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分成五忍,最後最高的「寂滅忍」,清淨寂滅,這個地位十地是下品,法雲地,等覺是中品,妙覺是上品,妙覺就是究竟圓滿成佛。《仁王經》上講的五忍菩薩。
《金剛經》上佛告訴我們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不忍就不能成就,世出世間法所謂小忍就小成就,大忍就大成就,不忍就沒成就。古人常說的「大器晚成」,爲什麼?他能忍,忍到自己真正成就再出來,那就是大成。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,七十歲之前沒人知道他,默默無聞,他在普陀山藏經樓,他是樓主就是管藏經的,這個工作他做了叁十年。叁十年待在藏經樓裏頭,現在講圖書管理員,他有機會讀經,他這個文言文的基礎好,道行也很高,那個經他讀了沒有障礙,他能讀得懂。所以叁十年當中,他就變成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,會歸淨土,這真實的功力。所以不發則已,這一發就驚人,七十歲被人家發現了。發現也是偶然的機會,當代有幾位學者到普陀山去遊玩,觀光旅遊,無意當中碰到。碰到,看這個老和尚的舉止穩重有德行,跟他談話有學問,愈談愈歡喜,就把這個老和尚的行誼寫出文章,在報紙雜志裏頭發表,大家就知道了。
印祖一生沒有講經說法,主要是他陝西的口音太重,沒人聽得懂,所以一生用文字弘法。十方的學者向他老人家請教問題,用書信來解答,編成一套《文鈔》,《印光大師文鈔》。這裏頭內容包羅萬象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在其中,主張一門深入老實念佛,給我們後人做了榜樣。提出建小道場,同修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,這個主張正符合現在國家政策。你在中國建小道場,二十個人同修,國家喜歡,歡迎你;你建個大道場,裏頭有幾百人、幾千人,它怕你造反,它怕你聚衆。印祖一百年前就看到了,他所說的符合現實國家政策、社會環境,你依照他的方法來學,這是現代佛學。我前天收到一個請帖,香港佛教會發給我的,他們要舉辦一個第叁屆佛教會議,裏面有七個議題,有一個議題講,現代佛教應該用什麼樣的形式。印光法師講的一點沒錯!那個建大道場,富麗堂皇的,那是什麼?那是觀光旅遊的,那不是修行的,真正修行的道場小茅蓬,不超過二十人。觀光旅遊是地方政府的事情,與我們學佛的人不相幹,那也是給國家帶來一筆收入。
我們去年去梵蒂岡訪問,我們完全了解,意大利這個國家經濟靠什麼?就靠觀光旅遊。羅馬是個古城,曆史上的古城,古迹完全都還在,保存著。前兩次,我去過叁次,前兩次還沒有恢複,很淩亂,第一次去看很淩亂,現在修理得整整齊齊,觀光旅遊的事業。所以真正修行的道場,不要建宮殿式的,茅蓬就好,爲什麼?人沒有貪心。建築富麗堂皇的宮殿,來出家,爲什麼出家?來這享福,爲這個出家。如果小茅蓬,你請他來他都不來,真正修行的人來,不是真正修行人,這太苦了我到這幹什麼?印光大師就叫我們要做苦行僧,這個有道理。
佛教將來在這個社會上走向,我們覺得最好的方式,就是衛星電視臺,這是佛教裏頭的道場,有一個電視臺就夠了。這個電視臺裏面所有的欄目都是經教,各宗各派都講經播出去,全世界人都看到,有一個就行了,不要搞很多。我們把佛門裏面這些財力集中起來做這樁事情不難,一個電視臺就能夠把全世界衆生教好。最重要的就是要如法修行,要深入經藏,希望出家人個個都像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,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錢,身心清淨,他就如法。希望在家真正學佛的同修,真正發心出來護持佛法,做道場裏面護持的工作。這是個學校,出家人是教員,上課教學,裏面的職員是在家居士,同心同德佛法就會興旺起來,所以這是好事。我們不但希望佛教做,我們希望所有宗教都能做。
上一次我到梵蒂岡,主要是勸教皇,把梵蒂岡建造成天主教的精神文化示範點,讓全世界到羅馬就能看到天主教的天堂,這個很有意思。它的道場面積不大,只有五十個英畝,合中國叁百畝,小城,居民也不多,不到一千人。一千人真正發心,把天主的精神都能夠落實到生活當中,就是人間的模範,好事情!羅馬城不大,完全是觀光旅遊的城市,我向他請教羅馬城有多少個教堂?他告訴我,四百多,好,那就是四百多個學校,每個學校都開課、都講學,我估計一年,羅馬就變成全世界天主教的文化中心,天主教文化示範城市,能夠帶動全世界每個宗教都向它學習。
宗教要回歸到教育,對這個世界、對社會做出真正的貢獻,化解沖突,促進安定和平。不要讓人以爲宗教都是迷信,宗教都在欺騙人民的,這錯了,要把宗教教育做好。現在全世界所有教育,普遍的都缺乏了倫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,這是世界上所有教育找不到的。佛教經典裏面全都有,每個宗教經典也都有,把這些教材找出來教導人民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這個對世界貢獻就大了,宗教有存在的價值,宗教還會更興旺。我爲這個才去的。因爲每次訪問我有這個經驗,談話的時間不一定很長,而且什麼?談話聽了之後他會忘記,年歲大了。教皇跟我同年,年歲大了,忘記,記不住,所以我都把它寫出來了。很難得,他也詳細看過了,他回了我的信,也很歡喜、也很贊歎,未必能落實。這個落實不容易,我相信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因爲這是什麼?這是人民紮根教育斷掉了,難就難在這個地方。
紮根教育那不是短時期能夠恢複的,我們中國古時候世世代代紮根教育,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從什麼時候學?從小孩出生到叁歲這一千天,把他根紮穩。所以小孩接受這個訓練,小孩都像大人一樣非常穩重;不像西方小朋友,西方活潑、很可愛。但是中國培訓出來的這小孩非常穩重,有定力、有智慧,一舉一動他有規矩,這從小養成。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說,「叁歲看八十」,叁歲培養成就的八十歲不變。心定他有智慧,他會有大成就,叫大器晚成,經幾十年的磨煉,最後成就了。
所以中國教育的目標,是成聖、成賢、成君子,這叁個學位,聖人好比現在的博士,賢人是碩士,君子是學士,叁個學位的名稱,叫聖賢教育。現在這個教育沒有了,所以社會動亂,動亂到現在這個現象,大家一籌莫展,不知道怎麼辦好。我遇到的人很多,很關懷,沒有辦法。只有把老祖宗東西找回來,社會就安定了;不把老祖宗東西找回來,你自己再想一套,太難了,你還沒有想好世界已經毀滅。老祖宗東西維系這個世界社會有千萬年的曆史,都沒有出毛病,可見得他那個東西有價值,不能輕視。
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0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