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五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只要你真想到極樂世界去,你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你決定成就,你不要再懷疑。果然不懷疑,這個經要不要聽?不要聽,把這個時間拿去念佛。爲什麼要聽經?還有懷疑,雖然相信了,信裏頭摻雜著有疑惑。九十分相信還有十分疑惑,九十九分相信還有一分疑惑,這都要聽經,都要學教。到完全不疑惑了,這經教可以介紹給別人聽,我不要再聽了。一心專念,常常想著:我身、阿彌陀身融合成一體,我們現前住的世界跟極樂世界也融合成一體,看到一切衆生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,看到萬事萬物也都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變化所作。這個裏頭最重要的,不能有分別、不能有執著,境界平等的,法法平等。爲什麼?全是幻化的,體是一個,相差別,就如古人所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

  我們參觀黃金工藝展覽,統統用黃金做的,我看過一個,將近兩萬種,沒有一個相同,你去看琳琅滿目,美不可收。實際上就一個字,金,除了金之外什麼也沒有。金是這兩萬多金器的體,本體,都是黃金做的,離開黃金一無所有。佛用這個做比喻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是器,從哪裏來的?自性變現的。把自性比喻作黃金,把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比喻作金器,你就明白了,相是假的,金是真的。所以,相上不分別不執著、不起心不動念,相是平等的;十法界平等,衆生跟佛平等,地獄跟天堂平等,沒有一樣不平等。爲什麼?它是一個體,哪有不平等的!

  明白之後,對于所有一切現象要尊重,爲什麼?尊重性德。誰的性德?自己的性德,這一定要懂。佛法自始至終是講自己,沒講到別人。阿彌陀佛,自性所變現的,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,唯心淨土,沒有離開心性,統統是自己心性變的。極樂、密嚴、華藏是自性清淨所變的,我們娑婆,現前這個地球是自性染汙所變現的,自性沒有染汙,阿賴耶的染汙。可是現前我們不知道自性,我們受了阿賴耶的支配,看到這個現象苦不堪言,清淨平等心現不出來;如果事實真相了解,清淨平等心就現前。好比我們看電視,節目裏頭有非常美的畫面,像天堂,有很醜陋的畫面像地獄。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這畫面是假的,屏幕一絲毫沒有染著,屏幕是我們的真心,從來沒染著。所以畫面,美好的畫面、醜陋的畫面都是平等的,不平等是因爲你有妄念,你有分別、有執著,它不平等,放下分別執著統統平等。這個道理要知道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極樂世界就現前了。

  佛這個答複,答複得非常好。蕅益大師爲我們解釋的,「真如無別處所」,他無處不在,你不能說他在哪一處,你不能說他過去現在未來,他沒有過去現在未來,超越空間、超越時間他全都在。所以不能說他從哪裏來,不能說他到哪裏去,佛如是,我們亦如是。生死是個緣,緣確實有勝有劣,遇到勝的緣,殊勝的緣,我們可以作佛、作菩薩,遇到惡的緣,可能會墮叁途、墮地獄。有苦樂不同,苦樂不同還是從分別執著産生的,如果沒有分別執著,就沒有苦樂;沒有苦樂好,永遠保持清淨是對的。所以,「有緣則現,譬如水清月現」,池塘裏頭水很幹淨,沒有波浪,夜晚月亮現在水池裏頭。「月實不來」,月亮沒有來,這叫感應,有緣。「緣盡則隱」,譬如水肮髒、起波浪了,月亮看不到了。月亮實在沒去,沒有來,沒有去,只是緣而已。

 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樁事情,到極樂世界,修到究竟圓滿,我們到哪裏去了?大家知道我們到常寂光去了。常寂光是什麼?常寂光就是自性。常寂光就好像我們比的屏幕,我們就變成屏幕,屏幕什麼?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雖然在,它沒有相,什麼相都沒有。科學告訴我們,整個宇宙叁種現象,第一個物質現象,第二個心理現象,第叁個自然現象。而自性它在,無時不在,無處不在,但是它沒有這叁種現象,所以叫它空,沒有叁種現象。什麼時候有緣它什麼時候就現相,有緣就現,沒有緣就隱,就不現了。只有隱現不同,哪裏有緣哪裏現,什麼時候有緣什麼時候現,妙極了!這是事實真相,我們學佛最後就到這個境界。到這個境界我們就知道,我們沒有身,我們也沒有心,什麼叫身、什麼叫心,都融成一片。一切諸佛的心跟我們融成一片,一切衆生心跟我們也融成一片,確確實實是一體。

  真正體會到一體,我們的真誠就現出來,慈悲就現出來了。慈悲是與一切衆生樂,拔一切衆生苦,看到什麼?一切衆生苦,就跟我自己受苦一樣,沒有兩樣,趕快把它化解;一切衆生樂,跟我自己享樂是一樣的,心量大了!叁種周遍裏面講含容空有,含空,包含虛空,虛空法界是心性變的。虛空有多大?無窮大。容有,容納萬有,爲什麼?萬有不離自性。惠能大師說的,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,萬法是自性生的,自性是真正的自己,萬法是自性生,怎麼能不愛護!我身上每個細胞都是我身上生的,我們把這個身比喻作自性,把細胞比喻作萬法,知道細胞是我身生的,我怎麼會不愛護它?科學家告訴我們,人體有多少個細胞組成?大概有五十兆,五十兆個細胞組成這個身體。我們將五十兆的細胞比喻作萬法,萬法沒有離開這個身體,身體沒有離開萬法,身體就是萬法,萬法就是身體,是一不是二。這是什麼?佛家的倫理關系,佛門的倫理。倫理是講關系,我跟佛菩薩什麼關系?我跟一切衆生什麼關系?我跟樹木花草是什麼關系?我跟山河大地是什麼關系?我跟這些空間、時間是什麼關系?一體,多麼親密。沒有法子比喻,找不到比喻,比喻父子之親,父子是兩個人,它一體,他是二體。所以這個真相不可思議,真的是唯證方知,你沒有證得你不知道。

  我們看下面念老的批注。「此亦正是本經此叁句經文之解」,這是『彼佛如來,來無所來,去無所去』這叁句經文的解釋,《金剛經破空論》跟《金剛經》的本文。「蓋如來法身遍一切處」,如來的法身跟我們的法身是一法身,大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十方叁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所以,跟我是一法身,那我們是什麼?我們是未來佛。叁世佛是過去佛、現在佛,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,這叁世佛,共同一法身。所以法身遍一切處。「更何能言,法身從何處來,到何處去?」這個話不是真的,不是事實真相,法身沒有來去。「一切處皆是自性法身故」,這是從空間上講,從時間亦如是,一切時皆是自性法身故。「唯以遇緣而現來去」,沒有緣它就不現。所以法性空,空不是無,無就不能現,它遇緣能現,緣消失它就沒有了,它的形相就沒有了。所以佛法叫緣生,不說因,著重在緣,有緣就生、就現,沒有緣就不生、就不現。緣不是真的,所以現與不現也不是真的,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,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。

  「是故經雲:但以酬願度生,現在西方。」阿彌陀佛現極樂世界,現相好莊嚴身,身有八萬四千相,每個相都有八萬四千好,我們在前面都讀過,這是出自于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。這有緣,他現在西方。「以上經句,來無所來,答所問國界」,這是講的空間,「表十方虛空不離當處」,就在當下。下面則答所問的時間,『無生無滅,非過現未來』,過是過去,現在、未來,叫叁世,他沒有生滅,所以他沒有過去現在未來。如《涅槃經》說,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滅爲樂」。這個四句話所說的是諸法實相,真相。諸行無常,行這個字包括什麼?包括今天講的頻率、振動,這是科學家所說的,整個宇宙所有的現象都離不開振動的頻率。所以今天科學家認爲,整個宇宙就像一根弦一樣,彈琴的弦,琴撥動之後它就振動,它就發音。諸行無常,因爲行動,這個動它有生有滅,是生滅法。生滅滅已,寂滅現前,我們看這根弦,它振動,由強而弱,由弱最後到不動;不動的時候就生滅滅已,寂滅就現前,寂滅是不動,清淨不動,在彈琴這個弦上非常容易觀察到。

  我們今天都在這個行當中,修行、修心、修身都在行當中,到極樂世界還得再修。那個頻率愈來愈低,最後到不動,不動就回常寂光,還有一點點微細的動都留在實報土。完全不動了就回常寂光,回常寂光就回歸自性,跟自性融成一片。諸佛如來都在常寂光中,沒有形相、沒有念頭,融成一片。我們去想這個境界,跟一切諸佛如來完全融成一片,身心都融成一片,沒有任何現象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念頭波動現象,都沒有。這叫常寂光,這叫自性,這叫真如,這叫第一義,佛學裏頭名詞很多,全都說的這個。這叫法性,也叫法界,究竟圓滿覺。

  又《首楞嚴.觀音圓通章》有這麼兩句經文,「生滅滅已,寂滅現前」。生滅就是波動現象,波動現象停止了,寂滅就現前。現前什麼?見性了,究竟圓滿。「蓋證入無生,無生則無滅」,生滅的現象沒有了,一根弦完全靜止了,波動現象完全沒有了。「非過現未來」,這說時間,時間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,「妄念相續」,前念滅,後念生。要知道這個妄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,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,百千是單位,叁十二億乘百千,百千是十萬,得出的數字是叁百二十兆,一彈指。如果我們一秒鍾能彈五次,五次彈指,再乘五,就是一千六百兆,一秒鍾。這樣快的頻率我們覺察不到,不但我們五根,我們看不到、聽不到,也聞不到、摸不到,第六意識也想不到。所以六根沒有辦法接觸它。這妄念相續,這個相續是相似相續,因爲真正相續,前念跟後念是相同的,這叫相續。它前念跟後念不一樣,每個念頭都不一樣,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,有相似,不是完全相同,叫相似相續。前念滅了是過去,底下一念生了是未來,妄念不生也不滅,時間沒有過去跟未來。過去未來沒有,現在這個意義也不存在,爲什麼?因爲它念念不住,哪來的現在?說現在,現在過去了。所以時間講的叁世不可得。

  「又既無過去與未來,則何有現在。是以《金剛經》雲: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。《信心銘》,叁祖僧璨大師的著作,最末後一句說,「非去來今」,這句話說的根本沒有時間,時間是個抽象概念,不是真的。「正顯叁世古今不離于當念」,這一句是大乘經裏頭常說的,這是真話。叁世古今都是講的時間,在哪裏?就是現在一念。現在一念你掌握不到,彌勒菩薩說得好,他說「念識極微細,不可執持」。你沒辦法抓住,你也無法保持,你找不到它的,告訴你全是假的。這意思是什麼?意思就是勸你放下,你不放下你錯了,沒有一法是真的。如果說真的,就告訴你,那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。它真在哪裏?它能夠幫助你回到真,轉妄成真,這一句彌陀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,「酬願度生」。隨緣現相,爲的是什麼?爲的是度衆生。「上顯法身理體,真實之際」,這向下的經文說明「方便普度」這是「真實之利」。對一切衆生來講,這個利益是真實的;換句話說,其它的利益是假的。爲什麼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所以其它利益是假的。用空間、時間的真相做標准來看,所有行動都不是真的,只有念佛是真的,你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爲什麼佛號是真的?佛號是自性的德號,自性是真實之際、是法身理體,阿彌陀佛是法身理體的德號。所以,用它來做普度衆生的因,用如來果地上的德,做爲我們修行證果的因,這是真實之利。「理不礙事,寂而常照,悲心無盡,垂迹度生」,願度衆生。我們把這個經文念一遍。

  【但以酬願度生。現在西方。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。有世界名曰極樂。】

  我們看念老的批注,「上」是前一段經文,「顯法身理體,真實之際」,這個以下,這是說明「方便普度,真實之利,理不礙事,寂而常照,悲心無盡,垂迹度生」。所以底下講,『但以酬願度生,現在西方』。確確實實阿彌陀佛是應化在西方極樂世界,跟我們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應化在印度是相同的,只是極樂世界的人福報大,時間久。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福報淺,感應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,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。極樂世界所感得的,阿彌陀佛無量壽,極樂世界也是無量壽,福報完全不一樣。這是什麼原因?修因不一樣。我們這個世界,修因是善惡混雜,不清淨、不真誠;不像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每個人修的因都是純淨純善,往生的人都是清淨心執持名號。真信、切願,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,但是這一念是真誠清淨心的一念,雜著妄念不能往生。我們修行從現在就要加緊,加功用行,把拉雜的東西要舍掉,讓我們的清淨心、真誠心現出來。這個念佛功德就能成就,所謂是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

  雖然經上告訴我們,一念、十念決定往生,那當然不假,我們還是念得愈多愈好,爲什麼?不念,雜念就起來了。我們今天爲什麼念佛?就是希望用這一句佛號把雜念給攆出去。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,什麼雜念都不能要,我們才有把握往生。心裏頭有阿彌陀佛,還有雜念在裏頭,那個雜念就是你往生時候産生障礙。那是什麼?冤親債主,是自己招來的。爲什麼鍋漏匠往生沒有冤親債主找他,爲的是什麼?我們親耳所聽的,那一點都不是假的,臺南將軍鄉的老太太,念叁年佛站著往生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沒有障礙。我在美國舊金山住那個時候,有位甘太太,她有個老朋友,也是老太太,念佛人,在美國。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,也什麼障礙都沒有,坐著往生的。老太太留的有遺囑,而且把兒子、媳婦、孫子孝服她統統都做好了,就是後事她都把它辦好了。沒有告訴家人,也沒有告訴朋友,總是幾個月之前縫縫補補,就統准備好了,自在,沒有障礙。什麼原因?念佛功夫得力。什麼叫得力?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、沒有懷疑,她就成功了。

  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