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九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身是我所有的,像工具一樣,我所有的,像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,身體也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那什麼是我?一般人講靈魂是我。你看,身丟掉之後,靈魂又去找一個身,他投胎,他又找個身。所以修行好的人,他找的身是愈來愈好,來生再到人間,大富大貴身,不一樣!福報修得更大的,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,到天上去,去享天福去了。所以,天上那個身也不是自己的身,你得到,又找那個身去了。造作的罪業,到叁惡道去,畜生身、餓鬼身、地獄身。都是靈魂去投胎的,去享福、去受苦,由身來承受。身不是自己,這個一定要知道,知道身不是自己,就能放下了。從哪裏放下?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貪瞋癡慢、放下是非人我,心就清淨了,跟佛法慢慢的就相應了。這身見。

  身見破了,重要的,把這些見思煩惱,思煩惱佛把它分爲五大類,就是貪瞋癡慢疑,對世法、對佛法全部斷得幹淨;就是沒有貪心、沒有瞋恚、沒有愚癡、沒有傲慢、沒有懷疑。實際上,這五個字跟五戒、跟中國的五常都相應,只是佛法說得比較深,意思深、意思廣,我們的五常沒有這麼樣深廣的意思。所以中國的儒家,依儒家的修行,最高的果報沒有離開欲界天,他沒有斷欲,欲是七情五欲。這些東西統統放下、統統斷了,那就真正提升到阿羅漢。阿羅漢超越六道了,往生到四聖法界,四聖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這個四聖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,六道輪回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。四聖法界還是用阿賴耶,阿賴耶是妄心,不是用真心,不是菩提心。所以阿羅漢、辟支佛沒有發菩提心。菩提心一發真了不起,菩提心一發,《華嚴》圓教發心住的菩薩,初住叫發心住,就是發菩提心。菩提心一發,超越十法界了,他往生到哪裏去?他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其實他是生到自己的實報莊嚴土,跟佛的實報莊嚴土是一樣的,所以他們能會在一起。這叫一乘法,一乘法是實報莊嚴土;大乘法,聲聞、緣覺都在方便土;見思煩惱統統具足,一品也沒有破,這就是在六道裏頭,出不了六道輪回。

  這些事情也是屬于秘要,但是六道裏面的秘要,佛在《阿含》就說得很多,勸我們什麼?勸我們在六道裏頭選擇人天二道,不造叁惡道的業。所以,佛教我們要斷貪瞋癡,佛有兩句口號,叫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。這是什麼境界?人天的境界,你來生不會到叁惡道去。叁惡道是貪瞋癡,貪婪是餓鬼道,愚癡是畜生道,瞋恚是地獄道。我們能把貪瞋癡給它降溫,守住讓它不發作,你就不會墮叁惡道。這是佛幫助我們大家第一步,第一步教你得人身,來世得人身,或者是得天身,不到叁惡道。小乘比我們就高了,小乘的目的是擺脫六道輪回,往生到聲聞、緣覺的淨土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。所以,秘要有深、有淺。

  極樂菩薩善談,極樂菩薩最可貴的、最令人贊歎的就是凡聖同居土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的菩薩都「善談諸法秘要」。那就是說,他的智慧、他的神通、道力差不多跟法身菩薩平等,法身菩薩能的他們都能。但是法身菩薩已經是自己證得的,同居、方便二土的是得阿彌陀佛加持的,不是自己修得的。但是加持的它管用,不是不管用,加持真管用,這個很難得!換句話說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極樂世界得到彌陀的加持,就有能力在十方世界教化衆生。像《普門品》說觀世音菩薩那個樣子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應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現八相成道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他能夠示現那個身。這真稀有,真叫難信之法!他有這個能力,說法沒有障礙,宗門教下、顯密圓融,他可以做到。那我們有理由相信,曆代祖師大德當中,還有在家修行這些居士、女居士,很有成就的,我想都是極樂世界來示現的。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有緣,跟彌陀有緣,跟極樂世界諸菩薩有緣。

  「乃善能開演諸佛一切顯密甚深秘要」,真有這個能力。『行道』,行道是經行的意思。你看「行道誦經,乃天臺常行之叁昧,乃于行道時誦經也」。經背得很熟,就是經行,像散步一樣。這散步是什麼?散步在背誦經典。淨宗法門在經行的時候念阿彌陀佛,用這個方法修行。天臺宗非常重視常行叁昧,淨土宗也是常行叁昧。我們看善財童子五十叁參,善財在文殊菩薩會下開悟了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這個時候老師文殊菩薩就叫他去參學,就是五十叁參。介紹他去參訪吉祥雲比丘,這是出家人,這個比丘是圓教初住菩薩;換句話說,善財童子能夠參訪他,善財已經到初住的地位,地位不相同你見不到他,你可以去參訪他,向他學習。這是第一個,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爲主,就曉得善財修什麼法門,他修念佛法門。

  吉祥雲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叁昧,般舟叁昧也叫佛立叁昧,立是站著,修這個叁昧的人不能坐下來、不能睡覺。一期是九十天,九十天不可以睡下來、不可以躺下來,可以行走。他是以繞佛行走爲主,繞累了可以站著一下,站著休息,不能坐下來。九十天,不容易!所以修行也要年輕人才行,老人做不到,幹什麼都得年輕,年輕有這個體力。專念阿彌陀佛,求生淨土,這般舟叁昧。也有標榜閉關,閉關怎麼用功?修般舟叁昧。關房門都閉著,曉得他在裏頭是躺著、是站著?不知道。有人來叩關,他是站著的;沒有人叩關,關門的時候靠不住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般舟叁昧真不容易!真正修般舟叁昧的這個關房,應該用透明的玻璃,外面都能看見,聲音聽不到,看他是真的是假的。

  這是善財第一個,先入爲主,我們就知道他是修念佛法門。那最後,五十叁參最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這個表法的意思告訴我們,善財自己修行,徹始徹終就是念佛。當中五十一位善友代表社會各行各業、男女老少,他統統接觸。這五十一位善知識全是諸佛如來,代表各行各業,就是佛法落實在生活上,落實在各種行業工作裏頭,全是佛法,沒有一樣不是佛法。五十叁參有出家修行的,只有六個,包括修其它宗教的,在家修行的多,我們古時候講士農工商,今天講各行各業,代表這些。所以,任何一個行業都能成佛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如何把佛法落實在我自己這個行業當中,菩薩經商,菩薩商人;做工,菩薩工程師;從政的,菩薩官員;做軍人的,菩薩將軍。哪一行業統統都有,最後導歸極樂。我們這才真正了解,文殊、普賢、善財童子全是念佛成佛,讓我們從這裏去體會、去真正了解,念佛法門不可思議。這是天臺常行叁昧,淨宗也是常行叁昧,行走的時候念佛。

  再往下面看,這解釋名詞,「鍾」。中國人稱鍾,印度梵語稱鍵椎,「鍵椎之一」,鍵椎就是法器,也就是佛門的音樂。「乃鳴集之法器」,鳴集是敲打的。「鳴鍾乃集衆之號命」,聽到鍾聲大家集合。「又鳴鍾有勝功德」,有殊勝的功德。「《增一阿含》雲:若打鍾時,一切惡道諸苦,並得停止。」惡道衆生一聽到寺廟裏頭的鍾聲,敲鍾集衆行道,或者是誦經、或者是講經,鬼神都非常尊敬,這個時候肅立聽聞。受刑的這些都能夠暫停,除無間地獄,無間地獄那個受苦無間,無間地獄之外,受苦都有間斷。所以聞鍾聲,煩惱輕智慧長。並得停止。又《佛祖統紀》第六,第六卷,「人命將終,聞鍾磬聲,增其正念」。我們送往生,一般的儀規裏頭用磬,引磬。這個人在病重的時候聽到鍾聲、磬聲好,他煩惱輕,他就想到佛,增其正念就是念佛,跟著引磬念佛。

  「語如鍾聲者,謂說法人,聲如洪鍾,中正宏廣,持續遠聞。震醒長夜,警覺昏迷,引生善心,停息諸苦。音聲功德,並如鍾也」。說這個鍾聲、磬聲有這麼多的功德,說法的人音聲也像鍾聲一樣,具足無量功德。這個裏面除了音聲宏廣,宏是大,廣是音聲達到的地區很廣,四周都能聽得到。最重要的是「震醒長夜,警覺昏迷,引生善心,停息諸苦」這個四句。念佛目的也是這四句,讀經目的也是這四句,講經教學還是這四句。我們爲什麼要念佛?爲什麼要講經?爲什麼學習之後跟大家分享?用意在此地。我們確確實實,在佛菩薩看我們是昏迷狀態,我們在六道的時間長,六道是長夜,從來沒醒來過。佛法警覺我們,讓我們在無明煩惱(無明就是長夜)醒過來,警醒過來,生起善心,停息諸苦。這個引生善心就是念佛,信願持名。只要信願持名,我們的煩惱自然就破了,罪業自然就消了,這名號功德不可思議!所以念佛帶引磬,會産生這樣的效果。引磬打在什麼地方?夏蓮老教給我們,這夏蓮老傳的,傳給黃念祖老居士的,黃老教給我的,打在「陀」字上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打在「陀」字上。

  「又鍾身鑄有真言、種子字、大乘經偈,鳴鍾一聲,即如轉誦鍾身所具一切顯密經法」。這個諸位細看能看到,寺院裏面的大鍾,最大的鍾,裏外都鑄的有字,一部《華嚴經》。那鍾聲敲一下,就等于《華嚴經》播散到十方。字刻得不大,一個很大的鍾,比人都高,裏頭有一部《華嚴經》。但是刻比較短一點的,像《心經》,還有咒語,這個就很多、很普遍。在淨宗裏面刻「往生咒」的很多,我們看到的,《彌陀經》的,一個鍾上刻一部《彌陀經》,統統都表這個意思。這個經聲遠聞,誰得受用?鬼神得受用。鬼神得受用我們也能夠想象到,鬼神差別也很大,真有善根的、有福報的,他能聽得懂,得的利益多。還有一類,福報比較差一點的人,也得利益,得利益不相等。還有一個,擊鍾的人、撞鍾的人,他的心態不一樣,這個音聲傳播的也不一樣。心態真誠恭敬,這個鍾聲利益,鬼神就非常歡喜,他真得到;隨隨便便去敲的時候,沒有這個利益,敲著玩的,鬼神聽到起煩惱,爲什麼?你給他開玩笑。所以佛門這些法器敲擊的時候,無論是哪一種,都真誠恭敬,冥陽兩利。

  「以喻說法人,一一聲中,皆寓無量妙義」,佛菩薩說法確實跟鍾聲表法的意思相似。佛所說的經法沒有通過思考,我們講經要想想,我怎麼個講法。這從什麼地方說出來?從第六意識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