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一六叁集) 2012/1/27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163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四百七十七頁,第叁行看起:
《往生要集》所說的二種菩提心,「一、緣事菩提心(此即密乘之行願菩提心),以四弘誓願爲體」。第一「衆生無邊誓願度,是應身菩提之因」。應身,是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與一切諸佛剎土六道衆生感應道交,衆生有感,佛以應身去加持他、去幫助他。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像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。這樣的應身,像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裏面所記載的,他朝五臺山,叁步一拜,在旅途當中兩次生病,遇到一個乞丐來救他。病倒的時候都在荒郊野外,附近都沒有人家,病倒在那裏。遇到這個乞丐文吉,乞丐的名字叫文吉,文章的文,吉祥的吉,兩次都是他救的。他很感恩,虛老和尚很感恩,請問他的名字,他告訴他。問他住在什麼地方?他說他就住在五臺山,他說你到五臺朝山,說我的名字大家都知道。他就記住。到五臺山,第一樁事情就是打聽文吉,沒人曉得。到以後在寺院提到這個事情,別人告訴他,文殊菩薩化身,恍然大悟。這個身是應身,因爲每次遇到,照顧他在十天以上。他的體力恢複了,病治好了,體力恢複之後,這再拜。這不是普通的化身,這個屬于應身,你感到完全是真實的,這個人照顧了十幾天。
還有一樁事情,我們在臺灣,聽到周邦道夫人講她遇到地藏菩薩的故事,那也是化身,應化身。抗戰勝利之後她回到南京,他們住的房子很大,是叁重四合院。所以庭院很深,大門進去之後是院子,很大的一個院子,到裏頭有二門,再裏面才是居住的客廳、房舍。她有一天遇到一個出家人,走到她家裏去,那個時候她不信佛。她問他有什麼事情?問他是哪裏來的?九華山來的。你來有什麼事情?來化緣,希望施主布施五斤香油。周師母沒給他,沒給他,他就走了。走了之後她突然想起來,院子這麼深,大門、二門都沒有開,他怎麼進來的?走了之後不見了,門還是關著的,門沒有開,他怎麼走的?這個疑惑她就疑惑了好多年。以後在臺灣跟李老師學佛,把這個事情告訴老師,老師說那是地藏王菩薩,妳跟他有緣。她非常後悔,五斤香油沒有給他。時間雖然不長,只有十幾分鍾,真人真事,他不是假的。但是這個人從哪裏來的、怎麼出去的,不知道。這是屬于化身,時間短,幾分鍾過去了,找不到了。不像虛老和尚,虛老和尚遇到文吉這個乞丐,照顧他十天,十幾天、半個月,這個時間很長。每天他還出去討飯,討一點東西來分給老和尚吃。這是佛菩薩的行事。所以這是應身,應身菩提。
菩薩爲什麼要應身?應身太多了,隨時隨處,哪個地方衆生有苦,他就去幫助。這是因地上發的願,發了衆生無邊誓願度,因爲發了這個願,現在成佛了、證果了,有這個能力,一定要兌現,不能說話不算話。沒有能力的時候另當別論,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兌現。這應身菩提。
第二「煩惱無數誓願斷」,這是法身菩提。法身每個人都有,法身是真身,法身沒有形相,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。它是遍法界虛空界,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,是我們自性真正的本體,也叫真如、也叫自性、也叫本性。它是能現能生,一切萬法,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,是所現所生。法身只有一個,大乘經上講得很多,「十方叁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在淨宗就是常寂光淨土。常寂光裏頭什麼都沒有,就是一片光明,大乘也稱爲大光明藏,就是常寂光。等覺菩薩將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掉,實報莊嚴土就不見了。所以,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。它怎麼來的?它是無始無明習氣來的,只要有無始無明習氣,實報土就會現前。習氣斷掉,實報土就不見了,就像作夢一樣,夢醒了,醒過來了。
我們現在六道輪回是一場夢,永嘉《證道歌》裏頭說得很清楚,「夢裏明明有六趣」,有六道輪回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見思煩惱斷掉就醒過來了,六道不見了,清醒了;清醒了,是一個嶄新的世界。是什麼世界?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,六道是釋迦牟尼佛凡聖同居土,換了,完全換掉了。醒過來之後是淨土,你所看到的是羅漢、是辟支佛、是菩薩、是佛,你看到是這個世界。這個世界裏面善惡沒有了,六道裏頭有善惡,這個世界沒有善惡。這個世界還有染淨,一層比一層清淨,辟支佛比阿羅漢清淨,菩薩比辟支佛清淨,佛比菩薩更清淨,淨土。這些人在這裏面將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,塵沙煩惱跟塵沙煩惱習氣也斷盡,在這裏頭修行,剩下來就是無明。無明煩惱斷盡,十法界沒有了,就是方便有余土不見了,又是一次的夢醒。
佛經上這種情形,很像現在科學家所說的空間維次的轉變。他們說地球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一號要進入空間維次的轉變,從叁維空間轉變成五維空間。轉變過程當中有叁天的黑夜,叁天黑夜是使這個空間走到零點的空間點。零點是什麼都不存在、都沒有了,數學裏頭零是什麼都沒有。他說這個轉變是個非常嶄新的世界,還有沒有肉體?靈界我們能理解,他還有沒有肉體?他說是個完全新的世界,以前的全都沒有了,就像作夢醒過來一樣。跟佛法講的有一點相似,但是他們所說的我們現在還沒有搞清楚。佛法這種轉變叫變易生死,它不是分段生死。也就是說,證得阿羅漢以後,分段生死就沒有了,六道輪回這個投胎沒有了,往後全是化身,胎卵濕化,向上去全都是化身。所以,煩惱統統斷盡,這是法身菩提,法身就現了。法身在大乘裏面就是自性、就是實相,它什麼都沒有,但是它能生,惠能大師所說的「能生萬法」,它能生。這才是真正的自己,禅宗裏面所說的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就是說的法身。法身一定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全都放下。起心動念是最難,這是無明煩惱。起心動念放下,他還有習氣,習氣就很不容易斷,要經曆很長的時間自然就沒有了。
第叁「法門無盡誓願學」,這是報身菩提,實報莊嚴土。這也給我們很大的一個啓示,真正成就圓滿的智慧。方東美先生年輕的時候讀《華嚴》,他在峨嵋山養病,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,跟《華嚴》的關系太密切了。他告訴我,佛經上所說的是可以相信的,爲什麼?它非常合乎邏輯,它不是妄想。像善財五十叁參成就圓滿的智慧,他從參學當中成就的,不是坐在家裏哪裏都不去,好像什麼都知道那種神話一樣,它不是的,《華嚴》不是的。社會上各個層面他都去訪問,他都很認真去學習,這個學一般叫實學,實實在在的學問。所以,他對于佛法裏面的這些修學方法非常佩服。你看善財在文殊會下成就根本智,根本智是什麼?是戒定慧叁學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這個慧叫根本智。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這個無知就是根本智。只有無知才能夠無所不知,只有無能才能夠無所不能。這個道理是真實的道理,現在人所說叫硬道理,它是真實的,一點都不假。
善財童子後得智從哪裏來的?從五十叁參來的,五十叁參是無所不知。在文殊菩薩會中,那是無知,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就不是從老師那裏學來的,老師那裏學的是根本智。後得智也叫權智,無所不知,是得到根本智之後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自然生智慧。這個從哪裏能看得出來?從六祖惠能那看出來。六祖惠能不認識字,沒有上過學,雖然學佛,從開始學佛到五祖把衣缽傳給他,不到一年,他二十四歲。在五祖道場只住了八個月,衣缽就給他了。八個月當中在道場學什麼東西?舂米、破柴,做義工,屬于廚房裏面的工作。黃梅有講堂,他沒去過,有禅堂,也沒去過,禅堂裏沒有坐過一炷香,講堂裏頭沒聽過一堂課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開悟之後,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念給他聽,他都能講給你聽。這個本事是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。他沒有像善財到處去參方,沒有。他在獵人隊裏頭躲避十五年,替獵人燒飯,照顧獵人的夥食,幹這個工作,跟這幫獵人打工十五年。可以能算得出來,二十四歲得法就逃難,十年是叁十四歲,再加上五年,叁十四加五年,叁十九歲。大概在見到印宗法師應該是接近四十歲的樣子,這才出來弘法。獵人隊裏十五年修忍辱波羅蜜,看到這些獵人天天造罪業,他在獵人隊裏吃肉邊菜。
從這些地方我們體會到,實智得到了,權智很容易,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生智慧,不生煩惱,真的是智能,不是知識。由此可知根本智的可貴!世世代代學佛的人,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多,我們一般所看到的,佛門修學的人沒有離開心意識,惠能大師離開了。用心意識不能證果、不能見性,明心見性一定是轉煩惱爲菩提,像交光法師注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舍識用根」,那就開悟了。凡夫,十法界的凡夫,不僅六道,十法界,用眼見,眼識見,用耳聽,耳識聽,用六根當中的識,六識,這就是凡夫。如果不用六識,只要你不用六識,六根對六塵境界起作用的那就是性,六根的根性。在眼叫見性,在耳叫聞性,見聞覺知,那是自性的性德,完全不一樣。誰用它?諸佛如來用它,法身菩薩用它,《華嚴經》上圓教初住到等覺,這是法身菩薩,四十一個階級,他們統統是用六根的根性。用根性不用六識,這裏面最大的變化,就是根性是沒有生滅的,因此他的境界裏頭就沒有生滅。識不行,識是波動現象、是生滅現象,只要是用識就決定有生滅。十法界裏頭有生滅,一真法界裏頭沒有生滅,一真就是實報莊嚴土,沒有生滅。所以人的壽命很長,但是很年輕,他沒有變化。樹木花草亦如是,樹木都是長青,沒有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沒有,這個現象在一真法界看不到。所以,一真法界你所看到的一切現象,都是恒常、久遠,不變。
學法門是報身,你看,先斷煩惱,法身現前;再學法門,報身,住實報莊嚴土。他們是怎麼學法?就是善財五十叁參,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,他什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