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期間當中你就像在冬眠一樣,像動物冬眠一樣,你只有昏昏沈沈睡在那個地方,你也不想吃、也不想喝。反正沒有光,就像動物在洞裏頭,深山挖個洞在洞裏面冬眠,過冬天一樣。他說是這種狀態。也有人說可能在這個時候你能看到不同空間維次的東西,也就像天眼、天耳開了,自然開的。這個我們能夠信得過,爲什麼?六種神通是自性本能,叁天叁夜在這個狀況當中,大概我們什麼都不想了,可能記憶也喪失掉,這個能力就會恢複。所以古時候人都有這種能力,有感應,會回複到那種狀態之下。人與人之間,電話沒有了,但是有感應,心裏想什麼他知道,對方就曉得。
各方面來的,有兩樁事情告訴我們,是相同的,一個就是要甯靜,不要驚慌、不要害怕,心要定、心要靜,不要有妄念。第二個要有愛心,這個愛心是自性的第一德,對于一切衆生圓滿的愛心,沒有怨恨,怨恨惱怒煩全沒有。對人愛,對動物愛,對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都是一片愛心。我們具足這個條件,這個地球轉變你就很順利通過,你不會有事情。所有的信息幾乎都告訴我們,別住高樓,高樓一定要曉得,電沒有、瓦斯沒有、水沒有了,你住在那高樓上很困難,居住愈接近地面愈好。很多年前有人告訴我,最好讓我們居住在六層以下,就是這建築不要超過六層樓,六層樓以上的怕地震會倒掉,六層以下。所以愈接近地面愈好,叁層就更理想了,不要蓋高樓大廈。
我們接著看最後這一句,「以上數句,總表極樂世界之微妙殊勝」,故于第一願前面特別的宣說。下面再分敘四十八願各各內容,這個四十八願是從體起用。剛才說過了,極樂世界是法性身、法性土,從法性裏頭自然起用的,也是與衆生感應,沒有感應不會有這些東西。
下面這一段「別顯」,別顯裏頭分十一小段,「庚一」是第一段,「國土殊妙」。下面括號裏面就是四十八願的次第,這是第一願「國無惡道願」。
【無有地獄。餓鬼。禽獸。蜎飛蠕動之類。】
這是法藏比丘五劫修行當中,參觀、考察一切諸佛剎土,有不少諸佛剎土裏頭有六道,有『地獄』、有『餓鬼』、有『畜生』,『蜎飛蠕動』這是小畜生。法藏比丘看了,這個不善,所以極樂世界沒有,沒有這些東西。這是果報,要沒有這些東西,當然因就沒有了,因是什麼?貪瞋癡慢疑。換句話說,生到極樂世界,貪瞋癡慢疑這五毒就化解掉,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你,自然就化掉了。我們去是帶業往生,生到那裏就不見了,貪瞋癡慢疑就不見了。所以那個地方,沒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種果報。
我們看念老的批注,「下明」,下面一一說明,「我此佛剎中,無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」,經中常以禽獸、蜎飛蠕動之類表畜生道,這叁惡道。「地獄」,這個話是中國古時候古漢語的,中國人稱地獄。佛教沒到中國來,中國古聖先賢也講有地獄,佛法來了之後,把地獄講得更詳細、更清楚。「梵語爲那落迦」,這是音譯的,也翻作「泥犁」,還是音譯的。「《攝大乘論音義》曰:此譯有四義」,地獄有四個意思,第一個「不可樂」,這裏頭沒有快樂。第二個「不可救濟」,因爲是他業力變現的,沒有辦法幫助他。地獄是化現的,全是業力變化的。我在前面曾經舉過章太炎的例子,章太炎在世的時候就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,東嶽是泰山。判官的地位很高,就像現在的秘書長一樣,一般人稱二把手。應該是判官有特別的事情不能上班、不能辦事,東嶽大帝請章太炎去代理,時間不長,只有一個月。所以章太炎在這一個月當中日夜都不能休息,白天陽間的事情,晚上鬼道的事情,日夜都要上班,確實很累。有一天他寫個請假條,用黃紙寫個請假條,黃昏的時候在門口就燒掉,他說有效,那天晚上小鬼沒有來接他。
他說鬼道的生活跟人世間差不多,不過鬼道就是陰天,天永遠是陰天,日月星都看不到,昏昏沈沈。鬼的壽命比人長,人的壽命短,鬼的壽命,短命的都一千歲,我們人間。所以他在鬼道裏頭看到很多古人,像韓愈,他們常常讀這些書,都見到了,他們在鬼道。他有一次向東嶽大帝建議,聽說地獄裏頭炮烙這個刑罰,把銅柱燒紅,讓罪人去抱這個柱子。他說這個很殘酷,可不可以把這個刑罰廢除?東嶽大帝派了兩個小鬼,請他到現場去參觀,小鬼就帶他去了。走了一段路之後,小鬼告訴他到了,他看不見。他是個佛門弟子,恍然大悟,地獄是自己業力變化的,你有這個罪你就看到,就像人作夢一樣,夢中境界別人看不見。所以才知道,地獄不是閻羅王建造的,也不是東嶽大帝讓這些罪人故意受這個罪,不是的,完全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。我們從這一點就想到佛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是你自己心裏想的東西變現出來的。所以念頭決定一切!
西方極樂世界同樣一個道理,是從法藏比丘那種真誠、慈悲心裏頭生出來的,變現出來的。真誠、慈悲心是因,參觀一切諸佛剎土裏頭,取長舍短,這是緣。他不念這些叁惡道,意念裏頭沒有這些東西,所以極樂世界就沒有叁惡道。如果你念頭有這個東西,有貪瞋癡,它就有叁惡道,沒有貪瞋癡就沒有叁惡道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。我們每天念頭裏頭有貪瞋癡,就知道我們在建造叁惡道;我們能把貪瞋癡斷掉,沒有貪瞋癡的念頭,你就決定不墮叁惡道。人的念頭要善,不能有自私自利,有自私自利就有叁途。起心動念爲別人,爲一切苦難衆生著想,至少來生是人天道,不會墮叁惡道。人過分爲自己著想不是好事情,所以佛門八萬四千法門,每個法門都教你破身見,不要執著這個身是我,你才能入門。你看小乘須陀洹,須陀洹怎麼證得的?五種見惑斷掉了,就證須陀洹果。不是你在佛法知道多少,知道多少沒用處,那是解悟,不是證悟,證悟得放下。解悟是看破,看破之後你要放下,你才能夠證得,契入,入這個境界,你要不放下你不入境界。學佛,很多都懂得,曉得這個事情,做不到,那就是說他停留在解悟,他沒有辦法證入。信、解、行、證,他只有解,他沒做到,入不了境界。
這就是我們現在講搞佛學,不是真學佛,搞佛學出不了六道輪回,真學佛就能超越六道輪回。我們超越方法就是求生淨土,求生淨土的方法,真信、真願意往生、我真念佛。我要把念佛這樁事情,當作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,爲什麼?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圓滿了。不念佛不行,不念佛就繼續搞六道輪回。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都要斷煩惱,你看須陀洹都要斷見惑。身見斷了,不再執著身是我,這個身體不再造貪瞋癡慢的事情。第二個斷邊見,邊見就是對立,邊見斷了,不跟人對立、不跟事對立,所有一切衆生對立的念頭沒有了。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、就沒有沖突,人與人、人與天地萬物和睦相處。這個須陀洹就沒有了。再成見沒有了,中國人講成見,佛經上講見取見、戒取見,這兩種都是中國人講的成見。成見爲什麼有兩種?一種是因上的成見,一種是果上的成見,兩種成見都放下了。最後邪見,錯誤的見解,全部放下,這個人就是須陀洹,小乘初果;大乘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十信位裏頭的初信菩薩,小學一年級。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他入學了,他在第一個階級,小學一年級。這個人真佛弟子。
像我們沒做到,沒做到一年級資格不夠,沒進,我們搞來搞去搞一輩子都是幼兒園,沒上一年級,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。不管你在家出家,論斷證功夫你有沒有?這是祖師大德常說的,一品煩惱沒斷,你是博地凡夫,我們自己要承認,我們身見沒斷、邊見沒斷、成見沒斷。如果從小乘來說,我們今天算什麼?初果向,向著初果,沒證得初果。證得初果才算你是入門的學生,你進了一年級的講堂,講堂裏頭有你的座位,這是小小聖,最起碼的。小小聖沒有離開六道輪回,要阿羅漢才能出六道,他在六道裏頭修行,繼續要斷思惑。思惑斷盡,思惑是什麼?就是貪瞋癡慢疑,就這五條,叫思惑。這五種斷幹淨了,他超越六道輪回,證阿羅漢,四聖法界裏頭第一個階層,往上去辟支佛、菩薩、佛四個階位。
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話,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自己是在哪個階層。五十一個菩薩階位裏頭我們沒有,小乘四果四向,充其量我們是初果向,初果沒辦法證得。所以,我們非常幸運遇到淨土法門,這就有救了,八萬四千法門,能救我們的只有這一個法門。爲什麼?不要斷煩惱,不要消業障,那我們才有辦法。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的這些衆生,遇到這個法門要真信、真願、肯念佛,沒有一個不得度。這是什麼?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我們要懂得感恩。沒有他老人家四十八願,我們還要繼續搞輪回,不知道哪一生哪一世才出頭。八萬四千法門遇到也枉然,不能成就,煩惱習氣太重了!
要知道地獄不可樂、不可救濟,「闇冥」,第四「地獄」。這是講那落迦、泥犁四個意思。「今經言地獄乃其中之一義」,這四個意思裏頭之一。「《婆沙論》曰:瞻部洲下」,瞻部洲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,「過五百踰繕那,乃有其獄」。踰繕那是梵語,就是由旬,由旬也是梵語,古印度「天竺裏數之名」,就是遠近的一個名稱。《維摩經肇注》,僧肇大師的批注,他說「上由旬六十裏」,這是合中國的,裏數六十裏叫一由旬,「中由旬五十裏,下由旬四十裏」。所以由旬分大中小。「故常言地獄,以獄在地下也」,好像監獄,這個監獄在地底下。多深?五百由旬。就算小的,四十裏,四十乘五百,應該在地球的核心,所以地獄是一片火光。現在我們知道,地球地心確實是火,我們從火山爆發就知道,地底下是大火。伊斯蘭教稱爲火獄,人造極重罪業,死了以後墮火獄,就是佛法講的地獄。「故常言地獄,以獄在地下也。但應知者,地獄不僅在地下」,這佛經上有說到的,「或在山間,或大海邊、曠野、樹下、空中,皆有其獄」。地獄跟我們是不同空間維次,雖然在這個世間,我們看不見,它是另一個空間維次。所以皆有地獄。
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