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個學法?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一門即是一切門,一切門即是一門,這是大乘經上說的。所以修學的秘訣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要曉得,這是戒定慧叁學一次完成。一門深入,這是守規矩,決定沒有貪心,決定不會雜亂,心裏就想這一樣東西,念茲在茲,這個攝心容易。如果學的東西多了,決定分心。爲什麼古時候這些大德,無論在家、出家,都那麼樣的傑出?他心專,他心定。我們近代的學人心散亂,妄念太多,心不能夠集中,所以學什麼都學不好。
古人只著重德行,但德行一般不講,從小你家裏把你教好了,紮根教育全是父母的事情,是家教。那麼今天是家教沒有了,家學沒有了;換句話說,紮根的教育沒有了。古人的紮根教育是從懷孕,大家,大家什麼?書香門第,讀書的人家,做官的人家懂得。母親懷孕的時候就端正心念,這十個月當中思想純正,一切不善的東西不想,一切不善,跟它保持距離,不接近,眼不看不好的東西,像殺生這個東西決定不看;耳不聽不善的言論,不好的音聲不聽;口不出傲言,心平氣和,她影響胎兒。所以胎兒在這種氣分之下,他所感受的,純正,小孩生下來好養,聽話。小孩一出生就知道,他雖然不會說話,他很靈,非常靈敏,他會看、他會聽,他已經開始在學習,看大人怎麼做法。他看得最多的他母親,母親照顧他。
所以《弟子規》不是教小朋友背的,《弟子規》是父母做出來給小孩看的,就是日常生活,就照這樣去做。小孩從生下來睜開眼睛他就看到了,看到父母大人都是這麼做的。看叁年,一千天,他統統學會了。古諺語所謂「叁歲看八十」,就說這樁事情,叁歲養成這種德行,一生都不會改變。所以古人能夠守節,就是能節製自己,不會被外面誘惑,不會被名利動搖,他的根堅固,再苦再難(再困難),他都不會變節,孝悌忠信他真能做到。現在這個教育沒有了。現在許多論壇都在做這些報告,讓小朋友出來表演,那作秀,那是什麼?那是宣傳,讓大家知道,中國古時候還有這麼一樁事情,但這樁事情真正真相沒人曉得。我們在湯池做的這個實驗,做了叁年,那是一個樣子,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樣子,有一點樣子了,可惜沒有繼續做下去。今天要不做一個好的榜樣給人看,誰相信。真正做好樣子,都想學習,連外國人都想學習。爲什麼?每一個人求安定和平的心非常懇切,就是找不到方法,所以有個榜樣做出來,好事情。我們聽說這個,這個我們要幫助他,要成就他。這是什麼?攝善法戒,應該要做。
下面成就衆生的德行,我們看科題,「成就衆生」,分兩段。「現生成就」,現生成就也有兩段,第一段「無住生心」,首先講「一切無著」。我們看經文:
【所有國城。聚落。眷屬。珍寶。都無所著。】
這教我們放下,放下什麼?『國城』。這裏面所說的放下,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,不是事上放下,是心上放下,這才管用。事上放下,那就什麼都落空,國也不要了,家也不要了,這個不是佛法,你要這麼去體會你就全錯了。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放下?如果一切都放下了,他四十九年那麼辛苦教書幹什麼?沒放下,非常認真,一天不缺課。叁百六十行他選的是教師,教學,做出一個典型模範的老師給大家看。所以我們要懂得,放下是心裏頭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、沒有起心動念,是放下這些,事你才能做得很圓滿,不爲自己,爲國家、爲社會、爲大衆,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在裏頭,這叫放下。
『聚落』是村莊,小村、小鎮。『眷屬』,特別在中國,中國古時候大家庭,大家庭的好處多,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代,年歲長了,漸漸老了,想起從前中國的那個家庭,非常懷念、非常羨慕。現在的老人好可憐,全世界都是。中國在過去,人的一生什麼時候最享福?老了就享福,老年享福。中國人的教學,是兒童的時候嚴格的教訓,一點都不能放松,爲什麼?放松他就學壞了,學壞就不容易回頭了,所以嚴加管教。中國小孩教得都像小大人一樣,沒有外國那種活潑的樣子,那是好事情。爲什麼?懂規矩、懂禮節,幾歲出門他就有禮,一點都不會錯的。這跟外國人不一樣,外國人跟我們顛倒的。外國人,人生一生,兒童是最快樂的,在天堂,兒童的天堂,中年的戰場,老年人的墳墓。我們中國跟他完全相反,小孩是嚴加管教,中年是造福,爲家庭造福、爲國家造福,晚年是享福。你們也聽說過,落葉歸根,晚年是什麼?歸根就是回老家,老家養老。
中國古時候大家庭,兩個最重要的事情,一個是育幼,一個是養老。所以小孩教育,在古時候不是國家辦的,都是每一個家庭辦的。家庭辦教育,他認真,他負責任。爲什麼?每一個家庭的老人都希望我家裏出人才,所以那個教育就很認真。請老師可不簡單,家庭開會,哪些人在開會?父母,這小輩,父母上面祖父母,再上面曾祖父母,再上面是高祖父母,有時候高祖父母他要問。真正辦事是曾祖父母,他們年歲大,有經驗,不會請錯老師。對于老師,介紹幾個候選人,大家來討論,這老師的德行、學問、家世跟他教學的方法,我們都認同了、都喜歡了,這家庭開會通過了,才正式聘請。聘請的禮非常隆重,大概高祖父年歲太大了,那就不出來了,曾祖父、祖父、父親都要叁跪九叩首,跪到門口去迎接,對老師這樣隆重。老師受到你家裏這樣的大禮,他要不認真教學,對不起你、對不起你家人,一定認真教學。哪像現在,現在的教育是兒戲,不認真,沒有那樣真誠的態度,他怎麼會有成就?
所以從前教學,老師把學生看得比自己兒女還重,自己的兒女學不會沒關系,學生一定教好。學生教好什麼?他家的後代就有保障。古禮,師徒如父子,老師的兒女跟自己親兄弟完全一樣,一生要照顧,要關懷、要照顧,有困難一定要全心全力幫助。所以老師認真教什麼?他的後裔有學生照顧,他放心,他無後顧之憂。現在沒有了,所以現在教育不像教育,讓我們這樣年齡的人對從前那個舊社會無限的懷念。但是那一種社會不能再恢複,破壞不能再恢複。除非真的,像這什麼預言講的大災難,地球毀滅了,剩下的人重新再過原始的生活,那個社會又起來了。極端困難的時候,人不能不合作,不合作不能生存。
所以養老,人到老年的時候,回老家享福,天倫之樂。每一家都有祠堂,祠堂是一家最重要的一個建築,爲什麼?紀念祖先的。重大的事情都在祠堂開會,在祖宗面前,不敢動惡念、不敢說錯話。學校在這個祠堂,老年人可以跟小朋友在一起,這些老年人去聽聽老師教學,對老師的那種恭敬,那是身教,表演給學生看的。這些老人,伯伯、叔叔這一輩的退休了,那退休的大概都是祖父輩的,叔祖、伯祖,這些老人跟小朋友在一起。身體健康的、動作還很靈敏的,把他自己一生的經驗,人生的經驗,講故事講給小朋友聽,都是灌輸知識,你將來會懂得怎麼做人、怎麼做事。聽老師教學,也等于監學,看老師認真教,這些人對老師的尊敬,讓這些小朋友都看會了,哪個不尊敬老師,哪一個不聽話,那還得了!那大不孝,老師是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請來的。
所以天倫之樂。你看一家人,普通一般的人口,我們講標准的人口,叁百人左右。叁百人左右他們家的子弟,不是一胎化,他能生的都是盡量養,父母養不起沒有關系,你整個家庭替你養,大家庭有這個好處。自己在外面賺的錢都要寄回家,不是私有的,你自己生活費用之外,全部要給家裏。家就是你的後臺,就是你的保障,你遇到什麼困難,誰支持你?家支持你,你無後顧之憂。所以在家庭確實是共産主義,共財,沒有私財。各人需要的,等于說家裏有管錢的人手,他負責,需要用錢也是一樣,要報家長,家長批准,這正當用途。所以老的時候,什麼都沒有憂慮,家養你。圍繞在你面前都是你的兒子輩、孫子輩的,所以兒孫滿堂。那個樂趣現在人作夢也想不到,無法去體會了。
現在老人老了進老人院。老人院辦得最好的,我看過很多國家、地區,澳洲辦得最好。澳洲主要土地便宜,所以居住環境非常好,老人院就像公園一樣,裏面也布置小橋流水,庭院非常大,物質生活沒問題,精神生活沒有。我們在那裏看,很多老人都不說話。原因什麼?他不同的信仰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心量都不大,兒女一年難得看一次,你說他精神多苦悶。每天我們看了,拿個小椅子坐著曬太陽,面上一點表情都沒有。我們去參觀,打個招呼,他很歡喜,大概很久沒有人跟他打招呼。那我們就想到,我們將來老了是不是也到這個地方來?不到這來怎麼辦?沒處去。年歲老了你自己不能動作了,不能自己照顧自己,你怎麼辦?所以西方社會問題多。
中國過去的老社會問題少,只要把教育辦好,什麼問題都解決。生活,養老育幼,還是中國老方法理想,找不回來。所以我常常聽到人家說什麼企業家、企業家,我聽了有一點感動,能不能讓企業繼承中國傳統的家庭,把中國從前老的那個家道、家規、家學、家業落實到企業。企業是一家人,老板是家長,能夠把所有員工看作自己兄弟姐妹,把員工的老人看作自己叔叔、伯父,企業來養這個老人,養自己員工的老人,那麼員工他會忠心,永遠爲企業來服務,他不會到別的地方去。把一個企業變成一個家庭,過去家是血緣關系,現在這個家是道義的關系,用這個來建立。那麼中國,我相信往後還有千年盛世的出現。中國過去長治久安,確實是家的貢獻,沒有家就沒有中國社會,就沒有中國的文化,家對中國貢獻實在太大太大了。二次大戰結束,中國這個家沒有了,我們回去看看非常傷感。
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