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很不錯了,十句佛號裏頭沒有妄念,不錯了,你說多難!如果說是無方無相,這是大乘裏面說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哪能成就?說理是沒錯,正確的,可是我們做不到。
「又《上都儀》雲:歸命叁寶」,歸命也就是皈依,「要指方立相,住心取境」,這才能見到效果,對娑婆世界六道凡夫管用,一定要指方立相。我們把心住在西方,住在極樂世界,住在阿彌陀佛名號當中,西方是境界,極樂世界是境界,阿彌陀佛是境界,我們取這個境界,心裏頭只有這個,除這個之外統統放下,這叫住心取境,我們才能夠得到清淨心,才能夠得到平等心。心地清淨平等,智慧自然現前,愛心一定能夠浮出來。這個愛心裏面沒有占有,對一切人事物的愛,愛而不占有。不但不占有,不控製,沒有控製的念頭,也沒有分別的念頭,真愛心,你才能做到叁輪體空。
愛的表現是尊重,自卑而尊人,這是愛,自己謙卑,尊重別人,對于別人能發生敬愛。表現在關懷,我們講照顧,盡心盡力協助,所謂互助合作。互助裏頭還有別的人要幫助我,沒有這種希求想,沒有這個念頭,我幫助他,決定沒有讓他回報的這個念頭,這才純淨。夾雜著好有好報,那是什麼?那對世俗人說的,世俗人要求報,沒有報他不幹。佛菩薩不要,爲什麼不要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邊都不著,這個理要懂。那我爲什麼要這樣做?因爲是一體。連這個一體的念頭都沒有,你才真的回歸到一體了;還有一體的念頭,你沒有回歸,你的距離還很遙遠,清淨心裏頭什麼東西都沒有,幹幹淨淨。今天科學講回到零點能量場,零點能量場就是自性。自性,零點能量場,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慈悲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都從那一點出來。
所以皈依叁寶,要指方立相,住心取境。「以凡夫系心,尚不可得」。這個系心,就心裏頭專念一樣東西,心只系念一樁事情。淨宗教給我們系念阿彌陀佛,我們能不能相信?敢不敢相信?我很想相信,我很願意這麼做,做不到。雜念太多,妄想太多,把你完全破壞掉了,這就是凡夫系心,尚不可得。「況離相」,離相是般若,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,他離不了,所以現在找那種根性的人找不到了。佛在世,學大乘就不多,何況佛滅度之後,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,佛法的承傳亦複如是。讀這些經文,讓我們對佛菩薩的慈悲、佛菩薩的智慧、佛菩薩的善巧方便,佛菩薩對我們末法衆生的照顧,恩德無量,我們感恩的心才能生起來。如何報恩?依教奉行就是真報恩者,這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,報恩成就者。
底下這句經文,『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,有世界名曰極樂』,這就是指方立相。上一句是《宋譯》的經文。《魏譯》本裏面是十萬億剎,《唐譯》本子裏面的文叫十萬億佛剎。《稱贊淨土佛攝受經》,這就是玄奘大師翻的《阿彌陀經》。鸠摩羅什跟玄奘是同一個譯本,羅什大師是意譯,玄奘法師是直譯,完全照著梵文經文來翻譯,直譯。這個本子翻的是同《宋譯》。「《阿彌陀經》同魏唐兩譯。諸譯不同,其故有二」。同一個經本,翻的人不一樣,翻的句子也小有差別。這個緣故,這說出兩種。「一者,如《法華》所說,隨衆生根器,所說名字不同,年紀大小。是故兩土距離亦可不同」。這是方便說,對初學這樣說容易懂,接引他入門。說真話,底下講,「實者」,給你講真話,極樂世界、娑婆世界,「皆遍一切處,互融互攝,本無距離之可言」,這是講真話。更進一步給你講真話,我們自己現前這個身形,跟諸佛如來一樣,遍一切處,一切時空都了不可得。佛身遍塵剎,衆生哪個身不遍塵剎?不遍塵剎怎麼能成爲一體?成爲一體才遍塵剎。我們爲什麼見不到?爲什麼體會不到?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住你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你就見到,你就體會到了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「二者」,第二種說法,「億、俱胝、那由他」,這印度這一些數目字,「所表大小不一」。譬如講億,就有四種說法,第一個十萬叫億,百萬也叫億,千萬也叫億,萬萬也叫億,四種,到底是哪一種?俱胝,這個意思翻成中國就是億,所以也可以有這四種說法,從十萬、百萬、千萬到萬萬。「但前叁者,則爲常用者」。古時候萬萬叫億不常用。現代已經在大家日常生活當中,都稱萬萬爲億,而不是稱百萬、十萬叫億,都稱萬萬叫億,所以時代不一樣,每個時代人觀念不相同。「那由他,可爲十萬」,也可說千萬,也有解釋爲萬萬。「其義不一,是故難校」。印度那個時候跟中國周朝時候相同,都是些小國、部落,沒有統一,所以每個地方用的這些名稱不一樣,大小不相同,所以翻譯就有一定的難度。那由他也可以稱十萬,或者千萬,也有解釋爲萬萬,所以其義不一,其義不一樣。
「今于十萬億取億數之最大者,則爲十萬萬萬」,這最大的數字。「百千俱胝那由他,取俱胝與那由他之最小者,則爲千萬萬萬。較十萬億大一百倍,故不必局限于數量。諸經互參,則可知所示現之極樂世界,距此土至少在十萬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之外(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之國土)」。十萬萬億個大千世界之外,這就從這些數字上來講。「凡夫聞之,常感極樂甚遠,懼不能去,此實由于迷自心量故」。這樣大的數字,大乘經教裏頭佛說過,我們的印象很深,叫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那我們的心多大?十萬億佛國土在我們心量裏頭很小,不大,方寸之間耳。實在是凡夫心量太小了,看到這數字這麼大、這麼遠。如果我們真正把賢首國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念懂了,你的問題全解決了。《還源觀》告訴我們,念頭才動,周遍法界。所以十萬萬億個佛國土,念頭才動就到了。極樂世界不遙遠,總在一體之內,沒有超越這一體。
「據《楞嚴》,則十方虛空生我心中,如片雲點太清裏。何遠之有」。這一句話《楞嚴經》上的,佛說十方虛空無量無邊,無盡的廣大,要跟我的心一比,十方虛空太小了,就像一片雲彩一樣在太空裏,把我們的心比作太空,把這一片雲彩比作十方虛空。說得更實在一點,底下這一行有,「故《觀經》曰:阿彌陀佛,去此不遠。實因本在衆生各各自心之內也」,這大家應該熟悉。經論,祖師大德都常說,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,哪有遠近!我心裏頭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在此地;我心裏面想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在當下,極樂世界、阿彌陀佛都是心現識變的。「又《彌陀疏鈔》曰:分明在目前,亦何嘗遠。蓮池大師之說,透徹心源」。這九個字說得好,分明在目前,念頭一轉就是。轉不過來,迷了,愈迷愈遠,覺悟了就在眼前。
『有世界名曰極樂』,這是立相,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。「世指時間,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所謂叁世也。界者疆界,指空間,即四維上下,所謂十方」,四方,四維上下,這十方。「合時與空,故稱世界」,所以世界就是今天所講時空。「極樂梵語須摩提,譯有多名」,翻譯的時候,因爲它意思多,你看翻極樂,有翻安樂的,有翻贍養的,有翻清泰的。「《彌陀要解》謂極樂乃永離衆苦,第一安隱之謂」。往生到極樂世界,一切衆苦永遠離開了,所以稱它作極樂,稱它作安穩,平安、穩定,說明那個地方沒有動亂。「《彌陀疏鈔》曰:顯至極之樂,非人天一切諸樂之比。故名極樂」。《疏鈔》是蓮池大師的,顯示極樂世界的環境樂到極處,人間天上之樂不能跟它相比,所以故名極樂。
「諸佛國土,隨機所感」,還是離不開衆生心,「有四種土」。「一曰常寂光土。經雲:毘盧遮那遍一切處」,毘盧遮那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就是遍一切處。「其佛住處,名常寂光。是極果人所居」,極果,果報到極處,就是妙覺如來,比等覺還高。常寂光裏頭沒有現象,你說身也行,說土也行,身跟土是一不是二。常寂光裏頭沒有現象,今天科學所說的叁種現象,自然現象、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,常寂光全沒有,所以有一點像現代科學家(量子力學家)所說的零點能量場。這個零點,數學裏頭零是什麼都沒有,零點能量場,有一點這個味道。但是它跟數學的那個零不一樣,它這個零點能量場裏頭什麼都有,但是沒有現象,不是現象,所以你沒有辦法探測它,也就是科學跟哲學都達不到。
佛對這樁事情告訴我們,唯證方知,只有你證得,你就知道了。用什麼方法證?用禅定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就證得了。禅定裏面所證得的是現量境界,真實不虛,比科學家用儀器、用數學去探索出來的還要真實。佛法無論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,統統要修禅定。念佛法門也是修禅定,佛在《大集經》上講得很好,講持名念佛即是甚深深妙禅。禅是什麼?製心一處就是禅。我們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一處,這就是禅修,行住坐臥全在定中。如果有個雜念跑進去了,就把你的禅定功夫破壞了。念佛人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那是禅定,甚深禅定,不但有定、有慧,而且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完全相應。
「二曰,實報莊嚴土。行真實法,感殊勝報」,這叫實報。「七寶莊嚴,具淨妙五塵故。亦雲無障礙土」。淨妙五塵,五塵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不算法,這叫五塵。塵是什麼?塵是染汙。它不染汙,淨妙。實際上它不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它是法性土裏面所示現的,有這種作用,沒有染汙,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「亦雲無障礙土。以色心不二,毛剎相容故。是法身大士所居」。法身大士,明心見性的人,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,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證得法身。這些人他們所住的地方叫實報莊嚴土。他們證得法身,轉八識成四智,所以八識裏面的業相、轉相、境界相他們統統都沒有。他沒有形相,經裏面常說法性身、法性土,說這個意思。這個淨妙就是法性身跟法性土。
亦雲無障礙土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四種無礙,理無礙、事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這個境界在實報土裏頭。我們今天有障礙,你看隔一道牆,你就走不過去,你就有障礙;隔一張紙,你就看不到對面,你有障礙。無礙是沒有障礙,牆在此地,你走進來走出去一點障礙沒有,你看外面透明的,他真的是無障礙。障礙從哪裏生的?障礙從妄想生,有妄就有障礙;妄想放下了,障礙就沒有了。所以障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以色心不二。色是物質,心就是念頭。現在我們懂了,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,物質是什麼?物質是念頭的波動現象。所以物質跟念頭是一不是二,念頭是心,物質是色,它是一不是二。毛剎相容,這事事無礙。毛是汗毛尖端,正報裏頭最小的,汗毛的尖端,剎是佛剎,叁千大千世界。叁千大千世界在哪裏?在我這汗毛端上。叁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國土,佛剎沒有縮小,我這個毛孔汗毛沒有放大,沒有大小,毛剎相容。真有這個事情,《華嚴經》上說過,普賢菩薩有這種能力,去雲遊毛剎裏面的諸佛如來剎土,他能夠入那個毛端裏面的佛剎,到那裏面去供養、聞法,佛在那裏講經說法。那讓我們想到,毛剎裏面那個剎土裏頭衆生也有汗毛,他那個汗毛裏頭還有佛剎,重重無盡。這個話就是中國老祖宗所說的,「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」,這就是無內。剎裏頭還有衆生,衆生還有毛孔,毛孔裏頭又有佛剎,你就想,想不盡。這是什麼?這是性德。性德不可思議,你無法想象,你沒有辦法把它說清楚,所以一定要唯證方知。
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樁事情你就親自證得了,你不必要去想,你親證了,你跟普賢菩薩一樣,可以入微塵剎土。微塵剎土裏面跟外面剎土無二無別。那我們就曉得,不要多,我們這一個手指裏頭多少汗毛!每一個毛端都有佛叁千大千世界,這裏頭有多少大千世界?華藏在哪裏?在一個手指裏頭,不思議境界,唯佛與佛,方能究竟。你要想完全通達明了,佛告訴你,成佛去就明了了。等覺菩薩對這個事情還像隔一層薄霧,看到了,不很清楚。佛在經上跟我們所說的全是真實,佛法是科學。爲什麼?他叫你親證,不是說了就完了,你要證得,才是你自己的;你沒有證得,是釋迦牟尼佛的,不是你自己的。能不能證得?釋迦佛說,非常肯定的說,你決定能夠證得。你不能證得是你煩惱不肯放下,放下就證得了,這才是真正的自己。回歸自性,這真正可貴,不再搞虛妄的了,叁種真實成就,真實之際、真實智慧、真實利益。
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