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《法華》說山海慧如來:壽命無有量」,就像阿彌陀佛一樣,「以愍衆生故」。爲什麼要長壽?憐憫衆生。底下有解釋,「蓋教主住世時短,則化事短促,衆生難遇」,遇不到佛,壽命太短了。在佛沒出世之前遇不到,佛滅度之後又遇不到,這就是什麼?時間太短。釋迦佛住世八十年,八十年中國人講,中國人算虛歲,出生就算一歲。外國人算實足年齡,釋迦牟尼佛住世七十九年。所以衆生遇佛不容易。佛大慈大悲,現無量壽,「教主長住,則化緣無窮,利生無盡」。當然,成佛了,要看衆生的福報,衆生有福佛長住,衆生沒有福,沒有福是什麼?不學了、不聽話了。甚至于還造謠生事毀謗佛陀,那造的是地獄業,佛又不願意看到人墮地獄,就不來了。衆生有福是什麼?好學、好善、好德、尊師重道,佛就長住。長住,教化衆生的緣就無有窮盡,什麼時候都可以遇得到他,利益衆生無有盡時。「故澄憲贊曰:佛壽無量,化道至德也。誰不渴仰此願!」彌陀發這個願,衆生歡喜,因爲有這一願可以長時期跟佛學,沒有一個不成就的,發的是無量壽的願。你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就,極樂世界一切設施是我們想象不到的。
「又彌陀是報佛,極樂是報土」,這個報佛,實報莊嚴土。「教主壽命無量,是真實無量,非有量之無量,以現在語言表之,壽命無量,指絕對之無量,非相對之無量。」這個話說得正確,爲什麼?極樂世界去往生的人,往生就是上學,入學的人,每天不知道有多少。他那個學校入學是插班的,不一定都是從頭念起的,從頭念起當然很多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就等于說是從頭念起的。當中的全是插班的,有人到同居土、有人到方便土、有人到實報土,每天去的人多少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每天在極樂世界畢業的人有多少!在同居土,到等覺菩薩了,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習氣叫生相無明,斷掉了,實報土的相沒有了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土,也不是真的。告訴你,那裏也不要留戀,你才能入常寂光;你要留戀那個地方,常寂光就去不了。
真正覺悟,不是假的覺悟,那麼殊勝莊嚴的報土都要舍離。同居土,經上描繪的極樂世界全是同居土,爲什麼?實報土描繪不出來,說不出來。不但實報土說不出來,阿彌陀佛的四聖法界,就是方便土,也說不出來。所以經上種種描繪全是凡聖同居土,你要留戀你就離不開,不留戀就提升,就往上提升。所以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比什麼都重要,要常常記住,決定不留戀,我們講不斷向上提升。一定要證得究竟圓滿無上菩提,《華嚴經》上講一定要證得妙覺如來的果位。
古大德說有量的無量,說無量的無量,我們這裏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兩種說法都沒錯,有量的無量是在修學的階段,無量的無量是畢業的階段。阿彌陀佛本身,確實他是無量的無量,示現在實報莊嚴土,是實報莊嚴土裏面的報身佛。他的本身呢?本身是在常寂光裏面的法身土,法身佛。法身沒有形相,我們常講的叁種現象都沒有,法身不是物質,也不是精神,也不是自然現象,法身沒有相。法身佛《華嚴經》稱作毘盧遮那,毘盧遮那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,他沒有形相,遍一切時、遍一切處。我們在不在法身佛身相裏面、身土裏面?是,從來沒離開過。法身是本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,就是賢首國師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,那就叫法身。
「此願下明」,這一願底下說「國中人民壽命亦皆無量」。佛的壽命無量,國中人民,特別注意人民兩個字,爲什麼?這是凡聖同居土,包括下下品往生,包括邊地疑城往生,那都是人民。只要生到極樂世界,壽命都是無量。所以這句話重要。澄憲法師說,「人民壽命無量,淨土第一德也」,淨土無量功德這是第一,壽命是第一,沒有壽命全部落空,那什麼都得不到。所以頭一個要有壽命。接著他說:「修行佛道者,死魔爲恐,生死間隔,退緣根本也。」這個話說得千真萬確,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死,把死看成非常恐怖。爲什麼?一死,我們道業沒有成就,又墮落了,隨業流轉,這個很可怕。
學佛爲什麼要那麼長的時間?就是因爲進進退退,進得少、退得多。你說人死了,算你這一生修得很好,持戒、修福、積德,來生怎麼樣?再到人間來。像悟達國師,十世,修得不錯,十世不失人身,死了以後又到人間來。還算不錯,還記得,又出家修行,一世一世的修,累積到十世。他要不出家,帝王命,那個福報要傳十幾代、幾十代,那帝王命!他出家了,做國師。所以出家當個國師也不簡單,也要十世以上,沒有十世以上當不上國師,你沒那個命。這個東西不能貪求,我要想做什麼什麼,那叫打妄想。你真正修成了,它自然的,不是你去希求的,自自然然。所以自己要有實德,真實的德行,不能有絲毫勉強。
其實,人生在世,古人說的話說得對,「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。那個人是什麼?人是自己,我要想怎樣怎樣,不行,你沒那個命,一生都是命給你注定的。命可以改變,改變是你心改變、行爲改變,命就隨著改變。《了凡四訓》是很好的榜樣,很多同學都讀過。看過《了凡四訓》,你就會相信命運,如果看過《了凡四訓》還不相信,還自己以爲怎麼樣,那對《了凡四訓》是完全沒有體會到。你只是聽一遍這個故事而已,裏面的真正道理、理論、真實的現象你沒體會到。體會到,像他那樣學,你的命運很快就轉變。他在一年當中能改變命運,所有的人,跟他一樣那種堅定的願心、毅力,發願要改過自新,我相信一年肯定命運改變。真快!袁了凡能做到,人人都能做到,那是世間法,小事一樁,跟佛法比差太遠了。佛法是教你作佛去,一生都能作佛,一生改善一點命運,多一點收入,級別再提升一點,這小事,跟成佛怎麼能相比?成佛都行,何況世間這些小事!
當時雲谷禅師沒有把它講透,如果講透了,袁了凡當時就作佛去了,不想再做官了。做官,積功累德能累積多少?很少很少一點。現在我們知道,積功累德最殊勝的是念佛。所以,我們決定不能瞧不起鄉下的阿公、阿婆,真了不起,他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,心裏是佛,口裏是佛,看一切衆生都是佛。他往生實報莊嚴土,我斷定上輩往生,不敢說上上品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這個叁類是他們的去處。爲什麼?積的功德太大了,一聲佛號無量功德。你真懂得了,你不念佛、你還有雜念,那多可惜,把你的光陰全空過了。你一天二十四小時積多少功德!所以,念叁天可以把阿彌陀佛念來,道理就在此地。他爲什麼來?你功德太大了。我沒做功德。念佛就是功德,念佛是無量功德,沒人曉得,做多少的好事,不如在家念幾句佛號。我們要是不細讀這部經,我們怎麼會知道?真正不可思議。用清淨心去念、平等心去念,功德就愈來愈殊勝。
好,現在時間已經到了,我們今天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七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