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一叁六集) 2012/1/13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136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四百叁十五頁第四行,「陳說請聽」。
【法藏白言。唯願世尊。大慈聽察。】
我們看念老的批注,聽是耳聞。察是心中審思,審察。「《會疏》曰:如來聽其說明,照察丹誠,故雲聽察。」察這個意思很深。「故經義爲法藏菩薩請求世尊,垂慈于我,聽我所說,鑒我誠心。」向下是法藏陳說所發的大願。法藏這兩句話,不但顯示出真誠恭敬,而且非常有禮貌,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請世尊加持。當然還有與會的聽衆、同學很多,這裏面的意思,『大慈聽察』,就是雙關語,老師慈悲聽察,同學們也慈悲聽察。下面就是他的報告,第一段是「總說」:
【我若證得無上菩提。成正覺已。所居佛剎。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。】
這個是報告的開端,這前面四句,「總括全部大願」,所以這是總說。「願我成佛時,所居之佛剎,具足無量勝妙功德,具足無量清淨莊嚴」。經文不是很長,所敘述的時間很久。法藏比丘請法,世尊沒有跟他一樣一樣介紹,只是將十方諸佛剎土展現給他自己看,你自己去觀察、你自己去選擇、你自己去勤修,全是他自己的事情。他確實不辜負老師的期望,他真的認真去考察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,以自己的願力跟自己的真誠修持,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可知,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純淨純善的意念所感而自然流露出來,這是從性德裏頭流露的,確實不可思議。
至于念力這個問題,我們得到現代量子學家的研究報告,我們對這個問題才不再懷疑。以前經典裏雖然這樣說,沒有事實證明。我們自己有這個念力,這個念力不是經上所說的念力,也不是科學家給我們說的念力,他那個念力是完全集中在一點,我們的念力是散的,松散的,所以這個念力成就真的是很有限。佛經上所說的「製心一處」,我們聽得很多,自己也會說,好像是懂得,實際上我們沒有真懂。這就是從前章嘉大師所說的,什麼叫真懂?你真正落實就真懂。他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告訴我,譬如這桌子面前放了,這邊一堆是黃金,這邊一堆是黃銅,告訴你這兩樣東西隨便你拿一樣,送給你,只送一樣。知道的當然拿黃金,肯定的,不知道的他就拿黃銅。章嘉大師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你是不是真懂,真懂了哪有不幹的道理!
人生苦短,極樂世界可貴,得到極樂世界你什麼都得到了,你得到的是大圓滿。這一生不能去極樂世界,問題很嚴重。去不了極樂世界,你有本事出離六道輪回嗎?如果沒有本事出離六道輪回,那你還要長劫流轉。而流轉這一樁事情,決定是在叁惡道的時間長,在叁善道的時間短暫。佛這個說法我們相信。《百法明門》裏面告訴我們,六道凡夫善心所只有十一個,惡的心所有二十六個,換句話說,從你意識裏面,你的識心裏面是惡多善少,又何況惡的力量強大,善的力量薄弱。所以人爲什麼很容易學壞,爲什麼很不容易學好,道理在此地。
紮根教育要是不牢,你說他不改變難,太難太難了!沒有一個很堅固、很真實的這種紮根教育,讓他在高名厚利之下都不動心,你說這樁事情多難!從這些方面你明白了,你再觀察這個世間,這麼多人造惡,你就一點都不感覺到奇怪。爲什麼這麼多人造惡?真正智慧丟掉了,這佛經上說,這個經上講的真實智慧沒有了。智慧沒有了,誰當家做主?貪瞋癡慢疑當家做主,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、七情五欲當家做主。遇到事情,用這些東西來考慮,問題當然就出來了。什麼叫道德仁義不知道,而且把古聖先賢的東西貶斥爲封建、迷信,拿這些東西來欺騙善良的老百姓,鞏固他的政權,你看一筆抹殺掉了,讓年輕的人不願意學習這個東西,不願意去理會這個東西,這是感得來的災難,災難來了。
我剛才看到日本皇家的後裔,她有一篇報告,在日本公開演講裏面說出來的,是演講裏頭的一個片段。講到今年冬至,就是十二月二十一日,地球,她說的,是從叁度空間轉變成五度空間;上一次我們看那個報告是叁度空間轉變成四度空間。但是都說到了有叁天是在零度空間裏度過,叁天,這叁天什麼光都沒有,極黑,大概所有的電都沒有了,都失效了。到時候來看看是真的、是假的。如果要是說這叁天是零度空間,這個我們就很難想象。零度是個數學的概念,什麼都沒有。她裏頭也說得很好,說身體不是真正的自己,靈魂是真正的自己。轉變成另一度空間之後,就是完全嶄新的世界,過去的全沒有了,真的像作夢一樣,夢醒了,夢中什麼一切都沒有了,完全改觀了,說叁天之後是另一個新的世界。我們無法想象,舊的世界全部不見了。
時間很迫切,愈來愈近。許多信息告訴我們,在這個轉變,心裏一定要清淨,沒有妄念,要有愛心。這個愛心大家都講到,真誠的愛心。我們知道愛心是性德的核心,中國古聖先賢他們知道,從什麼地方叫我們看到?父子有親,五倫裏頭第一個,這是核心,倫理道德的綱目統統是從這個核心流出來的,這個愛心要把它找回來。覺悟的人有這個愛心,在佛法裏頭講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就是這個。父母跟子女,同體大悲,沒有任何條件的,看那種親愛。這我們講了很多次,中國的倫理教育就是以這個爲起點、原點,從這裏慢慢擴大,愛你的家人,愛你的親屬,再愛你的鄰裏鄉黨、愛你的領導、愛你的幹部,這就是君臣有義。長幼有序,序是愛,跟大衆在一起相親相愛;朋友有信,那個信就是愛,沒有一樣它不是愛。五常是愛,四維八德都是愛。
我們怎樣把這個性德發掘出來,將它發揚光大?佛法裏面告訴我們,轉念頭。真正相信世尊在經上所說的,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」,我們對佛多麼敬愛!對釋迦牟尼佛敬愛、對阿彌陀佛敬愛。佛告訴我們,所有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換句話說,所有一切衆生我們要像對佛那樣敬愛去敬愛他們。我們什麼關系?我們是一體的關系,再親不過了。父母畢竟還不是一體,佛菩薩告訴我們,一切衆生是一體,這一體是什麼?一體就是自性,就是我們能夠思惟、能夠想象的這個能是一體的。把同體大悲發揮出來,同體大慈發揮出來。悲是憐憫衆生,衆生在受苦受難;慈是愛一切衆生,幫助他離苦得樂、幫助他破迷開悟。
法藏比丘依著老師的教誨認真修學,五劫的時間他成就了,極樂世界自自然然顯現出來。沒有說設計,也沒有說是施工建造,沒有,確實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之成就,這就是惠能大師報告裏面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盡善盡美的意念,顯示出來的就是極樂世界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盡善盡美的想,就會出現這個事相。《弟子規》裏面教給我們初步,很好,從這個基礎再向上去提升,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。什麼時候我們心目之中,目是看,心是想,心目當中確確實實看到一切衆生皆是佛菩薩在示現,就像善財五十叁參那個心態一樣,就成佛了。五十叁位的善知識代表社會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有善有惡,在善財心目當中,全是諸佛如來示現給我看的,幫助我提升境界的。所以他每一次參訪,自己就提升了一級,五十叁位善知識統統都圓滿了,他就圓滿成佛了。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他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,那就是證得等覺的果位。到達極樂世界,我們相信從等覺就提升到妙覺,功德圓滿。
《華嚴》末後做出修行的榜樣給我們看,我們要了解善財的起步,他是從什麼樣的基礎向上提升的?起步是圓教初住。吉祥雲比丘他所證得的是初住菩薩,能參訪他的,斷證地位一定是平等的。也就是起步的時候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從這個時候才開始參訪,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不能離開老師。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,老師照顧他,不讓他走錯路。徹悟之後自己可以照顧自己,爲什麼?是非善惡你都能夠明辨,你有這個能力,再用不著老師照顧了。好比走路,不認識路的時候需要別人帶路,自己認識了,不需要別人帶路。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就什麼都知道了,這才可以參學,才真正是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,這第一個說的,「隨緣妙用」。你看五十叁參,隨緣。妙用是什麼?一絲毫都不沾染,不取于相,如如不動,他向上提升了。不著相,于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真的往上提升。
法藏比丘五劫修行就是《華嚴經》五十叁參,他圓滿了,成就了。所以具足無量,無法計算的、說不出的深妙功德,這是果,果德;具足無量清淨莊嚴,這是因,修因證果。「具足者,圓滿也」,一絲毫欠缺沒有了。「周遍含攝,無欠無余」,這就是圓滿,大圓滿。「故雲具足。所具功德與莊嚴,皆不可思議」。功德,五劫修行的功,自自然然現出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的成就就像我們這個世間欲界天,欲界天裏面的第六天,他化自在天。我們這個世界第六天人的一切受用,是第五天變化供養第六天的。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像第六天人一樣,那不是第五天供養的,是阿彌陀佛供養的。阿彌陀佛五劫修行本願功德來供養我們,讓我們在極樂世界樣樣都不缺乏。他老人家做了個大施主,做了一個大護法,還天天爲大家講經說法,從來沒有中斷。不可能中斷,什麼原因?每一天新往生的人有多少,說不盡。所以那個像學校一樣,天天有新生進來,天天也有畢業出去的。成佛了,畢業,就出去了。學校,有新來的、有畢業的。所以阿彌陀佛永遠沒有休息。
所具功德莊嚴都不可思議,「超情離見」,這一句就是很明顯的說出這不是凡識。情是情執,煩惱障;見是知見,是所知障。超情離見意思就是說,煩惱障、所知障斷幹淨了,都沒有了。「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」,爲什麼?稱性了,到極樂世界這個身,身體是法性身。我們現在這個六道裏頭、十法界裏面的身都不是法性身,這身是什麼?是阿賴耶的相分,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。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他已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