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期六我們接待大家,免費供應。將來吃的蔬菜、主食都是自己種的,這好!
所以世尊種種震動是提醒人,我們看到這些地震的災難立刻就想到一切皆空、一切無常。「複次如人欲染衣,先去塵土。佛亦如是,先令叁千世界衆生見佛神力,敬心柔軟,然後說法。是故六種動地」。這是警覺大衆,佛有這個能力。剛才跟諸位說過,佛菩薩這六種震動對人沒有傷害,只是提醒你的警覺,不會受災難,沒有災難,不像我們是惡業、不善業,感得的震動就帶來災難。「今者普地六種震動,正應法藏大士大千應感動之誓」,法藏菩薩曾經有這個誓願,他的大願、大行,有願沒有行,這個願是假的,他五劫的時間以行踐願,每一願都落實了,所以成就極樂世界,這個大千應該受感動。
「複表今發願」,這也表示現在發願,「正是將轉無上大*輪也」,無上大*輪就是講念佛往生淨土,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裏頭第一法門,真正無上法門。因爲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一定要曉得,要斷煩惱、要消業障,這個法門消業障、斷煩惱都在一句佛號之中,只要你真正念佛,那個心是求生淨土的心,這種心念佛,念念轉煩惱,念念消業障。轉煩惱爲菩提,消業障成了福報,極樂世界那個福報多大,太大了!十方世界所沒有。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夫,一品煩惱沒斷,到極樂世界的享受居然跟阿彌陀佛平等,這福報多大。所以現在正是將要轉無上大*輪的時候,「天雨妙華,自然音樂,《唐譯》爲天華鼓樂滿虛空。《嘉祥疏》雲:地動表皆行因。雨華明必得果」。地動這一句很重要,不能疏忽了,地動都表行因。行是什麼?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這是行,行爲。地動是表我們行爲的因,我們行因善,地善,心行不善,地也就不善。這個事情在過去沒人相信,中國古人相信。爲什麼古人相信?古人心地清淨、心地淳厚,不欺騙人。那佛怎麼會欺騙人!
中國自古以來講五種德,叫五常,常是永恒不變,做人一定要遵守,這才叫個人。仁義禮智信,仁是什麼意思?推己及人,想到我自己就要想到別人,我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可以叫別人做,這叫仁,仁者愛人。第二個字是義,義是講理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這叫義,義者循理,遵循道理。第叁個講禮,人不能沒有禮。人跟禽獸不一樣,就是禽獸沒有禮,人有禮,小小的禮節都不能失,都要守住。人養成什麼?謹慎不放逸,就是不敢隨便,很小心、很謹慎,德行從這養成的。智,智是我們今天講的理智,不是用感情,用感情就會出狀況,會産生過失,用理智不用感情。最後一個是信,決定有信用。仁義禮智信,信是最後一個德行,如果信沒有了,前面全部都是假的。信好比是第一層樓,理智是第二層,禮是第叁層,義是第四層,仁是第五層,你第一層沒有,全部都沒有了。
今天的社會,這五個都沒有了,問題出來了。《左傳》上有一句話說,「人棄常則妖興」,人放棄了,常是什麼?就這五常,這五常放棄了、不要了,這個社會就是妖魔鬼怪,人就不像人了,災難肯定就現前。千萬年前,老祖宗世世代代教我們四個科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把人都教好了,所以古人相信佛講的,相信聖人講的。中國古人稱佛是西方大聖人,孔子是中國大聖人、東方大聖人,那是印度大聖人,怎麼會欺騙我們?都能誠信,跟現在完全不一樣。所以「皆行因」,這叁個字重要,我們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思想、言行有沒有犯過失,爲什麼?我們想到極樂世界去。極樂世界的道德比我們的水平高,我們只要具足基本的德行就能往生,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留意、不能夠不學習的。
「雨花者,有花則有果」,這是表法的,以表大願必然得大果,大果是什麼?一切皆成佛。「自然音樂必得妙樂之土」,這是淨土,所以有自然音樂。「並廣宣妙法,化物無盡」,這些音樂裏頭都是在說法,都是在教人念佛,所以這空中音樂是在教學的。「最後空中贊言」,聽到空中有人說,「決定必成無上正覺」。這麼肯定的語氣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,法藏大願一定成就。他必成正覺,就是他四十八願願願都圓滿了,因爲他每一願都自己說,如果這一願不能成就,就誓不成正覺。那空中贊言說必成無上正覺,就證明他四十八願願願兌現了、願願都圓滿了。這個意思深!「《會疏》曰:克果無疑」,就是成就、證果沒有疑惑,這叫決定。「決定中之決定,故言必成」,必定成就,那是決定當中的決定。「無上正覺,即佛果。無有此上」,沒有比這個更高的,它到頂點了,這叫無上。
我們學了要放在心上,要真幹,我們現在克期取證,十個月的時間,叁百天,天天要檢點,天天要進步,災難來了與我們絕不相幹。我們要發大心,要度衆生,那就平平安安度過;我們覺得度衆生太苦,我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,先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,然後再來度衆生也行,阿彌陀佛都歡迎。無論你怎麼做,佛一定加持你,佛一定幫助你。好,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