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一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一九一集)  2012/2/14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19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五百二十頁倒數第叁行,從當中下面《仁王經》這裏看起:

  「例如《仁王經》明五忍」,第一個「伏忍」,第二「信忍」。伏忍,地前叁賢,但能伏惑,煩惱習氣沒有斷,但是可以伏住,讓它不起作用,這是我們常常所說的四聖法界。信忍是超越十法界,別教初、二、叁地的菩薩,圓教是初住、二住、叁住,「得無漏信」,無漏就是破了無明,才叫無漏。初住菩薩無明破了,離開十法界,十法界就沒有了,他往生到實報莊嚴土。初住,發心住,叫初發菩提心,發心住,這才叫真信。《大乘起信論》裏面講的信,跟這個等級是相齊的,都是講的華嚴圓教初住以上,初住、二住、叁住,這是信忍。再上去「順忍」,普賢菩薩所說的「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」,這是順忍,這是四地、五地、六地,《華嚴經》上就是四住、五住、六住,十住裏面這叁住,「趣向無生」。無生是下面,下面是無生法忍,無生法忍是七地、八地、九地,「諸念不生」。實際上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別教初地、圓教初住已經斷了,那爲什麼這個地方還是講諸念不生?習氣還在,這是帶著習氣離開了十法界,十法界沒有了。所以在實報莊嚴土,十住是前面這一個階段,要到七地、八地、九地,起心動念的習氣才真正斷了,習氣斷了,諸念不生。最後的是「寂滅忍」,寂滅忍是十地、等覺、妙覺。十地就是十住,等覺就是初行,妙覺就是二行位的菩薩,在圓教二行位的菩薩,這寂滅忍,惑盡性寂,在這個時候習氣愈來愈薄了,但是還有很微細的習氣。上面還有很多階級,你看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這是圓教。到圓教的等覺、妙覺,才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,才是真正妙覺如來,圓滿的回歸自性。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的。

  「《仁王經私記》雲」,這也是批注,《仁王經》的批注。「初地、二地、叁地得無漏信,名信忍。四、五、六地趣向無生,名順忍。七、八、九地,諸念不生,名無生忍」。跟我們前面所說的完全一樣。「十地、妙覺,得菩提果,名寂滅忍。古注經家中,有認爲伏忍,信忍,順忍,即本經之叁忍者;甚至有以最初伏忍之上中下叁位,爲本經之叁忍者」。這個說法相差的距離很大。「蓋皆不許他方菩薩聞佛名號,應時即得一忍,二忍,乃至無生法忍也」。這是古大德講經、注經他們有這些差別,因爲末後的五願是阿彌陀佛爲他方世界的菩薩所發的,不是到極樂世界的,到極樂世界問題全都沒有了,這是加持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們,這條件是菩薩,不是普通人。菩薩聞名,菩薩學習這部經論,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,跟極樂世界不一樣,極樂世界的利益比我們就真實得太多了。總結彌陀的意思,還是勸勉十方菩薩念佛往生淨土,意思還是在這個地方,我們能夠體會得到。但是這裏頭講到,第叁忍是無生法忍,這是個標准,「但據經文,此叁忍中,包括無生法忍,實無可疑」,這一句真正標准給我們說出來了。

  「《魏譯》第叁十四願曰:設我得佛,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,聞我名字,不得菩薩無生法忍,諸深總持者,不取正覺」,這裏有無生法忍。「《宋譯》文:聞我名者,應時即得初忍、二忍,乃至無生法忍」。這個經文句子很活潑。「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可見願文中之第叁法忍,決定是無生法忍也。又據《論注》」,昙鸾法師的《論注》,「即見彼佛,未證淨心菩薩(指初地至七地),畢竟得證平等法身」。昙鸾在中國南北朝的時代,佛門這些大德尊稱他爲神鸾,他應該是淨宗一代祖師,但是祖師沒有把他列上。他好像在善導的前面,古大德把善導選爲二祖,把神鸾疏忽掉了。這是一位大德,他的話我們可以相信。

  這下面念老有個批注,「平等法身者,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薩也」。依據昙鸾法師的這個注子,那就是說,無生法忍是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薩。我們這裏也有個參考數據,從《佛學大辭典》上查到的,就是「法性生身:二種菩薩身之一。此法性生身,經論之說,多謂是初地以上,或以爲八地以上,如往生論注」。昙鸾大師的批注是八地以上。「智度論七十四曰:菩薩有二種,一者生死肉身」,這是應化在世間他所得的身,「二者法性生身,得無生忍法。斷諸煩惱,舍是身後,得法性生身」。《往生論注》下卷說,「平等法身者,八地已上,法性生身菩薩也」。這一段念老節錄在這個批注上,集在這個地方。

  可見得這個生死肉身是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,衆生有感,佛來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。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,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了,《梵網經》上他告訴我們,他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,這一次,就是叁千年前這一次,是第八千次。由此可知,佛跟我們的緣非常之深,這第八千次來。來用應身,應身就是來投胎,示現八相成道。這個還是肉身,佛也是肉身,這個肉身有生有滅。所以佛在這個世間,那個時候世壽是一百歲,但是佛八十歲就走了。應該住世一百年的,爲什麼八十歲走了?佛說,最後二十年的福報留給一萬二千年,就是正法、像法、末法時期出家人,是供養他們的資糧,所以出家人享受的是釋迦牟尼佛這二十年的福報,佛慈悲到了極處!佛還有個身,法性生身,法性生身不生不滅。這個生死肉身滅了,法性生身就現前。法性生身住在哪裏?極樂世界好講,極樂世界是法性身、是法性土。極樂世界大家一定要注意到,只要生到極樂世界,凡聖同居土也是法性身。這個世界整個就是法性變現出來的,生到那邊人是法性身,居住的國土是法性土,所以他無量壽,他常住不滅。雖然是講有生滅,他那個生滅沒有分段生滅,變易生滅,變易生滅太長久太長久了!

  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的化緣盡了,示現滅度;阿彌陀佛一滅度,觀世音菩薩立刻就成佛了,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不會中斷的,時間都很長很長,無法計算。觀音菩薩將來入滅之後,大勢至菩薩接著又成佛,這個世界永遠有佛。有佛好!有佛天天在教我們,你每天聞法,你不會墮落,佛是天天在提醒你。同時,同學好,同參、同學都是等覺菩薩,都是諸上善人、補處菩薩,這些人修行的功夫差不多已經到成佛的邊緣,他來輔導我們、來幫助我們。由此可知,我們講修學的環境,遍法界虛空界,極樂世界是盡善盡美。到那裏去幹什麼?是去作佛去的,是真正落實四弘誓願裏面所說的「衆生無邊誓願度」,是爲這個而去的,爲了度一切衆生,先成就自己。彌陀的大願大行幫助我們一生成就,這是無比稀有的因緣。

  下面,「又曰: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,畢竟得平等口業。皆是聞佛名號,得證無生法忍之明證」。這是說不在極樂世界,像我們現在還沒去,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。我們過去這些年講經,講《華嚴經》,我們的背景全用華嚴叁聖,今天這個背景換了,江逸子居士繪畫的極樂世界變相圖,叫「極樂妙果圖」。爲什麼不設色?極樂世界的色沒有人能畫得出來,所以完全用白描。不設色是表法。這張畫畫得好!李老師當年在世,告訴他要畫一張極樂世界變相圖,畫一張地獄變相圖,他一直都沒動手。而是城隍來找我,我們家鄉的城隍。那個時候我住在新加坡,他附體來找我,說出我童年的一些事情,我自己能記得,六、七歲時候的事情,他能說得出來。這個事情,除了我母親沒有人知道,所以我相信他是真的。我問他來找我幹什麼?他希望我恢複城隍廟。我說這個我做不到,這是國家政策,我無能爲力。然後他就告訴我,他說閻王殿非常重要,城隍度衆生方法就是閻王殿。從前閻王殿城隍廟裏是泥塑的,塑出來、造出來的,造得真好。我記得我們家鄉的那個城隍廟,閻王殿是泥塑的,十殿是泥塑的。小時候每年城隍廟總會去幾次,母親去燒香就帶著我們小孩去看閻王殿,告訴我們,幹壞事你看就受這個果報。印象非常之深,我們動個念頭,要想做個壞事,馬上就想到閻王殿,就不敢了,真管用!所以他一提醒這個,我說是重要。

  正好新加坡居士林在修外面的牆,牆上它做浮雕,在福建惠安做的浮雕。我說那就把閻王殿,這十殿閻王做浮雕鑲在這個牆上好不好?我就跟他商量。他說這樣也好,那不如畫畫。我說畫畫更簡單,畫畫,江逸子老朋友。他這麼一提醒,我說畫畫那比做浮雕更簡單。他說畫畫,畫畫之後複印,希望全世界淨宗學會統統都收藏一張,每年拿出來展覽一、二次,這樣子會度很多人。我說這好,所以我就到臺灣去找江逸子,我就把城隍這個事情跟他說明,他一口就答應了,他說老師曾經講過要他畫。我說老師給你講的是因,這是緣,因緣成熟你得動手了。真沒有想到,一年就畫成功,你看五十米長,二十六公分,五十米長,這麼大的一張畫,一筆敗筆都沒有。所以我告訴他,你可別居功,這是城隍拿著你的手在畫的,拿著你的筆在畫的。他承認,這真是不可思議。這個畫完之後,也再畫一張極樂世界對比,你看一個作惡墮地獄,一個念佛到極樂世界。過了大概一年多,他天天在想,畫出這一張。這一張畫,畫的時候我看,我也很滿意,很難得。今天我們換這個背景,也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十方世界的衆生。這都是聞佛號,十方菩薩聞阿彌陀佛的佛號,得阿彌陀佛的加持,也都能得無生法忍。

  下面說,「無生法忍,略雲無生忍」,簡稱爲無生忍,無生忍就是無生法忍。什麼意思?「真智」,真實智慧。真實智慧不是我們世間人的聰明智慧,是從哪裏來的?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。換句話說,真實智慧不是學來的,我們所學來的都是外頭來的,真實智慧是真心裏頭本具的,我們把真心找回來,智慧就現前。真心,禅宗裏面講明心見性,那是真心。大乘經教裏頭常常有這麼一句經文,「真心離念」,什麼是真心?你沒有念頭的時候就是真心,有念頭的時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