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九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?真能做到,這一點都不假。事實的真相,今天科學家說得很多,科學報告值得一看。所以正念是善護助。

  下面比喻著铠入城,铠是铠甲,古時候戰爭的時候,士兵披著铠甲保護自己的身體,此地舉這個意思。「忍定能爲之」,要修忍辱,要有定功,不被外面環境影響,你的正念才保得住,否則你保不住。現在科學技術進步,科技的産品日新月異,這是一個很大的誘惑,你辛辛苦苦賺的錢都被這個誘惑奪去了。這是自己什麼?自己沒有定力,不能忍。外國人主張消費,這就是誘惑。中國人主張節儉,每個人一件衣服穿上十年、二十年,服裝店就關門了;一個車好好的去用,也可以用十幾二十年,汽車工廠也關門了。不必看到新産品一出來,趕緊要換了,不換趕不上時代,那你就可苦了。時代不苦,你就跟著它受苦。所以節儉是美德,節儉的人有福,真正學佛人念佛人生活非常簡單。

  早年我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,那個時候老師七十歲,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,我叁十一歲。這個老人一天吃一餐飯,住一個小房子,臺灣叫十五坪,一坪是叁百六十尺,很小的一個小房子,一個小佛堂、小客廳,一個房間、廚房,很簡單。他老人家在那裏住了幾十年,一個人自己照顧自己,中午那一餐飯自己燒。我認識他的時候,那時候火炭的爐子沒有了,用煤油爐子,就很方便了,用煤油爐,沒有電氣設備。一餐飯,從開始生火,到統統洗幹淨,給諸位說,半個小時,他一餐飯就圓滿了。真簡單!衣服,他出門一套中山裝,幾十年就那一件衣服。裏面的內衣不知道,我們不曉得,老人家往生之後,再看他的遺物,裏面的內衣都是自己補丁的,補了再補,襪子也是的。我們看到很感動,都流淚,這麼節儉。他不是沒有錢,一個月收入很可觀,每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,六十塊錢相當美金一塊多一點。他的錢都拿去做慈善事業,都去布施了,都去幫助別人。人家送他有衣服,常常有人送他衣服,轉手就送給別人,看看哪個人缺少衣服的給他。我還得到了一份冬天穿的毛衣毛褲,別人送給他的,他轉手就給我了。我都不知道他穿自己補丁的衣服,不曉得。真正修行,真正節儉,絕不受外面物質的誘惑,自己就真的能忍,真有定功。

  「淨慧則是般若。精進一度」,淨慧是般若,清淨智慧。精進一度「總通五故」,精進,布施要精進,持戒要精進,忍辱要精進,禅定要精進,般若要精進,樣樣都要精進。精是純而不雜叫精,進是進步。換句話說,世出世間一切法,一定要懂得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個個都成了第一,嫉妒障礙就沒有了,人人成第一了,人人成聖賢,人人成佛菩薩。我們學佛,你喜歡哪一部經論,你一生專攻它,那個成就就不可思議。一生專攻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你天天學它,依教奉行,十年之後,你就是無量壽佛,活佛出現在世間,這還得了!你一生專攻《阿彌陀經》,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;專攻《普門品》的,那個人就是活觀世音菩薩。不難!難在你沒有定、你沒有忍,你要門門都想學,錯了,你把你的精神時間全都分散了,一生一無所成。搞一樣你就成功了,而且一樣通了,所有的法全通了。

  我們看中國曆代古聖先賢,中國人稱爲聖賢君子,哪個朝代沒有?愈是盛世,聖賢君子愈多,他們造成的。那些人怎麼學成的?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就這麼簡單。現在這個世間這種人沒有了,爲什麼?他學得太多了,學得太雜了,從幼兒園就學得很複雜,好多門功課,累死了。所以現在人不能做,從小就那麼辛苦,我看到小孩那麼多功課,還敢到人間來投胎嗎?太辛苦了。我這一代,這跟你們應該是隔二、叁代了,中國人叁十年叫一世。我們在童年的時候,念書就是一本書,沒有念兩本的。兩本的時候大人就講了,你怎麼會能夠念兩本?一本沒有學好,怎麼可以念第二本?這一門功課,一門功課學好了才可以學另外一門,永遠學的都是一門,不可以同時學兩門。所以他思想純正,沒有雜念,腦子裏想一樁事情,這個就是保持清淨心。這是中國傳統教學的方法,教學的理念。現在學外國人,外國人就是一大堆一大堆叫你學,全把你搞亂。這種教育的理念跟方法,叫糟蹋人才,真正可惜!所以我們還是一門深入有道理。

  真的一門搞通了,不要害怕沒有學曆,今天這個社會要學曆,真搞通了,那個學校裏頭把學曆送給你,博士學位送給你,不要去念,他送來了。這個學校送給你,那個學校看到的時候要爭取,爲什麼?你是我學校的博士,所以那個學校也送你,好多學校都送你。你看看一樣東西念通了,你可以一下就得幾十個博士。你去學一樣,辛辛苦苦的念了多少年才一個,才拿到一個。都是真的不是假的,我們親眼看見的。我早年在臺灣,住在韓館長家裏,住了十七年,時間很長。韓館長的隔壁鄰居是天主教堂,天主教的神父方豪,初中畢業。一生他就自己自學,不是在學校,專門學《宋史》,二十五史的宋朝的曆史,幾十年的時間統統用在《宋史》上。我認識他的時候,他在臺灣是《宋史》專家,對宋朝文物典章製度他非常熟悉,學校送學位給他,不但聘請他做教授,政治大學聘請他做文學院院長,中央研究院院士。初中畢業,一生就搞一門。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事實。成功了,別人肯定你的成就,這是實學,別人佩服。

  所以我勸同學,我常常勸人,遇到人就都勸,爲什麼?自己年老了,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,八十以上叫風燭殘年,隨時可以走。中國古時候的古禮,你要曉得,「八十不留飯,七十不留宿」,就是不留你在我家過夜。爲什麼?怕你死在我家裏,那就麻煩來了,你家裏人說我害了你,這個講不清的。這是古禮,七十歲你不留他住,這是合理的,是合情合理的。八十歲的太老了,吃一餐飯的時候,那一餐飯噎死了怎麼辦?說你害他了,所以八十不留飯。中國古禮,很有道理的。所以我這個年齡,人家不會留我吃飯,不過現在留我吃飯的人很多,在古禮,人家不留了。

  所以我知道這些東西,我就喜歡教人,要學一門深入。今天全世界需要尖端人才,才能夠把世界治好,才能恢複到安定和諧。要哪些人?真正有學問的人,搞假的沒用處。要多少人?六十五個人。爲什麼要六十五個人?《群書治要》是六十五本書裏頭選出來的,如果每個人專攻一部,十年之後,中國就有一部活的《群書治要》。他精通這一部,《群書治要》是在這部書裏頭摘取它的精華,那他來講這個東西,講的那一定是非常圓滿,講得非常高明,能救國家、能救民族、能救社會、能救世界。這六十五個老師還得了!全世界人一定稱他們爲聖人。十年專攻一門,肯定成就。有六十五個聖人出來,中國這塊大地,我們就有理由相信能恢複到長治久安,千年盛世。

  只要這個方法大家肯相信,這個方法不衰,後繼的人慢慢都起來,一代比一代強,百年之後,中國領導全世界走向安定和諧,讓全世界人都享到真正的美滿幸福。這是中國文化對全世界的貢獻,這是中國老祖宗的德行,融入世界上所有的文化,特別是傳統文化,都能融入。整個地球是一家人,要真正做到互相敬愛、互相關懷、互助合作,這個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爲什麼?大乘經上常說,「境隨心轉」,物質環境隨著我們念頭轉。這六十五部書是中國傳統文化裏頭的精華,從《四庫》裏頭選出六十五種,能救世。如果再深入?再深入的時候,你說這個《四庫》內容多豐富,無論專攻哪一部,十年都是專家,那就超越這多多了。這個六十五種是救急,雖然是救急,連本也顧到了,真正的好東西。

  紀曉岚費了功夫選了一套《四庫荟要》,專門替乾隆皇帝選的,這個分量大概是《四庫》的叁分之一,分量很大。如果能開個四庫學院,就是《荟要》,用《荟要》,這個裏頭學生專門研究這個,期限十年畢業,十年之後,中國有一部活的《四庫荟要》。那個沒話說,全世界人大家公認,智慧文明在哪裏?在中國。和諧世界在哪裏?在中國。幸福美滿的人生在哪裏?在中國。你說難不難?不難。但這個學習是一代比一代辛苦,因爲第一代沒有老師教,你要自學。第二代你們教下來,他接著你的,他又提升。我們相信一百年之後,至少傳了六、七代,十年算一代,一百年之後,他們的成就會超過古人。這都是可能,不是不可能。

  現在這些書縮印,縮小了,縮小了字還很大,冊數減少了,《荟要》只有五百冊,擺在我們這邊,大概這一面牆就夠了。我們能夠有一個小型的學院,一個人一個房間,專攻一部,每天做分享報告,每個人所研究的,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來做報告。每天來聽講,學自己的,同時也聽到別人的,這專攻跟博學兼顧,我沒有學的我可以聽別的人有學的,我自己專攻在一部上,怎麼會沒有成就!我年歲大了,沒辦法幹這個事情。如果我要是六十歲有今天這種緣分,我真的早就做了。六十歲那個時候很辛苦,那時候沒有財力,沒有人幫助我。現在幫助的人很多,年歲大了,所以這緣錯過了。所以現在期望年輕人出來做,真正發心,真正帶這個頭,不是難事情,是一樁無與倫比的大好事。

  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