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些衆生,興起四十八願。前面我們讀過,四十八願首先是爲六道苦難衆生,兼爲菩薩而成。
我們接著看,「此表諸佛稱歎之義有叁」,後面是念老的解釋。第一,「諸佛贊歎彼佛聖號」,彼佛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;第二,「諸佛贊歎一切稱念彌陀名號之人」,誰念阿彌陀佛,佛都贊歎、佛都護持;第叁,「諸佛本身亦稱念彌陀聖號。依念佛叁昧圓成佛果」。什麼叫念佛叁昧?所謂叁昧就是世尊常常講的製心一處,就是叁昧。心裏頭只有佛號,除佛號之外,什麼也沒有,這叫念佛叁昧。從念佛叁昧圓成的佛果是什麼?我們想想,諸佛爲什麼念阿彌陀佛?念阿彌陀佛,他的世界就跟極樂世界一樣,他所成的佛果就跟阿彌陀佛一樣。所以諸佛也念阿彌陀佛,讓他自己佛國土依正格外的莊嚴,如同極樂世界沒有兩樣。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是性德圓滿的流露,圓滿的現前。
下面一段這是全經最精華的部分,十念必生,第十八願。「庚七、聞名普益」,這裏面分十個小科,這是第一,「辛一」,第十八願「十念必生」。請看經文:
【我作佛時。十方衆生。聞我名號。至心信樂。所有善根。心心回向。願生我國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。誹謗正法。】
這一段經文,念老批注得很長,在這部批注裏頭,這段注得最長。我們看批注,「右第十八,十念必生願。日淨宗古德較量諸經」,日本淨土宗古代這些大德們,曾經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來做比較,哪一部經最殊勝?佛講了四十九年,一切經裏頭,哪個經算第一?「余經中《華嚴》獨真實」,這大家公認的,一切經裏頭,余經是除《無量壽經》以外其它的經,所有一切經,推到第一那是《華嚴》。這是把《無量壽經》擺在旁邊,其它一切經,《華嚴》第一,獨真實。「若與此經相較,則此經爲真」,這把《華嚴》比下去了;換句話說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這個經獨特。
日本人下了多少功夫來研究,我相信應該受善導大師的啓發。日本人對善導是非常景仰,我們在日本,寺廟裏面差不多都看到善導大師的塑像、智者大師的塑像,最多的,這在中國寺廟裏沒有。日本人對于老師比什麼都尊重,祖師殿裏面祖師的像都塑得很大。佛殿呢?佛的像塑得都很小,殿很大,日本的佛像很小。它的佛龛一重一重,好多佛龛套起來,佛龛裏頭套佛龛,最後裏頭佛像,佛像不大。不像中國,中國大雄寶殿那個佛像很偉大,日本沒有,小小的。但是祖師的像很大。其實這個也與中國傳統文化都有關系,日本人完全吸收中國文化,本身沒有,真的沒有。所以,在日本講傳統文化,那就全是中國東西。
我們中國人敬祖先,對父母更尊敬,爲什麼?貼得近,愈近就愈大,愈遠就愈小。所以遠祖供個小牌位。對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,再上去就遠了。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,世道人心,人心的厚道是從這裏學來的。人愛父母、愛祖先,不忍心做不善的事情,爲什麼?怕給母親帶來羞辱,人家說這個家裏沒有家教,怎麼養出這樣的小孩?人家不罵你,罵你父母,罵你父母疏忽,沒有把你教好。所以自己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謹慎小心,不能讓父母丟人,不能讓祖宗被羞辱,那叫大不孝!現在人講那叫真沒有面子,真見不得人。所以非常慎重。
善導說了兩句話,「諸佛所以興出世」,諸佛如來示現在人間,「唯說彌陀本願海」,他來幹什麼?就是傳這個法的,告訴大家有極樂世界、有阿彌陀佛,就爲這樁事情來的。千經萬論那都是花葉,《無量壽經》這是花朵,就是其它都是陪襯的,這個才是佛主要說的。度脫一切衆生的第一法門,沒人知道,也真正是難信之法,所以要多次宣講。講別的經常常帶說到,有一百多部將近兩百部經,帶說到的,不是專講的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裏面都是帶說的。
「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,則此願最爲真實」,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哪一願第一?第十八願第一。這個第一就是「十念必生」,『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』,這一願還得了!念佛要念多久?就十念。這個十念是指臨終的時候,十念、一念都能往生,你斷氣那個時候那一念是阿彌陀佛,就決定得生。「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也」,真實當中的真實。具備什麼條件?這就說了,你看『十方衆生,聞我名號』,這是緣,你與佛有緣,聽到名號。聽到名號要『至心信樂』,「至心」,真誠到極處,我們講他真信,「樂」是歡喜,真歡喜、真信。『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』,自己一生當中所做的一切好事不求好報,我財布施不求發財,我法布施不求聰明智慧,我無畏布施不求健康長壽,我這些功德只求往生西方淨土。這叫「至心信樂,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」,就是底下這一句,『願生我國』,願生淨土。你看有信、有願,下面念佛,十念都能往生。
我們看念老批注,這個他非常用心。「至心者,至誠之心,至極之心也」。我們現在麻煩在此地,問你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?沒有把握,原因是什麼?至誠心生不起來。我跟忏雲法師時間雖然不長,我很尊重他,他也老實,不說假話。有信徒問他老人家,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?他說沒有把握。以前在茅蓬有人問過,我聽說過。以後我在溫哥華講經,他也到那邊去,在溫哥華碰到他。也有信徒問他,他還是說沒把握。他說的話是真話,一點都不假,爲什麼?道理沒有參透,信心生不起來。我這一生沒離開經教,輔助這部經的,我過去最得力的,是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、《般若》,到現在再加上這些科學家的研究報告,我們對這個真的相信了。尤其是這部批注太難得了,我們要感恩黃念祖老居士。要感恩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做的這個會集本,會集是真重要。可是五種原譯本擺在我們面前,念不下去。翻譯得最好的是康僧铠的本子,早年我們學《無量壽經》就學的康僧铠的本子。《無量壽經義疏》,李老師在臺中講,我聽過這個本子,從頭到尾聽過。這是五種譯本裏面,文字算是暢通,翻得最好的。王龍舒的會集本出來之後,在中國學《無量壽經》多半都用他的本子,連出家人都不例外。所以小慧遠的本子,《無量壽經義疏》,批注這個本子,流通不廣,比不上王龍舒的會集本。
但是王龍舒居士他會集只用了四種,唐譯的《大寶積經》無量壽這一會他沒看到。你說以這樣的大善知識,他是進士,以他的身分、地位,五種書只找到四種,還有一種找不到。你就曉得過去,因爲過去都是手寫的本子。宋朝時候,那時候剛剛發明印刷,刻在木板上,現在金陵刻經處還用這個老方法在印書,這個線裝本。古時候用的不是油墨,是松煙,松脂燒的那個煙,黑色的,那個煙刷在木板上,這樣子把它印出來。現在金陵刻經處有松煙,大概還用的有些染料,混合在一塊用。松煙印出來的書,手一摸手上都是黑的,所以那種本子珍貴,不能摸。古人讀書用朱砂圈,民國初年有,現在沒有了。這些東西跟現在人講沒有人懂,沒有見過,沒聽說過。
下面引《金光明經文句》,所以這個批注是集注,好在這個地方,老居士有真實智慧,以經注經。他後面有目錄,采取經論八十叁種,采取祖師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種,總共用一百九十叁種我們講古籍注這部經。所以這部經是圓滿的*輪,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全有,這才稱之爲大經,哪個法門這兒統統有。「《金光明經文句》曰:至心者,徹到心源,盡心實際,故雲至心。」這個至心的解釋真叫至心,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,這才叫至心,到了心源,到了實際,這叫真誠到極處。徹,徹底。到是達到,即遊子到家之到。心源是自心的本源。盡是窮盡。實際,就是本經中真實之際。這個至心兩個字就是明心見性,真誠到極處,那才叫真相信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。才知道這部經是自性真心當中所流出的,這個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怎麼來的?沒有人設計,也沒有人建造,一切法從心想生,是從阿彌陀佛至誠心裏頭流出來的。真叫心想事成,想到極處,除了這一個想,其它的妄想全沒有了,叫一心一意,就能夠現出境界。阿彌陀佛用了多少時間?前面說過,用了五劫的時間,不是短時間。
科學家告訴我們意念,你想用意念的方法來改變你身體,他告訴我們非常具體的方法,你一心專念。他舉例子,譬如身上有皮膚病,你不要想病,想病就麻煩了,病會加重,不要想病。想什麼?想我沒有皮膚病,我這個皮膚病沒有了,你想這個。要一心專注,就是我病沒有了,每天要專注專想叁十分鍾,天天不能間斷,大概一個月效果就出來了。這個只要持之有恒,不難做到的,真可以做實驗。我出家之後,遇到一個法師,大我五歲,人很聰明。他小時候出家,國共戰爭的時候,他被國民黨抓來當兵。他對當兵很不習慣,很想出家,但是年歲太輕,沒有辦法下來。他就裝病,他裝什麼病?醫生檢查查不出來,他裝心髒病,心髒病不好檢查。天天想心髒病,想了一年,真得了心髒病,這樣退下來。退下來,真得心髒病,就不能再把這個心髒病去掉,他就沒有這個能力。可見得心裏想東西,真會想出來。
然後我們想,阿彌陀佛五劫這麼長的時間想極樂世界,不是想極樂世界怎麼依正莊嚴,他就想四十八願。四十八願成就了,極樂世界出現了。所以你知道極樂世界什麼樣子,四十八願就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,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功德之所成就,這個成就是自然的。確實,世尊在經上所說的,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連極樂世界都能成就,何況其它的小事?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了證實,我們想恢複身體健康,可以不用任何東西醫療,用念力。念力怎樣?就想阿彌陀佛就行了,把病忘得幹幹淨淨。阿彌陀佛沒有病,阿彌陀佛健康,天天念阿彌陀佛,天天想往生極樂世界。山西小院那些病人就是這樣恢複健康的,他們得的嚴重的癌症,叁個月之後再檢查沒有了。他沒有想變健康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