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九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居,有一個跟我同年,叁次中風,身體還算是不錯,每天早晨都出來散步,拄個拐杖,要運動,不運動更糟糕。現在沒有人照顧,中國古時候大家庭,這就看到大家庭的好處,大家庭,老人有人照顧,兒孫滿堂。這些孩子年輕,都懂得照顧大人,都懂得孝敬,這是長輩。

  「病苦」也有兩種,一種是身病,這個四大不調。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,中國古人常說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飲食起居不小心,得病。現在這個時代,飲食不是享受,現在是一種威脅,飲食裏頭多半都有化學品在裏頭,到哪裏去找幹淨的食物!這些生化、化學、農藥、肥料、種子,全都有問題。種子經過基因改變,所以吃這些東西,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症,人要到醫院,麻煩就大了。農産品不敢吃,爲什麼?農耕都使用大量的農藥、化肥。我們到農村去訪問過,種的這些稻米,他自己吃的是另外一塊,沒有農藥化肥的,他自己吃的;出去賣的,都用農藥化肥,長得漂亮,米又白又幹淨。蔬菜亦如是。那個賣的東西他們敢不敢吃?不敢吃。這是什麼行爲?明擺著在面前的,叫謀財害命。他賣給你,賺你的錢,東西給你,要你的命,你看多恐怖。

  我們同學從網絡下載一些新聞給我看,全球有很多災難,影響農作物的生産,這些專家學者預估將來一定有糧食危機。糧食生産量因爲災難的原因,旱災、水災,農作物沒收成,將來人吃什麼?現在水也有問題,海洋被汙染,內陸的河川也被汙染,土地被汙染了,麻煩真大!我在澳洲,同修們問我,我們吃的東西天天要吃,怎麼樣保持幹淨、衛生?唯一的辦法,自己搞農耕。十方的供養是供養常住的,常住不要留這些錢財,買土地、買農地來耕種,讓常住生活有保障。我們自己不會種,請農夫來耕種,給他工資。收成的時候,除了自己吃的之外,一定有很多多余,多余,可以在市場上去賣,賣的錢付工資還有余。我們吃得幹淨,這放心,沒有農藥,沒有化肥。所以,幫助我們種植這些農夫看到都歡喜,因爲不用農藥、化肥也能種出很好的糧食、蔬菜、水果,他們看到了。我們也勸導他們不要用農藥、化肥。我們的田園裏面都放佛號,樹木花草統統都聽阿彌陀佛,日夜不間斷。所以他到我們這裏參觀,問我們怎麼種出這麼好的東西?我們說用佛號音樂種出來的,他們聽了佛號也歡喜。所以今天養生、飲食、衣服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第二「心病」。現在人心病多,普遍的,貪瞋癡慢疑,怨恨惱怒煩;不好的心情,不好的情緒,當然就做不善的業,不善的業,殺盜淫妄。哪個人不做?哪一天不做?有意無意傷害這些小動物,蜎飛蠕動、蚊蟲螞蟻。家裏面像蒼蠅、蟑螂、老鼠,我們想想有沒有殺害。盜,占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,貪一點小便宜,錯了,不應該。淫,淫欲是其中的一條,第二個意思,凡是過分都叫淫。我們日常生活,飲食起居有沒有過分?分,是本分。中國古人,是什麼樣的身分就保持什麼樣的生活,沒有貪心。富貴過富貴人的生活,貧賤守住貧賤人的生活,安貧樂道。所以對于物質生活懂得節儉,一點都不浪費。勤儉持家,這個家庭會慢慢的興旺;如果奢侈浪費,這個家庭容易衰敗。古聖先賢給我們講得很多。

  第四「死苦」。「死苦有二種:一者,病死,謂因疾病,壽盡而死。二者,外緣,謂或遇惡緣,或遭水火等難而死」,這都是死苦。死了以後,如果這一生心行不善,那就更苦了,他墮到惡道。所以我們知道死苦後面還有問題。要是真正了解,我們存心要善良,甯願吃虧,不占人便宜。一定要懂得行善積德,我們來生比這一生更好,這就是聰明人,這叫有智慧的人。來生最好是到極樂世界去學佛,實際上,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,那是好到究竟圓滿了。

  我們這一生遇到這個緣,這個緣不容易遇得。諸位想想看,今天世界上人口總數大概七十多億,這七十多億人我們同時生在地球上,幾分之幾聽到佛法?少數!我們自己是沒有調查過,聽說宗教界的統計,全世界學佛的人大概只有五億多人,七十億只有五億,聞到佛法的人不多。這五億人當中,又有幾分之幾聞到正法?聞到正法的裏面,再問有幾分之幾聽到淨土?你一層一層淘汰下來,真的沒有幾個,然後才曉得我們多幸運、多難得。珍惜這個緣分,得來不容易!來生縱然再到人間來投胎去做人,未必聞到佛法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是真話,不是假話。聞佛法有什麼可貴?有脫離六道、脫離十法界的機會,有這個機會。不聞佛法沒有這個機會,來生還要搞六道輪回。這個機會太難得了,我們遇到這個機會,不能輕易把它放過。所以,沒有能力往生就不能死,死了就不得了!有把握往生,死可以,到極樂世界去了。要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,其它都是小事,其它的無所謂,這就是真的學佛。真學佛少中之少,再能聽到這部經,讀到這部經,少之又少。

  第五種,「愛別離苦」,謂所愛的人,親愛的人,「乖違離散」,不能常常住在一起,這是愛別離苦。你所喜愛的物,譬如說你愛你的居住的環境,非常喜歡,偏偏你要到外地去工作,你不能在這個地方長住,這都叫愛別離。你所喜歡的工作,你所喜歡的物品,都不能常常伴隨著你,你都得常常跟它們別離。早年我在臺北講經,臺北有一個也是大富長者,也是個企業家,在陽明山建了個別墅,非常優雅,環境非常好。我聽說他一生在那裏就住了一個晚上,我也在他別墅住了一晚上。你看看,一生建個別墅,只住一晚。有福報的是什麼人?他那些工人,替他看房子的。他有兩個工人長住那裏,替他整理環境,有福報!這兩個工人沒有所有權,但是他有使用權。我聽說這個世間像這樣的富貴人家很多很多,建了富麗堂皇的別墅,一生不曉得在那裏能住幾天,愛別離苦。

  第六個是「怨憎會苦」。冤家對頭、不喜歡的人偏偏常常要見面,常常要在一起,怨憎會。不喜歡的東西,你常常會遇到,你沒有辦法把它舍棄,這都是人間的苦事。第七個是「求不得苦」。人的欲望沒有止境,古時候讀聖賢書,欲望還有個標准,不能太離譜、不能太過分。現在標准沒有了,聖賢書不念了,佛法也不要了,標准完全沒有了。變成什麼?變成欲望沒有止境,這就太苦了。天天望著別人,跟別人去相比,總想比別人高一點,比別人更好一點,大家都比賽。住在高樓上,一百層以上的高樓,很風光;如果災難來了,電沒有了,那就苦不堪言,天天要爬山。電沒有,水沒有,你怎麼生活?這些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,時時刻刻給我們身體、精神帶來的威脅,都是我們現在人的處境。

  後面還有一個,最後「五陰盛苦」,五陰熾盛。「五陰者,色受想行識」,這個陰是蓋覆的意思,它能夠「蓋覆真性」,真性就是真心,「不令顯發」,我們的真心生不起來。這個五陰是妄心,色是我們物質的身體,受想行識就是我們的心理現象。受是感受,想是妄念,行是相續相,前念滅後念就生。我們讀過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,就很清楚、很明白,那個念頭不斷就是行。識,識就是阿賴耶,我們世間人叫它做靈魂,在佛法裏叫它做神識。「來先去後作主公」,到這個世間來,它第一個來,它來投胎;走的時候它最後走,阿賴耶識最後走。五根是最先走,眼看不見了,耳聽不見了,鼻也不能嗅了,五根先失去作用,阿賴耶最後。

  所以佛教給我們,送往生助念的時候一定要曉得,這個人斷氣了,前面七識都不起作用,阿賴耶起作用;阿賴耶走了,這個人就真的死亡了。佛告訴我們,人斷氣之後,呼吸沒有了,至少還要八個小時阿賴耶識才離開。這八個小時,就不能夠碰這個亡者,你碰他什麼?他會痛苦,他感覺痛苦,痛苦,他就有怨恨。怨恨,怨恨就會墮地獄。所以,八個小時不要碰他,念佛幫助他,希望他的神識也跟著念佛,這是最好的方法。最穩當的是十二個小時之後,或者十四個小時之後,就更安全,他真走了。這叫五陰。盛是盛大的意思,「謂前面生、老、病、死等衆苦聚集」,所以叫它做「五陰盛苦」。這是叁苦裏面苦苦。

  除了苦苦之外,還有壞苦。什麼叫壞?身體有變壞的時候,死亡身體變壞了;我們居住的環境會變,房子會變壞,環境會變,古人所謂是盛極必衰。一般人講,人一生這個運氣五年一轉運,一生當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,也有最不好的五年。最好的五年你很得意的時候,你很自在。可是好運走完了,年歲大了,地位失掉了,壞苦就現前。富有的人,現在富有的人很多一生保不住,到晚年的時候破産了,壞苦馬上就看見了。做官的人,在位,他感到很榮耀,可是一退休,一切都沒有了。所以我們這個人間,叁種苦都具足。行苦就是你不能永遠保持不變,人一天比一天衰老,這就是行苦,青春不能常保,這叫行苦。

  欲界,這叁種苦統統要受,到色界天就不一樣了。色界天人是化生,不是胎生,化生。化生是什麼?沒有生老病死的苦,生老病死他沒有,他是變化而生。他有生有滅,當中沒苦,沒有老死苦,沒有老病苦,生也不苦,化生。求不得、怨憎會,他都沒有。所以他沒有苦苦,他有壞苦。他的壽命很長,到壽命終了的前七天他才感到苦。感到什麼?不對勁了,衰了,但是七天他就要走了。色界天人,他有行苦,他有壞苦,沒有苦苦。到無色界天人,他連身體都不要了,我們稱它作靈界。因爲他沒有身體,所以他沒有壞苦。他也不要居住的環境,他只有行苦,這樣很自在。他不能永遠保持,他還是有壽命的,壽命到了他還要墮落,所以叫爬得高摔得重。這是哪些人?四禅天的、四空天的。這個四禅是第四禅,第四禅跟四空天,這都壽命很長。

  真正永遠脫離叁苦,我們常講叁苦、八苦,實際上叁苦的範圍比八苦大,八苦只是叁苦裏面的苦苦,就是一種。叁界統統要受,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叁界統苦,欲界叁種全有;色界沒有苦苦,有壞苦、有行苦;無色界有行苦,苦苦、壞苦都沒有。總而言之,叁界全是苦,哪裏有樂?樂是假的,苦是真的。你要真的得樂,那就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真樂,這叁種苦都沒有。那就是極樂世界超勝娑婆世界,我們不想再過苦日子,就得到極樂世界。今天我們有極樂世界的根基,這本經書、這個法門就是到極樂世界的憑據。今天掌握在自己手上,要真幹,要真放下,要認真學習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