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0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人講的。我講的是中國人,那你自己誇自己,人家不相信,英國人講的。我回答這個問題是在倫敦劍橋大學,我跟他們漢學系的學生,跟他們的教授舉行一個小時的交流,他們提出來的。我說你們英國人講的,我問他們,你們能相信嗎?這個話可以問他們,他們研究中國的儒釋道,拿儒釋道的經典去寫博士論文,那將來都是歐洲的漢學家。他們講一口北京話,讀中國的文言文,我們不能不佩服,你看面孔全是歐洲人。所以我問他們,你們相不相信湯恩比說的話?他們看著我笑,不說話,不承認也不否認。我然後再反問一句,我說難道湯恩比博士講錯了嗎?他們還是不說話,包括他們教授,坐在旁邊都笑。

  我才向他們解釋,我說湯恩比的話沒說錯,而是什麼?我們解讀錯誤。如果提到儒,你們就想到四書五經、十叁經,你們現在正在研究的,這個東西能解決今天社會問題嗎?太高了,做不到。講到佛,你一定會想到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般若》這些大經大論,你們也都念過,能行嗎?沒有把握。我說湯恩比博士沒說錯,我們要知道,四書五經、十叁經是儒家的花果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佛家的花果,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是道家的花果,好看,令人羨慕。這東西從哪來的?跟一棵樹一樣,它枝上長的;枝從哪來的?幹上長的;幹從哪來的?追疑到最後是從根生的。那我們要問,儒釋道的根是什麼?這個大家就沒想到了。能生儒釋道的東西,那是儒釋道的根,你有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?花果不能解決問題,根能解決問題。儒的根是什麼?《弟子規》,道的根是《太上感應篇》,佛的根是《十善業道》。如果能把這叁樣東西恢複起來,這世界真的太平了,湯恩比的話說得沒錯。這叁樣東西是普世教育,你們所想的那是儒釋道的尖端的教育、教學。我們要從紮根教育下手,這個世界得救。

  用什麼心態?我們也遵循湯恩比博士的指導。什麼是儒?孔孟學說是什麼?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」,孔孟之道是仁義。「仁者愛人」,要用愛心;「義者循理」,義是什麼?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我們用這個心態落實叁個根,湯恩比博士沒講錯。大乘是什麼?大乘是真誠、慈悲,這是菩提心。用真誠慈悲落實《十善業道》、落實《弟子規》、落實《感應篇》,這個世界就有救。這是我在倫敦大學跟劍橋大學跟他們講的,我跟他們講的時間不長,一個小時,對他們很有啓發。

  他們的教授是當代的漢學家,到香港來一定來看我。現在他退休了,在北京大學做客座教授,所以常常從香港經過,一定要來看我。我們湯池的成就他知道,二00七年他特地到湯池去住了四天,親自去考察,回去的時候到香港跟我談了六個小時,兩天,一天叁個小時。非常誠懇邀請我到倫敦去辦學,書院名字他都想好了,叫大乘佛學,他要我去那裏辦一個書院。英國大學是書院製,像劍橋跟牛津大概都有將近五十個書院。希望我在那裏辦一個大乘佛學,屬于劍橋大學的。劍橋大學在全世界排名第叁,很難得!我很感激他,我說我不能去。他說爲什麼?我說你們學校的製度,那個框架給我,我不能教學生。他非常驚訝,他說那你用什麼方法教?我說我沒有方法,我們老祖宗有方法。他愈聽愈起勁,老祖宗什麼方法?我就問他,《叁字經》你有沒有學過?他會背,四書都會背,我們真佩服他。我說《叁字經》前面的八句話,就是我們老祖宗幾千年來世世代代辦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。他會念、會背,他不懂得這個意思。他很驚訝,問我,怎麼這八句話是教育最高指導原則?是的。

  我說辦教育要用什麼心態去辦?《叁字經》前面兩句話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我們要有這個心態,所有的人本性是好的。他不好,不好是習性。那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是讓他從習性回歸到本性,教育成功了。你把惡人變成善人,把壞人變成好人,教育成功,頭一句就教你這個。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本性大家是一樣,本性本來是佛,佛法就本來是佛,現在變成這個樣子,這習性變的。習性要把它斷掉,回歸本性就成佛了。教學目標搞清楚,我希望把學生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。所以中國古時候教學的目標是聖賢,讀書志在聖賢,我要成聖人、要成賢人。聖人在中國是以孔子、孟子做代表。讀書不是爲升官發財,不是過什麼富裕的生活,不是這個意思,教育的目標是把人教成聖人、教成賢人、教成君子,這是東方教育。佛的教育是要把凡夫變成佛、變成菩薩、變成羅漢,佛的教育成功了,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。教育怎麼興起的?下面兩句就是,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,你要不把教育辦好,慢慢就變成習性,習性代替了本性,人就墮落了,你說教育多重要。

  怎麼教法?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我就詳細給他講解這一句,爲什麼要貴以專?不可以學很多東西。像你們現在學校,很多功課交叉排課,這個把人都糟蹋掉了,從小學到研究所沒有例外的。譬如第一個鍾點,第一個小時教語文,第二個小時教數學,頭一個小時還沒有吸收進去,又換了題目,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,頭腦都是像漿糊一樣,迷迷糊糊的,什麼東西學了一點點的時候都不精、都不通。這種教學的方法是錯誤的,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這種教法的,學生學的時候就是一門功課。如果像你們現在這種課程,我們可以教,但是不用交叉的這個課程。譬如第一年教語文,全年教語文,把小學六年的語文一年教完。學生頭腦是一樣東西,他想一個東西,他會學得很有進步,他專,心專。到第二年,第二年教數學,六年的數學一年完成。學的時候只可以學一樣,不能學兩樣。

 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是用這個方法,學生學得很輕松,書包只有一本書,不像現在背了一大堆,累死了。所以我就講中國跟印度的教學方法都是貴以專,真能出人才,學生心是定的,學得很快樂、很歡喜。太多、太雜了,沒有一樣東西學好,所以六年學完了,拿不出基礎的東西出來。如果課程重新一編排,還是那麼多課程,門門都有成就。所以我就向他建議,你回國去跟學校研究研究,能不能換這種方式,教之道,貴以專。如果實驗成功了,可以介紹給聯合國,讓全世界教學法都重新改變,那你就救了全世界的兒童,這個功德太大了!我鼓勵他。沒有想到他是年齡到了,六十多歲,不到七十歲,學校年齡到了就退休。所以中國古老的教學法好。

  我們做了實驗,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學經教,李老師教學方法就是一部一部的,不可以同時學兩部經。我們學習的進度,一個月學會一部經。老師學會的標准是你可以上臺去講,他在底下聽,講得不錯,沒有過失。好不好沒有關系,只要沒講錯、沒過失就及格、就通過了,你就可以學第二部經。那個時候我沒出家,我在臺中住了一年叁個月,就十五個月,我學了十叁部經,十叁部經我都能講,還講得很好。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,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經,佛學院叁年畢業,我只用了六部經,還有七部還沒用上。你說這個差多遠!在臺中一個月學一部,有成就感;佛學院念了叁年什麼都不會,一部都不能講。中國這個教學法值得去研究,值得去提倡,真的是好辦法。

  根要紮上,那是什麼?那是德行,那是基礎。出家四個根,儒釋道叁個根,還要加上《沙彌律儀》,這四個根,叫四平八穩,然後一部經一門深入。你天天學、天天講,一部經講十年,一遍一遍的講,講十年,十年之後你就變成專家。專講《阿彌陀經》,十年之後大家見到你,阿彌陀佛,你是活的阿彌陀佛;你專講《普門品》,大家看到你,觀世音菩薩;專講《地藏經》,那就是地藏菩薩,世界第一,頂尖,不要搞太多。全世界這麼大,每一個地方叫你去講一部,你活到一百歲你才講個小的局部,全世界沒講到,何必去學那麼多!講經的標准不要超過一個月,這部經就講完。經要長的話,一天四個小時;經要短的話,一天一個小時,不超過一個月。爲什麼?現在人他只有這麼大的耐心。說是這部經要講幾年,他不來聽了,太長了,沒興趣了。你說一個月的話,他會來聽,從頭聽到尾;如果說是五天、七天、十天,那他非常歡喜。接引初機,這些方法我們要真的接受過來,古聖先賢他們的方法真好。

  我住在澳洲,陸克文當選澳洲的總理,邀請我到堪培拉,到首都,去訪問。我見面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他,希望他推動教育改革。他告訴我,最好你在圖文巴先把它做出來,用這種教學法做出來,就是做實驗做出來,實驗有成就了,他會帶著國會議員去參觀、去考察,然後製定法律向全國推動。我現在只會說,我沒有時間、沒有能力去做,做不行,我只會講。所以現在學院交給悟行法師,悟字輩他們,我希望他們去做,真正做出成績出來了,會有很大的影響。辦一個小學,我們自己辦,辦個小學,用這個方法來教。政府規定的課程我們統統把它教完,我們再補充倫理道德的教育進去,這種學生培訓出來一定非常優秀,身體健康、快樂。就是一門一門的學。無量功德!做好了,要把全世界教學統統改成這樣,你說多少學生受惠,都得到真實利益,這個功德多大,救了全世界。不要小看這個小學,它就救了全世界。真正做出來,可以到聯合國去做報告、做宣傳,那個影響力非常大。那一個活動全世界都知道,每個國家主管教育的一定會訪問,一定親自去看,去考察、去學習,這個事情有意義。

  這是講什麼叫第一義谛,與性德相應,中國老祖宗的東西,五倫是第一義谛,五常是第一義谛,四維八德全是第一義谛,都是從父子有親那個親字裏頭流出來的,性德!在道家《感應篇》,在佛法裏頭,叁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度、普賢十願,本經四十八願,全是性德,統統都是自性流出來的。確確實實它是實際理體,不可思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0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