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一七五集) 2012/2/4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175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四百九十五頁最後一行,從第二句看起:
「法藏菩薩願彼國衆生,受樂無極,且于所受快樂心無染著,如阿羅漢斷盡諸漏,于諸世法不執不著,故雲猶如漏盡比丘」,我們看到此地。這個還是第叁十願,叁十願是「樂如漏盡願」。漏盡就是阿羅漢,阿羅漢圓滿證得六種神通,最後一種叫漏盡通。漏盡通是顯示他受用自在,真正離苦得樂了。佛教教學唯一的一個宗旨,也就是說,釋迦牟尼佛,用我們現在的話說,創辦了佛陀教育,目的何在?第一個目的就是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,佛陀教育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宗旨。苦從哪裏來的?苦從對于一切現象無知,從這來的。
一切現象,宇宙之間這一切現象,現在科學家把它分作叁大類,佛法裏面分作兩大類,兩大類跟叁大類是開合不同,其實是一樣的。叁大類,分爲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;兩大類,物質現象跟自然現象融合在一起,叫器世間,精神現象叫有情世間。所以叁類、二類是相同的。對于這些現象不了解,迷惑,甚至于看錯了、想錯了,于是也就做錯了,說錯了、做錯了。這些錯誤衍生的後果就是苦,一切苦難。這一切苦難裏頭,自性裏頭沒有,沒有苦難,自然現象裏頭也沒有苦難。自然在佛法裏頭是最美好的、是最圓滿的,與自性的性德完全相應。如果把自然破壞了,災難就現前。在個人,個人的身心要與大自然的法則、秩序不相應,人就會生病,心理的病跟身體的病,兩種疾病都會發作;如果隨順自然的性德,身心健康,百病不生。居住環境亦複如是,居住環境裏也有這叁種現象。如果我們的心、我們的行,心是思想,行是行爲,與性德相應,那麼居住的所在沒有災難;如果我們的思想、行爲跟性德完全違背,災難就出現了。
性德是什麼?在佛法裏面就是十善、六和、叁皈、衆戒、六度、十願,很簡單,把整個佛法都包括盡了。與這個相違背,災難就會現前。佛經裏面所說的這些,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也都說了,雖然不盡相同,但是非常接近。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,五倫是道,就是自然的關系。所謂自然,不是人發明的,不是人造作的。夫婦是自然的,人間有,你看畜生道也有,餓鬼道也有,欲界天也有,它是個自然現象。父子,父母跟兒女自然現象;君臣,在這個社會上領導跟被領導,也是自然現象;長幼、朋友。所以順乎自然的這是道,關系,五倫只講關系,人與人的關系、人與大自然的關系、人與一切衆生的關系。關系處好了,天下太平,處不好那就是亂世,人非常辛苦。
自然有道,如何把關系處好那是德。這個德,父子就有親,那個德是親愛,也是自然的,沒人教,不是人製造出來的、不是人設計出來的,自然的。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德。這五個字是教我們怎樣把自然關系處好,遵守這五條,自然關系就處好了。對個人修養來講,提出五個字,性德,仁義禮智信。仁就是親愛,不僅是父子有親愛,把父子這個親愛發揚光大,愛你的兄弟姐妹、愛你的親戚朋友、愛你的鄰居鄉黨、愛你的族群、愛你的國家、愛整個人類。佛法講得究竟圓滿,愛一切衆生,這個裏頭包括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沒有不愛的,統統都是這個親愛發展出去的。這是性德的一個原點,現在人喜歡講原始點,性德的原始點就是親愛。
所以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,做了幾十萬次,他告訴我,這個愛跟感恩、感謝,水結晶反應的圖案是最美的。他問我,愛是不是宇宙的核心?我告訴他是的,一點都不錯。宇宙的核心就是本性的核心,萬德萬能都是從這個核心裏面衍生出來的、變現出來的。中國傳統的教育就是教這個字,小孩從小教他,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教他。母親有愛心,那個愛心胎兒就有感應,他就感受到了,叫胎教。小孩出生之後到叁歲,這一千天,教他什麼?就是堅定他這個愛心,讓他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全是愛心。與愛心相違背的,不能讓他看見、不能讓他聽到、不能讓他接觸到。這個老師就是媽媽,媽媽要把小孩看好,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讓他接觸。所以中國古諺語有所謂「叁歲看八十」,叁歲紮的這個根,八十歲都不會變,根深蒂固。
我們中國老祖宗這個教育,在這塊大地推行了幾千年,只是到最近的兩百年,西洋文化西風吹到了中國,中國人看到都說外國月亮圓,把自己東西疏忽了、不重視了。現在吃這麼大的虧,遭這麼多的災難,是我們對于民族文化自信心喪失掉産生的結果,不能不知道。如何能拯救這個災難,社會回歸到正常?沒有別的,還得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,我們社會就安定了,就能恢複到正常。不但我們需要,全世界都需要,這是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,要用中國傳統文化孔孟學說、大乘佛法,來解決二十一世紀全球的社會問題,英國人講的。這個東西很有效,他的話說得不錯。
中國東西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東西拿出來我們看看?具體的東西,真的會被全世界一般知識分子統統歡迎,都願意接受的?中國有。這個代表作就是唐太宗編的《群書治要》,中國文化的代表作,這本書就能幫助全世界化解沖突、促進安定和平。這個書的分量很大,這是一冊,像這樣的冊數大概是十冊。這個第一本先出來,翻成英文,大概一個月之後就可以出書,可以流通全世界。這是《群書治要360》,在全書裏面選叁百六十小段,針對現前社會需要的,一年做一本,十年圓滿。全書的原文大概五十多萬字,是中國古聖先賢智慧、方法、經驗、成果的結晶,太好了!所以諸位,特別是年輕人,我勸導大家要花兩年的時間,認真去學中國的文言文。爲什麼?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,你手上沒有這把鑰匙,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你進不去,像《四庫全書》、《荟要》你進不去。你有這把鑰匙,你就有本事進去,你就有能力幫助國家、幫助社會、幫助全世界化解沖突,促進安定和諧。這個功德很大,佛經上講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!人生能做這樁大好事,這是緣分,太平盛世沒有這個緣分,你沒有機會做,在今天這個緣分太好了,可以讓你成就不思議的功德。
佛知道衆生苦從哪裏來的、樂從哪裏來的,所以用的手段,幫助衆生離苦得樂,用什麼手段?用教育。因爲苦是從迷來的,樂是從覺悟來的,用教育的手段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,他就離苦得樂。如果你要靈性不斷向上提升,還是用這個方法,幫助你破迷起信。真誠的信心,會把你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,從我們一般凡人提升到君子、提升到賢人、提升到聖人。在佛法裏,把凡夫提升成阿羅漢,再提升成菩薩,再提升成佛,不斷向上提升,都用教學的手段。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,他們在這個社會上幹哪一行的事業?幾乎統統都走教育、教學。我們就明白了,中國老祖宗所說的,說這個話佛教還沒傳到中國來,「建國君民,教學爲先」,《禮記》裏頭的。《禮記》成書是在先秦諸子這一代,在漢朝初期這時候成書的。佛教到中國來,是漢明帝永平十年,所以《禮記》成書,佛教沒到中國來。我們老祖宗認識了,教學爲先,教學太重要了!要想我們個人好,這一生過得幸福快樂、圓滿自在,要教學;社會安定和諧也要靠教學,國家國運昌隆要靠教學,世界和平也要靠教學。
在過去,宗教肩負起這個使命,宗教都是聖賢教育。可是現代,宗教把教育丟掉了,不重視教育,重視儀式、祈禱,這就屬于迷信,所以宗教逐漸沒落了。最近這叁百年,科學技術日新月異,大家相信科學,不相信宗教,信仰宗教的人數全世界年年都在減少。這個信息是梵蒂岡陶然主教告訴我的。他們很擔心,如果像這樣下去,二、叁十年之後,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寥寥無幾,不多了,也都在擔心這個問題。我們見過好幾次的面,叁個月之前我還在梵蒂岡做了一次訪問,我提出的建議,宗教一定要回歸教學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教學起家的,找不到一個宗教創始人他是沒有做教學工作的,沒有。你看這經典,《新舊約》,誰講的?早年是摩西,摩西住世的時候,距離現在大概四千年前。以後是耶稣,耶稣距離我們兩千年,全是教學。好像耶稣教學只有叁年,被人害死了。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,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。創教的人個個都是教學,都是模範老師!他們的身分是職業老師,而且幾乎都是義務工作者,他不收學費。這一點我們要看清楚。
到今天,這些宗教徒不向教主學習,教主一生幹教學,現在專門做祈禱,不教學了,這才呈現衰相,慢慢就滅亡了。宗教有沒有複興的希望?肯定有。因爲今天全世界的學校,從幼兒園到大學研究所,他們所學習的是知識,偏重在科技,沒有學習過倫理教育、沒有道德教育、沒有因果教育,也沒有宗教教育。宗教正好把這個所缺陷的補出來,宗教的建築,寺廟、教堂都是學校,每天都得上課才行。上什麼課?上倫理的課,經典裏頭有倫理,上道德的課、上因果的課,上宗教的課程,一般宗教有神學,有這門課程;佛教裏頭沒有神學,佛教裏頭有哲學、有科學。不教怎麼行,不講怎麼行!得把它講清楚、講明白,然後我們才會相信極樂世界真樂。
人生享樂是正常的,人生受苦是不正常的,是錯誤了。爲什麼要樂如漏盡?漏盡是真樂,樂裏頭沒有副作用,這是真樂。樂裏頭要有副作用,古人有個諺語所說,樂極就生悲,那極樂世界不要生悲了嗎?它樂極了。極樂世界高明,不生悲,爲什麼不生悲?樂如漏盡,它就不生悲。漏盡是什麼?你看我們把這個文念下去你就知道了,「受樂無極,且于所受快樂心無染著」,就不生悲了。這個意思是什麼?你盡量享受快樂,沒有占有的念頭、沒有控製的念頭、沒有分配的念頭,那你就是真樂!你要想占有、要想控製、要想支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