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足相」,足跟满足是由于持戒,戒为无上菩提本,就像脚跟一样。闻法、勤修十善、三皈、五戒、六度而得的相好。这在表法,是教化众生的利益。教化众生的心要大、要广,教化的利益尽未来际。古圣先贤都有这个心,不仅指一个时代、一个地区,佛法里面都讲的是遍法界虚空界,对象都是一切众生。像阿弥陀佛的对象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,上面到等觉菩萨,下面到无间地狱众生,统统包括,这个教化的利益无量无边。还有个解释,也是「至心受持第一、第四优婆塞戒」,所得的手指、足趾长相。末后一个解释,「不欺一切诸众生」,得足跟圆满相。所以,持戒比什么都重要。
第七「足趺高好相」。《佛学大辞典》有个解释,这是「佛于因位修福、勇猛精进感得之相,表利益众生,大悲无上之内德」。学佛不能没有这个心,如何落实?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们,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,这个方法好。弥陀名号万德所成,心里头常常安住在这句佛号上,那就是佛无量在因地所修的德行,我们就统统沾上了,就沾光。将佛修学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,行吗?行。为什么?生佛不二。系念法事中峰禅师都说,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,这句话说得好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净宗法门不可思议。
八「腨如鹿王相」,这个因是「往昔专心闻法、演说所感得之相」,这就是喜欢听法、喜欢跟别人分享,「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」,这个好。还有个解释,「菩萨至心听法,至心说法,坏生死诸过咎」,得鹿王腨相。所以这个与真正学习佛陀教诲,明白诸法实相,这叫了生死,对于生死究竟是什么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那是什么?现在连科学家也知道了,没有生死,生死不可得。生死实在讲是个错误的概念,不是真的。佛在大乘教上告诉我们,一切法不生不灭,我们的身心在一切法之内,不在外,身心都是不生不灭。科学说纠缠,这个名词我愈想愈有味道,是这些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,这些现象纠缠在一起,产生的一个幻相,我们见到、听到、摸到、接触到了。其实全是假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只有一样东西是真的,就是心性,真性这个东西是真的。佛门里头常说借假修真,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,我们把假的放下,把真的端起来,这比什么都重要;这一生遇到佛法,如果空过了,那叫真可惜。决定要得佛法确实是无比殊胜的利益,让我们真正了生死出三界。所以,喜欢闻法、喜欢说法,不疲不厌,就能够得这样的相好。
第九个「手过膝相」,过膝盖。这是由于「离我慢,好布施」,喜欢布施,没有傲慢,谦虚、恭敬施舍、帮助别人,「不贪着」,所感得,于一切法都不贪着,世出世间一切都不贪着,感得的。「表降伏一切恶魔,哀悯摩顶众生之德」,摩顶是加持、是安慰,这是菩萨常常做的。再有个解释,是菩萨不欺诳一切众生,用真诚心对圣贤、对父母、对师长、对善友、对善知识、对待一切众生,得手过膝相。还有个解释,见到别人造三宝业,就是护持三宝、称赞三宝、拥护三宝、宣扬三宝、学习三宝,看到人做这些事情,他欢喜,全心全力去帮助他。这也是得手过膝相,这是两只手超过膝盖。
第十个是「马阴藏相」。这个因是由于他能够断除邪淫,救护怖畏众生等而感得的。众生遇到灾难、遇到困苦的时候,他能够伸出援手去帮助他。这个相也代表寿命长远,还有得多弟子之德,也就说他的法缘好,跟他修学的人很多。末后还有一条,于无量世,见到怖畏者能为救护,这是慈悲心重,看到人有困难的时候他都能伸出援手。还有,他「心生惭愧,不说他过,善覆人罪」,别人有过失,他能够覆盖、隐藏不说。所以得马阴藏相。印光大师一生,自己具名都是「常惭愧僧」,真值得我们学习。惭愧,傲慢就没有了。傲慢是不知道惭愧,无惭无愧是中随烦恼,二十六个烦恼里头很重要的。无惭,就是我们中国人讲没有良心的人,不知道羞耻,作恶事没感觉得良心责备。愧是外面的批评,不怕别人批评,有愧心,怕别人批评,不敢做坏事。惭,不敢做坏事,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,自己的良心责备,愧是外头舆论责备。所以有惭、有愧自然不会做坏事情,不敢有恶念,不敢做坏事。但是如果是有因果,懂得因果,这是最好的,懂得因果确实不敢做坏事。惭愧还是属于道德方面,因果他有报应,所以害怕。还有个批注说,覆藏别人的罪过,别人造作罪业不说,也不放在心上,会得马阴藏相的果报。
第十一是「身纵广相」,就是身的高跟身的长是相称的,完全相同,这也是好相。这个因行,是过去生中,常劝众生修行三昧,作无畏施,而感得的妙相,「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」。常劝众生行三昧这一条很重要,三昧是清净心,人在这个世间,无论在什么环境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,心要是定的,他都很幸福,都很美满。真正圆满幸福,不一定是有财富、有地位,不是的,与那个不相干。我们看到颜回,颜回在物质生活上确实是非常贫苦,夫子对他的赞叹,颜回所表现的是快乐、是欢喜,像弥勒菩萨一样,从来没有看到过他有忧愁、他有困难,没有。他欢喜的是什么?欢喜是道。我们佛门讲,天天烦恼轻,智慧长,他怎么不快乐!烦恼轻智慧长,与贫富贵贱不相干。我们再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什么也不要,比颜回还干净。颜回还要陋巷有个小破房子住,释迦牟尼佛没有,树下一宿,而且是一生都过这种日子。在修苦行的时候,六年就过这种日子,成道之后四十九年,释迦牟尼佛过这种生活至少五十五年,五十五年如一日,不简单。
所以劝人,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,灾难很多,心要定下来,心慌乱非常不利。有很多人说灾难来的时候会死很多人,怎么死的?吓死的,心慌意乱。这些人平时就心浮气躁,到灾难时候心慌意乱,真的是被吓死。如果心清净,心是定的,心有智慧,那很平安度过,确实就没事,清净心太重要了。作无畏施,无畏施现在迫切需要,怎么样安大家的心,在这个地球每天传来的灾变,自己能够如如不动。最好的意念就是一心念佛,把阿弥陀佛摆在心上,把极乐世界摆在心上。灾难是共业,如果我们不能够幸免,就到极乐世界去了。最后一念叫阿弥陀佛,肯定佛会示现,决定不要怀疑。如果命不该绝,你还走不了,走不了就要学菩萨,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,积功累德,将来往生的时候品位高升。你能够常常这样想,你一点都不畏惧,你心就是定的,定心就是三昧。常常劝众生,心要安稳,要念佛。
第十二「毛孔生青色相」,佛的身相,一孔一毛,生相不乱,而且毛都向上,右旋向上,青色柔软,这好相。一一毛孔都出微妙香气。这个原因是由于生生世世懂得尊重、供养一切有情众生。尊重供养,供养里头最重要的是法供养,法供养最具体的是教人不倦。亲近善知识,亲近善知识学,学了以后教,不但自己干,还要劝别人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经上也举了个例子,那就是我们在路上遇到有脏乱,我们捡垃圾,清洁道路,利益行人,都能感受这个相好。佛的这个身相,这个身相确实只有佛有,见到佛这个身相能消灭二十劫的罪障,见到就有这么大的功德。但是见到的时候你要懂得,为什么?他启发你,你会学习佛怎么修的,也就是懂得尊重别人,供养有情,教人不倦。学不厌,教不倦,像孔老夫子一样,才能够有这样的功德。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,见到了,有,也有,有什么?不现前,隐藏在阿赖耶识里头。佛家的功德有显、有隐,隐就成种子,将来以后遇到缘会起现行;如果懂得的话,立刻就起作用。
还有个解释,意思都差不多。他说于无量世,亲近智者,乐闻,喜欢听,乐论,喜欢研究讨论,听到以后喜欢修行。他就真的能够把它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真修。如果我们学到东西,不能落实在生活上,没用处,这个与骄慢有关系,人只要有骄慢,不可能落实。这个诸位要知道,他所学的,今天讲的话是知识,他学佛,学到很多佛学知识,对佛法的受用他是一丝毫都没有。佛法的受用,决定断烦恼,决定生菩提,就是我们常讲的烦恼轻,智慧长,他一定长智慧,不长智慧不是佛法;决定可以帮助你断烦恼,长智慧。不但如此,有刚才讲的意思,喜欢修道路,清洁道路,除去这些垃圾。他的果报,得的皮肤柔软,一一毛孔,一毛生相,就是毛孔生青色相。这个相好,这些因行所感得的。
还有一个解释,「乐受善友师长教敕,故得一切支分汗毛上旋相」。这个毛就是汗毛,但是佛的汗毛是青色的,而且有香气。喜欢接受善知识跟老师的教诲,这个很重要。真有这个心,老师会真教你;没有这个心,老师不教你。为什么?教你没用,时间都浪费掉了。如果学知识,现在课堂可以,知识可以学到,智能学不到。这是我常常想到六十年前我跟方老师学习,他老人家的教学,还有章嘉大师。你真想学他真教你,你是搞假的他不教你,他对你很客气,打发你走。
下面第十三,也是身毛。这个跟上面好像相似,第十二是毛孔生青色相,是同样的一桩事情,是讲一孔生一毛。这个地方讲全身的,全身的汗毛,这是身体的相。全身的毫毛全是右旋向上,服服贴贴,这是好相。下面一个批注里头说,佛一切发毛,发是头发,毛是身上汗毛,由头至足全是右旋,整齐,一点都不杂乱,颜色绀青、柔润。这个相由于行一切善法而有,这是业因,全身生生世世修行一切善法。能令瞻仰的众生心生欢喜,获益无量。人见到佛的相好,就生欢喜心,当然他很愿意跟佛学习,以佛为师,他就得利益了。下面还有个解释,「于无量世,常化众生」,无量世常常教化众生,劝导众生修布施、持戒、一切善法,所以得这个殊胜的相好。末后还有解释,「远离聚说世间故得一一毛孔右旋生相」。远离聚说世间,这是世间的一些世论,世间的言论,菩萨能远离,也就是不参与他们这些活动。为什么不参与?这就是教育。一切不善、邪曲、染污、秽恶这些场所,佛菩萨都远离、都不愿意接触。譬如现在游乐的场所,赌场、戏院、这些歌厅,这些场所他都不去,给大众做个好榜样。
大众都在这些场合当中去取乐,以为这是很快乐的。实际上那种场合里头取乐,就好比是吸毒、打吗啡一样,后遗症很麻烦,它不是正道,它不是善道。善道、正道我们得想办法要多做,譬如说众生喜欢看电视,我们多演一些正面的片子,断恶修善的,这些故事很多。《了凡四训》做成电影了,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也做成电影,我们看到历史小说故事里面取材的地方很多。它不善的地方把它删掉,用它好的地方,都可以能够制造这些东西,让大家从这个里面去学佛法。从音乐、从舞蹈都可以做,只要心正,他做出来全是正法,为自己的利益大概都不是正法。为社会利益、为国家民族的利益、为世界安全的利益,多做好事,佛也鼓励我们做这些。所以佛家的教学,自古以来就是用艺术的手段,你看佛家用的雕刻、造像,用音乐、用美术乃至于用建筑,它都含的有很深的意思。
第十四「身金色相」,这个地方解释比较清楚,「谓身皆金色,光明晃曜,如紫金聚,众相庄严,微妙第一」。这些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,这个相怎么成就的?第一个把瞋恚放下,也就是说,在任何逆境、恶缘里头不生瞋恚心,这很不容易。无论什么环境,都是以大慈大悲来看人、看事,这样才能够感得,就是一片真诚慈悲。「此德相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,灭罪生善」,让瞻仰的众生把这些世间爱乐的事情舍离,为什么?佛的相好超过世间一切。所以造像不能不慎重,造像要表法,现在很多佛像是人像,你仔细看,不是佛像。为什么?它没有三十二相,它是人像,美男子像,菩萨是美女像,佛菩萨已经变成凡人,这个不好,一定要依《造像量度经》。所以佛讲,你们造像的话,他说了一部经,告诉你造像的方法,告诉你表法的意思,你要把这些相好造出来。让人家一看,佛的面目哪些相,佛的眼、佛的鼻、佛的头顶、佛的肉髻,都能够一一看出它的因果。所以造像,这三十二相很重要,造像的人一定懂得这三十二相,他都会把它做出来,这个功德就大了;如果完全不懂,造成个人像就没有功德了。所以这个相,首先就是断贪瞋痴,心地清净平等,用慈悲、智慧去看一切人事物。
另一个解释,就是「于无量世,常施众生」,这是常常喜欢布施众生,「房舍」,众生没有地方住,盖房子帮助他,「卧具、饮食、灯明」,光明,面面都能顾到。以这个常常布施众生,就得金色身相。另外一个解释,也有这个意思,欢喜布施「敷具、房屋,得金光明相」。「所生之处喜造佛像」,就得那罗延力相,这是金刚不坏身,得这个相。
欢喜布施卧具、房屋,这桩事情好,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。现前这个世界问题很多,在饥饿边缘的人有多少?不止十分之一,没有人救援。当然这是众生的业报,但是人不能没有怜悯心,不能没有同情心。我们要怎样去帮助他?物资救援是救急,中国古人常讲「君子救急不救贫」。他得到这一点物质,他能够延续几天的活命,不能长久,长久的办法一定要靠教育。中国人在古代,对外的交往、贸易,都是把中国这种生产、农耕这些方法教外国朋友。最著名的,郑和七次下西洋,都是把中国文化到处去散播、播种,没有侵略别人一块土地。当地人送的一些礼物带回来,郑和回送的比他们多,所以那些人感恩戴德,到现在还怀念郑和。好像马六甲我看每一条街道上都有郑和庙,郑和那一生没有白过。他是个伊斯兰教徒,也是佛教徒,他自己本身是回教,老板是佛教,永乐大帝是他的老板,所以他也不能不学佛,在佛教有贡献。我听说他印过《大藏经》,施舍过《大藏经》,很了不起的人,值得人们怀念,值得人们学习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三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