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二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人民已經覺悟了,很理智,不再感情用事了,以前感情用事,真正夠得上談民主。民主裏頭要搞感情就完了、就亂了,能有理性好,但是要教育。他們對于傳統文化很重視,我在臺灣,跟現在當選的副總統吳敦義先生,他來看過我;我跟兩個行政院長,前行政院長劉兆玄,還有前省長宋楚瑜,他們叁個都來看我。很難得對于傳統文化都很重視,搞這個好,比做官好多了,真有成就。能夠好好的辦個學校,辦私塾,跟一般學校教法不一樣,學生,叁個學生一組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這個辦法是我在四十年前跟星雲法師談的。四十年前他辦那個東方佛教學院,請我去做教務主任,他那時候有一百叁十多個學生。我跟他的研究,叁個人一個小組專攻一部經,我告訴他,十年之後佛光山至少可以出二十個講經的人才,都是世界一流的。他聽了想想:也很好,但是不像學校。我說學校出不了人才,不能走學校這個方法。我們這個,他堅持沒有辦法,我就離開,我就不教了,所以我在那裏教了十個月就走了。我說這樣教法,將來學生要罵我們的,我們誤人子弟。他說他們還年輕。我說他會長大,他不會永遠年輕。我們就這個地方産生了不同意見,沒有辦法,他不能接受,我只好走路,我不願意幹誤人子弟的事情。以後人家請我教佛學院,不教了。

  實在說韓館長是聽懂了,我們真想辦個小型的佛學班,能有二十個學生,都在籌備差不多,她過世了,這個事情就沒辦法再繼續。所以統統是緣分,真肯幹她走了,沒有這個福分,這是要大福德才能成就這個大事,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做成功之後,你看你培養的,不管你培養叁個、五個都不得了,曆史上都會留名,那大福德,沒有那麼大的福德做不了。我們能看出來,沒這個福報,所以找不到地方。這個事情,我跟李木源談過在新加坡,在馬來西亞我跟李金友談過,他也很贊歎,但是贊歎後頭就沒有了,不能起而行之。還是了解不夠透徹,真正了解透徹,像他們這些人有這個能力的,怎麼會不幹!大好事。于你這一生有利,于你後來生生世世都有利益,這個不是一世的功德。

  第二十五,「眉間白毫相」,這是德行,是歡喜贊歎「歌誦閑居之德衆人行」,這個閑居要注意,這閑就是賢人,是有德行、有學問的人他們隱居不出來做事。我在年輕的時候,我讀曆史,那時候讀二十五史,看到二十五史《隱逸傳》,我很懷疑這些人有學問、有道德,隱居不出來爲大衆服務,爲什麼要給他寫傳?好多年這個疑惑都解不開。以後這下搞明白了,這些人是什麼?就是于人無爭,于世無求。他有能力爭,他有能力求,而不爭、而不求,這個示現就是社會安定的原動力。現在人有一點點本事就要去爭,就要去求,拼命,把社會搞得烏煙瘴氣。這些人真有本事,真有能力,不幹,過他的田園生活,非常惬意。諸葛亮沒出山也過這種生活,劉備叁顧茅廬,盛情難卻,這才出來,不是他願意出來求。像這些隱士真是大聖大賢,隱藏在野,真正的明君,一個好的領導人,求賢若渴,那真的要去叁顧茅廬,用真誠心把他請出來,不是真誠心不出來。所以漢高祖做了皇帝之後,跟這些大臣們談,他爲什麼成功?項羽爲什麼失敗?別人沒看到,他真的了不起,他的成功功勞就歸叁個人,稱爲叁傑,張良、蕭何、韓信,他說這是人傑,他們叁個幫助我成功。項羽身邊只有一個範增,不能用,所以他失敗了。這個說法大家都服了。張良,你看看功成身退,隱居了,這高明。

  在古時候範蠡,那還在春秋時代,接近戰國,春秋的末期吳越,越王勾踐被滅亡再複興,曆史上很少看到這個例子,那是真不容易,被人滅了還能夠起來,中國曆史上好像只有這麼一個。漢光武那是創業不是複興,勾踐真的是複興,靠的兩個大臣範蠡、文種,範蠡聰明,知道越王這人可以共患難,不能共富貴,所以國家一複興,他就走了,改姓名去做生意去了。人有福報又聰明,做生意沒做多久發大財,在曆史上出名的叁聚叁散,發了財怎麼樣?貧窮人統統布施。然後從小生意再做起,叁年又發了,這個跟佛法做了證明愈施愈多。那時候佛法沒到中國,他做出樣子出來,你盡管去施,施光了從頭來起,幾年又發了,發得比前面還多,愈多愈施,不要懷疑,要有信心。施財得財富,施法得聰明智慧,施無畏得健康長壽,爲什麼不幹?這個東西就怕囤積,積財喪道,你所積的那只有這麼多了,你就發到這爲止。你要再散,那你這個財是永遠沒有盡的,法布施也一樣,決定不要保留。性德是沒有邊際的,沒有終止的,你一定明白這個道理,真明白就真幹,真幹馬上就兌現。

  我這一生要不是章嘉大師教我,不知道,幹了六十年真有效果,愈施愈多。所以東西決定不可以留,財貨叫通貨,就是要流通,決定要流通,法要流通,無畏布施統統要流通。利益大衆是真正利益自己,要利益自己,不利益大衆,利益自己就到此爲止,就停住了,停住之後還有麻煩、還有災害。我們看最近這些災難,一個地震、一個海嘯,完全沒有了,幾秒鍾的時間全都沒有了。這是給我們的警惕。愈施愈多好,這個要學會。現在時間到了,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