,对化解冲突有帮助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。
中国文化,全世界真正有知识、有学问的人都认识,都知道好,而且肯定化解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,这是外国人肯定的。中国人陌生,因为中国人不读中国书了;外国人读,不但读非常认真,我们看到了从内心里头佩服。他们学中国话是北京话,很标准的北京话。他们学中国文是文言文,现在中国人很难跟他相比,他读中国古书、看中国古老的批注,我们访问叹为观止,中国东西外国人在认真学习。
我在马来西亚,马来西亚的华侨非常团结,有六百万人,华侨办的小学叫华校,有一千多所小学,有六十一个中学,这些学校的校长、老师,曾经在汤池受过长时间的培训,我听说有五、六百人。所以他们对汤池非常了解。汤池解散,没听到有人着急,我们也不着急,我们服从命令,叫停课立刻停课,叫解散马上解散。连他们也没想到,怎么这么容易,一点反抗意见都没有,这是什么?这是佛教徒的本色。中国历史上三武灭法,哪个佛教徒出来反对?没有,都乖乖的听话,一个命令叫还俗,好就还俗。这个皇帝死了,下个皇帝出来登基之后,佛教徒这么好,马上又兴旺起来,皇上又护法,为什么?看到了,这最好的公民!所以灭法的时间,大概不会超过三年就又恢复了,这事实让人看到。我说我们过去表现得这么好,现在不能表现太差,表现太差对不起祖宗、对不起前人。
所以解散的时候,感到忧虑的就是马来西亚那批老师、校长,他们找李金友,因为知道李金友跟我关系很好,我们常常在一起。他说能不能不解散?我说不可以,绝对服从。他说搬家呢?我说搬到哪里去?搬到马来西亚来。我说行吗?试着看!他们向马来西亚教育部去注册,注册的名称,「马来西亚庐江文化教育中心」,没有想到不到两个星期就批准,真批准了。我感到很惊讶,教育部长跟我见了面,马来人回教徒,对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热心支持,我很感动。我才通知蔡老师,我们庐江的老师愿意到马来西亚来,可以在马来西亚继续学习,好像来了二十多个人。去年当地华侨信徒送我一块土地十三个英亩,一个英亩是中国六个亩,十亩就是六十亩,三六一十八,七十八亩地,比汤池大一倍,汤池只有三十亩,大一倍还多一点。我们就建一个汉学院,首相很快就批准,破土典礼,首相亲自参加去主持。消息送到我这来,我就不能不去,我得去陪他,所以我去参加了破土典礼,好像住了二、三天我就回来了。这个名字,取名叫「马来西亚汉学院」。
前一次我在马来西亚讲经,首相邀请我在他家里见面,我就把我们过去汤池的经验告诉他。我去参观欧洲的汉学两次,访问伦敦,看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跟伦敦大学,这三个学校是欧洲汉学中心。我把我看到的一些情况告诉纳吉首相,我说现在那个地方汉学衰了,汉学要复兴,马来西亚是个好地方。为什么?它有一千多个小学,有六十一个中学,这些学生、老师对汉学都很关心,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环境。如果政府支持,我说欧洲的汉学中心移到马来西亚去,将来马来西亚是全世界汉学中心。他听了高兴,全心全力支持。他们把建校那个图画拿出来给他看,他在图上签字签名祝福,破土他亲自参加,真难得。我告诉他,汉学是全世界人的文化财产,不属于哪个国家、哪个族群,它是属于人类的,什么地方认真去做,这个国家不会有灾难,他听了就更欢喜。祖宗保佑你,他们是伊斯兰教说真主保佑你,真主在护持,佛菩萨在护持。他们相信宗教。任何宗教寻求的一个目标,都是幸福美满。死了以后,回教也讲地狱,决定不到那边去,他们向往的是天堂。我告诉他,天堂里头最殊胜的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也是天堂,天堂很多。心量拓开,能够包容佛教文化、包容中国传统文化,这是很了不起的一桩事情。所以马来西亚是个好地方,将来在全世界灾难,它真正把这桩事情做好,它的灾难可以化解。这现在科学家相信,为什么?境随心转。这个国家领导人、这个国家知识分子有这样的认识,了不起。汉学院的兴起来,人类文化就会复兴。
汉学的心量很大,能包容不同的文化。佛教是印度文化,中国人能包容,不但包容认真学习,把它当自己东西一样看待。只有伦理、道德才能拯救世界,才能恢复安定和平。一九七0年代汤恩比说过,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我访问伦敦的时候,跟汉学院的同学举行一次交流,他们的教授跟同学跟我见面。我就把汤恩比的话提出来,这是你们英国人讲的,你们比我熟,你们能相信吗?我问他们这句话很有道理,他们研究汉学。不研究汉学,你问这个话没有意思,他研究。根据你们的研究,你们认为汤恩比的话可不可以相信?这些同学对着我笑,没一个人说话。什么原因?半信半疑,不能不信但是有怀疑。我反过来问一句,我说难道汤恩比的话说错了?也没有人回答我,连他们教授都在旁边笑。最后我就告诉他们,汤恩比说的话没说错,我们把他解读错误,解读有问题,所以你们不敢表态。
怎么解读有问题?提起孔孟,你们马上会想到什么?想到四书五经、十三经。提到大乘佛法,你们一定会想到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般若》,这些大经大论。这是你们现在在研究的,拿这个东西去写博士论文的,当然不敢讲。我说这是我们的解读有问题,我跟你们的解读不一样,四书五经、十三经是儒家的花果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般若》这些大乘经是大乘的花果,好看。虽然好看,你没有享受到,你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,你们得到利益无非是写一篇文章,写一篇博士论文,将来拿到学位,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们享受不到。儒家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你没享到,你没得到。大乘的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你没做到,你没达到。学佛常生欢喜心你没得到,那要怎样才能真正享受到?花果,你想想花果从哪来的?枝上长的。枝从哪里来的?枝从干来的。干从哪来的?干从本来的。本从哪来的?本从根来的。你有没有想到树根?你只看花果。再好的花果,根培养出来的、生出来的,根是什么?根是个普世教育,大家都疏忽了。儒的根是《弟子规》,你有没有想到?作梦也没想到。道的根是《感应篇》,佛的根是《十善业道经》,薄薄的那么一小本,那个东西是根。你把这个东西疏忽掉你还搞什么?
这些东西疏忽掉了,你所搞的,我那个时候就跟他讲,你们搞儒学、道学、佛学。如果写在黑板上这几个字,儒学、佛学、道学,你们搞这个东西,这是什么?这是学术、这是知识。我说我学的跟你不一样。他们就很奇怪,我学的怎么跟你不一样?我说我不是搞佛学、道学、儒学,我跟你们搞的相反的。中国人念书看这个字是从右到左,我们身上右手到左手,从我们这边念去的是学佛、学儒、学道,你们那是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我说我从这边学的,我得受用。学佛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学道要学得跟老庄一样,学儒要学得跟孔子、孟子一样,你就快乐。我们交流的时间只有一个多钟点,不需要翻译,他们的普通话讲得非常好。时间虽然不长,给他一个新的概念,告诉他儒学、道学、佛学解决不了问题,要学儒、学佛、学道才真正解决问题。自己所得到的,像老师告诉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,人生最高的享受学佛、学儒、学道能得到,搞佛学、儒学、道学得不到,两码事情。学儒、学佛、学道开智慧,智慧能解决问题,没有后遗症。儒学、道学、佛学那是学术,那是知识,知识解决问题是有局限性的,不是全面性,而且有很多后遗症。我在这两个学校都是一个多小时的讲演,给他们很大的启示,他们从来没想到,包括他们的教授。
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摄受力,我们怎么可能一辈子去学习它,锲而不舍,愈学愈有兴趣,愈学愈欢喜。我很欣赏古人一句话,他说的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!世间的乐趣那个滋味比不上法味,法味你没尝到,你要尝到法味,你把世味就丢得干干净净的,你再不会去想它,法味浓。佛经一读,世间的书不想再看了;不懂得佛法的时候,这世间好东西多,也有很多名著让我们流连忘返。可是进入佛法之后,那些东西就不想再看,浪费时间,增长烦恼。不像佛法,佛法增长智慧,不生烦恼,真的不一样。
这是把理体的根,根之根这是本性里头有的,「恻隐之心」,孟子说的。人有不忍人之心,看到别人受苦受难,自己有同情心,自己会流眼泪,会感到很伤心,一般讲良心,人有良心,人有良知。老祖宗说的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真的一点都不假,从这个本善就生起大悲,佛法讲慈悲心。遇到人有苦难真的能够舍己为人,牺牲自己,帮助别人,什么样的苦、什么样的难都愿意承受。希望众生不受苦,希望众生少受一点苦,佛家讲「代众生苦」。因大悲心就生起菩提心,菩提心是真干,菩提心落实在哪里?落实在修一切善,断一切恶。无量无边的善法,佛把它归成六大类就是六度,叫六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展开来无量无边的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0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