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二乘凡夫没分。
「若人稍闻平等之意」,这后头讲的,有,很多,大乘教里,听到这些经里头讲法,「便谬斥持戒为着相,诽谤戒律」,这大乘人确实如此。他自己不守戒律,他认为什么?淫怒痴就是戒定慧。把经的意思错解了,这就造地狱罪业,佛经的真实义你错解了。所以他排斥,那个持戒的就着相,他不着相。这种人多!或者,这下面我们都能看见到,「稍能持戒,便增我慢,自赞毁他,侈谈他人过失」。这是持戒的人,持戒是持得不错,都依照戒律的规矩,怎么样?喜欢批评别人,赞叹自己,自己持戒,别人毁戒破戒,瞧不起别人。「是皆以病为药者也」,错了。六祖在《坛经》说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你怎么会看到别人过失?看到别人过失就是自己过失,自己没有过失看不到别人过失。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时时来照自己,利益就大了。为什么?心是个清净心,我看到别人过失,我有这个过失,他是缘,这一勾,把过失马上就勾出来了;我心里头没有,别人过失在我不起作用,我心里头没有。就是我心里有过失,他那个过失把我的勾起来了,是这么个道理。为什么真修道的人不见世间过?他自己里头没有过失,他看不到别人过失,他看别人都是诸佛如来,都是菩萨现身,境随心转。
所以,善护三业最重要是意业。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,现在,现在还是清净,惠能大师讲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。那染污是什么?染污是意识,是妄心。佛教导我们,特别是大乘,我们生活要用真心,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都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用真心,成就无量功德;用妄心,造作无量罪业。行善都造业,为什么?三善道受报。所以你真的心清净了,你看到天堂跟地狱平等,没有两样。为什么?你修的福报,自性里头没有福报,得要把福报消掉,你才能见性,你到哪里消?到天堂去消,天堂消福报。你造的恶业,自性里头没有恶业,你得消掉,到哪消?到地狱、饿鬼道去消,消罪业。到天堂去消善业。不就这么回事情吗?平等、平等,都是去消业的。清净心当中没有六道,没有天堂、地狱,没有罪福,这叫清净,真的一尘不染。
这个道理要多听,一遍不行,一遍你没听懂,你听上一千遍你就懂了,为什么?听上一千遍你得定了,定开智慧,你就懂了。不能搞太多,不能搞太杂,这是秘诀。古人修行证果的很多,得定的很多,为什么晚近都没有了?晚近就是广学多闻,这贪多嚼不烂,学得太多了,一样都没学会,不如古人。古人一生就学一样东西,能明心见性,只要一见性,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达了。他不走这个门路,他要想样样都学、样样都懂,结果学一辈子,没有一样懂。佛没有这样教人的,你不能把责任推给佛。
四弘誓愿,就是教你修学的方法,首先教你发愿,发什么?舍己为人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你要发这个大愿,这个愿跟诸佛的愿完全相同,发这样的大愿。没有这样的大愿不能学佛,为什么?这个愿是个动力,它在推动你。世间人为什么拼命造业,造业不止?他为的是名利,他为的是享受,这个东西推动他,他在造业。学佛的人,名闻利养放下了,什么力量推动他?愿力,我一心一意就想帮助这苦难众生,帮助他们离苦得乐。苦乐从哪来的?苦乐从迷悟来的,迷了他就苦,悟了他就乐,那这苦乐是果,迷悟是因。果上没有办法改,因上有办法,所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用什么方法?教学。教学是手段,目的是离苦得乐。但是必须要通过破迷开悟。佛对一切众生最大的布施,叫法布施,就是帮助众生觉悟。这四弘誓愿第一愿。为了这一愿要兑现,头一个你不能不断烦恼,你不断烦恼,你不能学法门。你看,德行在第一,断烦恼就是持戒、修定;学法门,开智慧。智慧不开,学法门很苦;智慧开了,学法门很容易。
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,龙树菩萨开悟了,证得了初地菩萨,别教初地,等于圆教初住,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跟惠能大师境界平等的,是这么一个境界。他学经教,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三个月就圆满了,就学完了,这一部《大藏经》。我们要学,一辈子都学不完,人家三个月就毕业了,为什么?他开悟了。开悟学《大藏经》,就跟惠能大师一样,一部经要不要学完?不需要。你看《坛经》上所记载的,法达禅师念《法华经》应该有十年,《法华经》很长,念到三千多部,一天念一部,三千多部,十年,没开悟。可是他自己有傲慢心,十年学一部经,有一点定功,没能开悟。到曹溪去参六祖,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,惠能大师看得很清楚,三拜头都没着地。起来之后问他,你心里头一定有值得骄傲之处,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,我看你礼拜头没着地?问他有什么值得骄傲的。他就说了,诵《法华》三千部。
能大师问他,《法华经》讲些什么?他说不出来,反过来向六祖请教。六祖说,《法华经》我没有听过,六祖不认识字,不必看经,他不认识字,不看经的,你既然念了三千部,一定很熟,你念给我听听。《法华经》二十八品,他念到第二品,念到「方便品」,六祖说,行了,我全明白了,不要念了。你看,悟的人本事就在此地,人家学《法华经》学了十年还没开悟,他只听一点点他就全明白了。像这种方法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经,三个月足够了,全明白了,这就是好样子。六祖跟他讲《法华经》大意,他开悟了,那个开悟是明心见性。他要没有十年熏修的这种定功,他开不了悟。六祖给我们讲,我们开不了悟,我们没有这个定功,他有定功。别人没有这个功夫的话,别人在一起听也不开悟,就他开悟。
佛法教学,这套教学的方法妙极了。佛教传到中国来,这套方法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,好东西,真管用。所以儒家讲悟性,教学特重悟性,道家也讲禅定。现在的教育不讲这些,都是着重在广学多闻,这是什么?知识,知识不能解决问题。我们在联合国看到,联合国召集的各国专家学者,来讨论怎么化解冲突,怎样帮助社会恢复安定和平,这个会开了四十多年。这四十多年,每一年开多少次,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消耗不计其数。可是效果?效果没有,冲突一年比一年多,频率上升,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。我们参与的时候,会开了三十多年,现在四十多年了,让这些专家学者对于和平丧失信心。所以今天许多国家领导人对能不能恢复到安定和平没有信心,这是当然的。
我们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跟大家介绍,中国古人有办法,我们做的报告很多次,非常详细。但他们听了怎么样?听了很高兴,都很赞叹,不相信,就没办法了。听的时候欢喜,听完之后,我们在一起吃饭聊天,来告诉我,法师你讲得很好,这是理想,做不到。我听了这一句话,就像凉水浇头,给我沉痛的打击。为什么?我白讲了,讲了没人相信。然后就想到,中国丢掉两百年,外国人没学过中国东西,外国人过去靠宗教维系着道德,他们现在也宣布上帝死亡,不相信宗教了,才演变成今天这种世界,这混乱。那怎么办?怎样让他相信?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实验,这是逼着我们在汤池搞这个实验点,做出样子出来了,再报告,让他们来看,就相信了。所以汤池做出这个样子,虽然没有能继续做下去,影响还是可观的。当时驻联合国这些大使,一百九十二个国家,个个都想到汤池去考察、去参观,只是我们地方领导不敢接受,他们没有能够来成。但是我们知道的,至少有三十多个人,他们用私人观光旅游这种身分到汤池去看,在汤池住三天、住四天的,信息还是传出去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
我已经有几年没参加这些活动,今年,前两个月,联合国还有信息,还来问我,说明他们对我们的活动还念念不忘。这个很难得,不容易!意思就是来征询,我们需不需要再去办一次?再办一次,拿什么给人看?没有实际东西给人看,那就没有意思。现在澳洲,我住的这个小城,十万人口的小城,我们在那住了十年。这个十年,我们的修行没什么效果,但是团结宗教做出成绩出来,把这个小城十几个宗教团结成一家人。去年,我们在一起聚会,我只是表示一点希望,希望宗教团结起来,把这个小城造成一个和谐示范城市。我们的市长跟我的想法完全一致,所以他全力支持。今年这些人想真干,我就看看,如果真正做出来了,值得到联合国再去搞一次活动,把澳洲图文巴这个城市向全世界宣传,让大家看出族群的和谐、宗教的和谐。因为这个小城里面的居民都是从全世界各地移民来的,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信仰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现在住在一起能够这么融洽、这样和睦,很难得。
我们在这个小城建了一个净宗学院,我们的人数不多,常住在那边的也是流动性的,大概六、七十个人。我们在那边做了一个,就是星期六晚上的温馨晚宴,免费请大家来吃饭,十年没有中断,每个星期六的晚上,我们胡居士是功德主,做得好!让全城市的都曾经到我们家里做过客,这个关系建得好。以后逐渐逐渐的就是每个宗教都到我家里来作客,参加我们的晚宴。最初只是吃饭,以后慢慢熟悉了,互相学习,问我们佛教是什么?我们给他介绍,我们提出世界宗教是一家,我们主动学习他们的经典,他们慢慢就了解我们,很喜欢跟我们接近。所以去年,我们办成立十周年纪念,十周年纪念最后的两天就是团结本市的宗教,我提出这么个理想。没想到他们真接受了,这都意外,都非常的难得。
末后这一句是念老为我们的开示,「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。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」。上面这个三段,就是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。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。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,法藏比丘严净自心的德行,他才能教化众生。如果自己没有这个德行,拿什么去教化人。所以教化众生先要自己学成功。愿发了,以行践愿,要把这个愿落实,真正做到,首先是德行,断恶修善是属于德行。德行成就之后,这才能够进入第三条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怎么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