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解脫莊嚴寶-大乘菩提道次第論·第十九章 菩薩地道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彼緣起法者,本無淨不淨故。

  六地之投生特征住此地菩薩多投生爲化樂天王,能善巧摧伏諸衆生之現前我慢。頌曰:

  “彼異熟果者,生化樂天王,聲聞難比擬,能摧諸我慢。”

  六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,一頃刻,一須臾間,能證億萬叁昧。

  七地之稱名稱 遠行地。

  七地之名義特征 此地菩薩所行之道乃惟一無二之路,其行(甚深)甚遠,已至道之極端,故名遠行地。頌曰:

  “所行惟一道,其道甚深遠,故名遠行地。”

  七地之習成特征 住此地菩薩能清淨除我執等二十種謬見,于(空、無相、無願)叁解脫門等二十種覺分法,善能依止具足,如(現觀莊嚴論所雲者)。

  七地之修行特征 住地菩薩總修十波羅蟹,特于方便波羅蜜偏重修習。

  七地之清淨特征 如前所言,以叁種因,成就廣大清淨善根,經雲:

  “譬彼善巧金匠,能以一切珠寶巧鑲金飾備極莊嚴,閻浮世界一切珠寶,難以比擬。七地菩薩亦複如是。彼廣大清淨善根非聲聞緣覺,乃至下地菩薩所能比奪。”

  七地之證悟特征 住此地菩薩,能證離一切言語義,知契經所言諸法畢竟離言。

  七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薩多投生爲自在天王,于聲聞緣覺之現觀成就,極爲善巧。頌曰:

  “彼異熟果者,生自在天王,于聖*謗*現觀,成博學法師。”

  七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,一頃刻,一須臾間,能證萬萬億叁昧。

  八地之名稱 不動地。

  八地之名義特征 住此地菩薩于有相起意念或于無相起意念,二者皆不可動搖,故名不動地。頌曰:

  “二種意念所難動,是故名爲不動地。”

  八地之習成特征 住此地菩薩能于一切衆生所行皆能如實知曉,如是等八種圓成法皆得成就。頌曰:

  “一切衆生之心意,皆能現知而遊戲。”

  八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薩總修十種波羅蜜多,特于願波羅蜜多偏重修習。

  八地之清淨特征 如前所言,以叁種因而得成就廣大清淨善根。經雲:

  “譬彼善巧金匠,能造金飾,閻浮大王或以爲冠,或以飾頭,美妙莊嚴,其他衆生所有寶飾無能比擬,八地菩薩亦複如是,其廣大善根,至極清淨,一切聲聞緣覺乃至下地菩薩,難以比奪。”

  八地之證悟特征 此地菩薩澈悟一切法,離念想識如虛空相,證空性無主義,不驚不怖,獲無生法忍。獲無生法忍故,知不增不滅義,若諸煩惱或滅或增皆不可得。頌曰:

  “能知不增不滅義,及住四種自在處。”

  四種自在者:于無分別得自在;于清淨佛刹得自在;于智慧得自在;于業得自在。第八地菩薩于四種自在中證獲前二項:即于無分別得自在,于清淨佛刹得自在。據另一種說法,則八地菩薩能得十種自在:即于壽命得自在,于心得自在,于資具得自在,于業力得自在,于生處得自在,于願得自在,于敬信得自在,于神通得自在,于智慧得自在,于法得自在。

  八地之投主特征 住此地菩薩多投生爲大梵天王,善能決擇聲聞緣覺諸教法。頌曰:

  “彼異熟果者,爲大梵天王,大千之主宰,

  于聲緣教法,善能作抉擇,余者難比擬。”

  八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,一頃刻,一須臾間,能證百萬億塵沙數叁昧。

  九地之名稱 善慧地。

  九地之名義特征 此地菩薩具各各妙明善智故。頌曰:

  “各各妙明智,故名善慧地。”

  九地之習成特征 此地菩薩獲願無邊等十二種功德故。頌曰:

  “清淨願無量,能識天人語……”

  九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薩總修十種波羅蜜多,特于力波羅蜜多偏重修習。

  九地之清淨特征 如前所言,以叁種因,得廣大清淨善根。經雲:

  “譬彼善巧金匠,能造至妙金飾,爲轉輪聖王冠冕、項鏈莊嚴,非余大王及四州有情所有寶飾堪能比擬,九地菩薩亦複如是。以廣大智慧善根而爲莊嚴,非諸聲緣及下地菩薩所能比奪。”

  九地之證悟特征 于四種自在中,此地菩薩證獲智慧自在得四種各各正明智。何謂各各正明智?聖十地經雲:

  “何謂四種各各正明智,所謂法各各正明智;義各各正明智,決定句各各正明智,諸學處各各正明智。此四正智于一切明相續不斷。”

  九地之投生特征 此地菩薩多投生于第二大千世界中,爲大梵天王,善能答辯一切諸問題。頌曰:

  “彼異熟果者,于二千梵主,有情諸問難,皆能善回答,聲聞所難及。”

  九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,一頃刻,一須臾間,能入千萬億無量諸佛刹微塵數叁昧。

  十地之名稱 法雲地。

  十地之名義特征 住此地菩薩能降法雨,如大雲聚,能降伏有情微塵煩惱,故名法雲地。又,能證諸叁昧及陀羅尼門法,遍滿虛空如大雲聚,故名法雲地。頌曰:

  “二者俱堪能,如法遍虛空,故名法雲地……”

  十地之習成特征 現觀莊嚴論中無有解說,但聖十地經中雲:

  “噫!諸佛子!如是諸菩薩乃至九地間,于無量所知法,以抉擇慧分別觀察,分別審擇,……等十法圓滿修習,乃至于一切智得灌頂位……”

  故知十地者即是一切智智之灌頂地也。何故名灌頂位耶?住十地菩薩,爲十方諸佛光明灌頂,故名灌頂位。欲知其詳,應讀十經。寶蔓論亦雲:

  “諸佛放光明,爲菩薩灌頂……”

  十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薩總修十波羅蜜,特于智慧波羅蜜多偏重修習。

  十地之清淨特征 如前所言,以叁因力成就廣大清淨善根。經雲:

  “譬彼天神大莊嚴寶,無需工匠技巧,出現自然美妙莊嚴,置大自在天王頂而爲冠髻或置其頸爲寶飾,其余大天諸珍寶飾,無可比擬。十地菩薩智慧之因亦複如是。一切有情,一切聲聞,乃至九地以下,諸大菩薩等,所難比擬。”

  十地之證悟特征 于四種自在中,能圓證業力自在,隨衆生所樂所需,能作種種變化神通,成辦利他事業。

  十地之投生特征 在此地菩薩多變現爲大自在天王,能于一切衆生、聲聞、緣覺及諸菩薩,善巧開示諸波羅蜜多法,頌曰:

  “彼異熟果者,生淨處天王,無邊智境主,勝大自在天。”

  十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,一*臘縛*,一須臾間,能入不可說萬億那由他佛刹微塵數叁昧,于一刹那間,能于一一毛孔中,示現無量無數諸佛菩薩並諸眷屬。(以此廣大不可思議境界)爲諸人天種種衆生廣爲示現。爲應各各衆生之所需故,能作種種變化示現,或現帝釋,或現梵王,或現護世,或現王身,或現聲聞緣覺,或現如來身……。入中論雲:

  “刹那刹那間,能于一毛孔,示現諸佛陀,及無量菩薩,並諸眷屬等,

  天人阿修羅,大衆所圍繞,無邊顯示出……”

  說菩薩十地竟

  佛位究竟道者

  此乃金剛喻定。彼時修道所斷之煩惱及所知障,一時頓斷無余。

  以上諸地需叁大阿僧祗劫始能曆盡。菩薩地論雲:

  “此諸一切需叁大阿僧祗劫始能圓成。第一大阿僧祗劫時,菩薩超越資糧及加行二道得歡喜地。此亦必須恒常精進而後能得,若不精進則不能得。第二大阿僧祗劫時,菩薩由初地進至七地,再超越之而得八地。此一階段爲決定性。因諸地菩薩皆決定精進也。第叁大阿僧祗劫時,菩薩由八地、九地而進至第十法雲地。或有菩薩具大精進則能超越若幹中劫,或大劫者;能超越阿僧祗劫者,則未之有也。”

  

《解脫莊嚴寶-大乘菩提道次第論·第十九章 菩薩地道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