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0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那我們就知道,密宗講的清淨菩提心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。清淨平等覺是真心,真心才是一切衆生成佛的正因。一切衆生都有真心,這是平等的,清淨沒有染汙,平等沒有高下,這是初心,就是開始,我們要認真學習的。修行修什麼?就修這個,除這個你還修什麼!什麼東西是染汙?自私自利是染汙,名聞利養是染汙,貪瞋癡慢是染汙,外面七情五欲是染汙、殺盜淫妄是染汙。有染汙,清淨心失掉了,爲什麼?有染汙是妄心,真心沒有了。這些東西不放下,你怎麼能恢複清淨心?清淨是本性,我們中國老祖宗講「本性本善」,清淨是本善,平等是本善,覺是本善。不是清淨心不能成佛,我們要明白。

  平等心是沒有高下。我總比別人高一點,人總比我差一點,這個不平等。諸位要曉得,清淨是聲聞緣覺心,平等是菩薩心,覺而不迷,後面是我加了一個字,正覺。因爲菩提心上都是兩個字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」,所以我加一個「正覺」,我講菩提心講這十個字。有一絲毫我還比別人強一點,平等沒有了。修行的功夫是在這修,這是真修。給你講叁個根,佛法講的這些戒律、威儀,那是細節,從那上面修是修成假相,外表很像,裏面不清淨、不平等,還是迷惑顛倒,假的不是真的。所以章嘉大師告訴我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。意思就是告訴我們,外表固然重要,裏頭是最重要的,裏面沒有光有外頭沒用處,假的,李老師常講,該怎麼生死還怎麼生死,也就是說你還是要搞六道輪回,不管用,要搞真的。真的是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,這叫清淨菩提心。

  密,不是秘密、不是神秘,要是秘密、神秘那幹壞事見不得人,佛法裏面講密是深密,道理太深了,一般人沒法子體會,密在這個地方。它表現在事相上,它沒有障礙。章嘉大師告訴我,密沒有中間的,上面是佛,下面是無間地獄,你要是修不成功,不能成佛,你就墮地獄,當中沒有階梯、沒有階級。所以它的戒比顯宗的戒還要嚴格。但人家那個戒著重在心地戒法,不在形式,形式上你看到好像他並沒有持戒,他又吃肉、他又喝酒,好像有些跟俗人差不多,但是人家心地清淨。他吃衆生肉,他能度衆生往生極樂世界,你有沒有這個本事?你有這個本事可以,多吃一個多送一個往生。沒有這個本事!他真有他的德行,真有他修行的功夫,我們怎麼能幹?我們幹了就叁途、就地獄去了。章嘉大師告訴我,修行,不修密不能成佛。什麼時候學密?初地以上,這是別教,要是圓教要初住以上,初住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個時候才有資格學密,沒有見性沒有資格。于是我才真正明了,密是佛門裏頭的研究所、博士班,我們連小學、中學都沒有畢業就去讀博士,哪有這個道理,那不造孽!

  我跟章嘉大師叁年,他給我做紮根教育,完全教我從頭學起,從顯教裏頭最基本的地方學起,十善、叁皈、五戒,教我發大心向釋迦牟尼佛學習。我知道釋迦牟尼佛放下了煩惱障、放下了所知障,一生教學,看准了佛教是教育,佛教不是宗教。如果照中國宗教兩個字的意思,佛教是宗教。我不知道外國這個宗教含的是什麼意思,我們也可以把它查一查。中國宗教的意思好,中國這個宗的意思主要有叁個,第一個是主要的,第二個意思是重要的,第叁個是尊崇的,尊重、崇尚,教是教育、教學、教化。宗教兩個字合起來,那是人類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學、尊崇的教化,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當之無愧,中國儒釋道都可以說是宗教。凡是接受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學、尊崇的教化,這個社會安定,世界和諧,人民確實安樂,那真叫太平盛世。這就是宗教教育能治國。我們把這個意思講給其它宗教的去聽,他們都能接受,都非常歡喜,沒有一個反對的。中國文字的含義之妙!所以西方幾千年社會能維持安定靠宗教,中國這幾千年來長治久安也是靠宗教。中國講宗教就是儒釋道這叁家,這叁家的教育確實是中國千萬年來祖宗教化後代主要的教學,教學的目標可以說都是教導我們如何得淨菩提心,儒釋道都講求清淨的菩提心。

  儒家的教育,終極的目標是成聖、成賢。聖與賢,與這個世間富貴貧賤沒有關系,那是身外之事,人要做聖人、要做賢人,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。道家的教學,終極的目標是教你成神、成仙,這個還有帶一點現在宗教的味道,儒沒有,佛也沒有,佛家教學終極的目標是教你成佛、成菩薩。實際上佛,那個佛的本意是覺悟,就是明白的人,明白事理、明白因果,這是聖人、賢人,印度稱佛、稱菩薩。翻成中文意思就曉得,佛是什麼?覺者,覺悟的人。菩薩,覺有情,覺悟了,他還有一點情執沒斷,稱之爲菩薩。非常可惜的,現在人迷于科學,疏于聖賢教育,疏忽了,不去看它、不去研究它,就把迷信的帽子扣上了,這些古聖先賢冤枉,真冤枉。所以我們要認識,我們要尊重,我們要認真學習,這種教育利益無邊。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接受聖賢教育,真的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這種享受也不分貧富貴賤,只要你有緣你都可以得到。人生最高的享受,貧富貴賤是平等的,最高享受是平等的。

  「自此一實,出生無量之叁昧總持門」,總一切法,持一切義,「漸次增長至于第十地」。下面念老的批注,「以上之初地至十地」,乃密教所講的十地,「不同于顯教之十地」。念老是密宗的金剛上師,是一位大德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裏面,確實它是圓滿大法,經文雖然不長,佛教所有宗派的秘要都在這部經裏頭。他的解釋也包括一切法門,有小乘、有大乘、有顯教、有密教、有宗門、有教下,統統都有,甚至于還講到科學,現在的東西也包括在裏頭,集注集得好!讀他這個批注就讀了一百九十叁種典籍,而且是一百九十叁種典籍裏頭的精要。

  「如《大疏六》」,這個《大疏》都是講《華嚴經》,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第六卷,裏面有這一段文。「今此經宗」,此經是《華嚴經》,「言一生者,謂從一而生也。初得淨菩提心時,從一實之地,發生無量無邊叁昧總持門」,總持梵語叫陀羅尼。「如是一一地中,次第增長,當知亦爾。迄至第十地滿足。未至第十一地。爾時,從一實境界,具足發生一切莊嚴。唯少如來一位,未得證知。更有一轉法性生,即補佛處。故名一生補處」。這是《華嚴經大疏》裏頭說的。今此經宗,這一部經的宗旨確實是說一生,《華嚴經》一生圓滿成佛,末後善財童子給我們做出了示範,所以這叫一乘大經。從一而生,初得淨菩提心時,這個淨菩提心初入初地。華嚴圓教初住等于別教的初地,就是禅宗一般所說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就是這個位次、這個地位,得清淨菩提心。所以初住菩薩叫發心住,《華嚴經》上講「初發心功德品」,發心的功德無量無邊。這發心是什麼?就是我開始用真心了。在這之前我用的心是阿賴耶,從這之後轉阿賴耶成四智菩提,所以叫淨菩提心。密宗我們前面學過五智菩提,它講庵摩羅識,顯宗把庵摩羅識跟阿賴耶合在一起,就是阿賴耶有染淨二分,淨的密宗叫庵摩羅,這分出來了,染的叫阿賴耶,在顯宗的它合在一起,阿賴耶有染淨二分。

  一再的顯示這些信息,都是告訴我們真心的可貴,爲什麼不用真心?就是怕吃虧、怕上當,錯了!吃虧上當是小事,雞毛蒜皮。實際上吃什麼虧、上什麼當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想想看你上什麼當?你吃什麼虧?你不敢用真心,那個叫真的吃虧,真上當了!這還是什麼?了解得不夠透徹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對一切人用純真之心,他欺騙我,我不欺騙他。實際上他真騙了我,我哪有東西可騙?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哪一樣東西是我的?連身體都不是的。你喜歡就拿去,你願意告訴我你就明告訴我,我歡喜,拿去;不願意告訴我,偷偷摸摸拿也行,可以,你說我多快樂、多歡喜。又何況因果律裏面告訴我們,如果是自己的東西別人偷不去,那裏偷去了,這邊又來了,不會失掉的。東西被人偷去他還要有福分,他要沒有福分的話他不能享受,你看幹這個事情又何苦!偷是你命裏有的,命裏沒有的話,偷去之後你享受它,不是生病用了就是遇到災難用掉了,出了車禍,把這錢花光了。你不這樣欺騙來的,你不出這個亂子。再不然得一場大病把這個錢花掉,都幹這個。所以人要相信命運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不怕,錢擺在那裏都沒有關系,誰用誰拿去用。你就曉得,擺在那裏一、二個月還沒人動,這個地方人都不錯,心都很好,都不貪財,確實是這樣子。不要躲躲藏藏,不要天天防這個、防那個,那都叫錯用了心!你拿這個心去念阿彌陀佛多好,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了。這個世界統統放下,全給你們,誰想要誰就拿去,得大自在!

  所以從一實之地,這個一實,《佛學大辭典》也有解釋,一實第一個是平等的意思,「平等之實相」叫一實。一實再講,一體,實是真實,真實就是一體,一體就是真實。真正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,我還有什麼忌諱?我有福報大家享受。真肯這樣幹,福報就愈來愈大,爲什麼?愈施愈多,永遠享受不盡。凡是錯用了心的人,都是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明白,錯用了心,走了許多彎路,吃了很多冤枉虧,吃了苦,造了不少罪業,來生果報更可怕,這是真正不值得,叫真錯了!

  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0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