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敬他什麼都得不到。印光大師常說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這個道理不是印光法師發明的,不是他第一個說的,中國老祖宗千萬年前就說過。所以在教學裏頭最重要的就是尊師重道,學生沒有尊師重道的心,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他。佛來教你,孔子來教你,你能得多少是你的誠敬心,你有一分誠敬心,你只得一分;你有十分誠敬心,你只得十分;你有百分誠敬心,那你就得一百分。一個老師上課,現在聽衆的學生有四、五十個人,每個人所得到的不一樣。什麼原因?對老師的誠敬心不一樣。
中國人在全世界最懂得教育,這個話湯恩比說的,外國人講的。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、有教育的方法、有教育的經驗、有教育的成就,從整個曆史上能看得出來。中國人教,從小教小孩教孝、教敬,孝順父母、尊師重道。中國人把老師看得非常重要,尊重,現在沒人知道了。我這個年齡還上了幾天私塾,六、七歲的時候,我讀書比別的小孩早一年,六歲就進私塾。進私塾頭一天,這是印象最深,一生都不會忘記,父親帶著一點禮物,這是供養老師的,古時候講束修,供養老師的。進學堂,學堂在祠堂裏頭。我們自己家衰了,我們跟姑母一家住在一起,他們是大家族,沒有分家,兄弟都不分家的,我們這親屬的關系,依靠他們,讀書就是在他們家的祠堂。
進學堂的那一天,父親帶著我在大殿上,祭祖的大殿上,裏面稍微布置了一下做爲禮堂,當中供的孔子的牌位,上面那幾個字我認識,「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」,我記得很清楚,牌位很大。老師站在旁邊,同學站在兩邊,先對孔子神位行叁跪九叩首的禮,我父親在前面,我在後頭,叁跪九叩首。拜完之後起來,請老師上座,老師坐在孔子牌位下面,對老師行叁跪九叩首的禮。我們知道尊師重道就從這學來的,我的父親給老師叁跪九叩首,我們敢不尊重老師嗎?敢不聽話嗎?這種禮節我們常常看到,爲什麼?每一個新同學來都要行這個禮,新同學來,我們老同學就站在旁邊觀禮,每個人都要經過。家長對老師這樣恭敬,老師要不把學生教好,怎麼對得起家長,就這分恭敬心。這樣表演什麼?表演給學生看,家長跟老師在那裏像唱戲一樣,表演給學生看,學生個個都會了,一生不敢輕慢老師,都會尊重老師,都會聽老師的教誨,依教奉行,真能學到東西。
現在學校不行了,不但是現在學校,六十年前我初學佛的時候,最初不是學佛,是學哲學。年輕對哲學非常有興趣,我親近方東美先生,這是當代的一個哲學家。我給他寫一封信,毛筆小楷恭恭敬敬寫的;我自己還有一篇文章,也是很恭敬,文章有兩千多字,寄給他看。他一個星期回信,要我到他家裏跟他見面。沒有人介紹,我是碰運氣,寫一封信看看有沒有回應?有,很好,沒有就算了。沒想到老師真回信,我就真去拜訪他。他在大學是教博士班的,問我,問我學曆,我說我初中畢業,抗戰期間我有四年沒有念書,逃難,走了不少路,東南十個省都走遍了。老師問我,你有沒有欺騙我?我說沒有,我說我對老師很尊敬,所寫的、所說的都是真實話。老師就說,你寫的信、你寫的文章我們臺大的學生寫不出來,所以他懷疑。我告訴老師,我說我喜歡讀書,雖然沒有上學,我讀書沒有中斷。這他就了解了,喜歡讀書。
老師就告訴我,他說現在的學校,先生不像先生,學生不像學生。我寫信的意思是希望他答應我到他學校旁聽他的課程,他告訴我這幾句話,「先生不像先生,學生不像學生」,他說你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。我以爲老師拒絕了,當時心裏很難過,當然老師看出來了,年輕人,非常好學,沒有這個機會。停了有五、六分鍾,他老人家說,這樣好了,你每個星期天來,到我家裏來,我給你上兩個鍾點課,我的哲學是在他家裏學的。到今天我完全想明白了,因爲我也在大學教過五年,真的,老師的話一點沒錯,老師在學校裏頭擔任教授爲的什麼?爲的工資、爲的鍾點費,拿這個錢過日子,爲這個。學生到學校念書爲什麼?爲文憑。他是不是真來念書?不是的,他對老師沒有一點尊敬心,你要給他講是白講的,我才真的明白了。想想六十年前學校的狀況,大概現在比六十年前更差了,你說怎麼辦?那我就想到,在現在想到,當時不知道,現在想到,老師在課堂裏上課也是敷衍塞責,不是真的講學。真講學,學生聽不懂,你講那個幹什麼?
最近這些年我住在澳洲,我也是大學教授,學校讓我到課堂上課,告訴我,跟學生講東西不要超過十五分鍾。我說爲什麼?十五分鍾之後心不在焉,真的心不在焉。心不在焉怎麼辦?講故事、講笑話,大家歡歡喜喜,下課了,是這種教法。所以以後我再不到學校去了,學生他不是來學東西,沒有心思學東西,他是來玩的。所以上課精神能夠集中的時候大概是十分鍾,十分鍾什麼?新來的老師,還摸不到底,注意一下,十五分鍾之後心就散亂了,就東張西望了,學生就聊天了,你怎麼能講得下去?所以老師告訴我,講講笑話、講講故事,原來大學是這樣的。所以現在學術,特別是倫理道德這一方面,一落千丈,沒人願意聽,講得再好也沒用,白講了,白講不如不講,這是老師。學生不願意學,今天學生非常現實,什麼方法能賺錢,什麼方法能夠爭取到高的職位,他要這個東西,非常現實,這是今天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。
我接觸的面很廣,看到東西很多,今天世界所有一切問題的根就是我們的教育疏忽了,這是整個社會動亂,連帶著地球上的災變。怎樣挽回?怎樣拯救?還是英國湯恩比的話,他在一九七0年代說的,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」,這他說的。真能解決嗎?我在劍橋大學、倫敦大學給漢學院的學生、教授做過交流,我問他,這是你們英國人講的,你們是研究漢學的,你們是內行,不是外行,你們認爲湯恩比說的話是真的嗎?大家對著我笑,不說話。我反問一句,難道湯恩比說錯了?也不說話。我說你們很高明,既不否認,也不承認。湯恩比是著名的教授。最後我告訴他們,湯恩比沒說錯,但是我們把他的話解讀錯誤了。這他們精神就提起來了,解讀錯誤了。
說到孔孟學說,你們立刻想到四書五經、十叁經,現在你們在學習的,講到大乘佛法,你們會想到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,想到這些大經大論,也是你們現在在研究的,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?你們當然不敢講。可是這些東西是儒、是佛的花果,你看到的這個東西,你們今天研究這些。花果從哪裏來的?是從枝幹上長出來的。枝幹從哪長出來的?是從根本上生的。那儒家的根本是什麼?佛家的根本是什麼?我這麼一問大家就明白了。根本是什麼?真不知道!我再告訴他,儒家的根,《弟子規》,道家的根,《感應篇》,佛法的根,《十善業道》。你不要瞧不起這個東西,這個東西要是普及,做爲全民普及教育,真能救世界。我們在湯池小鎮只做了四個月的時間,産生不思議的效果。我們在那裏講經沒用,在那裏講四書五經也沒用,老百姓得不到好處,這個東西馬上就見效,所以解讀錯誤了。今天要用儒釋道的根,這一服藥能救社會、能救災難,這個東西重要。
現在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東西找到了,這古人做出來的,唐太宗的《群書治要》。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這些專家學者,他們用《群書治要》的理念編了一套《國學治要》,那是《四庫全書》的鑰匙。這兩套東西出來了,中國文化有複興的希望,就從這兩樣東西下手,叁代、四代中國文化可以完全複興起來,我們這一代看不到,我們丟掉兩百年,複興也要兩百年。得要人去做!這兩本書出來了,真的可以救世界。儒跟佛的綱領要抓住,孔孟的綱領是什麼?仁義、忠恕,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」,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」,我就取這四個字。仁者愛人,義者循理,就是我們思想言行要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處世待人要忠,忠就是沒有邪、沒有偏,用心不邪不偏。恕是要饒恕他們的罪過,爲什麼?他沒有人教,他們做錯了是當然的,不可以怪他,要原諒他。大乘,真誠、慈悲。我們只把這八個字做到,真能解決社會問題,確實能幫助這個世間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所以佛現相沒有別的,是希望受教的人對于道要尊重,對道尊重自然對老師就尊重。不尊重老師什麼都學不到,再好的老師教你都沒用處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0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