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四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方便品」,六祖听了:行了,不必念我全知道。讲给他听他开悟了,再拜头着地了。这就什么?开悟之后原来学一部经不必学完,学一点点他全都悟了。

 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龙树菩萨三个月把《大藏经》学完,他不必要从头到尾翻一遍,看个几张、几页,后头就不要看,那这个速度就快了。这是古大德要求人的,不开悟,学经教就是一门,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的目的是叫你开悟,悟了之后你再广学多闻。一切经不管是佛法、是世间法,你只一经历,眼睛一看、耳朵一听全通了,世出世间法全通!这是东方教学法,跟西方不一样,西方重视的是知识,东方重视的是智能,不是知识,是智能,所以它学习的方法不一样,必须要遵守戒定慧三学。这个三学的方法不是释迦牟尼佛独有的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,以及他自己修行成就,全是这个方法,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。开慧之后,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通了。所以先求根本智,然后再求后得智,就是权智,权智就是权巧方便,是利他的,实智是自利。实智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「般若无知」那是实智;权智「无所不知」,那是度化众生用的,他受用的。我们知道实智是甚深的禅定,心地清净平等觉,我们经题上这五个字这是实智。有这个一接触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全明白、全懂了。

  所以在六十年前,我初次见章嘉大师,向他老人家请教学佛入门的方法。有没有个方法让我们一入佛门就契入境界?那时对佛法一无所知。章嘉大师教我六个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看得破是观,放得下是止,他不用这些名词给我讲,用这个名词我不懂。他把这两句话讲得很白,我们听起来觉得好像是懂了,其实并没有真懂,自己以为懂了。接着向大师请教从哪里下手?章嘉大师跟我讲从布施,先从布施,先从身外之物,放下这个容易。然后再慢慢把身心世界统统放下,有层次的,慢慢的学。你能放下,你才真正能体会到经里头的妙义,你明白了,明白你就更容易放下。不明白不容易,太难了!为什么放不下?没搞清楚,以为它是真的。如果真的晓得,一切法空无所有,那想想不放下很冤枉,不放下是累赘,放下是应该的。中国一般人只晓得「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」,可是临死还放不下,什么原因?严重的执着以及烦恼习气,这个东西烦恼跟习气都可以带走的,生生世世在做障碍。

  所以四弘誓愿「能除惑破障」,惑是迷惑,贪瞋痴慢疑,这是迷惑。障是业障,是我们造作的善、不善业,恶业是障,善业也是障。你行善,三善道受生,造恶三恶道受生,都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就是障,障碍你不能出轮回,障碍你看破、障碍你放下,这个麻烦大!轮回都出不去,你怎么能出十法界?真正出十法界才算是真正证果,十法界之内不行。天台的六即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,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为什么?他还用阿赖耶,阿赖耶是妄心。用真心叫佛,用妄心叫凡夫,六道叫内凡,就是三界之内的,四圣法界叫外凡,六道以外的凡夫,比我们算是很高明。但是他跟一真法界法身菩萨相比,他不行,他没有见性,明心见性他没有。他们真正断恶修善、改邪归正,这个他做到了,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。所以愿跟行,有愿真有修行,确实能除惑、能破障,「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」,它有这个好处。

  第十六「皮肤细滑相」,皮肤细滑是一般人都希望得到的,可是我们看到好像多数人的皮肤都很粗,粗涩,细滑比较少有。我们在极其粗重烦恼之下,这个细滑当然不能跟佛比,不能跟修行人比,只能跟世间一般人比,跟那个粗涩的比较一下,比他们细滑,还是有因的。它的因,一个原则是「一切尘垢不染」,这是个原则,就是他爱清净,那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净。现在量子力学家跟我们讲,意念能量不可思议,所以我们知道心理清净比生理清净更重要,心清净了,身哪有不清净的道理!心要怎样清净?要把烦恼放下,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,这个东西不能有。不好的情绪放下,不好的情绪是中国人讲的怨恨恼怒烦,这个东西也没有的话,你真的是身心清净。只要这个东西没有了,外面什么财色名食睡、五欲六尘,你大幅度的降低。你对那个东西没兴趣,身心可以说恢复到正常,那你的身体也就恢复正常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。身体是我们最贴近的一个境界相,身心清净身体健康,不会生病。纵然有病不需要治疗,自然它就恢复正常、就恢复健康。佛经这么说法,现在科学家也发现,说法完全相同,这不是假的,所以这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我在大概三十年前,住在美国达拉斯,有一次感冒了,他们带我去看个医生,医生是中国人在美国行医,他给我看病。我就告诉他,我说医生跟病人彼此双方都有信心,这病肯定会治好。如果一方有怀疑,医生不相信病人这个病会好,病人不相信医生能把我病治好,这个病肯定恶化,不会治好的。他同意我的看法。我说其实医生能把病人治好,最了不起只有三分,那个七分是什么?七分是病人很好的心理把他治好了。他同意我的看法。情绪太重要了,生病的人最怕这个病能不能好?那肯定送命。他说病没事,没想这个病,他几天真就好了。决定不能去想它,想它那病就加深,你想那个干什么?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得严重像是癌症,医生宣布寿命只有一、二个月,回家去!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时间没几天了。这个病人完全不在乎,既然生命没有了,老实念佛求生净土,天天想佛不想病,佛想来了,病没有了,再去检查病没有了。如果寿命到了,佛就接引他走;寿命不到,佛等你寿终的时候,我再来接引你,他病就好了。这个例子很多,在外国也不少,现在这些科学家收集这个例子,证明以心控物,就是说心理能控制物理、能改变物理,找这些证明,找到很多证据,说明人的意念力量太大了。

  皮肤细滑相,这是在因上讲,修因说「系以清净之衣具」,衣服、干净的东西,「房舍、楼阁等施与众生,远离恶人,亲近智者」,亲近善知识所感得的相。世间大富长者要想自己修成三十二相,这方法可以做,这是皮肤细滑相的来源,是感得的。「表佛之平等无垢,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」。还有个说法,「乐说大乘法得身柔软相」,乐是喜欢,喜欢说大乘法,开悟一切众生,也得这个相。

  下面第十七,「七处平满相」,七处是足下、两手、两肩、项中,就是颈部这个地方,七处。我们看经上所说的,它都是从足下开始,慢慢的说到顶上,这个意思很深,叫你那个根要没有,你全部就没有了,你没有足下全没有了。没有头还有两手、还有两肩,脚没有全没有了。这就告诉你,你要认识什么是根、什么是本,根本不是头,根本是脚,这个意思深。学佛法要从根本学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戒律,脚是戒律。所以四弘誓愿里面,先断烦恼那是根,再学法门,最后成佛道。现在人所以搞不成功是什么?颠倒了,他根不要了,就从经教上下手,广学多闻。他学的是什么?我们很清楚,学的是佛法,学的是知识不是智能,现在人讲佛学,他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。佛学跟学佛是两码事情,学佛是要真干,是要循序渐进,佛学则不必要。大学里面开的有佛经的课程,没有戒定也能学,你也可以拿到学位,社会上称为佛学家,与生死轮回没关系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该怎么轮回也没办法脱离。学佛不一样,要循规蹈矩、要按部就班,而且一定要专精。古时候教学严格,中国人所谓「严师出高徒」,现在师道没有了,今天讲人权、讲自由、讲开放,所以父母不能管教儿女,老师不能管教学生,管教学生侵犯人权,到法院去告你,你要吃官司,这未尝不是道统衰败、堕落的一个因素。

  我们这一代就受了很大影响,我们在学校教书,老师真有学问敢不敢教?不敢教、不要教。为什么?学生不愿意听,学生不愿意学。学生愿意,什么是好老师?考试的题目先告诉我们,好老师。尤其现在学生给老师打分数,学校这个老师下个学期要不要聘他,看同学的意见。学生不喜欢你的时候,我们不要这个老师,下个学期学校不聘请,你饭碗丢掉了。逼得老师没办法,因为老师没其它的长处,无法谋生,只好用这个方法,生活还能过得去,就投其所好,考试的时候题目都告诉你。每个人分数都好,都是九十多分,个个都好,皆大欢喜,这个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。我也教过几年,我没有这么干,最后被学生赶出门来,我也不愿意再教,我了解了。不容易,一代不如一代,我那个时候是六十年前,现在我想更不象话了。学校都到了这种地步,这社会能不乱吗?这地球能没有灾难吗?全是感应。没有什么自然灾害,都是不善业之所感。

  「七处平满相,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与众生而感得」,自己喜爱之物,别人需要,就能够布施给别人,如果用恭敬心,就是供养给别人,这么得的。「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」,自己天天要求灭罪生善,也要帮助一切有缘众生,有缘很简单,他乐意接受这就是有缘,那一定要帮助他。他不接受的那就不必,不接受的勉强他,他生烦恼,你跟他结冤仇,那错了。当年李老师在台中莲社开经学班,班上二十多个同学,我也是其中一分子。我就发现老师对人不平等、不一样,有些同学,老师有打有骂,真打人!经学班的同学都是成年人,都不是小孩,那多难为情。所以我们上课是关门上课,外头有人把守着的,不准人走近来,因为这里有打有骂不能让别人看见。可是有几个同学,二、三个同学,老师对他特别客气,总是笑面相迎从来没有骂过。

  我那个时候初到台中,看到很纳闷,被老师看出来,有一天叫我到房间问我,你是不是看到有意见?我说是,老师为什么?他说那肯听话的、真想学的要打,打记性,打了他会记得,那真教。那些笑面对的,他不学的,他很爱面子,一说脸就红了,再要多重一点的时候就结冤仇,那何必!把他当旁听生。我这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