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四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苦,叁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欲界有苦苦、壞苦、行苦;色界天,他欲斷掉了,所以他沒有八苦,他有壞苦、有行苦。無色界天,這是六道裏頭最高的層次,這些人非常聰明,就像老子所說的,《老子》裏頭有一句話說,「吾有大患,爲吾有身」。這是非常聰明的人才能說得出來,我有很大的憂患,是什麼?我有個身體,那沒有身體多好。確實,無色界天人就是最聰明的人,他沒有身體,他不要身體。不要身體就沒有壞苦,苦苦、壞苦都沒有,他只有行苦。行苦是什麼意思?他沒有辦法永遠保持這個境界,壽命雖然長,總有到達的一天。所以佛告訴我們叁界統苦,叁界就是六道輪回。以叁苦故,于生死中,受諸熱惱。受熱惱最嚴重的無過于地獄,八寒八熱那真的是劇苦所逼。身熱心惱這是講地獄情形。

  「今極樂國中無有衆苦,但受諸樂,故永離熱惱」。像叁界當中熱惱這個事情,在極樂世界沒有。爲什麼?我們相信人性本善,我們相信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換句話說,人都是好人,沒有壞人,他本性是好的,本性本善,沒有帶惡習氣。問題怎麼會變壞?人不能離開社會,不能離開人群,古人所謂的是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,這意思就是說,你接近善人,你的善增長;你要接近惡人,你慢慢就學壞,環境亦如是。明白這個道理,就曉得教育重要,不教怎麼行!

  在我們這個世間千萬年來,這個地球上,我們走了許多國家、族群,我們看到、體會到的,連外國人都承認,這個地球上最懂得教育的就是中國的古人,中國古代人最懂得教育。所以世界上四大文明,其它叁個都消失掉、沒有了,唯獨中國還存在。這什麼原因,爲什麼它沒有被滅掉?這樁事情,二戰之前歐洲一些專家學者曾經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,結論非常圓滿,他們總結出大概是中國古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系,這個總結是正確的。這樁事情是澳洲南昆大教務長告訴我的,我還不知道二戰之前有這麼一樁事情,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,來問我這個結論正不正確?我告訴他非常正確,真的把原因找到了,很難得。但是中國人忽略了家庭教育有兩百年了,如果我們現在再不覺悟,還這樣疏忽下去,中國這個古代文明會在我們這一代當中消失掉,這四個古文明都變成曆史。而且中國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,教育的理念是性本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是愛的教育,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五倫裏頭第一句,「父子有親」。父母跟子女這種親情,在叁、四個月表現得最清楚。四個月的嬰兒他不會說話,可是你能看得出來,他在母親懷抱裏,你看他眼睛眼神,你看他動作,他對他母親的愛,沒有人教他,這是天性。你看母親對小孩的愛,小孩對母親的愛,那是出自于天性,你細心去觀察就明白。

  我有一次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一個會議,當時陪著我的有十幾位日本那邊的同修。有一個年輕的媽媽,推著小車帶著四個月大的小孩。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,我說我們大家停下來,讓每個人都來看,你看這個小孩,你就看那小孩的動作、看小孩的表情,你看他對他媽媽的愛。我說倫理上講的父子有親,你們在這裏可以看清楚、看明白,他還沒被染汙,真心、親情的流露,你細心去觀察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倡導教育從哪裏開始?就從這個地方開始,這是教育的原始點。教育的目標,如何能把這分真愛永恒保持,能保持永遠不變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;第二個目標這個愛如何能發揚光大,從愛父母能夠愛兄弟姐妹,能夠愛家族,能夠愛鄰裏鄉黨、愛社會、愛民族、愛國家、愛人類,逐漸擴大。儒家只講到人類,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;佛法就大了,佛法把這個愛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,擴大到一切動物,乃至于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。所以佛法裏面這個愛講到究竟圓滿。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大圓滿,愛心遍法界,善意也是遍法界,這是但受諸樂,永離熱惱。

  「清涼,清淨涼爽,正與熱惱相反」,極樂世界沒有熱惱,只有清涼。《大智度論》二十二卷有這麼幾句話,「人大熱悶,得入清涼池中,冷然清了,無複熱惱」。人大熱悶是叁惡道,叁惡道太苦了,特別是無間地獄。在這個時候能夠入清涼池中,這個清涼池是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,冷然清了,把他的熱惱全部化解。「清涼池,喻涅槃也」。涅槃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寂滅,清淨寂滅。滅是什麼?滅是滅煩惱、滅業障。一切衆生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業、惡業,肯定是惡業多、善業少,這些都是有道理的。佛告訴我們,六道衆生起心動念善念少,爲什麼?善心所,八識五十一個心所,善心所只有十一個。五十一個心所,善心所十一個,惡心所有二十六個,這不是本性是習性,生生世世所染汙的。習性裏面這個惡的力量就超過善的力量,你看惡二十六,善只有十一個。而且惡心所力量大,善心所力量薄弱,敵不過。所以人學好不容易,學壞很容易,惡心所多,很容易學壞,學好很難,有道理的。這是從你心心所上說。另外,從環境上說,環境,你如果生長在一個好的環境、聖賢的環境,你不容易退轉;如果你像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的環境,你走遍全世界哪個地區都一樣,環境不善,現在十一個善心所幾乎不起什麼作用,這二十六個惡心所現在不得了,全是它們做主,所以社會亂了,地球上災難多。所有一切災難都是不善的心行所感得的,現在人認爲是自然災害,錯了,自然是最美好的、是最健康的,自然被破壞,所以災難就出現了,我們要把責任推卸給自然是推不掉的。

  如何對治?多少年來聯合國召集這種和平會議,主題就是「消弭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和平」,從一九七0年代到現在四十多年了,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,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專家學者,找不到!這個事實真相擺在面前,沖突年年上升,頻率上升,沖突的程度愈來愈嚴重,現在到了非常危險的階段,導致地球上處處都是災難。世界上有聰明人,也是在七十年代,英國湯恩比博士就提到過,要化解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,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可惜只有他一個人說,沒有多幾個人說。他說的話有道理,不是隨便說的。這個人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,他對于中國古文化是個通家。

  前年世界上有幾位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開會,也正式討論到怎麼樣應對二0一二,就是今年馬雅的災難預言。美國布萊登提出,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能覺悟、能回頭,棄惡揚善,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,他說地球上這些災難可以化解。這是一個研究量子力學家,研究念力的,他說的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只要我們能夠改邪歸正。爲什麼?這佛在經上說的,跟他們現在研究得的結論完全相同,境隨心轉。小的來說,我們的身體,我們身體的健康隨著念頭轉,心理健康,身體沒有一個不健康的。心理健康,身體染上再嚴重的病症,也很容易恢複正常,心是主宰。所以人心要善的話,這個地球上的災難統統都能化解。所有一切災難是不善的心行所感應來的,不是別的原因,被現代科學家肯定了。所以現代科學家提出「以心控物」這個概念,這個概念好,跟佛法完全相同。用心來控製物質,心善物質沒有不善,心不善物質全變壞,很有道理。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年前就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到現在最近叁十年被科學家證明,這好事情。這個涅槃就是清淨的意思,清淨寂滅。滅是滅煩惱,是消業障。

  「今往生之人」,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,「入于彼土大清涼池中,故皆心得清涼」。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七寶蓮池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之成就,這麼來的,蓮花化生是十方世界的衆生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所成就的,衆生的心願跟彌陀的心願相結合了,這個人就能生極樂世界,永遠脫離六道輪回、脫離十法界,所以心得清涼。好比什麼?好比「漏盡比丘」。漏盡比丘是什麼意思下面有解釋。漏就是泄漏,是煩惱的代名詞。譬如我們這個茶杯、這個器皿,如果底下有個洞,我們盛水全漏掉了,就是舉這麼個比喻。漏盡了,這裏頭裝的不是好東西,是煩惱、是毒藥,統統漏盡。「煩惱現行,使心連注,流散不絕,故名爲漏」。漏,實在是中國古時候計時的一種工具,古代沒有鍾表,用什麼?就是用漏。這裏面裝的水,一滴一滴慢慢滴下去,上面刻的這個印子,曉得多少時間。

  煩惱,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,在佛法叫五毒。人心裏面有貪瞋癡慢疑,身體就會感染五髒六腑的病痛,它有對應的,這中醫知道。這些煩惱跟我們居住環境的對應,那就是災難。大乘經上佛說的,貪婪、無止境的貪婪會感應水災,海水上升,江河泛濫,海嘯,它都是貪。海嘯還加上瞋,貪跟瞋合起來,海底火山爆發引起海嘯,這貪跟瞋恚合起來就造成這個災難。瞋恚是火災,火山爆發,地球溫度上升,跟發脾氣有關系。愚癡所感的是風災。我們看到最近這一年來,美國的龍卷風真嚇人!以前有,沒有這麼多,一年有個一、二次就不得了,現在一年居然有幾百次,飓風,愚癡。傲慢所感的是地震。懷疑更麻煩,現在這個疑心可不得了,自己沒有信心,對自己懷疑,對父母懷疑,對兄弟懷疑,在社會工作員工對老板懷疑、老板懷疑員工,對祖宗懷疑,對聖教懷疑,對佛菩薩懷疑,沒有一樣不懷疑的。懷疑所感得的是山崩地陷,高山會倒下來,大地會沈下去。所以貪瞋癡慢疑五毒煩惱,帶給我們是病痛跟居住環境的災難。

  端正心念把這個東西斷掉,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、不慢、不懷疑,這個災難就沒有。誰相信?現代量子力學家相信,因爲他們知道物質從哪來的。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。佛陀在叁千年前,依照中國曆史的記載叁千年前,他在法相經典裏面告訴我們,阿賴耶的叁細相,那是說明什麼?說明宇宙的源起、生命的源起,我從哪裏來的,他講得清楚,講得很明白。物質現象從哪來?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,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,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,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,就是阿賴耶的自證分,自證分是本體,證自證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能量就從這來的。由能量産生見分,由見分再産生相分。所以確確實實見分就是念頭,念頭是物質的基礎,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,物質不是真的。所以念頭可以控製物質現象,這個道理在此地。我們有好的念頭,就有健康的身體,身心健康。我們身心健康,我們居住這個地方就不遭災難。現在災難已經在眼前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佛說了,科學家說過了,現在科學家跟佛說同樣的話。

  煩惱現行,使心連注,流散不絕,這個就是阿賴耶的現象。「又眼等六門,日夜流注煩惱,故名漏」。眼見色,耳聞聲,乃至意知法,統統生煩惱不生智慧,生煩惱都叫做漏,生智慧就叫無漏,煩惱漏盡就變成無漏。「以聖智者斷盡此煩惱,稱爲漏盡」。解決問題要智能,不是知識,這是眼前一樁非常艱難的工作。我們參與很多國際會議,見過這些專家學者,那些人是好人,心地善良,找不到方法。原因在哪裏?原因現在社會重視知識,不知道智能。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知識是有局限性的,而且有後遺症;智慧不一樣,智慧沒有局限,沒有後遺症。智慧是從自性裏頭生的,不是從外頭來的,從外面學來的全是知識,不是智能。所以東方的學術重視戒定慧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你開智慧你才能解決問題,知識不行。今天用知識,所以這幾十年來,這些專家學者在知識裏頭找不到化解沖突的東西,找不到促進社會和諧的方法,當然更沒有辦法來化解地球上的災難。這災難是什麼?是科學技術造成的,今天科學技術無法彌補這個災難,這個東西要靠智慧。所以現在新興的這些科學家,他們真的帶給人類光明的希望。

  聖智者斷盡這些煩惱,稱爲漏盡。「六神通中前五通爲有漏通」,前五是眼耳鼻舌身是有漏通,最後,六通最後是無漏的,漏盡通。「唯漏盡通爲無漏通」,阿羅漢證得的,證得漏盡通這個人就是阿羅漢。「煩惱斷盡之比丘」,這個煩惱是見思煩惱。煩惱叁大類,第一類他斷盡了,還有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那還沒有斷。塵沙、無明斷了,這才叫成佛,永遠脫離十法界。阿羅漢是脫離六道,沒有脫離十法界。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斷了這才能出十法界,真正得到解脫。所以煩惱斷盡的比丘稱爲漏盡比丘,就是阿羅漢。

  「法藏菩薩願彼國衆生,受樂無極,且于所受快樂心無染著,如阿羅漢斷盡諸漏,于諸世法不執不著,故雲猶如漏盡比丘,以喻受樂而無樂想」。用意在此地,到這裏才真給我們說出來,這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的。受樂什麼?隨緣。受,順境樂,逆境苦,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都能受。順境裏面,受順境沒有貪戀的心,決定沒有貪戀;逆境惡緣決定沒有怨恨,這個好。換句話說,他能在所有境界當中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不爲外境所動,這叫漏盡比丘。賢首大師所說的「隨緣妙用」,它真能解決問題。

  現在聯合國就差這個漏盡比丘,他們討論問題很沖動,我們一般講*氣氛很濃,這不能解決問題。看法、想法不對的時候就吵架,這在很多會議裏頭司空見慣,不能學得像佛菩薩一樣,什麼境界現前如如不動。那問題呢?一笑了之,問題全解決了。所以處任何環境都歡喜、都感恩。逆境是什麼?逆境在那裏考驗你還有沒有瞋恚的心,瞋恚心斷掉了,要感恩。順境斷我們的貪愛、貪戀,逆境斷我們的瞋恚,我們貪愛的心沒有了,瞋恚的心沒有了,要靠境界去鍛煉,沒有境界你怎麼知道斷了?所以六道不是壞地方,叁善道是消福報的,你修那麼多福,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善惡、沒有禍福,所以你要回歸到自性清淨心,你的福報要消掉,到哪裏消?到天上人間來消福報;你造的惡業,惡業要到叁惡道,到地獄、餓鬼、畜生把惡業消掉,統統消掉之後,才稱爲漏盡比丘。所以善惡二邊都要離開,禍福二邊也離開,那才叫極樂世界。極樂不是相對的,相對的不是真樂。佛法當中常說「二邊不立」,善惡二邊、禍福二邊,二邊都不樂,「中道不存」,這個境界才是佛的境界;有中道,權教菩薩,不究竟,不徹底;中道也沒有。佛家教初學學叁輪體空,那是初學,那不是究竟,那是手段、是方法,不是目的,目的是大般涅槃,目的是回歸自性。一定是所受無論是受苦受樂,心無染著,這就對了。心裏面有染著,不幹淨。

  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四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