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不誠,你沒有誠意,沒有誠意哪來的正心?沒有誠意、正心,你憑什麼修身?今天人修身用什麼修?用貪瞋癡慢疑來修,所以修成這個樣子。成就的是,意念是怨恨惱怒煩,造的業是殺盜淫妄,是與人競爭、與人鬥爭、與人戰爭,幹的是這個,這個果報在叁途、在地獄。今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,什麼人重視格物、致知?這知在哪裏?在《四庫全書》、在《大藏經》、道家的《道藏》。現在也有不少人,修儒家東西稱它作儒藏,將來的叁藏不是經律論叁藏,儒藏、道藏、佛藏,也是叁藏,中國傳統的叁藏,好!修這些典籍沒有問題,知識可以做得到。但是要把叁藏落實到生活、落實到工作,生活化,活學活用,那一定要從格物、致知下手。格物怎麼格?真正能夠把叁個根紮好,那就是格物。你們諸位仔細想想看對不對?格物是什麼?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先斷惡再修善,惡不斷修善沒有用,善裏頭夾雜著惡,還是惡,不是善,一定要先斷惡。好像我們茶杯一樣,這個茶杯裏頭盛的是毒藥,我一定先把毒藥洗幹淨之後,才能裝好的飲料。要不然飲料放進去,裏頭摻雜著毒,還是毒藥,輕一點而已。格物就是洗刷,把惡的東西洗幹淨,致知就是裝新的好東西,智慧。
老祖宗不容易,對後世的愛護,顯示出他最高的智能,就是發明文言文,這是世界上最高智慧的形象。用這個手段,把他們的智慧、把他們修身養性的方法,你看《大學》的叁綱八目,是他們的方法,用文言文流傳到後世,永遠不會變樣子,不變質。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,只有中國獨有。千萬年來,這些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、他們的方法,從個人養生之道,到治國、平天下這些方法、經驗、效果,都用文言文寫在書上,會集成《四庫全書》、會集成《大藏經》,留給後世。我們只要把文言文學好,鑰匙就拿到了,叁藏的鑰匙拿到了,《四庫》的鑰匙拿到了,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的寶貝。致知從這裏紮根,從這個地方發揚光大,然後你才真正有誠意。誠意什麼?沒有自私自利,真正全心全力爲一切衆生的福祉去服務,誠意出來了。沒有前面叁個,誠意在哪裏來?有誠意才有正心,這個心不偏、不邪、不動、不搖,這才能救世。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德能,那就是成佛了,教化一切衆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你才真有這個德行,真有這個本事。你不從這下功夫怎麼辦?
心正,身就修了;身正,至少叁樁事情做到了,貪瞋癡慢疑斷了,裏面的煩惱斷了,怨恨惱怒煩斷了,不善的習氣斷了,殺盜淫妄絕對不會再做,真菩薩!人殺我,我絕不傷害他,菩薩能做到。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,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一點怨恨沒有。最後在斷氣之前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真做到了,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,歌利王,就是憍陳如尊者,鹿野苑爲五比丘說法,憍陳如第一個開悟,證阿羅漢果。你看說話算話,成佛第一個度你,沒有一絲毫怨恨,慈悲到了極處。化敵爲友,化怨爲親,菩薩能做得到,普通人做不到,普通人那個怨恨要報複。一動了這個念頭,麻煩大了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。造惡、結怨很容易,要化解太難了,人不可以跟人結冤仇。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大家都有,要有節製,不能太過分。貪而無厭,無限製的去奪取,最後到阿鼻地獄,永遠不能翻身,你說那多可憐、多淒慘,叫自作自受!阿鼻地獄從哪裏來的?是自己不善業力變現出來的,沒有人建造阿鼻地獄。你怨天尤人,心裏不服,那你的罪就更重,你在地獄就更苦。這是什麼?你無知,胡塗,你才會造這種惡業。
這一段經文裏面,我們看出來了,注子裏也說得好,「深表法藏大士,以無量心,發無量願,起無量行。一一皆稱真如法界。是故願無虛發,功不唐捐」。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,他給我們做出榜樣,我們向他學習決定沒錯。他這個榜樣,小,從對治我們的毛病、習氣,就是儒家講的格物,法藏做得究竟圓滿。功德做到什麼?平天下,治國、平天下。治國,你看極樂世界;平天下,阿彌陀佛的心沒有障礙,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六道衆生。不是一個世界,不是他的世界,他的世界沒有叁惡道。他所要度的,五逆十惡,惡道衆生,是他方世界的,你看這個範圍多大!幫助一切衆生、接引一切衆生到極樂世界來受訓、來學習,極樂世界是學校,完成學業。極樂世界也是個榜樣,典型、模範的國土,你將來有大心大願建立國土,就像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參觀、考察、訪問十方諸佛世界,一個都不缺,全都看了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。所以,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世界美好的集大成,這還得了嗎?聰明到極處!
我們要向阿彌陀佛學習,格物致知向他學習,誠意正心向他學習,修身向他學習,齊家向他學習,治國向他學習,平天下也要向他學習,做出了最好的典型、最好的模範。所以我的晚年專講這部經,其它的經論我不再看,不再涉獵。我學六十年經教,肯定這部經代表整個佛法,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全在這部經上,究竟圓滿,我們不必去找枝枝葉葉。依照這部經典學習,真正肯信,能信、能願,決定往生淨土,決定親近阿彌陀佛。老實念這句佛號,念佛號的時候不夾雜、不懷疑、不間斷,這叫老實念,沒有一個不往生、沒有一個不成佛。什麼法門能有這個法門這麼方便、這樣究竟、這麼簡單、這麼容易,而且成就是無比殊勝,最高峰的?這個法門確實難信之法,這個難信不是別人說的,佛自己說的。什麼人能遇到?最大福報的人遇到,不是最大的福報,這個福報是你過去無量劫中修成的。所以佛在這經文上又說,真正能往生的人,不論是什麼因緣,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。今天遇到這個法門,得無量諸佛威神的加持,你才能信,才能發願,才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。所以《彌陀經》上說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你差一點點你就不行,你不相信,到時候你不想念佛了。
我初出家的時候,在臺北圓山臨濟寺,臨濟寺有個念佛會,會長林道棨老居士。這個老居士是個銀行家,哪一家銀行我不知道,他是銀行襄理,學佛非常虔誠。這個念佛會是他帶頭,每個星期在寺院大殿裏面集會一次,就是共修,他唱念、法器都熟,他自己當維那。臨終念佛,給大家講開示,勸大家念佛,自己臨終的時候不念佛,怕死。人家念佛助念,不行,改念南無觀世音菩薩,求佛菩薩保佑,他要多活幾年,他不願意死。最後還是死了,念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也沒有來。所以,菩提心真不容易,覺悟的心真不容易,到死,問題露出來了,不信,害怕了,這就沒有辦法。這平時什麼?不能說他沒有研教,不能說他沒有聽經,他們過去曾經親近過圓瑛老法師,不能說沒有福報。到最後一著的時候問題出來了,就是善根福德有,不夠,分數不夠。五十分是搖搖晃晃,六十分大概才可以穩住。他不到六十分,臨終時候貪戀這個世間,錯了,不曉得到哪一道去了。
當然經典,我們遇到這部經、遇到這部批注,無比殊勝的因緣,爲什麼?真講清楚、講明白了。《無量壽經》五種原譯本,我們都印過,諸位打開來看看你細心去比較一下,這個經講得最透徹、講得最詳細、講得最究竟。經是會集,注也是會集的,這兩代人,師徒二人,我們緊跟上。老師沒見過面,他的弟子我們就很熟了,一見如故,志同道合。所以我有責任、有使命,把這部經、注普遍的宣傳、介紹給大家。這部經、注,就如同梅光羲老居士所說,「決定普度世尊末法九千年衆生」,就依靠這一部,決定得生淨土,決定成就。「此心即是真如本心也」,這是真心,不是妄心。
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