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『已度之者使成佛』,已經入佛門,皈依叁寶了,要幫他成佛。「拯濟負荷,悉登彼岸。此之四句,實攝四宏誓願。」用什麼方法幫他成佛?淨宗法門,他能夠真信、真願、真肯念佛,他決定得生淨土,他能生淨土就是幫助他成佛。蕅益大師說得好,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極樂世界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這個法門的殊勝,真正是難信易行,難信幫助他信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。修功德從這個地方修,才叫修真實不可思議的功德,幫助人往生,勸修這個法門。
再看下面第五段「堅求正覺」,這全是講的法藏比丘。
【假令供養恒沙聖。不如堅勇求正覺。】
這一首兩句偈,我們就知道了,哪一個重要?求正覺重要。供養恒沙諸佛如來是修福,修福固然重要,修福要不能往生,就變成六道裏面的福報。這個福報,你要細心去觀察,是個很麻煩的事情。講經教學的人,有戒定慧、有六度,不能往生,來生在這個世間,人天大福報,很多都是在人間的帝王。帝王有沒有好下場?帝王造多少罪業,你就曉得了。這叫做叁世怨,大乘經上講的,第一世修大福報,第二世享福,享福又造作無量的罪業,福享盡就墮叁途去了。不能享福,不能發這種願,世間名聞利養不能沾。所以學佛要知道,學佛就是求成佛,求成佛一定擺在第一位。淨土宗求成佛的方法最簡單、最容易、最可靠,而且最快速,成就高。釋迦牟尼佛介紹,十方諸佛做證明,能不相信嗎?不相信,自己吃虧。
我們有沒有過不相信?可能有過很多次。在今天我們這樣虔誠的心來學習佛法,決定不是初學,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修學。有沒有遇到淨宗?有。爲什麼沒去?不相信,信心不夠。這一生又遇到了,看這一生能不能相信,如果不相信,那就再等下一生;下一生的時間好長好長,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李老師說,我們一失人身,長劫輪回,時間是論劫數算的。了解事實真相,這一生非把握不可,我就想這一生去,決定去。你有決定的願、決定的信心,你就決定去得了,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,不能再幹傻事了。
我們看念老的批注,「恒沙者,指印度恒河之沙」。這是因爲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,在恒河流域時間很長,所以數量之多通常都用恒河沙來做比喻,大家都很親切。「因恒河沙多,又因大衆眼見,故佛常引爲喻」,用它來做比喻。文的意思是「假令供養如恒河沙數無量諸佛」,聖就是諸佛,「不如求正覺,堅勇而不怯」。一定勸導我們堅勇,勇猛精進,求生淨土。別的法門難,勇猛精進未必你能夠求得到,爲什麼?斷煩惱太難了。這個法門最大的好處,不要斷煩惱、不要消業障。爲什麼?這句佛號就是斷煩惱、就是消業障,佛號念好了,煩惱、業障自然沒有了。你要問多少時間?最短的,一天就行了,《彌陀經》上說的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叁日,就成功了。你看到哪裏去找這個法門?最長的,我們在《往生傳》、在《淨土聖賢錄》裏面去看大概是叁年,就成功了。真叫易行,它真難信,真的易行。
易行裏面,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裏面看到一個人,宋朝的瑩珂法師。他學了幾天?叁天,念叁天佛,真信,誠心誠意。他是個出家人,破戒,惡習氣很重,禁不起誘惑,真叫心浮氣躁。還算不錯,他還有一點善根,他相信因果。他自己知道,出家像他那種行持一定墮阿鼻地獄,想到地獄苦他就害怕了,自己必定墮地獄。向同學請教,有沒有方法救他,能夠讓他不墮地獄?同學給他一本《往生傳》,他看了,每看一個人都感動得痛哭流涕。這本《往生傳》看完了,他效法這些人,自己寮房關上,叁天叁夜不眠不休、不吃不喝,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,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感動!百分之百的真誠。
佛來告訴他,你還有十年陽壽,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。他很有智慧,他告訴阿彌陀佛,我的劣根性很重,禁不起誘惑,十年我又不知道造多少罪業,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,我現在跟你去。阿彌陀佛答應他了,告訴他,這樣好了,叁天之後我來接引你。阿彌陀佛爲什麼不當時把他帶走?當時帶他走,他一個人得度,叁天之後帶他走,連我們現在人都得度了,你看影響多大。做樣子給後人看,這個重要。他高興了,歡喜了,房門一打開,告訴大家,我叁天之後往生。廟裏沒有一個人相信,好在叁天時間不長,看你走不走。叁天之後真走了。他要求大衆,那天早晨做早課,希望大家念佛送他往生。大家當然歡喜,我們念佛送你。念到一刻鍾,中國古時候的一刻是現在的十五分鍾,他告訴大家,阿彌陀佛來了,我看到了,跟大家告辭,他走了。真走了,沒有生病。叁天!不是假的,《淨土聖賢錄》不會捏造這個故事,我們要相信。這是我們的好榜樣,給我們真正的信心,我們一點都不懷疑。災難來的時候我們叫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答應,真的一叫就來了。所以今天什麼樣的災難不驚不怖,要保持鎮定,一點恐慌都沒有。平時就要訓練自己,絕不可以心浮氣躁,心要保持定,常在定中。定在哪裏?定在阿彌陀佛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這就是我們『堅勇求正覺』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堅固的心,勇猛精進求生淨土。
再看底下,「今此經文,正與《華嚴普賢行願品》一味」。念老舉《行願品》的經文,「《行願品》曰:善男子,諸供養中,法供養最,所謂如說修行供養」,這擺在第一句。法供養是什麼?依教奉行。經教不是學了就算了,講給人聽沒用處,自己真正做到。心裏頭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,口裏頭有阿彌陀佛,行爲當中有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是什麼?阿彌陀佛是勸一切衆生念阿彌陀佛,勸一切衆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身語意不離開這個。一部經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都可以,淨土五經一論,五種都修,行,五種當中專修一種也行。這部經是《無量壽經》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,它集得非常好。佛在五種原譯本裏面所講的,這個本子把它搜集得一句也沒漏掉,讀這一本,五種原譯本全讀到了。所以這是最好的會集本,善本。
我是李老師傳給我的這個本子,今天無論什麼人反對,我不能反對,我有老師教的。我要反對了,淨空法師背師叛道,這個罪名可不得了。所以我說,全世界人反對,我不能反對,我有師承。老師沒有傳授給你,你可以反對;老師傳授給我,我不可以反對,我要依教奉行。我依教奉行不能往生,我的老師負責任。我們對老師要有信心,對老師沒有信心還學什麼?所以反對的人愈多我的心愈堅定,決定沒有動搖,堅定的信心從這環境當中能夠見到。不但沒有動搖,我還發了個大願,從今而後專講這部經,其它的不講了。你愈反對我就愈專。活一天講一天,快樂無比!學這部經就是入無量壽境界,無量壽境界就是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不快樂,還有什麼地方快樂?所以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從哪裏來的?從《無量壽經》上來的。
所以你看,第一個,如說修行供養,第二個,「利益衆生供養」,要幹,全心全力利益衆生。印光大師在晚年,早年不行,早年窮和尚,沒人知道,沒人供養,七十歲一出名可不得了,供養人可多了。他老人家有智慧,也給我們做了個示範,所有供養做一樁事,印經布施。他做得很專,用這些錢辦了個印刷廠,蘇州報恩寺裏面的弘化社就是印光大師他建的。弘化社自己出版書,在那時候鉛字排印。所有供養都做這個弘化社的經費,自己一分錢沒有自己用,真的是好榜樣。我出家跟他學這個,所有的供養全部是印經、印善書。
現在我們講這部《科注》,當然我們要印這部《科注》,大量印,分送給全世界。許許多多人在網絡上收聽、在電視上收聽,所以我們每堂課把這經本的頁數報出來,他們拿到這個書的時候,都能夠對著這個頁數來聽講,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。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的同修個個都有分,希望大家輾轉流通。輾轉流通的方法,現在科技發達,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很小的機器,裏面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去年講的,《淨土大經解演義》。一共一千二百個小時,現在做到一個盒子裏頭,全的。很便宜,真好!能夠看到畫面,能夠聽到音聲。再配一本書,你說過年這個禮物多好,真好。我們今年的過年禮物就是《大經解科注》,將來講完之後,你看有這麼個小盒子,真方便。一遍沒有聽懂,聽兩遍,無限製的給你講,人怎麼能夠不成就!
古時候難,沒有這些工具,老師講一遍,不講第二遍,你要忘掉了你就沒有辦法。現在可以,老師可以給你講一千遍,可以給你講一萬遍,只要你自己願意聽。古人說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那就開悟了。這麼好的工具,我們要會用,如果不會利用的話就太可惜了。我也看到是錄音的,沒有畫面,錄音,那機器更小,可以放在口袋裏,也是一千二百個小時,完整的一部《大經解演義》。這些好工具我們要充分的去利用它,現在講經的人少了,這個可以代替,學習方便。一門深入,十載寒窗,你就成功了。就這一門,除了聽經,就念阿彌陀佛,萬緣放下,什麼事都不要管,什麼都隨緣,不要執著,不要跟人家爭。一切,像我一樣,都請佛菩薩安排,我們一生再不要操心。佛菩薩安排在哪裏我們就在哪裏,自己沒有意見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就會得大自在。
「攝受衆生供養」,如果遇到有緣的同學,要幫助他建立信心,幫助他建立信心、願心都是屬于攝受,引他入門。「代衆生苦供養」,在現在這個苦難的世界非常有必要,我們自己能多吃一點苦,希望衆生少受一點災難,這個話是真的。我舉個簡單的例子,對于毀謗我的人、障礙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他都造很重的罪業,我每天講經都給他們回向,縱然將來他墮惡道,也少受苦。我希望慢慢的他們能覺悟、他們能回頭,不墮惡道。造再嚴重的罪業,只要一口氣還沒斷,都有救,念佛統統能往生,彌陀的願力不可思議。只要能忏悔,只要能改過,一念、十念必生淨土,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還會再見面,大家都是同參好友。
無論你用什麼心態對我,我不介意,沒放在心上,我對你恭敬,我對你贊歎,我看你像看阿彌陀佛一樣,不然我這六十年佛不叫白學了!學了六十年,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。心地清淨快樂,沒有一個怨恨的人,人人都是佛菩薩,人人都是善知識,統統在幫助我。毀謗是消我業障,他怎麼不幫助我?他幫助我,我的業障、煩惱、習氣就這麼消掉的。如果我要是接受,我就會生怨恨,生怨恨的時候麻煩來了,造成什麼?造成長劫輪回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那個錯了,那不是學佛,學佛是把冤結全部解開。冤家宜解不宜結,學佛的人會解,統統解開了。你不解,我這裏解開了,我這裏解開,你就結不上,所以你肯定也化解了。這個好,這是如來的真實智慧,不跟任何人對立,不跟任何人沖突。所以佛法能化解沖突,佛法能帶給社會安定和平。湯恩比博士爲什麼贊歎佛法?爲什麼說佛法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?他懂得。
學佛的人心地慈悲,沒有怨恨,殺他,他也不會怪你,也不會怨恨你。經上有例子,釋迦牟尼佛前世修忍辱,做忍辱仙人,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淩遲處死,沒罪。一點怨恨都沒有,感謝歌利王,什麼原因?因爲他忍辱波羅蜜圓滿了,他提前成佛。對他不但沒有害處,好處,讓他提前成佛。他本來是在彌勒菩薩之後成佛的,彌勒是賢劫第四尊佛,釋迦是第五尊,因爲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提前,彌勒菩薩退後了。所以,忍辱仙人告訴他,我成佛第一個度你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,第一個得度成阿羅漢的憍陳如尊者,就是那時候的歌利王。佛說話算數,不是隨便說的,成佛真的,歌利王頭一個證阿羅漢。你看看佛法它怎麼樣化解對敵、化解紛爭,忍辱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用忍辱、用智慧,決定沒有絲毫怨恨。這是我們在今天社會迫切要學習的,要真學,學到智能你會得大自在,你就有智慧。現前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,你有沖突,我沒有沖突;你有災難,我沒有災難;你生煩惱,我很快樂,我生歡喜。你說佛法多殊勝,這世間還有哪個法子能跟它相比?有更好的我就會學習。代衆生苦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那些造作罪業的衆生,我們代他受苦,讓他減輕將來在果報上所受的苦。現在他不知道,到那時候他感恩,他才會認錯,他真的錯了。我們也不希望他將來怎麼樣,我們覺得我們應該這樣做就要這樣做法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都是這樣做。
「勤修善根供養」,世間善根,叁善根,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菩薩只有一個善根,精進,這個要勤修。對世出世法沒有一絲毫貪戀,沒有瞋恚、沒有愚癡,勇猛精進。「不舍菩薩業供養」,菩薩業就是教學,不能不教學,不教學不是佛弟子,這裏講了。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,你能不教學嗎?人家四十九年沒有中斷過。出家人的事業就是教學,是個職業的老師,選擇佛法來修學就等于進師範學校一樣,師範學校畢業了,一生服務于教育界。佛門就是個師範學校,世間所有這些教育都包括在其中。主要的,倫理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、因果的教育,提升到最高的,就是科學的教育、哲學的教育,世間教育全包括在其中,不教學、不上課那怎麼行?哪有這個道理!所以這個菩薩業要懂。「不離菩提心供養」。菩提心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念念不離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菩薩行,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。
「善男子:如前供養無量功德」,前面所說的,供養無量功德,「比法供養一念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分不及一」。這就是說,大乘經上常講,若以大千世界七寶供養,都比不上爲人講四句偈的功德,《般若經》上佛說的。爲什麼?大千世界七寶供養只能解決他物質生活問題,他不能開悟。物質享受再豐富,離不開輪回,離不開十法界;四句偈的供養讓他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他就作佛去了,那怎麼能比得上!所以佛法重視法供養,道理在此地。我們送人家禮物,送一部經比什麼禮物都貴重。經要印得精美、印得莊嚴,讓人家看到生歡喜心,不學佛也舍不得丟掉,這個現在我們可以做得到,成本高一點不要緊,讓人生歡喜心。草草率率不行,人家請的不尊重,這個效果就達不到,一定要莊嚴。大本便于在家裏閱讀,小本可以隨身攜帶,各有各的方便,統統可以流通。
這幾句話是比較,說法供養的功德不可思議,百分不及一,千分不及一,「百千俱胝那由他分、迦羅分、算分、數分、喻分、優婆尼沙陀分,亦不及一。何以故?以諸如來尊重法故。以如說行,出生諸佛故」。真正功德利益就在這一句,如說修行,出生諸佛,你看這多重要。佛從哪裏來?從佛法裏頭生出來的,沒有佛法就沒有諸佛,所以佛法比什麼都重要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