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方便品」,六祖聽了:行了,不必念我全知道。講給他聽他開悟了,再拜頭著地了。這就什麼?開悟之後原來學一部經不必學完,學一點點他全都悟了。
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,龍樹菩薩叁個月把《大藏經》學完,他不必要從頭到尾翻一遍,看個幾張、幾頁,後頭就不要看,那這個速度就快了。這是古大德要求人的,不開悟,學經教就是一門,一門深入。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的目的是叫你開悟,悟了之後你再廣學多聞。一切經不管是佛法、是世間法,你只一經曆,眼睛一看、耳朵一聽全通了,世出世間法全通!這是東方教學法,跟西方不一樣,西方重視的是知識,東方重視的是智能,不是知識,是智能,所以它學習的方法不一樣,必須要遵守戒定慧叁學。這個叁學的方法不是釋迦牟尼佛獨有的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衆生,以及他自己修行成就,全是這個方法,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。開慧之後,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通了。所以先求根本智,然後再求後得智,就是權智,權智就是權巧方便,是利他的,實智是自利。實智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「般若無知」那是實智;權智「無所不知」,那是度化衆生用的,他受用的。我們知道實智是甚深的禅定,心地清淨平等覺,我們經題上這五個字這是實智。有這個一接觸,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全明白、全懂了。
所以在六十年前,我初次見章嘉大師,向他老人家請教學佛入門的方法。有沒有個方法讓我們一入佛門就契入境界?那時對佛法一無所知。章嘉大師教我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看得破是觀,放得下是止,他不用這些名詞給我講,用這個名詞我不懂。他把這兩句話講得很白,我們聽起來覺得好像是懂了,其實並沒有真懂,自己以爲懂了。接著向大師請教從哪裏下手?章嘉大師跟我講從布施,先從布施,先從身外之物,放下這個容易。然後再慢慢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,有層次的,慢慢的學。你能放下,你才真正能體會到經裏頭的妙義,你明白了,明白你就更容易放下。不明白不容易,太難了!爲什麼放不下?沒搞清楚,以爲它是真的。如果真的曉得,一切法空無所有,那想想不放下很冤枉,不放下是累贅,放下是應該的。中國一般人只曉得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」,可是臨死還放不下,什麼原因?嚴重的執著以及煩惱習氣,這個東西煩惱跟習氣都可以帶走的,生生世世在做障礙。
所以四弘誓願「能除惑破障」,惑是迷惑,貪瞋癡慢疑,這是迷惑。障是業障,是我們造作的善、不善業,惡業是障,善業也是障。你行善,叁善道受生,造惡叁惡道受生,都出不了六道輪回,這就是障,障礙你不能出輪回,障礙你看破、障礙你放下,這個麻煩大!輪回都出不去,你怎麼能出十法界?真正出十法界才算是真正證果,十法界之內不行。天臺的六即佛,十法界裏面的佛,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,爲什麼?他還用阿賴耶,阿賴耶是妄心。用真心叫佛,用妄心叫凡夫,六道叫內凡,就是叁界之內的,四聖法界叫外凡,六道以外的凡夫,比我們算是很高明。但是他跟一真法界法身菩薩相比,他不行,他沒有見性,明心見性他沒有。他們真正斷惡修善、改邪歸正,這個他做到了,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。所以願跟行,有願真有修行,確實能除惑、能破障,「表一切志願皆能滿足之德」,它有這個好處。
第十六「皮膚細滑相」,皮膚細滑是一般人都希望得到的,可是我們看到好像多數人的皮膚都很粗,粗澀,細滑比較少有。我們在極其粗重煩惱之下,這個細滑當然不能跟佛比,不能跟修行人比,只能跟世間一般人比,跟那個粗澀的比較一下,比他們細滑,還是有因的。它的因,一個原則是「一切塵垢不染」,這是個原則,就是他愛清淨,那最重要的是心地清淨。現在量子力學家跟我們講,意念能量不可思議,所以我們知道心理清淨比生理清淨更重要,心清淨了,身哪有不清淨的道理!心要怎樣清淨?要把煩惱放下,根本煩惱是貪瞋癡慢疑,這個東西不能有。不好的情緒放下,不好的情緒是中國人講的怨恨惱怒煩,這個東西也沒有的話,你真的是身心清淨。只要這個東西沒有了,外面什麼財色名食睡、五欲六塵,你大幅度的降低。你對那個東西沒興趣,身心可以說恢複到正常,那你的身體也就恢複正常。爲什麼?境隨心轉。身體是我們最貼近的一個境界相,身心清淨身體健康,不會生病。縱然有病不需要治療,自然它就恢複正常、就恢複健康。佛經這麼說法,現在科學家也發現,說法完全相同,這不是假的,所以這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。
我在大概叁十年前,住在美國達拉斯,有一次感冒了,他們帶我去看個醫生,醫生是中國人在美國行醫,他給我看病。我就告訴他,我說醫生跟病人彼此雙方都有信心,這病肯定會治好。如果一方有懷疑,醫生不相信病人這個病會好,病人不相信醫生能把我病治好,這個病肯定惡化,不會治好的。他同意我的看法。我說其實醫生能把病人治好,最了不起只有叁分,那個七分是什麼?七分是病人很好的心理把他治好了。他同意我的看法。情緒太重要了,生病的人最怕這個病能不能好?那肯定送命。他說病沒事,沒想這個病,他幾天真就好了。決定不能去想它,想它那病就加深,你想那個幹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得嚴重像是癌症,醫生宣布壽命只有一、二個月,回家去!想吃什麼就吃什麼,時間沒幾天了。這個病人完全不在乎,既然生命沒有了,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天天想佛不想病,佛想來了,病沒有了,再去檢查病沒有了。如果壽命到了,佛就接引他走;壽命不到,佛等你壽終的時候,我再來接引你,他病就好了。這個例子很多,在外國也不少,現在這些科學家收集這個例子,證明以心控物,就是說心理能控製物理、能改變物理,找這些證明,找到很多證據,說明人的意念力量太大了。
皮膚細滑相,這是在因上講,修因說「系以清淨之衣具」,衣服、幹淨的東西,「房舍、樓閣等施與衆生,遠離惡人,親近智者」,親近善知識所感得的相。世間大富長者要想自己修成叁十二相,這方法可以做,這是皮膚細滑相的來源,是感得的。「表佛之平等無垢,以大慈悲化益衆生之德」。還有個說法,「樂說大乘法得身柔軟相」,樂是喜歡,喜歡說大乘法,開悟一切衆生,也得這個相。
下面第十七,「七處平滿相」,七處是足下、兩手、兩肩、項中,就是頸部這個地方,七處。我們看經上所說的,它都是從足下開始,慢慢的說到頂上,這個意思很深,叫你那個根要沒有,你全部就沒有了,你沒有足下全沒有了。沒有頭還有兩手、還有兩肩,腳沒有全沒有了。這就告訴你,你要認識什麼是根、什麼是本,根本不是頭,根本是腳,這個意思深。學佛法要從根本學,根本是什麼?根本是戒律,腳是戒律。所以四弘誓願裏面,先斷煩惱那是根,再學法門,最後成佛道。現在人所以搞不成功是什麼?顛倒了,他根不要了,就從經教上下手,廣學多聞。他學的是什麼?我們很清楚,學的是佛法,學的是知識不是智能,現在人講佛學,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。佛學跟學佛是兩碼事情,學佛是要真幹,是要循序漸進,佛學則不必要。大學裏面開的有佛經的課程,沒有戒定也能學,你也可以拿到學位,社會上稱爲佛學家,與生死輪回沒關系,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回也沒辦法脫離。學佛不一樣,要循規蹈矩、要按部就班,而且一定要專精。古時候教學嚴格,中國人所謂「嚴師出高徒」,現在師道沒有了,今天講人權、講自由、講開放,所以父母不能管教兒女,老師不能管教學生,管教學生侵犯人權,到法院去告你,你要吃官司,這未嘗不是道統衰敗、墮落的一個因素。
我們這一代就受了很大影響,我們在學校教書,老師真有學問敢不敢教?不敢教、不要教。爲什麼?學生不願意聽,學生不願意學。學生願意,什麼是好老師?考試的題目先告訴我們,好老師。尤其現在學生給老師打分數,學校這個老師下個學期要不要聘他,看同學的意見。學生不喜歡你的時候,我們不要這個老師,下個學期學校不聘請,你飯碗丟掉了。逼得老師沒辦法,因爲老師沒其它的長處,無法謀生,只好用這個方法,生活還能過得去,就投其所好,考試的時候題目都告訴你。每個人分數都好,都是九十多分,個個都好,皆大歡喜,這個老師是最受學生歡迎的。我也教過幾年,我沒有這麼幹,最後被學生趕出門來,我也不願意再教,我了解了。不容易,一代不如一代,我那個時候是六十年前,現在我想更不象話了。學校都到了這種地步,這社會能不亂嗎?這地球能沒有災難嗎?全是感應。沒有什麼自然災害,都是不善業之所感。
「七處平滿相,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愛之物施與衆生而感得」,自己喜愛之物,別人需要,就能夠布施給別人,如果用恭敬心,就是供養給別人,這麼得的。「表一切衆生得以滅罪生善之德」,自己天天要求滅罪生善,也要幫助一切有緣衆生,有緣很簡單,他樂意接受這就是有緣,那一定要幫助他。他不接受的那就不必,不接受的勉強他,他生煩惱,你跟他結冤仇,那錯了。當年李老師在臺中蓮社開經學班,班上二十多個同學,我也是其中一分子。我就發現老師對人不平等、不一樣,有些同學,老師有打有罵,真打人!經學班的同學都是成年人,都不是小孩,那多難爲情。所以我們上課是關門上課,外頭有人把守著的,不准人走近來,因爲這裏有打有罵不能讓別人看見。可是有幾個同學,二、叁個同學,老師對他特別客氣,總是笑面相迎從來沒有罵過。
我那個時候初到臺中,看到很納悶,被老師看出來,有一天叫我到房間問我,你是不是看到有意見?我說是,老師爲什麼?他說那肯聽話的、真想學的要打,打記性,打了他會記得,那真教。那些笑面對的,他不學的,他很愛面子,一說臉就紅了,再要多重一點的時候就結冤仇,那何必!把他當旁聽生。我這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