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。水煮青菜,煮出來之後,煮開青菜就好了,面放下去,一滾,然後鍋蓋蓋上,火熄掉,焖個五分鍾就熟了。你看多簡單!端出來之後,鍋跟碗是一樣的,就是帶把的一個瓢,那就是鍋,也是碗,省事,不要去洗碗,就一個。吃的時候油再倒下去,鹽再放,鹽可以放,鹽煮的時候可以放,油倒下去。營養是足夠了,沒有問題,非常簡單,生活愈簡單愈自在。
第二個就是《淨影疏》裏面所說的這叁種,第二種。我們看它底下的文,「若有所施、能施及所施之物,存于意中,是爲違理有相之行,即爲惡。如是則上從佛菩薩,下至阿羅漢,所修之善法名善」。爲什麼?他們已經離相了,阿羅漢我執破了,菩薩法執破了。「人天衆生所修之善法都是有相行」,他都著相,著相就是惡。這個善惡的標准是以凡聖爲標准,聖人與理相應,凡夫跟理相違,理是法性,就是第一義谛。
第叁是「體順爲善,體違爲惡」。這是第叁個標准,這個與第二,前面所講的相兼,亦同于《璎珞》。「法界真性爲己自體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我從哪裏來的?我到底是什麼?很多哲學家都有這個問題,我是誰?我從哪裏來的?我來這裏幹什麼?這些都是大問題。佛在此地告訴我們,法界真性是我們的本體,是真的我,我就從這兒來的。不但我從這裏來的,宇宙也是從這兒來的,萬事萬法都是從這兒來的;換句話說,我們本來就是一體,都是從這個自體變現出來的。這個自體就是第一義谛,就是法身,就是法性,就是佛性,就是自性,說了那麼多,都說這樁事情。
「體性緣起而成行德。所行只是自體,心無所緣,隨心所欲而不越軌,是名爲善。」這是什麼?菩薩行,這哪裏是凡人!這些人,這些佛菩薩,他們對于自體跟自體所現的現象、作用完全明了,一點都不迷惑。所以知道所行的全是自體,自體的相,自體的用,都沒有離開自體,心無所緣。心地清淨平等覺,隨心所欲而不越軌。隨心所欲,那就是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,應現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,應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,他自在,他沒有起心動念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示現的八相成道,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我們現在知道他沒有。他有沒有分別執著?他沒有。所以他是純善,沒有一樣不跟自體相應的。這是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才能做到,權教、小乘統統做不到。「依此」,依照這個標准,「則無論凡夫二乘,縱上至叁乘」,到菩薩,「凡是緣修之善行,俱名爲惡」。只有諸佛如來跟法身大士,他們的行才真的叫善,與自性完全相應。你看善惡的標准不一樣,我們今天能夠用到唯識這個標准就不錯了。《淨影疏》的叁種標准,第叁種高,第叁種跟《菩薩璎珞經》裏面講的沒有兩樣。
第四,「天臺宗立六種善惡」,智者大師所說的,他說得細,說得詳細。第一種,「人天之善,五戒十善之事善也」。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普世教育,我們能幫助這個社會恢複安定和平,這個可以做,人人都能夠持五戒、修十善。「然人天之報盡,還墮于叁惡道,故亦爲惡」。那要我們這個人報盡還能夠得人天身,這就要對他施行教育,要教他。爲什麼中國人這麼樣的重視教育,這個道理在這裏今天看到了。你要不教,他肯定會學壞,他要學壞了,這一生不錯,來生就完了,來生到叁途去了。如果來生,他這一生貪心重,貪贓枉法,來生到鬼道;如果這一生瞋心重,脾氣很大,他就到地獄道。所以不教怎麼行!
中國的教育是倫理道德的教育,換句話說,是人永遠保住人天的教育。我這一生作人,來生還到人道,日子比現在更好,地位比這一生高,福報比這一生更大,這都是向上提升。但是你要曉得,這出不了叁界,維系社會安定和諧,讓這個社會能做到世間人所講的長治久安、太平盛世,行,能做得到。教育太重要了!我們的老祖宗,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、一個族群,都比不上我們老祖宗懂得教育,有教育的智慧。這樁事情我記得很清楚,南昆士蘭大學在我們圖文巴,校長送了我一個博士學位。那天在學校吃飯,吃飯的人不多,幾位教授陪同,校長是主人。陪同當中有一個是教務長,南昆大的教務長。吃飯時候他告訴我,他說二戰之前,應該是民國二十年前後,他說歐洲有些學者,非常認真研究中國文化的問題。大家覺得,全世界有四個古文明,叁個都消滅了,爲什麼中國還在?研究這個問題。研究的結論,他們說大概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問題。他特別說家庭,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問題,告訴我這個。我告訴他,完全對了。這些研究的人不是普通人,很了不起的,他能夠把這個秘訣發現了。確實,中國最重視家庭教育,因爲中國的家庭是大家庭。現在講中國家庭一般人不懂,你沒有見過!你見過都是一家幾口,這不是的,這不是中國人家庭,這是外國人家庭。我們現在學外國人,把中國自己的東西丟掉了。
中國人的家庭是大家庭,一般是五代同堂,一家有九族。你看,我們自己,我自己上頭有父親,父母,有祖父母、有曾祖父母,差不多到這個樣子,高祖父母就很少了,有曾祖父母。下面,下面有兒子、有孫子,大概都可以到這樣的。你說這多少代?至少七代,常有的。這一家人口,兄弟都不分家,我們兄弟不分家,我父親兄弟也不分家,祖父兄弟也不分家,一家人不分家。所有的人工作收入都歸家,家是一個社會組織。我們自己的零用錢,發,每個月發零用錢,收入統統歸公。所以它是個組織,一個社會組織。從小小孩就要教他,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念頭,你要爲整個家,爲整個這個家庭。一個家庭普通人口,少的總得有二百人,叁百人上下的是一般普通家庭,人丁興旺的五六百人、七八百人,這麼大的一個家庭。你到中國現在農村裏頭,那是王莊,那是李莊,你就曉得從前那就是一家。那是王家,那是李家,那一個村莊是一家人。諸位看《紅樓夢》,《紅樓夢》就是描寫一個家庭,就是一家人,他那個一家人二百多口。所以是大家庭組織。
這樣多的人在一起生活,沒有規矩不就亂掉了?所以非常重視規矩。家有家道,道是共同的,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道,人人都必須遵守。還有家規,家規是自己祖先訂的,我們家裏還需要守哪些規矩,跟別人家不一樣,我家的規矩。爲什麼?我們經營的事業不一樣,這一家是做官的,他有做官的規矩;那一家是經商的,他有經商的規矩,每一家行業不一樣。《弟子規》是共同的規矩,都必須要遵守的,裏面只有一百一十叁樁事情,那必須要遵守,那是共同的,家家都必須遵守的。後面附帶的是你自己家裏的,叫家規。所以它有家規、有家學,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,家裏面這些小孩。私塾放在哪裏?都放在祠堂,因爲祠堂只有春秋祭祀,平常是空著的,所以祠堂就變成家學,就是學校。很好,有祖宗在那邊,讓小孩天天看到祖宗牌位,懂得孝道。連老祖宗天天都懷念他,那個時候行禮,見到老祖宗牌位要叩首的,叁跪九叩首,他在家裏他怎麼能不孝父母?家裏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,他都會孝。所以社會好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真的叫父不父、子不子,把父親看成朋友就不錯了,還有朋友關系,還沒有看成對頭。
有家學、有家業,家裏頭經營的事業。所以中國人經商的,老字號,世世代代經營下去,貨真價實。北京的同仁堂那是老字號,世世代代幾百年都做這個行業,子子孫孫接著做。所以東西做得很精,做得好,跟現在社會不一樣。現在人真的不知道老中國,也不曉得新中國,你問他,他一塌糊塗,他什麼都不知道,真的叫中不中是西不西,現在的社會變成是這種形態。老社會好,老社會有保障。第一個,小孩教育有保障,我父母沒能力教,家族教你。老人有保障,老人不愁,年老家族養老,不必到老人院。而且家族養老好,你的子孫,你的那些侄子輩的,天天圍繞著你,兒孫滿堂,天倫之樂,這是外國人作夢都想不到的。大家庭,你說你的晚輩多少人?總有幾十個人,這些小孩天天圍繞著你玩,他怎麼會不快樂!老人會把自己一生的經驗告訴後代,增長他們的智慧,增長他的見識,他將來的一生過得會比我們更好,榮宗耀祖,光大門楣。
那些外國人研究中國的文化不會滅亡,真的,這是主要因素。但是今天中國家沒有了,中國的文化就不保險了,這是個大問題!中國古時候這種家庭不能再恢複了,絕對不可能。所以我這些年就想到什麼?想到企業,人家說企業家、企業家,我就從這兒來了個靈感,希望企業繼承中國傳統的家道,它可以做得到。老板要真的把員工都看作是自己兄弟姊妹,都是我自己一家人。要什麼?要養老,員工的老人要照顧。自己企業要辦養老院,不收外頭人,是我員工的老人,我要來照顧。讓所有的員工在這裏工作安心,你的老人公司養你,你將來老了公司也養你,你沒有後顧之憂。那小孩,公司辦子弟學校,不收外頭人,專門我自己的員工,我自己的員工子弟我自己來教。這樣就把中國從前這種非常有價值、非常了不起的文化承傳下去。公司的老板就是大家長,這個公司就是一個家庭,希望這個公司千年萬世永遠經營下去。你後代有人,你將來員工這些兒子他們長大了,繼承這個事業,將來也變成千百年的老字號。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,在全世界找不到。
這種文化所以能夠推動,最快樂的人是誰?是做官的。做官的怎麼?沒案子辦,輕松,沒事情做。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社會上沒有作奸犯科的,太平盛世!做官的人呢?做官的人讀書、寫文章、寫詩詞,《四庫全書》集部裏頭一半都是他們的作品,他沒事幹。到處去巡查一下,看看,去指示指示就行了,到每一家裏去訪問、去作客,人家家裏招待,某大人今天到我家來作客。所以從前社會各行各業,做官這個行業是最值得人敬佩的,爲什麼?地位很高,收入也不錯,又沒事情幹,最好的是沒事幹。讀喜歡讀的書,幹喜歡幹的事,你說這個行業到哪去找!哪像現在?現在做官是第一苦。叁百六十行,哪一行最辛苦?做官的最辛苦。爲什麼?辦不完的案子,處理不完的事情。我現在在澳洲勸陸克文不要做官,是好朋友,我們見面什麼話都可以談的。
這天臺宗的六種善第一個。我們現在看第二個,「二乘之善。能離叁界之苦,故名善。然但能自度,不能度他,故亦爲惡」。他跟菩薩比他是惡,他跟凡夫比他是善,換句話說,他的善不究竟,不圓滿。叁、「小乘菩薩之善,慈悲兼濟故是善。然未斷一毫之煩惱,故名爲惡」。小乘的煩惱沒斷,這是小乘菩薩,他也修六度萬行,但是他煩惱、習氣沒斷。所以他對社會、對大衆的貢獻是善,對他自己煩惱習氣不斷,他還是惡。這一比較的時候就比出來了。天臺大師這個說法說得好。第四,「通教叁乘之善。叁乘同斷見思之煩惱,是爲善。但墮于二邊,不見別教中道之理,未斷一分之無明,故亦爲惡」。這就是跟上面比這是惡,跟下面比這是善。這個善不能算圓滿,不能算究竟,可是對于我們凡夫修學,這是階梯,好像爬樓一樣,一層一層往上爬,每個階段都得要經曆。好做,容易做得到。前面太難了,樣樣都能夠跟第一義谛相應,這不是人能做得到的,說得是沒錯,做不到。天臺這六種善的話,你從第一,那是很容易做的,人天之善。在中國,我們能夠把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做到,善,人天善。再從這個基礎上向上提升,修五戒十善,逐漸逐漸向上升,斷見思煩惱、斷塵沙煩惱、斷無明煩惱,提升到法身菩薩,提升到究竟佛果,這是大善,圓滿的善。所以天臺這個說得非常好,很適合于我們修學。
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