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科注》,我聽到有人告訴我,劉素雲居士每天聽十個小時,不容易,念佛十個小時。她已經有那麼深的根柢,現在還是繼續不斷,我們就能知道她將來會有什麼成就。續佛慧命,正法久住,要靠這些真幹的人,真幹他才能真講,他才能傳。
做如來的傳人、祖師的傳人,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真幹,我把我學得的東西全部都在生活上用上,你會愈學愈喜歡,法喜充滿。將來往生還用得著操心嗎?還用得著我們去想嗎?不需要了。什麼時候該往生,阿彌陀佛自己來接,我們不必求他。現在我們知道,我們起心動念阿彌陀佛全知道,我們跟阿彌陀佛的熱線從來沒中斷過。真能這樣,始能得生生不墮之益,這是講不求往生的人,他能夠如教修行,生生世世不墮叁惡道。「可見聞之一字,意兼信受,不僅是一經于耳也」。一經于耳,只能在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一個金剛種子,如果你聽了之後能懂得、能真幹,你就是不求往生極樂世界,也決定不墮叁惡道。
我們看末後這一段,「今願文之一二叁忍,實即本經《菩提道場第十五品》」裏面講的叁種忍。「一音響忍。二柔順忍。叁無生法忍」。由此我們也能夠體會到,「菩提道場品」就是第四十七願得叁種忍的成就,聞名得忍的成就。《無量壽經鈔》第五卷有個解釋,「一音響忍,由音響而悟解真理者」。這是由聽音聲,不一定是說法,禅宗裏頭這個例子很多。參禅的人,聽到風吹樹葉,開悟了,那是音響,聽到雨打芭蕉,開悟了。還有禅師,這《五燈會元》有記載,聽到女孩子唱歌,覺悟了。所以,每個人大徹大悟那個緣不一定,都是你心定在那個地方,將悟未悟那個時候,不知道什麼緣一觸,突然大悟。功行累積到開悟的邊緣,誰知道?覺悟的人知道。覺悟的人多半是老師,他老師知道,老師以善巧方便幫助你,教你一下開悟了。你說惠能大師,他的開悟也是到了邊緣,五祖忍和尚跟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。惠能大師不認識字,當然決定不需要用經本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他就豁然大悟。這一悟他就說出五句,這五句二十個字就是他的畢業報告、畢業論文,字不多!五祖認可,他就畢業了,衣缽就給他了。
他的五句話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」。何期自性是個問話,「沒有想到自性」,就這個意思。明心見性了,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清淨,從來沒有染汙過,縱然墮阿鼻地獄也沒染過,真心沒有染汙。「本不生滅」,沒有生滅,這法性,法性不生不滅。「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麼沒說,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說了。佛在《華嚴》上說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那本自具足什麼?就是具足如來智慧德相。第四句說「本無動搖」。這四句都是形容自性的樣子,我們聽了之後,就要知道,清淨心是真心,不生不滅是自己;既然本自具足,就不要向外求,向外求錯了;既然本無動搖,本無動搖是自性本定,這些妄想雜念就該放下了,搖搖晃晃是它們,我們自性真心沒有動搖過。後頭一句話,它起大作用,「能生萬法」。一切萬法皆是自性變現的,一切萬法不離自性,所以你見性之後,你就能控製萬法。這是現代科學家講的念力的秘密,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,真明白、清楚了它就起作用。所以,這是惠能大師由音響而開悟的,聽說法而開悟的。
第二個「柔順忍」,柔順忍是什麼?是定慧起作用了,柔順。「慧心柔軟」,慧心是真心,真心裏面充滿了智慧,對待一切衆生是柔軟,不是剛強。現在人說話很沖動,*氣味很重,我們在旁邊都感受到*氣味。這個*氣味不好,爲什麼? 那是戰爭的現象。要柔軟,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上也講到「柔和質直」,經上講的、祖師講的都一樣的。「能隨順真理」,惠能大師說的,清淨是真理,不生不滅是真理,本自具足是真理,那五句話是真理,我們能隨順。那五句話你要不記得,我們的經題上你要隨順,經題上講的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是修行總綱領。要常常想到清淨心,保持我的清淨,不受外頭汙染,不起貪瞋癡慢。內不起、不生煩惱,外不受幹擾,這就是功夫,修行,這就真修行。每天念多少部經,你看聽多少鍾點的講經,念多少佛,拜多少拜,那是方法。目的是什麼?目的教你隨順真理,不要隨順煩惱習氣。所以無論用哪一種方法,那個目標都是清淨平等覺就對了。這個清淨平等覺也不好記,還是用個最簡單的方法,把清淨平等覺全都包在裏頭了,是阿彌陀佛,這太妙了。我聽經用什麼聽?阿彌陀佛的心聽,我拜佛用阿彌陀佛的心拜,我念佛用阿彌陀佛的心念。我念彌陀,彌陀念我;我不念彌陀,彌陀就不念我了,這個意思重要!你念彌陀,彌陀就念你,你多念一聲,他也多念你一聲,你少念一聲,他也少念你一聲,你要不要念?少說話,多念佛,一定要多跟阿彌陀佛往來,跟這些世間人距離愈遠愈好,免得受他幹擾,重要,非常重要。
我昨天看一個同學給我一份資料,說美國現在有叁百多萬人在准備應付災難。過去人說災難,旁邊人都製止你,都批評你,現在沒有人批評,沒有人說了。這樁事情能避免得了嗎?災難能避免得了嗎?避免不了。我們曉得避免不了就不要避,不要避免。怎樣是真正避免?連科學家都告訴我們,第一個教給我們「棄惡揚善」,就是佛法講的斷惡修善;第二個教我們「改邪歸正」;第叁個教給我們「端正心念」。這個心念,最好的心念,世出世間第一好的心念就是阿彌陀佛,我們能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是不是真的?真的、假的是在你的信心,你有堅定的信心就是真的,你半信半疑就是假的。我們要明理,學佛學了這麼多年,道理都搞不清楚,叫白學了。
這些年來,像這一類的信息我們遇到很多,大多數教導我們的,要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這個災難,他提出叁個條件。第一個條件素食,我們做到了。第二個條件愛心,這個可能有很多人還做不到,能夠平等的愛一切衆生。第叁個條件是穩重,就是不驚不怖,就是災難來了,一點恐懼都沒有,你會很平安的度過。那我們也能夠理解,說災難當中會死很多人,怎麼死的?嚇死的,這是真的。你不驚不怖就沒事,你沒有被它嚇倒,你就戰勝了,你就克服了。說得都很有道理,因爲人在不驚不怖,他有智慧,他知道該怎麼做法。人一慌一亂,那個麻煩就大了,他不知道怎麼好,那就真的被嚇到了。所以要隨順真理。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,五戒、十善真理,六度、普賢十願真理,信願持名念佛是真理當中第一條真理。你能把握著真管用,天天能夠受用那是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。
第叁個「無生法忍,證無生之實性,而離諸相者。是悟道之至極也」。無生法忍真正知道一切法不生,一切法的本體就是實性,實是真實,性是自性,或說之法性,這是真的。所有一切相是虛妄的。離是什麼?不分別、不執著就叫離。相的離不是真的把它離開,是心裏頭不執著它、不分別它。再說得明顯一點,沒有控製的念頭,沒有占有的念頭,這就離了。你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悟的心統統恢複了,這是悟道之至極,極是到頂端的方法。「此叁忍當于第十五品中詳論之」,到後面第十五品會講到。
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