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四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一四四集)  2012/1/17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144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四百四十四面:

  【三十二种。大丈夫相。】

  我们参考数据学到第十五面,最下面这个三十二相第十五「身光面各一丈相」,这是说身放光明,四面各一丈。佛光有两种,一种是身光,也叫常光,无论在什么时候,你都能够看到;另外一种是放光,特殊有缘的时候佛会放光。放光不定什么地方,多半从白毫,面门也放光,身体也放光,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,放光都是表法的。常光,我们一般人有缘就能看到,没有缘还是看不到。我们中国人叫气,外国人叫磁场,名词不一样,是一个意思。确实存在,而且每个人都有,练气功的气功师真有功夫,他都能看到。每个人的气大小不一样、颜色不一样,从这个气能看到人身体健康状况,也能看到人的心情。

  人心地善良,光就好,心行不善,这光不好看,而且光有凶,中国人叫杀气,让人感到身心不安。李老师以前讲到这些地方,告诉我们,他一生曾经见到两个人杀气特别重,确实走进他那个磁场范围,心就不能安静,会心跳,有这么严重。这两个人都是将军,都是打仗杀人,所以他气场就很不好。如果见到修行人,气场真的就不一样,我这一生当中感触最明显、最深的章嘉大师,他的气场、磁场柔和,你走近他范围之内,他居住的范围之内,你就感到很安全,有安全感,所以很不容易。即使大师一句话不说,我们也愿意跟他,陪他坐在一起,坐一、二个小时,享受这个气分。我有一年在迈阿密讲经,有不少当地的美国人,他听不懂我说话,可是我在那里讲了八天,每天他一定来,一定我讲完之后再走。有人就问他,你听得懂、听不懂?听不懂。你为什么要来?他说这里磁场很好,我在这里坐两个小时很有享受,他能感觉到。这些外国人全都是学佛的,好像是学密宗的,他喜欢这个磁场。所以光的性质是这样的。

  这种常光一丈这个相,这边就有说,这个相是以发大菩提心,修无量行愿而有的。无量行愿不外乎四弘誓愿,普贤菩萨十愿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统统都可以归纳在四弘誓愿里面,所以四弘誓愿一般来讲那是总愿,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所以我讲四弘誓愿,我都把这一愿定做是正愿,其它的三条是完成这一愿。你要度众生,度众生最重要的,帮助众生觉悟,如何教他破迷开悟。开悟就是佛菩萨,迷惑这就叫凡夫,凡圣的差别就在迷悟。所以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,就是在教学,不教学,人怎么会开悟?人的根性不一样,但统统都属于教学,无论用不用言语,都是在教。法界很大,诸佛的国土众多,众生根性不一样,就是六根哪一个根当机都不一定。在楞严会上文殊菩萨给我们做报告,说出娑婆世界耳根最当机,「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」,这是音声,用音声做佛事。

 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音声讲经教学。那个时候没有文字、也没有讲义,完全是耳根最管用,他听了会开悟。中国孔子在那个时候教学,也没有文字、也没有讲义,孔子所说的,是孔子过世之后,学生从记忆当中把它写出来,这个流传在后世。释迦牟尼佛亦复如是。佛灭度之后,阿难这是个最聪明的人,记忆力最强,听一遍几乎一生都不会忘记,让阿难尊者复讲,把以前佛所讲的重复讲一遍,这样记录下来成为经典,流传给后世。讲经的时候听众是五百阿罗汉,这大阿罗汉他们来做证明,证明阿难讲得没错,佛是这么说的,这才能记录。如果当中有一个人提出意见,好像没听佛这样讲过,这一句就得删掉。所以结集经藏不是多数就通过,一个人提出意见就不能通过,结集经藏这样的严格,为了取信于后世。

  经典传到中国来作翻译,翻的有没有问题?这是让我们后人怀疑,特别是现代人。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怀疑,为什么?我们一篇古文,《古文观止》一篇古文,你叫这些文学家把它翻成白话文,十个人翻十个人不一样,意思大同小异,里面用的文字句法不相同。能不能把原味翻出来?很难,几乎翻不出来。这就让我们怀疑了,佛经典这么多,经过这么多次的翻译,不同的地方、不同的译场、不同的人,能没差错吗?我们这个疑虑关系太大了,为什么?只要有怀疑,信根就扎不住,就会全功尽弃。我们向老师请教,老师告诉我们,中国跟佛有特别的缘分。当时我们想不出来,以后我们知道,为什么?中国老祖宗提倡孝道,佛是师道,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没有孝道就不会有师道。我们看佛教的承传,佛灭度之后弟子向四面八方去宣传,有些地方一、二百年就没有了,有些地方六、七百年就没有了。像爪哇,我们去参观那七百年,阿富汗那边大概也只有七百年的样子,它就衰了。唯独传到中国来的这一支,到现在两千年了,还存在。现在确实末法,末法是有讲经的、有听经的,没有真修行的,这叫末法;如果有讲经、有听经、有真修行的,那叫像法,有真修行的;有证果的那是正法,这是古大德所说的标准。但是净宗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证果,所以这个法门纵然是在末法时期,它是末法时期里头的正法,这太难得了。修其它的法门难!

  黄念祖老居士他的身分是金刚上师,金刚阿阇黎。他告诉我,中国到今天禅没有了,不要说开悟的没有,得定的都没有了。早一个时期还有得定的,像虚云老和尚他们得定的,没开悟,开悟的没有了。他说现在在这个时代,连得定的都没有。学密,他说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,修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,他知道,太难了。唯独净土还真有念佛往生的,所以他自己晚年,最后他念佛往生。在病重的时候我去看他,他告诉我,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,他是追顶念佛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,一天十四万声。大概念了半年他走了,他是念佛往生的。注这个批注功德大!这是大好事。我说他这一生到这来,大概就是为干这桩事情,为我们做示现,病中非常辛苦,日夜不休,六年的时间完成这部批注,让大家看到生感恩的心。这个批注确实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,为什么?净土就讲清楚、讲明白,这个很难得。夏莲老五种原译的会集,会集得好、会集得非常精彩,五种原译本里面佛所说到的一句不漏,重复的都删掉,这非常难得。这两个人是来度末法时期众生的,这也不是凡人。

  修因,这是发心修无量行愿,四弘誓愿第一愿是发愿度众生,大菩提心。要度众生必须自己要有德行,那就得断烦恼,有烦恼你就没有法子度众生。烦恼断了之后还要学法门,这个次序我们一定要重视,你就不会躐等。不发心,没有一个力量在推动你,你会懈怠、你会退转。强烈度众生的愿望,这个力量推着你勇猛精进,你不会后退,你不会改变念头。世间人的事业,推动的力量不外乎名、利两个字,对他有名有利的,没有名利他就不干了。中国大陆在没开放之前,全世界人对中国大陆怎么看法?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懒惰的人民,他什么都不要干,有公社、有饭吃,干也是这么多,不干也是这么多,所以大家都不干,没人愿意干事。你看这一开放之后,干的自己可得利益,他就拼命干,就富起来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学佛的人他什么都不要,他为什么也这样子拼命、勇猛精进在干?他有个愿力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就这个愿力。愿力比名利心还要厉害,他是真的,他一点都不假,这个力量推动,所以他能够成佛道。

  所以必须要放下,烦恼放下才能成就德行,放下见思烦恼叫阿罗汉,放下尘沙、无明,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,六即佛里头分证佛。分证佛从圆教初住到等觉,妙觉称为究竟佛,这六即佛里头究竟佛。肯定是先断烦恼,再学法门;烦恼不断,学法门错了。很辛苦而且没有学到正的,你所修学的东西,夹杂着妄想在里头不纯,你得不到真东西;心愈清净,你得到东西愈多、愈真实。你心不清净,所以佛定的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。断烦恼,老师教我们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这个意思是什么?这个意思就是断烦恼。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的一种方法,对知识分子特别有效果,你好学,你就学一门,别学多。一门一遍一遍的学,中国古人有句经验的话,叫「读书千遍其义自见」。如果这部经,你老老实实的不加妄想,你什么也别想它,你一遍一遍学,学上一千遍自然就通了,为什么?大概学到六、七百遍的时候,你就得三昧。学的方法那就是戒律、规矩,你就依照这个方法学,学久了他就得定、就得三昧,得三昧再久了他就开悟,开悟就是明心见性。见性之后再广学多闻,再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那学得快,一部大经大论不必费很长的时间。

  龙树菩萨开悟,他是别教初地,开悟之后学经教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,他只用三个月就学完了。我们能不能相信?能。有例子,在中国出现一个惠能法师,这个人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他确确实实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放下了。他是一时放下的,这叫顿舍,一念之间全部舍掉,舍掉就开悟。这个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,他那年二十四岁就开悟,把开悟的状况向五祖报告,那等于他的博士论文就二十个字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、本不生灭、本自具足、本无动摇、能生万法」。五祖一听行了,《金刚经》不必讲了,衣钵就给他,句句是真话。我们在《坛经》上看到,法达禅师诵《法华经》三千部,大概要十年时间。《法华经》长,一天顶多只能念一部,七卷每一卷都很长,大概也将近十年,一门深入。到曹溪去参访六祖,见面的时候,拜下去头没着地,起来六祖问他,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?他也很老实,诵《法华》三千部,很值得骄傲。六祖问他,《法华经》讲些什么?他不知道,答不出来,最后向六祖请教。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过,当然他不会看经,但是别人要是念给他听,他就知道,你念得这么熟你念给我听听。《法华经》二十八品,他念到第二品「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