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是教育,道德的教育、因果的教育、宗教的教育。佛教的宗教教育是什麼?是高等科學、高等哲學。佛教裏頭沒有神學,其它宗教裏頭有,佛教裏沒有神學,佛教裏頭確實有哲學、有科學。這五個項目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科學、哲學,都達到登峰造極。這是現代,最近叁十年來,量子力學家他們所發現的宇宙的奧秘,做成的報告我們看到了,居然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樣。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講的,現在這些科學家把佛說的證明了。佛所說的「萬法皆空」、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全被這些量子力學家證明。這些都非常非常難懂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很難懂。今天我們非常感謝這些科學家,他們的報告對我們幫助太大了。我們在佛經上這些疑難的地方,很不容易理解的地方,看了科學報告全懂了,把我們的疑惑全解除了,讓我們知道佛法確實是科學、是哲學。
宇宙的源起,科學說是大爆炸,佛法裏面說不是的,不是爆炸,是一時頓現,這個被現代的科學家證實。佛法講因緣生法,這個科學家也發現了。科學家說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互相有聯系的,他用的名詞叫糾纏,互相糾纏在一起産生的現象。沒有一樣東西,無論是物質、或者是精神,都不可能單獨生存,他說單獨毫無意義,一定是許多重疊在一起,才有意義出現。這就是佛法講的因緣生法,常說的四緣,親因緣、所緣緣、無間緣、增上緣。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,再過二、叁十年,佛教不是宗教,從宗教裏走出來了。它是什麼?它是科學、是哲學,而且是今天所謂尖端的科學、尖端的哲學,這裏頭確實有大學問。經典上教導我們的,我們要認真學習,把經典的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,把經典裏面的教誨變成我們的言行,真得利益。這個利益,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《無量壽經》上所說的真實之利,真實的利益。你不學不知道,你學就知道了。
第叁忍辱,忍辱有生忍、有法忍、有無生法忍,它度瞋恚。我們的瞋恚的念頭沒有了,你這一生再不會發脾氣,忍辱波羅蜜就圓滿了。你還會發脾氣,你沒忍,你要修忍辱波羅蜜,不能忍。《叁藏法數》裏頭說,「忍即忍耐。謂菩薩于一切衆生不瞋不惱,如慈母愛子」,我們能做到嗎?于一切衆生不生瞋恚、不生煩惱。菩薩爲什麼能做到?兩個原因,第一個,從理上來講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相有性空,事有理無,這叫什麼?這看破了。所以他如如不動,不會被外頭境界所轉,他永遠守住清淨平等覺。所以他不會瞋恨、不會生煩惱。這是從理上說的。從事上講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體,一體還會生瞋恚嗎?還會生煩惱嗎?我想我們同學也許有這種情形,自己遇到過,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,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?舌頭要不要去報複牙齒?要不要恨它?爲什麼舌頭能忍辱,不生瞋恚心,還要維持良好關系,爲什麼?一體,從事上講。這個佛知道、菩薩知道,哪個菩薩?法身菩薩,他們知道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,上到諸佛如來,下面到地獄衆生,跟我一體,不能分割。外面旁及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,跟自己也是一體。
就像作夢,夢中境界,夢中有人、有物、有樹木花草、有山河大地,從哪來的?都是自己意識裏頭變現的,絕對不會有個東西跑到你夢中。所以夢中全是自己,自己心變現的。夢裏頭許多人都是自己變現的,你要夢到佛菩薩也是自己變現的,離開自心以外,夢中無有一物。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就像作夢一樣,永嘉大師說得好,「夢裏明明有六趣」,就是六道輪回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他要是醒過來,夢醒了,夢裏頭什麼都沒有了。六道輪回夢醒了,醒過來是什麼樣子?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他醒過來了看到是這個境界,六道沒有了。四聖還是在夢中,六道輪回是惡夢,四聖法界是美夢,不是惡夢,但是還在夢中。這個夢中要破了之後,醒過來,那就好了,醒過來就成佛了。佛是什麼境界?佛是一真法界。你看一真對十法界,十法界是虛妄的,不是真實的。虛妄的法界沒有了,真實法界現前,叫一真,一真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你要記住,同時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,衆生跟佛是一不是二,同體,同一個自性,不是兩個。心現識變,心是一個,識就不一樣,識是妄心,真心是一個,能生能現是真心,所以它是一體。妄心是迷惑,不知道是一體,以爲只有自己身是自己,身外跟我不是一體,這是完全錯誤。佛與大菩薩,法身菩薩,對這樁事情清清楚楚。所以,他遇到善緣、好事,喜歡,並不激動,遇到惡事、不善,不生瞋恚,不生煩惱,這叫生忍。
下面有個比喻,如慈母愛子。母親對自己的兒女,兒女在小的時候,叁、四歲,還不是很懂事,做錯了事情,不會真的生瞋恚,也不會有怨恨。會好好的調教兒女,讓他們慢慢認識,建立他們的價值觀,知道什麼是對的、什麼是錯的,有這種能力。特別是父母做出榜樣給他看,這個榜樣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所以這個東西不是教小孩念的,不是講給小孩聽的,不是,那個教法你完全錯了。而是父母依照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把它做到,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,讓嬰兒從一出生就看到,就聽到、接觸到,他自自然然在模仿、在學習。所以古人有句話說「叁歲看八十」,他從出生到叁歲一千天,這一千天他所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,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他看到了,這個根深蒂固,他全學會了。這種教育叫身教,它不是言教,父母要真把它做出來。這個嬰兒叁歲以前,接觸他的大人都要懂得這個規矩,在他面前行爲、言語要端莊,不可以讓他看到負面的、不善的,不可以讓他接觸到。這個根就紮穩了,所謂是叁歲看八十,他八十歲都不會改變,根深蒂固。這種教育,我這種年齡都沒有接受過。
我們中國這個教育疏忽了兩百年,滿清的末後一百年,慈禧太後執政。我們相信慈禧太後讀書不多,這個人有私心、有好惡,不是很善,所以她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不尊重,對于佛法不尊重。滿清曆代帝王都是佛門弟子,都是皈依叁寶的,以佛爲師,只有她例外。你看,她自稱爲老佛爺,把諸佛如來貶低了,她坐在當中,諸佛如來兩邊站。這個做法讓當時這些大臣、人民,上行下效,上面對傳統文化不尊重,對佛菩薩不尊重,于是大家對于傳統的信心、對于佛法的尊敬心逐漸淡薄了。這個頭是她開的,這個罪很重!滿清亡國到現在又是一百年,兩百年了,這一百年破壞得幹幹淨淨。
前面一百年,這社會上還有講學的,沒人做了,這個一百年,連講的人都沒有了。所以,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陌生,還不如外國人,外國人真有懂得的、有贊歎的,中國人自己反而不知道,非常陌生。現在再要把傳統文化複興起來,我感覺到還是要兩百年的時間,病了兩百年,再讓它恢複健康也要兩百年。所以我們還有一段時間苦日子要過,這是無法避免的。我們今天能夠把傳統文化這盞燈保持不滅,就不得了。要讓它開花結果,真正複興,總得要四代、五代以後,我們這一代是決定看不到的。根之根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的根丟掉了,現在補習,補出來不是樣子,總比不補好。
另外還有一樁工具,中國幾千年承傳文化的工具是文言文。如果我們把文言文丟掉不學了,我們的文化永遠不能複興。那就是世界上四大文明,叁個滅亡了,剩下來中國,中國也會滅亡。多久滅亡?大概一百年之後就滅亡了,變成曆史的遺迹。我們今天在存亡的邊緣上,它是能存、還是能亡都在我們的意念當中,我們不肯努力就亡了,我們肯努力它能複興。要認真,要去教這些小朋友學文言文,文言文在過去,兩百年前,是亞洲的共同語言,爲什麼?大家都學。韓國人學、日本人學、越南人學,東南亞一些小國都學,他爲什麼?要吸收中國傳統文化。中國這些典籍全是文言文寫的,他不學文言文他不能直接去接受它,所以統統學文言文。我們說話言語不通,寫字都認識、都通。兩百年前,文言文是亞洲共同的語言。我也有理由相信,如果中國文化複興,文言文將來是世界的語言,全世界的人都要學習。爲什麼?中國曆史文物裏面的智慧、方法、經驗太豐富了,全世界沒有的,保存這樣完整,《四庫全書》、《四庫荟要》。你學會了這個,這個鑰匙就拿到了,你就有能力直接去閱讀;你要不會的話,《四庫》送給你,你不能讀,你每天看著它,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。
所以,要複興傳統文化,第一個儒釋道叁個根一定要紮,第二個文言文一定要學,學的人愈多愈好,走這條路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複興。爲生民立命,爲往聖繼絕學,爲天下開太平,就得用這個方法,不用這個方法做不到。這是中華民族的靈魂,中華民族的命脈,不在這上下功夫,我們不認識它,那就看著這個民族滅亡,非常可惜。中國文化滅亡了,活在這個世間毫無意義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、不能不關心的。這樁事情,在戒律裏面是饒益有情戒,對自己是攝善法戒,攝善法、饒益有情最重要的一條戒。我們要堅持、要發心,認真努力的去學習,我們才對得起祖先、才對得起佛菩薩。
「又若一切衆生以種種惡而加于我,心不瞋恚」,這個要學,這是很難忍的,但是一定要忍。一切衆生對我不善,以惡意、惡行加于我,一定要知道,這是我的業障。我接受了,這個業障才能消除,他們是我的善知識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們替我消業障,我一定要接受,不能有瞋恚心,有瞋恚心是我拒絕了他們的善意。這個善意,我知道是善意,他對我是善意,他不知道,我知道。我因此而提升了境界、提升了德行,也提升了智慧,不生煩惱,不生怨恨。而且還感恩他,以我們修學的功德天天給他回向。這是佛教導我們的,我們要認真學習,這不是壞事。
下面說,「以種種恭敬供養于我,心亦不喜,是名衆生忍」。對于一切衆生要能夠忍,他對我很好、對我恭敬、對我供養,前面我們說了,我們很感謝,不生貪戀。心亦不喜是不生貪戀,如果貪著這個境界,就墮落了。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悟心,不會受外面境界幹擾,不會受外頭境界影響,這叫功夫得力,這叫真修行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認真學習的。煩惱裏頭最嚴重的就這一條,我不能忍受,不能忍受就到叁途去了。你願不願意到叁途?聽說到叁途又不願意,現在又不能忍受怎麼辦?一定要忍受。要知道,忍受這個事情從哪來的?是自己過去或者是今世之前所造不善業所引發的,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。自作自受怎麼可以怨天尤人?決定不可以。一定要把事實真相看清楚、看明白,我們一生不怨天不尤人,自己每天歡歡喜喜、快樂無比,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生最高的享受,第一個條件就是修忍辱波羅蜜,于一切法清楚、明了,一點都不迷惑。于理上忍,那是很高度的智慧,看破了;于事上忍,確實要承認自己有業障,真正修忏悔,慚愧,積植自己的德行,好事,積功累德無過于此。現在雖然是很苦,後福無窮,爲什麼?你做了太大的好事了,後福無窮。
一發脾氣就完了,功德全完了,決定不能發脾氣。有人來引導你,故意讓你發脾氣,你要曉得那是魔來考驗,看我功夫夠不夠?魔不能破壞我的功德,只有自己可以破壞,他一引誘,我的脾氣就發了,你看我多聽他的話。你好不容易修積那些功德,魔在那裏搧風:趕快發脾氣、趕快發脾氣,把它燒得幹幹淨淨。你就那麼聽話,一下就燒光了,火燒功德林,上當了!所以什麼樣的逆境、惡緣,不發脾氣,如何應對?笑容應對。發脾氣怎麼罵,罵一個笑面的人,他罵不下去;我們面孔很難看、很不高興,他罵得就很嚴重了。我們是個笑面,若無其事,罵累了他自然就停止。不能對罵,對罵就沒完沒了。所以都是好事,沒有壞事,都是好人,沒有惡人,這是佛菩薩心目當中所看到的境界。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,看你是用的什麼心,你用的是佛心,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