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實相,他看到真相了,二邊都不執著。這是十回向位。「十回向者,救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」,沒有著相,「不壞回向、等一切佛回向、至一切處回向」。菩薩所修的,他們統統都修了。回向是回自己修行的功德向叁個方向,向菩提、向衆生、向實際,通常這個回向,回向叁處。菩提是智慧,我所修習的我不求別的,我只求智慧,不求世間名聞利養,我不爲這個修,我爲智慧。第二,我爲衆生,我不爲自己。第叁個,我回向實際,實際就是見性;通俗的講我只求明心見性,我不求其它的,這就對了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最後「普皆回向」就說這叁點,回向菩提、回向衆生、回向實際。
第四個「聖種性」,聖種性這是十地了,「謂前諸位皆名賢位」,叁賢,「十地菩薩由修中道妙觀,破無明惑,證入聖地,故名聖種性」。這個聖地就是淨土裏面講的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土裏面的人,都是明心見性的人、都是大徹大悟的人。他們生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跟十法界不一樣,十法界沒有離開阿賴耶。十法界的相分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是阿賴耶的相分,十法界裏面的念頭是阿賴耶的見分,沒離開阿賴耶。換句話說,阿賴耶所變的叫法相身、法相土,叫法相,還在著相,相沒放下。相放下之後,那個身就不是這個現相,完全從自性裏頭變現出來的,就是經上所說的心現,「唯心所現」,他沒有識,十法界裏還要加一個「唯識所變」。十法界的是兩重,實報土裏頭只有一重,只有心現,沒有識變,所以它是法性身,它是法性土。性是什麼?前面講,性是不變的,所以那個世界的人壽命長久,相貌不變,都是年輕,沒有一個老的,活到叁個阿僧祇劫還是年輕,不老。所以他性跟相就看出來了。十法界裏面有衰老,就是有生有滅,一真法界裏頭沒有生滅。他是變化的。進入到這個境界是化身,而化的那個身,不是小孩慢慢長大,沒有,化的身跟阿彌陀佛的身一樣,一模一樣,都是化身。
其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身就跟阿彌陀佛身一樣,同居土也一樣,方便土也一樣。那是什麼?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。如果不是佛力加持,那不一樣,佛力加持,統統是一樣的。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,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統統是以阿彌陀佛爲標准,到極樂世界相貌相同、智能相同、神通相同、道力相同,沒有一樣不相同,你到哪裏去找?你找不到!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就這一家,你能碰上你說你該多幸運、多難得!你這次要錯過了那叫真錯了。什麼錯都不是真錯,這個錯了你真錯了。決定不能錯過!
所以第四叫聖種性,這真的成聖人了。成聖人的標准是什麼?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別教初地以上。別教的十地等于圓教的十住,歡喜地等于初住,離垢地等于二住。所以,登地才是真正的聖人,聖種性。
第五「等覺性,謂望後妙覺,猶有一等,勝前諸位,得稱爲覺,是名等覺性」。等覺性在圓教是初行位的菩薩,妙覺位是二行菩薩,別教。他不是究竟圓滿,他後面還有很多階級。十行他只前面二行,叁行以後有八個位次,再有十回向、十地,二十八個位次,再加上等覺、妙覺,叁十個位次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後頭還有叁十級。這就別教跟圓教的差別。這些常識我們知道,但是在淨宗,所有的階級統統融入一句佛號,這一法句,所有菩薩階級全在這句佛號裏頭,這無比的殊勝。
《璎珞經》的六種性裏頭第四種,十地菩薩,「于此性中發四十八願」。這是說明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佛所,悟無生法忍,他的身分在圓教就是初住,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。這個佛的位次,天臺大師稱他爲「分證即佛」,他是真佛,跟十法界裏面的佛不一樣。十法界的佛沒見性,所以天臺六即佛當中稱他作「相似即佛」,十法界的佛是相似佛。實報莊嚴土四十一個位次都叫分證,他沒有圓滿,他成佛了,他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爲什麼沒有圓滿?無始無明習氣沒斷。無始無明斷了,習氣沒斷,帶著習氣那就不是真正圓滿。等覺才能夠把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盡,斷盡,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。等覺菩薩提升到妙覺,妙覺才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,他不住在實報土,他住在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自性。所有一切都融入常寂光,常寂光是真正究竟圓滿。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常寂光。
所以阿彌陀佛在哪裏?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。我們的身、我們的心沒有離開常寂光,我們的身心跟常寂光都融成一體,我們自己不知道。所以中峰禅師《系念法事》裏頭所說的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;此方即是淨土,淨土即是此方」,那是什麼?互融互入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祖師這些話是真實語,不是比喻,是確確實實的事相,叫諸法實相,只是我們沒入那個境界,自己不曉得。但是事實真相是真相,不管你曉得不曉得,它都是一樣的,確實是平等的。在這個境界裏頭,你想想看,你有什麼災難?沒有!菩薩看災難像看什麼?看放煙火,不是真的。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衆生業力變現的。完全看到你迷惑顛倒,造業受報,都看這些把戲,沒有一個是真的。所以菩薩對一切衆生,知道是一體,知道互融互即,即就是入的意思。
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確實一體,這個關系多密切。不是一家人,一家人不是一體,是一體!一體是什麼?像我們身上這麼多細胞。身上有多少細胞?科學家告訴我們是五百兆,一個人身體上的細胞有五百兆,五百兆一體。如果細胞再分析,分成原子、電子那就更多了,不曉得有多少,是一體。所以每個基本粒子都是自己。這是有相的,物質現象,還有信息,不是物質現象,更微妙了!這什麼東西變現的?全是自性的本能,自性本有。近代的科學家承認我們老祖宗有智慧,不是我們現在聰明智慧,有這麼多的發明,比他們高明,他說其實我們比不上他。爲什麼?他們有種本能,高智慧,我們不知道的他們全曉得。過去總認爲上古時候他們沒有開化,他們都是野蠻人,他們沒有知識。現在話轉過來了,他們有很多本能比我們高。你看世界上很多古老族群裏頭留下來的預言,千萬年之後能兌現。他有這種能力,這我們現在趕不上,好像他們什麼都知道。佛爲什麼有這麼大能力?你看經上所說的,這些事實真相現在科學家都證實了。
佛經裏頭找不到迷信,佛沒有說宇宙是神造的,沒說。佛承認宇宙之間有神,神很多;有天,天也很多,確實有天帝、有天王,統統承認。但是宇宙從哪來的?佛是講從心想生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誰的心想?自己的心想,不是別人的。我的心想是我的宇宙,你的心想是你的宇宙,現在我的宇宙跟你的宇宙融合在一起,所以我們互相能看見。統統都是互融互入,如果沒有互融互入,那當中就有障礙。它沒有障礙,所有的障礙都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這個障礙怎麼發生的?佛說業障,業是障礙;知障,知是障礙,無知就沒障礙,有知就有障礙。知是所知障,業是煩惱障,把障礙分成兩大類,煩惱障、所知障都從迷惑産生的,覺悟了就沒有了。
昙鸾法師的意思是說,法藏菩薩當年發四十八願,在五劫修行,那個五劫修行就是考察,我們現在講是考察、學習,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完成了四十八願。他那個時候什麼地位?就是別教初地,圓教初住,是這個地位,這不是普通人。這是什麼?法身大士,他是這樣的地位。所以他的發心「遠超地前之說」,這個說法是可以相信的。「複以法藏菩薩大願,不但超過叁乘,且超踰諸佛願」,這個超踰諸佛願是怎麼回事情?就是他的願不是自己發的。我們就明白了,他的願是在考察當中發的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,這就超過了。諸佛發願沒有經過這樣考察,頂多看一個世界,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所發願的,他是所有諸佛剎土全看過了,這個真的是稀有。哪一尊佛去到一切諸佛剎土去考察去?沒聽說過,只有他一個。到一切諸佛剎土去參觀、去旅遊、去考察,這一點就很難得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四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