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辟支佛是半個月,半個月吃一餐飯,阿羅漢是一個星期,七天吃一餐飯。釋迦牟尼佛需不需要去吃?每天去托缽做個樣子,他那是跟大家隨喜,大家吃他也吃一點。他可以不吃,爲什麼?他沒有消耗。
到那時候能量還有個補充,從太空,從呼吸當中,太空的能量多。辟谷的人肚子餓了怎麼辦?空氣,口張開吸空氣,空氣裏頭有能量,他能夠吸取。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能量到底消耗到哪裏去了?盡可能的少打妄想,不應該管的事情別管,不應該幹的事情別去幹。特別是言語,話要少說,真正有修行的人、有德行的人言語都少,他消耗能量少;念頭多、說話多,消耗能量就很大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所以科學家這些報告,我們用我們幾十年學習的經驗,他未必相信。現在人都要看,科學精神拿證據來,你不把證據拿出來,你跟他講他不會接受,他不會相信的。我們自己學習,自己得受用。
李老師當年在臺中,收入不錯,他在奉祀官府當主任秘書,還兼了兩個大學的教授。他有工作,有收入,在當時收入大概四百多塊錢,很不錯了,算是高等的待遇。一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,剩下的錢幹什麼?做慈善事業,去布施,幫助別人,樂此不疲。老人家走了之後,我看到他們處理後事的,收拾老人的這些衣物,才發現他老人家裏面穿的內衣全是補丁,襪子也是的。外面出門那一套中山裝,大概穿了四十多年,非常節省。他不是沒有錢,自己真叫克勤克儉,他做到了。歡喜布施,歡喜教人,一天忙到晚,不亦樂乎。跟他老人家約時間見面,得一個星期之前,一個星期之內決定排不出時間,每天時間排得滿滿的。我在臺中住了十年,親自看到的,這是真正學佛給我們做出的榜樣。
這裏我們念到铠甲,怎樣防衛自己?古時候戰士對敵時候,作戰穿的铠甲,「用以遮衛身體,防衛矢石等」。矢石這是箭,矢是箭。念老在這裏有個括號,「近代之避彈衣亦是此類」,可是今天戰爭跟過去完全不相同了。「菩薩入生死,降魔軍」,這個魔軍就是逆境,我們講逆境、惡緣,它障礙你,你怎樣去避免,怎樣去降伏。「則以自之弘深誓願爲铠甲」,弘是大,你的大願、你的深願,以這個爲铠甲,決定不爲外境動搖,你才能夠成功。「因弘誓之心堅逾鐵石,可以此心出入生死之陣」。今天這個世界、這個社會確實像佛所說的,沒有堅定的誓願你肯定不能成就。爲什麼?阻力太大了,攔不住。我自己一生,這是親身經曆,你們同學都知道。我的講經教學是怎麼磨煉的?在一個地方最長不要住超過半年,爲什麼?半年麻煩就來了。最理想的,不超過一個月。爲什麼?大家對你還很客氣,一個月什麼?講幾天他就走了。長住在這個地方,對他們就産生威脅,尤其你講得還可以,大家喜歡聽,大家稱贊你,麻煩來了,嫉妒障礙。哪些人?古人講的同行相忌,他就不讓你長住在這個地方。我們自己要很清楚,絕對不能造成他們的威脅,所以我們講經教學不取不予。就是這樣他們心都不安,那只有回避。
我們講經的道場多,我在海外,許多國家都要去。就是當年在美國,美國本國就有十幾個地方,一個地方住十幾天的話,差不多一年就過去了。真的,絕不超過一個月,大家放心。我不爭地盤,我不要信徒,我不要供養,他們怕的就是這叁樁事情,不要地盤、不要供養、不要信徒。最近二十年就更簡單了,因爲科學技術發達,有些同修發心搞了個網絡,我對這個都外行。現在的網絡可以代替衛星,更方便,成本低了,我就不要跑了。每天用這個工具跟全世界的同學們每天來分享佛法,利用這個工具聯系我們在一起修行,這是好事情。我們還是不要道場,還是不要信徒,絕對不能跟當地我們的佛友沖突,和睦相處。
雖然不要,供養還是不少。幹什麼?印法寶。這是跟印光老法師學習的,印祖一生,四衆供養全部是用在流通佛法經論、善書。他把這些錢建了個小型的印刷廠,蘇州弘化社就是這一筆錢辦的,四衆供養統統集中在這個地方,自己印經書。弘化社在當年,所出的書很講究,紙張、印刷、校對都是上乘,而且價廉物美。弘化社的書賣,賣得很便宜,收回這些錢再印書。如果很清寒、貧窮的人想讀書,它也可以贈送,也可以半價給你,它那個章程上定的都有。印祖一生,把這些供養的錢就做這一樁事情。國內如果有災難,水災、旱災,老法師也關心,他會從印經款項裏面撥一點錢去救災;沒有慈善的這個科目,只有印經,從印經裏頭撥款。老和尚給我們做個好榜樣,讓我們知道錢怎麼個用法,是我們的好樣子。
老和尚一生沒有拿這些供養去改善他的物質生活,沒有。他吃的東西是常住裏面的大鍋菜,穿的衣服也是一件衣服穿幾十年,生活非常節儉、非常刻苦。晚年專修念佛一門,給我們做榜樣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往生之後,被後人尊爲一代祖師。淨宗的祖師不是活的時候,是死了以後,佛門這些弟子大家承認你對淨宗有貢獻,你對淨宗的修持可以做大家的榜樣,這才能成爲一代祖師。所以祖師都是死後,等于說大家承認的。淨土宗祖師跟其它的各宗不一樣,其它各宗是一代一代傳下去的,淨土宗沒有,是大家選的,後人選的,不是當代。
所以,我們學佛要認真,我們的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個法門太好了,我們要做出來給人看,把這個法門普遍廣泛介紹給大衆。這個法門確確實實難信易行,你真正相信,那個個成就。善導大師說,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的。就是要真信、真願、老實念佛,萬緣放下,能持戒、能吃苦,不怕苦。只有一個念頭,阿彌陀佛,只有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只有一本書,《彌陀經》或者是《無量壽經》。在這個社會當中,知識分子多,黃念老的集注非常有效,可以幫助我們破迷起信,更進一步,幫助我們破迷開悟。在這一生我們所得到的,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那是什麼?讀自己喜歡讀的書,幹自己喜歡幹的事,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沒有壓力、沒有憂慮、沒有煩惱,每天快快樂樂、歡歡喜喜,這就是真正的幸福、真正的圓滿。
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