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九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身是我所有的,像工具一样,我所有的,像衣服一样,衣服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,身体也是我所有的,不是我。那什么是我?一般人讲灵魂是我。你看,身丢掉之后,灵魂又去找一个身,他投胎,他又找个身。所以修行好的人,他找的身是愈来愈好,来生再到人间,大富大贵身,不一样!福报修得更大的,人间没这么大的福报,到天上去,去享天福去了。所以,天上那个身也不是自己的身,你得到,又找那个身去了。造作的罪业,到三恶道去,畜生身、饿鬼身、地狱身。都是灵魂去投胎的,去享福、去受苦,由身来承受。身不是自己,这个一定要知道,知道身不是自己,就能放下了。从哪里放下?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贪瞋痴慢、放下是非人我,心就清净了,跟佛法慢慢的就相应了。这身见。

  身见破了,重要的,把这些见思烦恼,思烦恼佛把它分为五大类,就是贪瞋痴慢疑,对世法、对佛法全部断得干净;就是没有贪心、没有瞋恚、没有愚痴、没有傲慢、没有怀疑。实际上,这五个字跟五戒、跟中国的五常都相应,只是佛法说得比较深,意思深、意思广,我们的五常没有这么样深广的意思。所以中国的儒家,依儒家的修行,最高的果报没有离开欲界天,他没有断欲,欲是七情五欲。这些东西统统放下、统统断了,那就真正提升到阿罗汉。阿罗汉超越六道了,往生到四圣法界,四圣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这个四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,六道轮回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。四圣法界还是用阿赖耶,阿赖耶是妄心,不是用真心,不是菩提心。所以阿罗汉、辟支佛没有发菩提心。菩提心一发真了不起,菩提心一发,《华严》圆教发心住的菩萨,初住叫发心住,就是发菩提心。菩提心一发,超越十法界了,他往生到哪里去?他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其实他是生到自己的实报庄严土,跟佛的实报庄严土是一样的,所以他们能会在一起。这叫一乘法,一乘法是实报庄严土;大乘法,声闻、缘觉都在方便土;见思烦恼统统具足,一品也没有破,这就是在六道里头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
  这些事情也是属于秘要,但是六道里面的秘要,佛在《阿含》就说得很多,劝我们什么?劝我们在六道里头选择人天二道,不造三恶道的业。所以,佛教我们要断贪瞋痴,佛有两句口号,叫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这是什么境界?人天的境界,你来生不会到三恶道去。三恶道是贪瞋痴,贪婪是饿鬼道,愚痴是畜生道,瞋恚是地狱道。我们能把贪瞋痴给它降温,守住让它不发作,你就不会堕三恶道。这是佛帮助我们大家第一步,第一步教你得人身,来世得人身,或者是得天身,不到三恶道。小乘比我们就高了,小乘的目的是摆脱六道轮回,往生到声闻、缘觉的净土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。所以,秘要有深、有浅。

  极乐菩萨善谈,极乐菩萨最可贵的、最令人赞叹的就是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的菩萨都「善谈诸法秘要」。那就是说,他的智慧、他的神通、道力差不多跟法身菩萨平等,法身菩萨能的他们都能。但是法身菩萨已经是自己证得的,同居、方便二土的是得阿弥陀佛加持的,不是自己修得的。但是加持的它管用,不是不管用,加持真管用,这个很难得!换句话说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极乐世界得到弥陀的加持,就有能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。像《普门品》说观世音菩萨那个样子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八相成道,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他能够示现那个身。这真稀有,真叫难信之法!他有这个能力,说法没有障碍,宗门教下、显密圆融,他可以做到。那我们有理由相信,历代祖师大德当中,还有在家修行这些居士、女居士,很有成就的,我想都是极乐世界来示现的。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有缘,跟弥陀有缘,跟极乐世界诸菩萨有缘。

  「乃善能开演诸佛一切显密甚深秘要」,真有这个能力。『行道』,行道是经行的意思。你看「行道诵经,乃天台常行之三昧,乃于行道时诵经也」。经背得很熟,就是经行,像散步一样。这散步是什么?散步在背诵经典。净宗法门在经行的时候念阿弥陀佛,用这个方法修行。天台宗非常重视常行三昧,净土宗也是常行三昧。我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下开悟了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这个时候老师文殊菩萨就叫他去参学,就是五十三参。介绍他去参访吉祥云比丘,这是出家人,这个比丘是圆教初住菩萨;换句话说,善财童子能够参访他,善财已经到初住的地位,地位不相同你见不到他,你可以去参访他,向他学习。这是第一个,我们中国人讲先入为主,就晓得善财修什么法门,他修念佛法门。

  吉祥云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,般舟三昧也叫佛立三昧,立是站着,修这个三昧的人不能坐下来、不能睡觉。一期是九十天,九十天不可以睡下来、不可以躺下来,可以行走。他是以绕佛行走为主,绕累了可以站着一下,站着休息,不能坐下来。九十天,不容易!所以修行也要年轻人才行,老人做不到,干什么都得年轻,年轻有这个体力。专念阿弥陀佛,求生净土,这般舟三昧。也有标榜闭关,闭关怎么用功?修般舟三昧。关房门都闭着,晓得他在里头是躺着、是站着?不知道。有人来叩关,他是站着的;没有人叩关,关门的时候靠不住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般舟三昧真不容易!真正修般舟三昧的这个关房,应该用透明的玻璃,外面都能看见,声音听不到,看他是真的是假的。

  这是善财第一个,先入为主,我们就知道他是修念佛法门。那最后,五十三参最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这个表法的意思告诉我们,善财自己修行,彻始彻终就是念佛。当中五十一位善友代表社会各行各业、男女老少,他统统接触。这五十一位善知识全是诸佛如来,代表各行各业,就是佛法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各种行业工作里头,全是佛法,没有一样不是佛法。五十三参有出家修行的,只有六个,包括修其它宗教的,在家修行的多,我们古时候讲士农工商,今天讲各行各业,代表这些。所以,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成佛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如何把佛法落实在我自己这个行业当中,菩萨经商,菩萨商人;做工,菩萨工程师;从政的,菩萨官员;做军人的,菩萨将军。哪一行业统统都有,最后导归极乐。我们这才真正了解,文殊、普贤、善财童子全是念佛成佛,让我们从这里去体会、去真正了解,念佛法门不可思议。这是天台常行三昧,净宗也是常行三昧,行走的时候念佛。

  再往下面看,这解释名词,「钟」。中国人称钟,印度梵语称键椎,「键椎之一」,键椎就是法器,也就是佛门的音乐。「乃鸣集之法器」,鸣集是敲打的。「鸣钟乃集众之号命」,听到钟声大家集合。「又鸣钟有胜功德」,有殊胜的功德。「《增一阿含》云:若打钟时,一切恶道诸苦,并得停止。」恶道众生一听到寺庙里头的钟声,敲钟集众行道,或者是诵经、或者是讲经,鬼神都非常尊敬,这个时候肃立听闻。受刑的这些都能够暂停,除无间地狱,无间地狱那个受苦无间,无间地狱之外,受苦都有间断。所以闻钟声,烦恼轻智慧长。并得停止。又《佛祖统纪》第六,第六卷,「人命将终,闻钟磬声,增其正念」。我们送往生,一般的仪规里头用磬,引磬。这个人在病重的时候听到钟声、磬声好,他烦恼轻,他就想到佛,增其正念就是念佛,跟着引磬念佛。

  「语如钟声者,谓说法人,声如洪钟,中正宏广,持续远闻。震醒长夜,警觉昏迷,引生善心,停息诸苦。音声功德,并如钟也」。说这个钟声、磬声有这么多的功德,说法的人音声也像钟声一样,具足无量功德。这个里面除了音声宏广,宏是大,广是音声达到的地区很广,四周都能听得到。最重要的是「震醒长夜,警觉昏迷,引生善心,停息诸苦」这个四句。念佛目的也是这四句,读经目的也是这四句,讲经教学还是这四句。我们为什么要念佛?为什么要讲经?为什么学习之后跟大家分享?用意在此地。我们确确实实,在佛菩萨看我们是昏迷状态,我们在六道的时间长,六道是长夜,从来没醒来过。佛法警觉我们,让我们在无明烦恼(无明就是长夜)醒过来,警醒过来,生起善心,停息诸苦。这个引生善心就是念佛,信愿持名。只要信愿持名,我们的烦恼自然就破了,罪业自然就消了,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!所以念佛带引磬,会产生这样的效果。引磬打在什么地方?夏莲老教给我们,这夏莲老传的,传给黄念祖老居士的,黄老教给我的,打在「陀」字上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打在「陀」字上。

  「又钟身铸有真言、种子字、大乘经偈,鸣钟一声,即如转诵钟身所具一切显密经法」。这个诸位细看能看到,寺院里面的大钟,最大的钟,里外都铸的有字,一部《华严经》。那钟声敲一下,就等于《华严经》播散到十方。字刻得不大,一个很大的钟,比人都高,里头有一部《华严经》。但是刻比较短一点的,像《心经》,还有咒语,这个就很多、很普遍。在净宗里面刻「往生咒」的很多,我们看到的,《弥陀经》的,一个钟上刻一部《弥陀经》,统统都表这个意思。这个经声远闻,谁得受用?鬼神得受用。鬼神得受用我们也能够想象到,鬼神差别也很大,真有善根的、有福报的,他能听得懂,得的利益多。还有一类,福报比较差一点的人,也得利益,得利益不相等。还有一个,击钟的人、撞钟的人,他的心态不一样,这个音声传播的也不一样。心态真诚恭敬,这个钟声利益,鬼神就非常欢喜,他真得到;随随便便去敲的时候,没有这个利益,敲着玩的,鬼神听到起烦恼,为什么?你给他开玩笑。所以佛门这些法器敲击的时候,无论是哪一种,都真诚恭敬,冥阳两利。

  「以喻说法人,一一声中,皆寓无量妙义」,佛菩萨说法确实跟钟声表法的意思相似。佛所说的经法没有通过思考,我们讲经要想想,我怎么个讲法。这从什么地方说出来?从第六意识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九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