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有善根的人給他種善根,有善根的人幫他增長,已經增長到緣成熟的時候幫助他證果,佛菩薩到世間來就幹這個事情。這個事情要有智慧、要有耐心。有人真有善根、有福德,但是怎麼樣?現在這個世間染汙太嚴重,他迷在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裏頭,你跟他講他都知道,他就回不了頭來。把現實的名利看得太重,把自己的佛知見看輕了,所以才有這個現象。那怎麼辦?不斷的講、不斷的教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聽了四十九年這才開悟,有!聽了四十九年還不開悟,釋迦牟尼佛就不等他了,就交代底下一尊佛接著去度他。你看佛度衆生真有智慧,有善巧方便。
「今經亦然」,前面是講《法華經》上的,《無量壽經》亦如此。「欲令十方九界衆生」,九法界衆生,「同入彌陀一乘大誓願海」,彌陀四十八願就是圓滿成佛,願願都是幫助衆生在這一生圓成佛道。「一切含靈」,全包括了,上面從等覺菩薩,下面到無間地獄,這裏頭還包括樹木花草的神、山河大地的神,統統包括在其中,「皆得度脫」。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極樂世界做到了。
我們早年學《華嚴》,教佛學院的時候是在佛光山佛學院,院長是星雲法師,他請我做教務主任。有一天我們幾個老師在一起聊天,星雲法師提出,《華嚴經》上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這個話怎麼解釋?我們這些老師各個相望,都沒辦法。情是有情,有情衆生同圓種智,好懂;無情是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、桌椅板凳,桌椅板凳能成佛嗎?指無情衆生。那個時候問我,我也說不出來;現在問我,我很容易答複大家,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它就成佛了,真的,一點不假。就跟那個夏威夷土著醫療的方法,他把他自己身體調養好,對方病就沒有了,就這個道理。爲什麼?自他不二,境隨心轉,外面物質環境隨心轉的。我們這個心是佛知佛見,樹木花草是佛知佛見,山河大地是佛知佛見。我今天講這個話,常常聽經的人我相信他能懂。你不要認爲無情它沒有知覺,錯了,無情有知覺。水,你看它認識字,它會看、會聽,懂得人的意思,桌椅板凳也懂得,沒有一樣東西不懂得,感應道交。如果它要不懂,它怎麼能隨著人的念頭來轉?境隨心轉。境,它會看、會聽,懂得人的意思,這叫無情衆生,我們轉了它就轉,跟著我們轉的。《華嚴經》上這一句我們就解開了,四十多年,初學佛的階段解不開,不曉得有這麼個道理。
現在本經,「欲令十方九界衆生,同入彌陀一乘大誓願海,一切含靈皆得度脫。是故世間自在王如來告言」。你看告,上對下,前面是白,白佛言,下對上,在中國以前用的文字是有講究的。告言,「今正是時,汝應具說」,具體詳細講清楚、講明白,給大家做報告。底下這一小科,「益衆」,叫在會的大衆都得利益。
【令衆歡喜。】
這個話是佛說的,自在王佛說的,你做報告讓大家生歡喜心。
【亦令大衆。聞是法已。得大善利。】
讓大家聽到你的報告得大利益,『善利』。
【能于佛剎修習攝受。滿足無量大願。】
這些佛都知道了,聽到你的報告了。剛才我說的,業障深重的人消不了,煩惱習氣深重的人斷不了,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你去幫助他成佛道。這是諸佛如來無量歡喜的一樁大事。我們看批注。『令衆歡喜,亦令大衆聞是法已,得大善利』。「此表如來勸令宣說」,這是自在王佛勸法藏比丘做詳細報告,「普利大衆」。「大衆二字,廣攝當時會上」,那些大菩薩們,「及未來世」,包括我們現在的「一切凡夫」,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報告,當時這個報告是法藏比丘對大衆宣說的,現在我們看到文字記載,傳到我們面前,所以一切大衆包括我們在內,「二乘與菩薩」。念老這個括號裏頭說得好,「今日我等凡夫亦皆在其中」,包括我們。「普令大衆得聞,發願往生,徑出生死苦海」,徑是快速,「故令大衆歡喜也」。「亦令大衆聞法得利」,得真實利益,「普發彌陀之願,學法藏之所行,攝取佛剎,滿足大願」。我們聽了這個報告之後,你看世間自在王佛勉勵我們的,我們應當要發彌陀同樣的願,學彌陀同樣的行。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攝取佛剎,滿足彌陀的大願,也滿足我們自己的大願。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發起的,建成之後,十方往生的人共同大願莊嚴了西方極樂世界。等于我們每個人將自己一生修積的功德,都回向給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極樂世界愈來愈莊嚴、愈來愈殊勝。
「《淨影疏》曰:法藏自說己願」,跟大家報告,「令諸菩薩學之同發」,大家跟他發同樣的願,回向給他,回向給極樂世界。這個回向的力量不可思議,讓西方世界彌足莊嚴。「又《會疏》雲:菩薩聞之,自發勇猛心,彼既丈夫,我亦爾,彼發妙願,我不爾乎?故能緣之滿足大願也。」這個地方要知道,菩薩都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絕對沒有對立,確確實實證得自他不二,我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。我發願、我修行完全回向給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自己,沒有說我的、你的、他的,沒有,永遠是一體。成就極樂世界就是成就自己居住的國土,成就阿彌陀佛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否則的話你發願,我學阿彌陀佛,我也來造極樂世界,我跟他的不一樣,你跟阿彌陀佛對立了。能對立得起來嗎?對立不起來,因爲你有分別,阿彌陀佛沒有分別,所以對立不起來。有沒有障礙?有,障礙你自己不能見性,障礙你自己的佛知佛見,你錯了。所以佛教導我們,修積功德不論多少統統要回向,要回向叁處。第一回向菩提,這個很重要,回向菩提是保佑我開智慧,就這個意思,回向菩提。第二個回向衆生。第叁個回向實際,就是回向自性,本經說的真實之際。回向叁處,沒有自己。
『滿足無量大願』,「指能滿一切志願。《往生論注》雲:滿足往生淨土一願,即一切志願悉滿足,故雲滿足無量大願」。這句話我們要記住,要特別留意。我們有無量的願求,能不能圓滿?能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了。爲什麼?你到極樂世界證得智慧圓滿、德能圓滿、法身圓滿,你還有什麼願望不能圓滿?你有能力化身、分身無量無邊身,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衆生感應道交,而且同時能做到,一個也不漏,大圓滿!昙鸾法師作《論注》,《往生論》的批注就是昙鸾法師作的,這是南北朝時代淨宗的大德。只是古大德沒有把他列入淨宗的一代祖師,他確實有資格成爲一代祖師,對當時、對後世淨宗有很大的貢獻,《往生論》批注是他作的。這個地方念老說,「和盤托出諸佛心髓。法藏菩薩五劫精勤求索之大願,祗爲衆生能真實發起往生淨土之一願」。爲什麼?你往生淨土就一切都圓滿,一切都成就了。這樁事情重要,世出世間大事沒有超過這樁事情,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。
今天有同修告訴我,日本那邊在網絡上有個看法,我還沒有仔細去看,下課之後我來看看。這日本方面發布的,說今年聖誕節前後有叁天見不到太陽,地球在轉變,聽說從叁度空間轉變到四度空間,叁天的時間地球處于零度空間的狀況。這個我很難理解,因爲零度是什麼都沒有。在數學上的概念,零是什麼都沒有的,就好像佛法裏面講的真如、講的自性,淨土法門裏面講的常寂光淨土,那是零度空間。它什麼都沒有是說它沒有現象,它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、沒有自然現象,其實它存在,就是它沒有任何現象。因此,我們的眼耳鼻舌身,包括我們的意識,統統緣不到,無法感覺它的存在。這就回歸自性。如果說是回歸自性,那不每個人都成佛了嗎?這不是普通佛,這是妙覺如來。地球真的變成這樣子,我們個個都成佛了。所以這就很難理解了。難道科學家真有這種,這個我還沒聽說過,空間的轉變一定要回歸到零點,這個以前沒聽說過,這要搞清楚。我們學佛對這個說法很難相信。
一度是個抽象的點,沒有事實,抽象的點;二度是一條線,也是很抽象的;到叁度變成立體,我們現在是叁度空間。叁度轉成四度,要回歸到零點,佛經上沒有這個說法。佛經上只說我們把心住在一處,住心一處就是禅定,禅定當中轉變空間維次,在禅定當中轉變,這個佛經上有,沒有說回歸到零點。回歸到零點,那不就成了妙覺如來?那我們都不必修了,這一轉我們全成佛了。如果有這麼一樁事情,佛在經典一定會說明。我們都不必修行,等到這一天來,這一天來我們全部都成佛了。這個很難講得通,我們到時候再看,是真的是假的。但是許許多多這些傳聞都說到兩樁事情,一個就是心要定下來,不要慌亂,來應付這個轉變;第二個要有愛心,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。愛是真心,真心裏面起作用頭一個就是這個。所以老祖宗知道,父子有親。你看小孩剛生下來,他的表現,其它的你看不到,表現你看他的愛,他對父母的愛,特別是對母親。所以他說能夠穩定的人、能有愛心的人,會平安度過。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,佛經上有;回歸到零點佛經上沒有,真有這個事情,佛一定會說出來。
所以我們製心一處重要,要光大愛心重要,不要有怨恨,無論什麼人做錯事情都要原諒他。爲什麼要原諒他?因爲他沒有人教他。中國古人做錯事情,他是會受到責罰的,爲什麼?從小有人教。現在我們沒人教,父母沒教我們,老師沒教我們,社會沒教我們,國家也沒教我們,整個世界也沒教我們,我們怎麼會懂得!看別人做我們也做,我們以爲別人做都是對的,我們也模仿,我們不知道是錯的。所以現在的人不忠不孝、不仁不義、無禮無恥,大家都認爲正常。舉世都認爲正常的,我們今天幹這些惡事,你能處分嗎?佛菩薩不忍心處分。怎麼知道?這個經上有,《無量壽經》上有這麼一句話,「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你不能怪他,要原諒他,要幫助他回頭好好來學習聖賢教誨。真正覺悟、明白了,他自然就不會做壞事情,他念頭就轉過來了。轉惡爲善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