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也有說五趣,五趣就是六道,沒有阿修羅。天、人、畜生、餓鬼,把阿修羅歸並在這個四道,只有地獄沒有。所以,說四惡趣就是五惡趣,五惡趣就是六惡趣,六道都是惡趣。
爲什麼說六道統統是惡趣?六道出不了六道輪回,只要在六道裏面,肯定是在叁惡道的時間長,在叁善道的時間很短。你要是問爲什麼?你就想想,我們起心動念,從早到晚你觀察一天,這一天裏頭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?是自利的念頭多還是利他的念頭多?你從這個地方去觀察,你就完全明白了。從自己觀察到別人,別人看社會,你看這個世界上,我們出去觀光旅遊,不能白去,要真正看到東西。看什麼?看人心,看人的行爲,他想些什麼,聽聽他說的些什麼,他做的些什麼,你細心去觀察你就完全明白了,你不觀察你不知道。現在人的存心,你心裏想什麼?貪瞋癡慢疑,這是現在人心;情緒是怨恨惱怒煩,他幹的是殺盜淫妄。這個世界還會好嗎?這個世界裏頭,把六道都在人道裏頭演出來了。人間的畜生,人間的修羅,人間的羅剎,人間的餓鬼,人間的地獄,你有沒有看見?六道的縮影就在人間這一個地球上全看到,我們還沒有警覺心那就沒法子了,真的是隨業流轉。佛送了我們四個字,隨業流轉後頭是「苦不堪言」。
這個環境對念佛的人來說,好環境,真看清楚了,對這個世間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。下定一個決心,唯有極樂世界能救我們,我們今天只有這一條出路,這一條出路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條出路並不難,人人都能夠學,只要具備叁個條件,這叁個條件都很難。第一個真信,如果對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、不踏實,我們的信心建立不起來,我們的願心不懇切,這個世間沒有徹底舍掉。換句話說,對極樂世界是半信半疑。爲什麼相信?佛不妄語,佛不應該是欺騙我們,也沒有理由欺騙我們,我們可以相信他。可是事實我們沒有看到,理論,理論太深了。難得近代的量子力學家,研究報告當中跟佛法講的理論相應,幫助我們增長了信心。信心增長,願心也就增長了,同時增長,這好事情。下面就是念佛功夫要得力。
功夫爲什麼不得力?雜念太多,妄想太多,想把雜念妄想放下,他就是放不下。這句佛號念幾聲就不見了,佛號就沒有了,妄念又出來了。許許多多人爲這個事情很懊惱、很痛苦。用什麼方法能夠把這些妄念降伏住?給你說一句真實話,還就是念佛。我念佛沒有效!沒有效是你念的功夫不夠。我肚子餓了,怎麼辦?吃飯,吃一碗沒飽,你再吃一碗,你吃的不夠。就這麼個簡單道理,就這句佛號念到底。你看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裏頭,曾經有人問過這個問題,老和尚說,真正念佛堂念佛人,老實念了叁年。一支香的時間,古時候沒有鍾表,寺廟裏頭沒有,時間用什麼來算?燃香,長香一支香大概一個半小時,一般的香一個小時。所以問多長時間,一支香、兩支香、幾支香,是這樣說法的。一支香裏面還有二、叁個妄念,功夫不錯了。他念多久?一般是叁年。你看,人家念叁年功夫,叁年不斷,還有二、叁個念頭。你現在剛剛開始,就想沒有念頭,這個太過分了一點,那做不到。
過去的人妄念本來就少,一支香還有二、叁個念頭,現在妄想這麼多,一支香裏頭有二、叁十個念頭,不錯了,這是真話。你別去照顧念頭,別去管念頭,愈管它愈多。爲什麼?你想它!念頭多少別去管它,我把心專注在佛號上,這就對了。這樣去念,妄念自然就少了,功夫自然就得力,這個很重要!我們今天很多人確實有真信、有切願,就是念佛念不好。要想把妄念、雜念除掉,最好的方法還是念這句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加持你,真加持。加持還有,那就是你的習氣太深,你的妄念太重了,需要時間,不要害怕,要認真努力。經教對我們確實有幫助,把這些事、理講清楚、講明白。所以,六道都是惡道,六道都不是好地方。如果要到六道來,還是先到極樂世界,自己成就之後再到六道來是菩薩再來,那就沒有問題了。在六道裏頭現身說法,教化衆生,幫助大家了生死出叁界。
「今會本第叁十二品亦曰:橫截于五趣,惡道自閉塞。」我們要有能力橫截于五趣,不是豎超,橫截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橫超。我們從六道裏頭橫超出去,這個五趣就是六道,不是豎出。豎出是往上提升,一層一層提升,上面二十八層天,二十九層就出去了。那個費功夫、費時間,很辛苦。念佛這個法門善巧、方便。
再看後面這一段,『通達善趣門』。「通達者,暢通無壅」,沒有障礙。門有個兩個意思,一個是差別的意思,一個是趣入的意思。《大乘義章》第一卷說,「門別不同,故名爲門」,就是分門別類的意思,如部門、門類,這稱之爲門。「又能通人趣入名門」,這個房子有門,從門進出。「法有種種差別,即是有種種門」,所以八萬四千法門,這叫法門。「皆能使人趣入涅槃」,這是門的意思。門門都通無上道,爲什麼?門門都是教你放下,放下就通了,障礙就沒有了;障礙不在別人,全在自己。放下執著,你就出了六道,六道這個門通了,沒障礙了,出去了。放下妄想分別,十法界的門開了,你就可以離開十法界,到一真法界,這是成佛去了。每個法門都是教你放下。
「故指經中之法爲門」。念佛,這是一切法門當中的一門。這個門條件最簡單,什麼人都能修,個個有成就。往生到極樂世界,自自然然就把煩惱業障統統放下。我們自己只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這一心專念的功德,就有能力,現在人講能量,就有能量斷煩惱,就有能量消業障,我們要深深相信。這個道理,這部經裏頭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如果熟讀這部經注,你對于道理明白了,事你就不懷疑,你就會很老實的一直念下去。過去即使造作五逆十惡之罪、毀謗佛法之罪,都不要緊,這一句佛號統統能忏除,阿彌陀佛決定會接引你往生,這不可思議!這部經號稱爲難信之法,如果你真信,你這一生就成佛;你要不相信,那繼續搞六道輪回。都在乎我們自己去選擇。
底下引《四教義》第叁卷說「門者,以能通爲義。佛教所诠正四句法,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,故名爲門。後者正是今經中之義」。就是修行人,至是到達,真性實相之理你能夠證得,這叫做門。「善趣者,一般指六趣中之叁善趣」,善趣就是善道的意思,一般指六道中的叁善趣。「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」,爲什麼?這部經的意思,既然以六道都是惡趣,「故人天等趣不能複稱善趣」,你出不了六道輪回,這不能算是善。「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,而是上善者所趣向,故名善趣門。如《會疏》曰:菩提者,則上善所入,故言善趣門。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,才是善趣門」。
這裏頭「通達善趣門」,意思很深。善趣門是什麼?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,真正是善趣。八萬四千法門,如果我們藉這個法門確確實實能證得無上菩提,都叫善趣。由此可知,善趣必然是上契諸佛所說之理,下契衆生可度之機,那叫善趣。如果跟我們根性不相應,雖是佛說的法,對我來說不是善趣門。爲什麼?我做不到,這個門我進不去,我進去之後得不到。標准,最粗淺的標准是六道輪回,出不了六道輪回,更深一層的,出不了十法界。換句話說,出不了十法界,都不算是善趣。六道輪回裏頭兩種生死,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。四聖法界,分段生死沒有了,有變易生死,也就是沒有真正了生死出十法界,這不能算是善趣。善趣一定要幫助我們出十法界,兩種生死都了了,這才叫真正善趣。今天擺在我們面前,印光大師說得好,只有這一門,能真正幫助我們橫出叁界,往生淨土,不退成佛,這是真正善趣。契理契機,我們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,真正能成就,真正能得到效果,這才叫善趣。所以這個地方的善趣,絕對不是叁善道,絕對不是聲聞、緣覺。往生淨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叫善趣。阿惟越致簡單的說就是不退成佛,他只有向上提升,絕對沒有向下墮落的,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保證。
下面說,「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,洞開此門,故雲通達善趣門。雲何洞開?則唯有成就淨國、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。」洞開此門只有一個人,阿彌陀佛。建立西方極樂世界,歡迎我們去往生,一絲毫障礙都沒有,這才叫洞開此門。由此可知,學佛,這一生不能往生,我們的功德唐捐了,很可惜。但是有很多同修都說,往生沒有把握,念佛功夫不得力,愈著急就愈糟糕,就決定不能成就。到底怎麼辦?心平氣和,該放下的統統放下,該認真的那要真的去認真。什麼事該認真?念佛該認真。除了念佛這個大事之外,其它的最好都淡薄一些,別認真了。古來祖師大德教我們,隨緣度日,這叫「隨緣消舊業,不再造新殃」,不要再造業,善業惡業都不造,我們心就清淨了。
別人做好事,昨天我看到上海來了一個同修,在那邊做了個放生園,好事情,我們也隨喜一些,身上有的錢全給他了。他這個放生園,對象是屠宰場裏頭那些牛羊,這些大的動物,小的有雞鴨,到屠宰場上去買,去放生。這些東西牠不是野生動物,所以他們找了一塊地,地方政府也支持他。他說現在大概有七十多畝地,希望將來能達到五百畝,好事情,這應該要做的。做了之後可別放在心上,這就對了,要學菩薩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。如果做了常常念著它,就不好。爲什麼?著了相。著相就造業,造什麼?造善業,將來得善報,它有果報。我把它統統忘得幹幹淨淨的,善惡果報全沒有,那我得的是什麼果報?極樂世界的果報。只著極樂世界的相,不要著別的相,這樣念佛就對了,念念不離開佛號。
妄想雜念多的,我過去還教人一個方法,這特多的,他自己也非常煩惱,我教給他用念佛機,就是念佛號的。那個時候還沒有念佛機,是錄音機,錄一卷佛號,可以小錄音機帶在身上的。用耳機,把它放得很大的聲音,你只聽到佛號,外頭什麼聲音都聽不到,你就跟著它念,也有效果。持之有恒,然後不用念佛機,耳朵裏頭還是有佛號。好!他隨時隨處能聽到佛號,自己跟著佛號去念,慢慢功夫就成片了。現在用的念佛機,比錄音機錄一卷帶子就方便太多了,體積又小,用個耳機非常之好。如果雜念真多,兩個耳都用耳機,不要一個耳機聽佛號,這個還聽到亂七八糟的東西,還是麻煩。兩個耳朵都聽佛號,不讓雜念進去,好辦法!
下面,第四科「開藏施寶」。
【爲衆開法藏。廣施功德寶。】
這兩句經文好,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都得到了。『爲衆』,「衆」是誰?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,這些大衆。阿彌陀佛爲這些大衆『開法藏』,『廣施功德寶』,他真的是大施主,世出世法裏頭沒有人能跟他相比。建造極樂世界不是自己享受的,是接引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六道苦難衆生,到他那裏去一生圓滿成佛,他造的是這個事業!極樂世界到底是個什麼地方?用我們現在的話說,成佛的學院。我們這佛學院未必能成佛,它是成佛學院,到那裏去肯定成佛,這還得了!我們發心,真正要發心作佛的,上這個學院就對了。真正發心成佛,就真正發心度衆生,成佛是爲什麼?是爲度衆生的。爲度衆生,首先自己要成佛道,這個學校幫助你成佛道,幫助你度衆生。就這兩句經文,爲你開法藏,阿彌陀佛廣施功德寶給你。
今天時間到了。我們就學習到此地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