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叁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最好是能背誦、能講解。以前李老師告訴我們,熟讀五十篇古文,你看文言文沒有問題,你可以讀誦;如果熟讀一百篇文言文,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,這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民國初年學生,小學生,寫的文章,現在大學文學院寫不出來,寫得真好。他從小背書,四書五經他都會背,將來寫文言文一點不困難。

  所以要背的東西,最好在十二歲之前,記憶力最好的時候,完全讓他背誦,全背過,到十叁歲之後才開講。你看中國教學的方法他把它分成兩個階段,先不講,就叫你背,背的標准看你自己的能力。從前的書本也是非常符合科學,木刻版,一面十行,一行二十個字。無論哪個地方刻版都一樣,所以說第幾行第幾個字,相同的,太方便了。現在的書不行,你要找哪一家出版的,還得第幾版,它常常不一樣。中國古書是一樣的,非常整齊。它沒有標點符號,標點是自己去圈。小朋友記憶力最好,就用他的記憶力,該記的,這一生要記的,全部都在十二歲之前完成。念了之後,到七、八十歲都不會忘記,寫文章引用這些經典,隨手拈來,不要去翻,他都記住。哪有像現在這麼苦,用多少參考書,在從前不需要。李老師就受過這個苦頭,就受過這個訓練,所以他寫東西、寫文章引經據典他不需要找參考書,我們很佩服。他說你要曉得,跪磚頭跪來的!背不出罰跪,跪磚頭,你不敢不用功。現在沒有跪磚頭的了,從前叫嚴師出高徒,老師嚴格,真罰你、真打。現在不可以,現在有人權,不可以侵犯人權,侵犯人權學生會告你、家長會告你。所以現在老師不敢教。父母也不敢教,父母要嚴厲教小孩,在美國,鄰居看到了,打電話給警察。警察來的時候,你怎麼可以虐待兒童?沒有法子。有些中國人父母,小孩不聽話,把他開車開到曠野,狠狠打他一頓,然後再把他拉回來,鄰居看不到。

  所以一個人,你看在古時候那個時代,方法、這些理論大家都懂得,家家都教,世世代代中國人才輩出,都是聖賢。現在把這麼好的東西丟掉了,真可惜,我們有義務、有使命要把它恢複起來。我聽說現在國內也有真的有覺悟的人想做,做實驗。先做實驗,實驗成功了,大家就知道這種教學真好、真管用,慢慢再普遍。第一個做實驗點的,功德無量無邊,把底下的孩子全都救了,這功德多大!什麼都要做榜樣,學佛也得做榜樣,不做榜樣不是學佛,你自己不會成就,你也成就不了什麼大事情,一定要自己做榜樣。求別人難,中國古人說的,登天難,求人難。求自己不難,求人真難!

  所以彌陀本心只有這麼一個念頭,幫助衆生成佛。「廣度無邊衆生于究竟涅槃」,什麼衆生都度,只要有緣,而且緣就四個字,信、願、持名,這就有緣。你相信,你願生淨土,你真肯念佛,這種人就是有緣衆生,生到極樂世界,佛就真幫助你。「願文中,遠離分別,諸根寂靜」,這是《宋譯》的,「若不決定成等正覺,證大涅槃者,不取正覺」,這個經文是《唐譯》的。念老在這些地方講得很清楚,就是說明這個句子不是夏蓮老自己造的,全部是五種原譯本裏頭的原文。前面兩種會集本,有時候把字改掉了,他一個字沒有改,完全是原文,這就讓我們對他這個本子生起信心。『遠離分別,諸根寂靜』,這兩句重要,這兩句就是大勢菩薩所說的「都攝六根」,遠離分別就是都攝六根,「淨念相繼」,諸根寂靜這才有淨念,用清淨心念佛,管用。

  經上說得很多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我們往生淨土真正的道理就是心淨則佛土淨。我們用什麼方法把我們的心淨下來?就是用念佛的方法。念佛的方法第一個階段就是把清淨心念出來,我只有這一句佛號,有雜念了,趕快佛號提起來。第一個念頭是雜念,第二個念頭是佛念,把雜念放棄了,這叫真念佛、會念佛。就是用這一句念頭取代所有的雜念、妄念,就這麼個意思。因爲雜念、妄念斷不掉,我們沒有禅定功夫,斷不掉,就用這個方法,用一念除一切念,這是第一步功夫。一切妄念都沒有了,這叫功夫成片,念佛功夫成一片,裏頭沒有雜念。這是念佛叁昧最初的階段,在佛法裏也叫做功夫成片。有這個效果的時候,往生就有把握了,我只有佛念,沒有雜念。說實在的話,想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去,還有壽命,我不要了,我想早一點去,真行,阿彌陀佛就來接你,因爲他相應。有雜念在裏面就不相應,你念,佛不來;沒有雜念,你念,佛就來。淨與淨起感應道交,淨與雜它不起感應道交。佛雖然知道,我們不管是雜念、是淨念佛都知道,淨念他來,雜念不來。爲什麼?你還有業障、你還有習氣、你還有煩惱,你必須在那裏還得去折磨。到淨念的時候,你的業障煩惱可以放下了,他真幫助你,接引你到極樂世界。這些道理我們都搞清楚,我們一點都不懷疑,才知道這是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,搞別的都在浪費時間、浪費精力,我們搞錯了。這麼單純、這麼簡單,這才是無上的妙法!

  我們這一生可以說遇緣是非常殊勝,不往生叫冤枉!不但往生,要高品位往生。不希求高品位,自然品位往上升,爲什麼?心清淨。我還有個希望,我要爭高品位,那還有個妄念在裏頭,那個妄念就是障礙。什麼念頭都沒有,一切都交付給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給我安什麼品位我都歡喜。不要自己去有意見,我要這個又要那個,不要,不要去給阿彌陀佛分別這些東西,什麼都聽阿彌陀佛安排。又何況極樂世界雖有品位,四土叁輩九品,實際上是平等的,從得的身相就完全了解,身相平等。《觀經》上所說的,你到極樂世界是什麼身相?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,一絲毫都不差,身有八萬四千相,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。這個經上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對當時印度人說的,不是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,《觀經》上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生到極樂世界都是這個相。

  真正要想了解極樂世界,就是這品經,四十八願。這四十八願在極樂世界願願都落實了,願願都兌現了。阿彌陀佛全是爲了我們,這是我們的大恩人,真的,不是假的。無量劫來生生世世,誰對我們的恩最大?阿彌陀佛。我們怎樣去報恩?聽話,念佛往生就是報恩。遇到不肯幹,肯幹不認真,這是辜負彌陀的恩德。明明我們遇到了就能成佛,爲什麼不幹?還要在六道裏頭受苦,還要造六道的因,真錯了!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是修淨業,打個妄想是造六道的因。我們今天每天造六道的因多,正念的少,這力量不夠。盡可能把外緣丟掉,我要好好念佛,我要好好的學經教。學經教也有功德,自利利他,自己斷疑生信、斷疑開悟。

  所以,願文這兩句很重要,我們要遠離一切分別執著。什麼都不要執著、不要分別,一切隨緣,什麼都好,不要去計較,念念不離阿彌陀佛。在這個世界上住的時間長與短根本不相關,心裏頭沒有這種牽挂,明天往生很好,過個十年、二十年也好。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,他真照顧你,這個人有信用。現在世間人不見得有信用,最可靠的就是阿彌陀佛,說話算話。我們如理如法的要求,沒有不答應的。所以老實念就對了,就沒錯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,「至于《魏譯》」,康僧铠的本子,這個經文則爲「不住定聚,必滅度者,不取正覺」,這是《魏譯》的經文。「善導大師釋《魏譯》時,多以《唐譯》助顯之」,善導大師解釋《無量壽經》的經文就參考了《唐譯》。「並于此願立四名」,這是善導大師說的。「一名必至滅度願」,滅度就是涅槃,滅是滅煩惱,叁種煩惱,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統統滅了;度是度生死,六道生死、十法界的生死,十法界是變易生死,六道是兩種生死都有,這叫滅度。「二名證大涅槃願」,涅槃是梵語,有滅度的意思,但是中國人一般喜歡用圓寂,圓是圓滿,寂就是寂滅。寂滅跟前面意思相同,就是滅度,但是圓是功德圓滿、智慧圓滿、相好圓滿,這個意思就更廣。如來果地上沒有一樣不圓滿,證大涅槃願。

  第叁「無上涅槃願」,無上涅槃,只有妙覺才稱無上,等覺以下都有上。前面證大涅槃,圓教初住就證得了,如果要是無上涅槃,那只是妙覺,等覺以下不能稱。「四亦可名住相證果願」,這一願是完全講妙覺如來度化衆生的德用。他住相,住相就是示現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示現什麼身,應用什麼方法幫助這個衆生覺悟,就用什麼方法。佛無有定法可說,佛也沒有定相可得,這就是《楞嚴》上講的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,隨心應量。衆生有感,佛就有應,這是說妙覺如來跟一切衆生感應道交的作用,住相證果。你看,雖然住相他證果,在一般住相沒證果,他住相證果。就像釋迦牟尼佛,他住相,但是他證果。證果是什麼?就是說他雖然有相,他沒有起心動念過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,這就是證果。菩薩住相沒證果,菩薩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;阿羅漢住相沒證果,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,就是說他不執著了,他有分別、他有起心動念。得不起心不動念才叫證果,這個果是妙覺,不是實報土的法身菩薩,這個果是講究竟果,無上的果位。

  「《甄解》贊曰:高祖」,《甄解》是日本人作的,日本人對祖師非常尊重,善導大師的學生,好像是道隱。「願名太盡願意」,說善導大師定的這四個名詞,真的是阿彌陀佛的意思,把這一願的意思統統都顯示出來了。「今會本取《唐譯》之文,又以定成正覺爲願名,正符善導大師之意」。這個願名用定成正覺,這是善導的意思。「善導大師于四十八願中,稱定成正覺」,第十二願,「光明無量」,第十叁願,「壽命無量」,第十五願,「諸佛稱歎」,第十七願,「十念必生」,第十八願,「等五願,爲真實願,視爲四十八願之心要」。這就是善導大師給我們說的,四十八願哪幾願最重要?這五願,五願最重要。五願裏頭要選一願,那就是十念必生,這是許許多多祖師大德都說到的,十念必生。這是無比殊勝稀有的大願,讓所有念佛人信心十足。不要怕我現在念很亂,功夫不得力,記住,臨終前十念決定得生。所以,這個就給大家提醒一個,臨終助念的重要。怕自己一生心散亂,臨命終時,咽氣的時候那時候一念是阿彌陀佛,決定往生。所以送往生的時候,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,要明理。現在送往生很多不曉得這個道理,誤了大事,這個都有果報的,不論是有意無意,都有因果責任。

  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