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要了,那個良心想不要丟不掉。所以佛法只講迷悟,你自己迷失了真心變成凡夫,你要是覺悟把妄心放下,真心就現前,那就叫佛,凡聖差別就在此地。現在一個造五逆十惡、毀謗佛法的人,他知道錯了,他真的回頭,那就得度了。阿彌陀佛決定沒有計較,決定沒有歧視,不但阿彌陀佛,極樂世界上所有往生的人,那個心量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大,真的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
世間有沒有惡人?沒有。大乘教裏頭確實沒有善惡,只有迷悟,你迷了,佛幫助你,幫助你覺悟,這叫佛教。教的是什麼?幫助你覺悟、幫助你回頭、幫助你成佛。這樁事情,做得最圓滿的、最成功的就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。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,這一本是最詳細的、最圓滿的,我們看完之後就知道極樂世界是個學校。因爲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,一個是老師阿彌陀佛,一個是學生菩薩,凡是往生的統統是菩薩。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有造物主,如果要有,這個太重要了,這一定要說。極樂世界怎麼來的?你看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真實智慧、真實慈悲、真實修行功德之所成就,它不是憑空來的,阿彌陀佛怎麼成就的都講得詳詳細細。這個世界裏頭沒有國王,阿彌陀佛不是上帝,這裏頭沒有大臣,這裏頭沒有士農工商,純粹是個學校,不是普通社會,阿彌陀佛每天講經教學,從來沒有休息。
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每天不知道有多少,那是從十方世界去的。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給阿彌陀佛做宣傳,都勸導他自己教化的衆生,難教的、他教不會的全部送到極樂世界去,阿彌陀佛照單全收,上面從等覺菩薩,下面到無間地獄衆生,統統收。這個你要了解,了解之後你對極樂世界會生歡喜心,真不平常。我們要懂得每天從極樂世界畢業的、出去的有多少!天天有進來的,有出去的,出去了都作佛,不是作菩薩,統成佛才會離開,最好的佛學院!我們到那裏是去念書的,不是幹別的,真是名符其實的佛教大學,彌陀佛教大學,極樂佛教大學,一定搞清楚、搞明白我們去幹什麼的。所以法藏的大願,不但超過叁乘,還超踰諸佛願也,一切諸佛因地上發願,沒有像彌陀發這種願,沒聽說過。經雲,這是本經所說的,法藏發願之初他就說,「我立是願,都勝無數諸佛國者」,說過這一句話。
「《後出偈經》雲:發願踰諸佛,誓二十四章」。這都是經本裏頭有說明,有依據可以做參考的,說明他這個話真是他有這個說法,他發願超踰諸佛。誓二十四章,五種原譯本裏面,講阿彌陀佛發願這個數字不相等,五種本子有兩種二十四,有兩種四十八。我們通常四十八都講慣了,概念上都是四十八。四十八是康僧铠本子裏頭的四十八願,這個本子在中國流通最廣,翻得比較好,所以古大德學習講解、注疏都是依這個本子,其它的本子沒有人做批注。在日本也一樣,日本依康僧铠本子做批注的好像有叁十多種,比我們中國多,中國只有兩種。中國人對于《彌陀經》批注的本子多,種類多,《無量壽經》少。還有一個是宋譯的,最後的一個譯本是叁十六願,所以有二十四願,有叁十六願,有四十八願,有叁種。古人說根據這些說法判斷,釋迦牟尼佛在世《無量壽經》不是一次講的,一次講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誤,這個意思就說至少佛講過叁次,才會有這個現象。這個本子在中國從漢到宋一共有十二個譯本,失傳了七種,那失傳七種我們沒有看到,可能還有別的就不知道了,根據這個五種判斷至少是叁次以上,這就很特殊。因爲佛一生講經,沒有講過第二遍的,唯獨這個經多次宣講,那就是非常重要。在一般大經裏附帶講到的,那就有一百多種將近二百種,常常勸導大家念佛求生淨土。這個法門要不好、不殊勝,佛不會說,這法門太殊勝。
「經中成就文曰:微妙奇麗」,這是贊歎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微妙奇麗,「清淨莊嚴,超踰十方一切世界」,這是從依報上說的,居住學習環境上說的。「阿彌陀佛,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這從正報上說,老師難得!「可見法藏菩薩超世之願,亦超踰諸佛之願」,確確實實是超越諸佛,諸佛在因地發願沒有想起來。他也不是想的,他是去考察、去觀光,到處看來的,不是自己在家裏想出來的,不是的。諸佛修行就沒有到一切諸佛世界去參觀、去訪問、去考察,少了這一節。
「極樂世界,無量清淨莊嚴,全顯當人自性」,這一句話可是非常重要,真正的原因。那些殊勝莊嚴從哪裏來的?自性變現的。誰的自性?自己的。一定要知道,我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的自性,是一個性。他自性裏面變現的那種清淨莊嚴,我們自性全有,我們到極樂世界借著他的自性,把自己自性裏面的智慧德相都顯出來了。他的心像一盞蠟燭點燃的,我們的心也是像一盞蠟燭,沒點燃,藉他的光點燃了,他沒有損失,我們也沒有多余,多一點,是一不是二。所以自性彌陀是真的,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的,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自性變現的,唯心淨土。自性是自己的性,唯心是自己的心,沒有離開自己的心性。
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,這兩句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我們自己千萬不要把這兩句話當作比喻,那就錯了,實話。如果我們再能把它引申,慢慢的你就能發現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依正莊嚴,全離不開我們自己自性,心現識變,這個地球心現識變的,地球上芸芸衆生心現識變的。識變的,你怎麼不認識我,你怎麼找我麻煩,應該都和睦相處?沒錯。我再問同學,你們有沒有做過夢?我想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,夢裏頭還夢到很多人,有很多對你好的,有很多找麻煩的,那怎麼回事情?那些是阿賴耶識裏面習氣種子,在你迷睡當中,你控製不住它起現行,這夢境之由來。爲什麼你阿賴耶裏面那些種子,善跟惡要打架,它不能和睦相處?它要覺悟就和睦相處,它不覺悟就出麻煩。
爲什麼所有這些衆生,五逆十惡,毀謗佛法,到極樂世界都變乖了,都變好了,什麼原因?我們老祖宗說的,「建國君民,教學爲先」,阿彌陀佛天天教。你在極樂世界想不聽課、想逃學,你沒地方逃,爲什麼?它六塵說法,無論到哪裏統統都在說法,樹也說法、水也說法、鳥也說法,它什麼都說法,你能逃得掉嗎?不願意到講堂,到樹林底下,樹林底下所有樹木都給你說法,所以妙極了!這是什麼?這是科學,高等科學,我們現在科學家做不到。如何能叫風吹樹葉,聽起來是說法的聲音,流水是說法的聲音,鳥叫是說法的聲音,它全說法,你沒地方躲。
極樂世界沒有日夜,沒有晚上,它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,每個人身上放光,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放光,它不需要日月,不需要燈火,人身是法性身,居住的世界是法性土。所以講法性我們前面讀過,性是什麼意思?性是不變的意思。就是人你生到極樂世界是化生,他不是胎生,不是說從小孩慢慢長大,不是的。一到那個地方,身體就跟阿彌陀佛一樣,像一個模子做出來的一樣,裏面沒有男女,都是一樣的身,這都是阿彌陀佛觀察十方世界得來的。人的身相,凡夫的身相業力變的;到極樂世界業力沒有了,彌陀一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那個身相就跟佛一樣永遠不變,壽命長遠,他沒有老,就是生老病死沒有。我們這個世間有求不得、有怨憎會、有愛別離,那個地方全都沒有,五陰熾盛,這是法相裏頭才有,法性裏頭沒有五陰熾盛。這個世界是美好到了極處,四土平等;十方世界沒有一個世界是四土平等的,同居土、方便土、實報土跟常寂光土,沒有平等的。極樂世界四土平等,所以一生一切生,這是真正稀有。
尤其常寂光非常非常不可思議,科學家現在發現有一點點類似像常寂光的,他們叫做什麼?零點能量點,有一點常寂光的味道,零點能量點。零什麼都沒有,但是常寂光雖然什麼現象都沒有,能現一切現象,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怎麼現?不是自己現,自己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現是隨著衆生,衆生起什麼念跟著他現。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,衆生心是感,佛是應,感的人有念頭,應的人沒念頭,沒念頭能應,這個很妙!這樁事情在最近,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實驗,我們看到了,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在東京兩次參觀他的實驗室,他給我做詳細報告,水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,我們的念頭它懂得。
實驗的是小瓶,那個瓶大概粗細就像一支筆一樣,這樣粗細長長的,裏面裝著水,我們對著它給它信息:我愛你,我喜歡你。給它這樣信息,重複說個幾遍,然後把它放在冰箱裏面讓它結冰,冰箱的溫度是攝氏零下五度,它就結成雪花。取出來之後在顯微鏡裏面去看,顯微鏡不是高倍的,他的儀器很簡陋,二百五十倍,二百五十倍你就能看到雪花,好的意念雪花非常美,用照相機把它照出來;不善的念頭,討厭你,不喜歡你,那圖案就很難看。這就說明什麼?我們感是有念的,水是應,應沒有意念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動念它就應。這個在實驗當中證明衆生有感,佛菩薩有應。叁賢位的菩薩,他那個應帶著有起心動念;叁賢位以上的,我們講別教,像這個經上所說的地上菩薩,初地以上的沒有起心動念。這些人禅宗裏面所謂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他六根在任何境界裏頭都不會起心動念,當然更不可能有分別執著。他六根起作用反應的是智慧、是真相,惠予衆生真實之利,他是用覺在觀。我們凡夫是用妄想,沒離開妄想。
所以這個地方這一句,極樂世界無量清淨莊嚴,全顯當人自性,這個自性覺。我們今天這個地球的世界,你每天在這裏看的,也是全顯當人自性迷,沒有兩樣。這些理事真搞清楚,那就曉得什麼?整個宇宙跟我們不能離開,全是自性現的。所以要調整什麼?調整自性、調整念頭,這就是現代科學家提出來,「以心控物」。因爲物質現象是念頭變現出來的,我們念頭改了,物質現象就會起變化。我們念頭清淨,經上講的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沒有染汙,平等沒有高下,覺悟一點都不迷惑,應對第一個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