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時,生活很艱苦,那是磨煉人。我們在山上,只有達宗法師他每天拜一千二百拜,拜佛確實好,我在那裏拜了半年,拜十幾萬拜,對于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,真是消業障,增福慧。
「如《會疏》曰,菩薩六度,一切功德之本,故名德本」,這是第一個意思。第二「選擇攝取果號」,這句話就是教我們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佛的果號。「能流出六度萬行,爲衆德本原」,裏頭括號說得很好,此乃以持佛號爲德本,「故名德本」。這不是我說的,古來祖師大德就有這個講法。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,肯定彌陀佛號功德不可思議,這一句佛號能解決一切問題,就是人不信,所以看不到效果。如果真正相信,真正一心專注,那就是佛所說的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諸位要知道,往生極樂世界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難事,還有比這更難的嗎?第一等的大事,沒有比這更大的都能夠辦到,何況雞毛蒜皮的小事。今天地球上這些災難,這叫雞毛蒜皮小事,哪有不能解決的道理!現在科學家也證實了,念力的秘密,念力不可思議,它這個能量太大了,大到什麼程度?能夠改變太空當中星球運行的軌道,這科學家說的。我們的意念有這麼大的力量,所以我們身體有什麼毛病,只要是阿彌陀佛的念頭,阿彌陀佛不生病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這麼多經,沒有說過阿彌陀佛哪一天生病的,沒有,那念佛的人怎麼可能有病,哪有這種道理!念佛的人怎麼可能有災難,都不可能的。
所以今天問題是信心是第一,我們還是對他沒信心,雖然念阿彌陀佛,還是要找這些醫生,找什麼治療的方法,到處去找。這就把我們的心散亂掉,我們的心沒有集中在一點,常常分散,爲什麼分散?對這個不相信。證明這真的是難信之法。絕大多數念佛的人,把名號真實功德這個意思都沒搞清楚,都不懂,他也來念,他也來學,所以他帶的許許多多的毛病在裏頭,不是一心專念,不是的。經典上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就八個字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那個一向重要,一個方向極樂世界,一個目標阿彌陀佛。我念佛一無所求,只求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這個身體不要了,這身體一不要,什麼毛病都沒有了。身體我要它,要它我好多業障,它全都出毛病了;身體一不要,什麼事沒有,妙極了。我只要阿彌陀佛不要身體,諸位可以試試看,看看有沒有效果?但是要真幹,不能幹假的,幹假的你那個毛病去不掉,幹真的就去掉了。一定要相信,佛經上所說的,我覺得那是第一句話,最重要一句話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你相信這句話,你就知道,我們生生世世無論搞什麼,都是自作自受,爲什麼?自己心裏想的,與任何人都不相幹。我們老祖宗說的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這都是不得了的話,都是真言,都是大徹大悟,真正是法身菩薩以上的境界。一般人怎麼能說得出來!我們今天唯有真正相信,我們就得受用,真正接受老祖宗的教誨。
老祖宗惠予我們真實智慧、真實之利,他今天送給我們,我們不接受。這個送東西不接受,尤其是長輩,佛菩薩送給我們不接受,這是什麼?大不孝。中國《禮記》裏面講的,「長者賜,不敢辭」,佛菩薩是長者,他送給我們的,我們不敢推辭,要接受,歡歡喜喜接受,謝謝就好了。推辭是什麼?推辭是同輩,同輩客氣、謙虛;他高我一輩就不可以,那就是什麼?那無禮,失禮了。地位高的人、德行高的人、年歲大的人,長輩,給你東西你要推辭,這成什麼話?在從前皇帝賜給你東西,推辭要殺頭的,他不饒你。所以這個世出世間法都要懂得。你看這第二個意思說得非常好,就是以佛號爲德本,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諸佛德本,我們在這裏修,修成佛的德本。這一段講得確實是好!
下面一段這是得忍,「聞名得忍」,『一二叁忍』,「忍者,安忍。《魏譯》雲,第一,第二,第叁法忍」。什麼是法忍?「法爲所證之理」。這一切法的道理,我們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「心安于法爲忍」,也就是心住在法的理上,理明白了。《大乘義章》第九卷說,「慧心安法,名之爲忍」,這個心是智慧,智慧就是明了的意思,對于這一切法的真相,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心安在這個道理上。一切法,佛告訴我們「相有理無」,事相我們看到是有,這個有叫幻有,它有現象,不能說它沒有;可是體它沒有,它沒有自體。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法不離緣,緣生緣聚法就有、就生了,緣散了,法就滅了,相就滅了,所有現象全離不開緣。緣我們今天講條件,很多條件聚合的現象才成就。我們住的房子,房子本來沒有,設計畫圖,收集這些建築材料,再由人工按照圖像統統搞好,房子成了,緣生的。我們身體也是,父母是緣,自己是個靈體,父母跟你有緣,你找到了,依靠父精母血慢慢在子宮裏頭就長成了,緣生就有。緣滅了?滅了就沒有了。你看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緣生緣滅。
所以佛講了一句總結的話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這就說明一切現象你可以受用,你不能控製,你不能執著,你不能占有。如果有這個念頭,錯了,那叫什麼?那造業。造業也是緣,又會感到一個結果,不善的果。一個人能在這個世間一生當中隨緣,隨緣得真自在,對于一切緣不執著、不分別、沒有占有、沒有控製,也用不著自己去分配,一切隨其自然,這是最殊勝的,與大自然完全相應,這種生活就是菩薩的生活,菩薩隨緣而不攀緣。攀緣裏頭就是控製它、占有它、支配它,這都是攀緣,菩薩不幹攀緣的事情。菩薩在世間選擇的行業都是教學,非常自在,自行化他,教學相長,提升自己的靈性,幫助別人開悟。這個工作無量功德,菩薩完全了解,心就定在這上,這叫忍。
「此上法忍,諸家之說不一,有深淺之別」。佛經上說的很多法忍,可是曆代祖師在講解、在批注裏面,說法不完全相同,意思有淺深、廣狹。「例如《仁王經》明五忍」,《仁王經》講五種忍,第一個是「伏忍」,地前叁賢但能伏惑,地前菩薩。這個地方有一點參考數據,從《叁藏法數》來的,「《仁王經》所說五忍之第一」,就是伏忍,「地前叁賢之人」,地是十地,十地之前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這叫叁賢。叁賢之人「未得無漏智」,這個地前我們就曉得,它是別教,它不是圓教,圓教初住菩薩就得無漏智,它這裏沒有得,這是別教。所以別教初地斷證的功夫等于圓教初住。「不能斷煩惱」,他見思煩惱斷了,塵沙、無明沒斷。「但以有漏之勝智」,他有智慧,這個智慧是什麼?我們常講的悟有證悟、有解悟,證悟那是地上菩薩,叁賢是解悟,像我們現在學經教很多,搞了這幾十年,很多東西我們都懂,我們也能夠講得出來,解悟不是證悟。證悟煩惱斷了,解悟煩惱沒斷,它說得沒錯,所以這叁賢菩薩沒有說錯,沒有證得。有漏勝智「製伏煩惱,而不使起之位」,就是這個地位,所以這功夫並不深。
我們知道四聖法界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無明煩惱都沒斷,但是他們是聖人。爲什麼?他們所修、所學的,你從外表來看跟諸佛如來幾乎沒有兩樣,我們看到以爲是真佛。天臺大師講六即佛,稱十法界裏面的佛叫相似即佛,那相似,很像不是真的。真佛跟相似佛差別在哪裏?差別在用心。因爲四聖法界裏面的佛他還是用阿賴耶,跟我們一樣,我們也用阿賴耶,他也用阿賴耶,但是人家用得正,我們用偏、用邪了。他爲什麼能正?他完全依照佛所教的去做,這就正了,所以你看他很像佛,佛知佛見很像,他不是真的。他那一品無明要斷了就是真的,無明煩惱掉了他就不住十法界,十法界就沒有了。所以十法界還是一場夢,無明一斷,十法界就夢醒了。
由此可知,四聖法界是無明成就的,六道輪回是見思煩惱成就的,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無始無明習氣成就的,自性清淨心裏這些東西全沒有。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沒有說諸佛實報莊嚴土除外,沒講,那就都包括在裏頭,諸佛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的。我們把這個現象的根源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這不是我們證得的,這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,我們是記問之學,不是自己開悟的。如果是地上菩薩就不一樣,那是他自己證得的,那個完全不同,他得受用。我們這個雖然知道,殊勝的受用沒得到,小受用得到一點,小受用看得淡一點、看得輕一點,不那麼計較、不那麼執著。但是執著沒有斷,只是輕了,執著輕了,執著輕煩惱就輕,換句話說,智慧就多了一點,煩惱輕,智慧就增長。這是第一個伏忍,所以能夠把煩惱伏住沒斷,這是五忍第一個。
第二個「信忍」,五忍向上提升,他真正相信。換句話說,伏忍大概有百分之七、八十相信,還有百分之二、叁十懷疑,拖泥帶水,清淨心沒現出來。比我們一般凡夫清淨,比六道衆生清淨,比那些證果的法身大士就差很遠,那就不清淨。信心是初、二、叁地,它這個地方是講地,在圓教就是初、二、叁住,真的見性了,雖然見性,無明破了,無明的習氣很重,所以他得的信是真信,不是假信。爲什麼?無明破了,這個信是真的,他用的是真心,不是妄心,他已經轉阿賴耶爲大圓鏡智,轉八識成四智。所以這個信叫信忍,忍有定的意思,心定在這個信上,他真相信,他真不會改變。
再向上提升「順忍」,順,他能隨順,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。所以我們今天不能隨順,這是平常事,正常現象,爲什麼?真能恒順衆生,你已經是四、五、六地的菩薩,不是凡人,你超過十法界,十法界裏的人還做不到。所以他能夠恒順衆生,能夠順菩提道。菩提道我們今天所講的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他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能順著這個,不會違背,這是大菩薩。第四「無生法忍」,是七地、八地、九地,什麼是無生法?知道一切法不生,知道一切法不滅,知道一切法空寂,他真知道。所以在一切法裏面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心定在這個地方。它也有叁品,七地是下品,八地是中品,九地是上品。把菩薩的階位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