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二00集) 2012/2/19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200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五百叁十二頁,我們從第叁行第二句看起,從《會疏》這裏看起:
「《會疏》:欲是諸苦之因,施戒能離之。正念是善護助,如著铠入城。忍定能爲之。淨慧則是般若。精進一度總通五故。是則菩薩六度也」。前面我們學到此地,我們接著往下看,「望西師稍異于此,以離欲爲施戒忍,正念爲禅定。總之皆謂離欲,正念與淨慧,即是菩薩之六度。修此六度,能離貪瞋癡叁毒,故曰梵行。望西師又雲:離欲即無貪,善正念無瞋,淨慧無癡,此名梵行」。這些都是爲我們解釋「淨慧修梵行」這一句經文。望西師的話並不難懂,跟《會疏》說法稍有不同,可是意思沒有兩樣。
離欲是修出離法,就是出離六道輪回、出離生死,是出離法的基礎。所以古德有說,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淨土」,愛欲是六道輪回的根。我們知道這樁事情非常難斷,六道輪回裏頭的衆生,幾個人能沒有貪愛?于是我們就明白了,爲什麼會有六道輪回?貪愛爲因,有貪愛就有六道輪回,沒有貪愛就很容易離開六道輪回。往生淨土亦如是,有貪愛,不容易往生,他舍不得離開此地;如果貪愛斷了,往生很容易,只要有願求往生,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。念佛的人臨命終時佛不來接引,那是什麼原因?佛知道你放不下,來了你也不肯去,所以他就不來了。佛很慈悲,不會打攪人,完全是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,你想去他真來接你,不想去他就不來。
菩薩修此六度能離貪瞋癡叁毒,這上頭有個菩薩。我們凡夫修這六門功課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,得什麼?得人天福報。什麼原因?不是菩薩,不是菩薩就是沒有真的覺悟,還貪戀世間,這就去不了極樂世界。真正能離貪瞋癡,修六度,你看六度,布施是對治悭貪的,持戒是對治惡業的;真持戒的人不造惡業,真修布施的人決定沒有悭貪。真修忍辱他就能得定,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,不能忍怎麼會得定?能忍就會開智慧。禅定是正念,般若是智慧現前,這叫梵行。望西師又說,離欲就是無貪,善正念無瞋,就沒有瞋恚,淨慧就不愚癡。這就是六度斷貪瞋癡,這才叫梵行。下面這一小段,「慧光普照」,只有兩句經文:
【願我智慧光。普照十方剎。】
前面一段講的是表無量壽,這一段要講無量光了,無量光有四小段,這是第一段。「無量壽,體也」,無量光是相、是作用,體相用具足。「從此體相用流出無邊之化德化益」,教化衆生的大功德,教化衆生的真實利益。這從哪裏來的?從無量光壽而來。「善導大師《定善義》曰:一一誓願爲衆生。今此偈頌,正顯是心」,這就是誓願爲衆生的心。這裏我們看看阿彌陀佛,修淨土一定以阿彌陀佛爲榜樣,他就是我們的指標,我就向他學習,他有這樣的大願,我們要追隨他。
『願我智慧光,普照十方剎』,這個「照」就是現在所講的影響的意思、普及的意思,普遍能達到,我這個念力的能量可以達到。念力達到了,這個念力如果要是專一,不但你的意念達到,你連事相都可以達到。這樁事,現代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,囑咐我們起心動念要謹慎,爲什麼?我們這裏打個妄想、起個念頭,不一定他方世界就出事情。爲什麼?如果這個念頭不善,他方世界那個人也不善,跟我這個念頭相應,我這個能量就加持他,就讓他做更多壞事。于是我們就明白了,我們今天有個不善的念頭,就有很多不善的念頭加持我們,這些不善我們都叫它做魔障,魔的能量來加持你;那我們一個善的念頭,就獲得諸佛菩薩來加持。我們自己的念頭能接收也能加持別人,這個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理我們能體會得到,科學家的報告我們承認,所以念頭一定要善。念頭最好不要爲自己,爲自己實在說幾乎都是不善的。這裏頭的不善,有些你知道,有些你不知道,知道叫有意,不知道是無意。無論是有意無意,善的對自己有益,不善的可能對別人有傷害,對別人傷害,自己也要負因果責任。
學佛了,今天我們真的明白了,總的一句話說,我們跟整個宇宙一切衆生同一個體性;換句話說,我們的信息都是互相聯系的,從來沒有中斷過。跟現前這個世界一切人、物,物是除了人之外,九法界都是物,物的範圍比人大。一切人、物就是指十法界,十法界裏頭的依正莊嚴,一切信息跟我們都是互通的,從來沒有一秒鍾間斷過。我們念頭善,發出去的念頭是善念,從理上講,我們周邊環境無論是近、無論是遠,近在身邊、遠到遍法界虛空界,應該是平等的,沒有差別的,這個信息發出去,遠近亦同。反應亦如是,遠近也都同時反應,爲什麼?意念當中它不是物質現象,它沒有空間限製;換句話說,意念是沒有時間跟空間的。我們能想過去、能想未來,這就是時間沒有了;能想現前、能想他方世界,空間沒有了。絕對不是妄念,妄念沒有這個能力,阿賴耶裏頭的心意識沒有這個能力。我們自性有這個能力,自性的能力接收自性,也接收自性所變的阿賴耶,所以善惡念頭全知道。這是普照十方剎。
智慧光有兩個意思,「一者,如《涅槃經》雲:光明名爲智慧。又《超日明叁昧經》曰:大智發外,能照法界,名爲光明」。這個能照法界是什麼?對于遍法界虛空界明了,這就是光照。我們有沒有光照?有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學習大乘,得到佛光注照,同時引發自己自性裏面的光明也能遍照十方。不過我們的智照不圓,沒有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這個智慧能照就圓滿了。我們現在能照是我們所知道的,見聞覺知裏頭所得來的,我們看到了,在經典上看到了;我們聽到了,聽到講經說法,包括科學報告,乃至于世間一切法。譬如我昨天看了一份報告,上個星期全世界發生的災難將近有四十起,我看到了。你們一提我有這個印象,這就是光照到了。我們看到科學家的報告,天文上一些發現,我們曉得了,這個知、覺就是智慧光。我們從大乘經典裏面知道,像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華藏世界、世界成就」,這對宏觀宇宙的普照。我們學習法相宗,知道有《百法明門》,彌勒菩薩《瑜伽師地論》裏頭有六百六十法,這些把宇宙之間一切法歸納成品類,提起來我們也有概念。這都是智光普照,這個地方講的大智發外,對外面能照法界。
可是我們在現前,是能照,但是照的能量很薄弱,敵不過習氣。敵不過習氣發生什麼狀況?叫明知故犯。譬如知道萬法皆空,心裏還是貪得患失,這就是習氣,敵不過習氣。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要産生警覺,時時刻刻有警覺心,要認真努力精進,什麼時候能克服習氣就得受用了;得受用就叫菩薩,就不叫凡夫。譬如修六度,修六度真正能夠把貪瞋癡慢疑斷掉,這就是菩薩,它起作用了。我們也修六度,修六度不但不能斷貪瞋癡慢疑,還很可能增長貪瞋癡慢疑。這修了幹什麼用?有用,修得人天福報,你出不了六道輪回,管用。菩薩修六度是功德,凡夫修六度是福德,福德在六道裏頭享受。只要有福,到哪一道都享福,除了阿鼻地獄,那是一點福報都沒有,那是造極重的罪業。極重罪業有時候我們造了根本沒有覺知,不知道它是極重的罪業,現在人不知道。不孝父母是極重的罪業,現在幾個人知道孝順父母?那個孝順父母如果擴大,往前推,不孝祖宗是極大的罪業,誰還孝祖宗?祖宗已經不在了。我們推到自己家譜裏面,記載著我們最早第一個祖先,這是有記載的,當然沒有記載的前面還有。有記載的第一個是伏羲氏,第二個是神農,第叁個是黃帝,這我們家譜上記載的,這老祖宗。老祖宗的事迹,黃帝有記載,伏羲、神農都沒記載了。神農的時候只記載的教我們農耕,伏羲有個記載,畫八卦。
我們老祖宗,我們對他怎麼孝順?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、方法、經驗,我們能夠接受、能夠好好應用在生活上,這孝順,我們感恩;如果把這些東西全都忘掉了,不孝順!我們今天真的是大不孝,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。老祖宗真實智能創造了中國的文字,發明了文言文,這是老祖宗對後代最大的恩惠。千萬年前他們的知識、方法、經驗靠什麼傳?就靠這個東西,這是最好的工具。我們今天把文言文不要了,廢棄掉了,這是不孝達到了極處,不孝他真的做到究竟圓滿了。究竟圓滿的不孝,果報在哪裏?在無間地獄,永遠不能出來。今天我們講大孝,究竟圓滿的大孝,要把老祖宗的東西恢複,把它找回來,把它發揚光大。
所以,儒釋道叁個根是我們德行的根本,德的根;中國的漢字、文言文是學的根,聖賢教育的根,我們學聖賢從哪裏學?就從漢字、從文言文學。不但你要能讀文言文,而且要能寫文言文,爲什麼?你自己這一代所研究的心得,你要想留傳給後人,只有用這個工具不會變質。你用白話文寫,二、叁百年之後看不懂了,沒有人能懂,因爲語言隨著時代變。西方的文學全部都使用白話文,我們中國人講都用白話文,就是它的言語跟文字是一致的。所以西方的古籍就沒有人能懂,像拉丁文寫出來的東西沒人懂了。只有極少數考古學家,都沒有辦法完全了解。雖然這個東西保存到現在,都沒有人學得到了,這是我們現前能看到。
我們能希望中華民族的後代,過了一千年之後,現在人寫的東西都看不懂,用白話文寫的都看不懂了。可是文言文好,它不變質,你世世代代保留,這條熱線是通的,沒斷。這個發明還得了嗎?真不得了!今天這條熱線是跟古人通達的熱線,怎麼樣把它修複,怎麼樣把它發揚光大,這是誰的工作?聖人的工作,幹這個事情的事情,這聖人。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人稱聖人,一千年之後,後人尊稱你爲聖人,你的功德跟孔子是一樣的。沒有孔子一生極力提倡,把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訓,以前是傳說,統統寫成文字傳給後代,這個功德大,至聖先師。現在我們瀕臨斷絕的時代了,不重視漢字,廢棄文言文,中國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