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叁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足相」,足跟滿足是由于持戒,戒爲無上菩提本,就像腳跟一樣。聞法、勤修十善、叁皈、五戒、六度而得的相好。這在表法,是教化衆生的利益。教化衆生的心要大、要廣,教化的利益盡未來際。古聖先賢都有這個心,不僅指一個時代、一個地區,佛法裏面都講的是遍法界虛空界,對象都是一切衆生。像阿彌陀佛的對象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,上面到等覺菩薩,下面到無間地獄衆生,統統包括,這個教化的利益無量無邊。還有個解釋,也是「至心受持第一、第四優婆塞戒」,所得的手指、足趾長相。末後一個解釋,「不欺一切諸衆生」,得足跟圓滿相。所以,持戒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第七「足趺高好相」。《佛學大辭典》有個解釋,這是「佛于因位修福、勇猛精進感得之相,表利益衆生,大悲無上之內德」。學佛不能沒有這個心,如何落實?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們,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上,這個方法好。彌陀名號萬德所成,心裏頭常常安住在這句佛號上,那就是佛無量在因地所修的德行,我們就統統沾上了,就沾光。將佛修學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,行嗎?行。爲什麼?生佛不二。系念法事中峰禅師都說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,這句話說得好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淨宗法門不可思議。

  八「腨如鹿王相」,這個因是「往昔專心聞法、演說所感得之相」,這就是喜歡聽法、喜歡跟別人分享,「表一切罪障消滅之德」,這個好。還有個解釋,「菩薩至心聽法,至心說法,壞生死諸過咎」,得鹿王腨相。所以這個與真正學習佛陀教誨,明白諸法實相,這叫了生死,對于生死究竟是什麼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那是什麼?現在連科學家也知道了,沒有生死,生死不可得。生死實在講是個錯誤的概念,不是真的。佛在大乘教上告訴我們,一切法不生不滅,我們的身心在一切法之內,不在外,身心都是不生不滅。科學說糾纏,這個名詞我愈想愈有味道,是這些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這些現象糾纏在一起,産生的一個幻相,我們見到、聽到、摸到、接觸到了。其實全是假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只有一樣東西是真的,就是心性,真性這個東西是真的。佛門裏頭常說借假修真,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過,我們把假的放下,把真的端起來,這比什麼都重要;這一生遇到佛法,如果空過了,那叫真可惜。決定要得佛法確實是無比殊勝的利益,讓我們真正了生死出叁界。所以,喜歡聞法、喜歡說法,不疲不厭,就能夠得這樣的相好。

  第九個「手過膝相」,過膝蓋。這是由于「離我慢,好布施」,喜歡布施,沒有傲慢,謙虛、恭敬施舍、幫助別人,「不貪著」,所感得,于一切法都不貪著,世出世間一切都不貪著,感得的。「表降伏一切惡魔,哀憫摩頂衆生之德」,摩頂是加持、是安慰,這是菩薩常常做的。再有個解釋,是菩薩不欺诳一切衆生,用真誠心對聖賢、對父母、對師長、對善友、對善知識、對待一切衆生,得手過膝相。還有個解釋,見到別人造叁寶業,就是護持叁寶、稱贊叁寶、擁護叁寶、宣揚叁寶、學習叁寶,看到人做這些事情,他歡喜,全心全力去幫助他。這也是得手過膝相,這是兩只手超過膝蓋。

  第十個是「馬陰藏相」。這個因是由于他能夠斷除邪淫,救護怖畏衆生等而感得的。衆生遇到災難、遇到困苦的時候,他能夠伸出援手去幫助他。這個相也代表壽命長遠,還有得多弟子之德,也就說他的法緣好,跟他修學的人很多。末後還有一條,于無量世,見到怖畏者能爲救護,這是慈悲心重,看到人有困難的時候他都能伸出援手。還有,他「心生慚愧,不說他過,善覆人罪」,別人有過失,他能夠覆蓋、隱藏不說。所以得馬陰藏相。印光大師一生,自己具名都是「常慚愧僧」,真值得我們學習。慚愧,傲慢就沒有了。傲慢是不知道慚愧,無慚無愧是中隨煩惱,二十六個煩惱裏頭很重要的。無慚,就是我們中國人講沒有良心的人,不知道羞恥,作惡事沒感覺得良心責備。愧是外面的批評,不怕別人批評,有愧心,怕別人批評,不敢做壞事。慚,不敢做壞事,怕對不起自己的良心,自己的良心責備,愧是外頭輿論責備。所以有慚、有愧自然不會做壞事情,不敢有惡念,不敢做壞事。但是如果是有因果,懂得因果,這是最好的,懂得因果確實不敢做壞事。慚愧還是屬于道德方面,因果他有報應,所以害怕。還有個批注說,覆藏別人的罪過,別人造作罪業不說,也不放在心上,會得馬陰藏相的果報。

  第十一是「身縱廣相」,就是身的高跟身的長是相稱的,完全相同,這也是好相。這個因行,是過去生中,常勸衆生修行叁昧,作無畏施,而感得的妙相,「表無上法王尊貴自在之德」。常勸衆生行叁昧這一條很重要,叁昧是清淨心,人在這個世間,無論在什麼環境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,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,心要是定的,他都很幸福,都很美滿。真正圓滿幸福,不一定是有財富、有地位,不是的,與那個不相幹。我們看到顔回,顔回在物質生活上確實是非常貧苦,夫子對他的贊歎,顔回所表現的是快樂、是歡喜,像彌勒菩薩一樣,從來沒有看到過他有憂愁、他有困難,沒有。他歡喜的是什麼?歡喜是道。我們佛門講,天天煩惱輕,智慧長,他怎麼不快樂!煩惱輕智慧長,與貧富貴賤不相幹。我們再看看釋迦牟尼佛的一生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什麼也不要,比顔回還幹淨。顔回還要陋巷有個小破房子住,釋迦牟尼佛沒有,樹下一宿,而且是一生都過這種日子。在修苦行的時候,六年就過這種日子,成道之後四十九年,釋迦牟尼佛過這種生活至少五十五年,五十五年如一日,不簡單。

  所以勸人,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,災難很多,心要定下來,心慌亂非常不利。有很多人說災難來的時候會死很多人,怎麼死的?嚇死的,心慌意亂。這些人平時就心浮氣躁,到災難時候心慌意亂,真的是被嚇死。如果心清淨,心是定的,心有智慧,那很平安度過,確實就沒事,清淨心太重要了。作無畏施,無畏施現在迫切需要,怎麼樣安大家的心,在這個地球每天傳來的災變,自己能夠如如不動。最好的意念就是一心念佛,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,把極樂世界擺在心上。災難是共業,如果我們不能夠幸免,就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最後一念叫阿彌陀佛,肯定佛會示現,決定不要懷疑。如果命不該絕,你還走不了,走不了就要學菩薩,爲一切苦難衆生服務,積功累德,將來往生的時候品位高升。你能夠常常這樣想,你一點都不畏懼,你心就是定的,定心就是叁昧。常常勸衆生,心要安穩,要念佛。

  第十二「毛孔生青色相」,佛的身相,一孔一毛,生相不亂,而且毛都向上,右旋向上,青色柔軟,這好相。一一毛孔都出微妙香氣。這個原因是由于生生世世懂得尊重、供養一切有情衆生。尊重供養,供養裏頭最重要的是法供養,法供養最具體的是教人不倦。親近善知識,親近善知識學,學了以後教,不但自己幹,還要勸別人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經上也舉了個例子,那就是我們在路上遇到有髒亂,我們撿垃圾,清潔道路,利益行人,都能感受這個相好。佛的這個身相,這個身相確實只有佛有,見到佛這個身相能消滅二十劫的罪障,見到就有這麼大的功德。但是見到的時候你要懂得,爲什麼?他啓發你,你會學習佛怎麼修的,也就是懂得尊重別人,供養有情,教人不倦。學不厭,教不倦,像孔老夫子一樣,才能夠有這樣的功德。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,見到了,有,也有,有什麼?不現前,隱藏在阿賴耶識裏頭。佛家的功德有顯、有隱,隱就成種子,將來以後遇到緣會起現行;如果懂得的話,立刻就起作用。

  還有個解釋,意思都差不多。他說于無量世,親近智者,樂聞,喜歡聽,樂論,喜歡研究討論,聽到以後喜歡修行。他就真的能夠把它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叫真修。如果我們學到東西,不能落實在生活上,沒用處,這個與驕慢有關系,人只要有驕慢,不可能落實。這個諸位要知道,他所學的,今天講的話是知識,他學佛,學到很多佛學知識,對佛法的受用他是一絲毫都沒有。佛法的受用,決定斷煩惱,決定生菩提,就是我們常講的煩惱輕,智慧長,他一定長智慧,不長智慧不是佛法;決定可以幫助你斷煩惱,長智慧。不但如此,有剛才講的意思,喜歡修道路,清潔道路,除去這些垃圾。他的果報,得的皮膚柔軟,一一毛孔,一毛生相,就是毛孔生青色相。這個相好,這些因行所感得的。

  還有一個解釋,「樂受善友師長教敕,故得一切支分汗毛上旋相」。這個毛就是汗毛,但是佛的汗毛是青色的,而且有香氣。喜歡接受善知識跟老師的教誨,這個很重要。真有這個心,老師會真教你;沒有這個心,老師不教你。爲什麼?教你沒用,時間都浪費掉了。如果學知識,現在課堂可以,知識可以學到,智能學不到。這是我常常想到六十年前我跟方老師學習,他老人家的教學,還有章嘉大師。你真想學他真教你,你是搞假的他不教你,他對你很客氣,打發你走。

  下面第十叁,也是身毛。這個跟上面好像相似,第十二是毛孔生青色相,是同樣的一樁事情,是講一孔生一毛。這個地方講全身的,全身的汗毛,這是身體的相。全身的毫毛全是右旋向上,服服貼貼,這是好相。下面一個批注裏頭說,佛一切發毛,發是頭發,毛是身上汗毛,由頭至足全是右旋,整齊,一點都不雜亂,顔色绀青、柔潤。這個相由于行一切善法而有,這是業因,全身生生世世修行一切善法。能令瞻仰的衆生心生歡喜,獲益無量。人見到佛的相好,就生歡喜心,當然他很願意跟佛學習,以佛爲師,他就得利益了。下面還有個解釋,「于無量世,常化衆生」,無量世常常教化衆生,勸導衆生修布施、持戒、一切善法,所以得這個殊勝的相好。末後還有解釋,「遠離聚說世間故得一一毛孔右旋生相」。遠離聚說世間,這是世間的一些世論,世間的言論,菩薩能遠離,也就是不參與他們這些活動。爲什麼不參與?這就是教育。一切不善、邪曲、染汙、穢惡這些場所,佛菩薩都遠離、都不願意接觸。譬如現在遊樂的場所,賭場、戲院、這些歌廳,這些場所他都不去,給大衆做個好榜樣。

  大衆都在這些場合當中去取樂,以爲這是很快樂的。實際上那種場合裏頭取樂,就好比是吸毒、打嗎啡一樣,後遺症很麻煩,它不是正道,它不是善道。善道、正道我們得想辦法要多做,譬如說衆生喜歡看電視,我們多演一些正面的片子,斷惡修善的,這些故事很多。《了凡四訓》做成電影了,《俞淨意公遇竈神記》也做成電影,我們看到曆史小說故事裏面取材的地方很多。它不善的地方把它刪掉,用它好的地方,都可以能夠製造這些東西,讓大家從這個裏面去學佛法。從音樂、從舞蹈都可以做,只要心正,他做出來全是正法,爲自己的利益大概都不是正法。爲社會利益、爲國家民族的利益、爲世界安全的利益,多做好事,佛也鼓勵我們做這些。所以佛家的教學,自古以來就是用藝術的手段,你看佛家用的雕刻、造像,用音樂、用美術乃至于用建築,它都含的有很深的意思。

  第十四「身金色相」,這個地方解釋比較清楚,「謂身皆金色,光明晃曜,如紫金聚,衆相莊嚴,微妙第一」。這些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,這個相怎麼成就的?第一個把瞋恚放下,也就是說,在任何逆境、惡緣裏頭不生瞋恚心,這很不容易。無論什麼環境,都是以大慈大悲來看人、看事,這樣才能夠感得,就是一片真誠慈悲。「此德相能令瞻仰之衆生厭舍愛樂,滅罪生善」,讓瞻仰的衆生把這些世間愛樂的事情舍離,爲什麼?佛的相好超過世間一切。所以造像不能不慎重,造像要表法,現在很多佛像是人像,你仔細看,不是佛像。爲什麼?它沒有叁十二相,它是人像,美男子像,菩薩是美女像,佛菩薩已經變成凡人,這個不好,一定要依《造像量度經》。所以佛講,你們造像的話,他說了一部經,告訴你造像的方法,告訴你表法的意思,你要把這些相好造出來。讓人家一看,佛的面目哪些相,佛的眼、佛的鼻、佛的頭頂、佛的肉髻,都能夠一一看出它的因果。所以造像,這叁十二相很重要,造像的人一定懂得這叁十二相,他都會把它做出來,這個功德就大了;如果完全不懂,造成個人像就沒有功德了。所以這個相,首先就是斷貪瞋癡,心地清淨平等,用慈悲、智慧去看一切人事物。

  另一個解釋,就是「于無量世,常施衆生」,這是常常喜歡布施衆生,「房舍」,衆生沒有地方住,蓋房子幫助他,「臥具、飲食、燈明」,光明,面面都能顧到。以這個常常布施衆生,就得金色身相。另外一個解釋,也有這個意思,歡喜布施「敷具、房屋,得金光明相」。「所生之處喜造佛像」,就得那羅延力相,這是金剛不壞身,得這個相。

  歡喜布施臥具、房屋,這樁事情好,尤其在現前這個社會。現前這個世界問題很多,在饑餓邊緣的人有多少?不止十分之一,沒有人救援。當然這是衆生的業報,但是人不能沒有憐憫心,不能沒有同情心。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?物資救援是救急,中國古人常講「君子救急不救貧」。他得到這一點物質,他能夠延續幾天的活命,不能長久,長久的辦法一定要靠教育。中國人在古代,對外的交往、貿易,都是把中國這種生産、農耕這些方法教外國朋友。最著名的,鄭和七次下西洋,都是把中國文化到處去散播、播種,沒有侵略別人一塊土地。當地人送的一些禮物帶回來,鄭和回送的比他們多,所以那些人感恩戴德,到現在還懷念鄭和。好像馬六甲我看每一條街道上都有鄭和廟,鄭和那一生沒有白過。他是個伊斯蘭教徒,也是佛教徒,他自己本身是回教,老板是佛教,永樂大帝是他的老板,所以他也不能不學佛,在佛教有貢獻。我聽說他印過《大藏經》,施舍過《大藏經》,很了不起的人,值得人們懷念,值得人們學習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