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很不错了,十句佛号里头没有妄念,不错了,你说多难!如果说是无方无相,这是大乘里面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哪能成就?说理是没错,正确的,可是我们做不到。

  「又《上都仪》云:归命三宝」,归命也就是皈依,「要指方立相,住心取境」,这才能见到效果,对娑婆世界六道凡夫管用,一定要指方立相。我们把心住在西方,住在极乐世界,住在阿弥陀佛名号当中,西方是境界,极乐世界是境界,阿弥陀佛是境界,我们取这个境界,心里头只有这个,除这个之外统统放下,这叫住心取境,我们才能够得到清净心,才能够得到平等心。心地清净平等,智慧自然现前,爱心一定能够浮出来。这个爱心里面没有占有,对一切人事物的爱,爱而不占有。不但不占有,不控制,没有控制的念头,也没有分别的念头,真爱心,你才能做到三轮体空。

  爱的表现是尊重,自卑而尊人,这是爱,自己谦卑,尊重别人,对于别人能发生敬爱。表现在关怀,我们讲照顾,尽心尽力协助,所谓互助合作。互助里头还有别的人要帮助我,没有这种希求想,没有这个念头,我帮助他,决定没有让他回报的这个念头,这才纯净。夹杂着好有好报,那是什么?那对世俗人说的,世俗人要求报,没有报他不干。佛菩萨不要,为什么不要?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边都不着,这个理要懂。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?因为是一体。连这个一体的念头都没有,你才真的回归到一体了;还有一体的念头,你没有回归,你的距离还很遥远,清净心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,干干净净。今天科学讲回到零点能量场,零点能量场就是自性。自性,零点能量场,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慈悲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都从那一点出来。

  所以皈依三宝,要指方立相,住心取境。「以凡夫系心,尚不可得」。这个系心,就心里头专念一样东西,心只系念一桩事情。净宗教给我们系念阿弥陀佛,我们能不能相信?敢不敢相信?我很想相信,我很愿意这么做,做不到。杂念太多,妄想太多,把你完全破坏掉了,这就是凡夫系心,尚不可得。「况离相」,离相是般若,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,他离不了,所以现在找那种根性的人找不到了。佛在世,学大乘就不多,何况佛灭度之后,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,佛法的承传亦复如是。读这些经文,让我们对佛菩萨的慈悲、佛菩萨的智慧、佛菩萨的善巧方便,佛菩萨对我们末法众生的照顾,恩德无量,我们感恩的心才能生起来。如何报恩?依教奉行就是真报恩者,这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,报恩成就者。

  底下这句经文,『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,有世界名曰极乐』,这就是指方立相。上一句是《宋译》的经文。《魏译》本里面是十万亿剎,《唐译》本子里面的文叫十万亿佛剎。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,这就是玄奘大师翻的《阿弥陀经》。鸠摩罗什跟玄奘是同一个译本,罗什大师是意译,玄奘法师是直译,完全照着梵文经文来翻译,直译。这个本子翻的是同《宋译》。「《阿弥陀经》同魏唐两译。诸译不同,其故有二」。同一个经本,翻的人不一样,翻的句子也小有差别。这个缘故,这说出两种。「一者,如《法华》所说,随众生根器,所说名字不同,年纪大小。是故两土距离亦可不同」。这是方便说,对初学这样说容易懂,接引他入门。说真话,底下讲,「实者」,给你讲真话,极乐世界、娑婆世界,「皆遍一切处,互融互摄,本无距离之可言」,这是讲真话。更进一步给你讲真话,我们自己现前这个身形,跟诸佛如来一样,遍一切处,一切时空都了不可得。佛身遍尘剎,众生哪个身不遍尘剎?不遍尘剎怎么能成为一体?成为一体才遍尘剎。我们为什么见不到?为什么体会不到?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住你。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你就见到,你就体会到了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「二者」,第二种说法,「亿、俱胝、那由他」,这印度这一些数目字,「所表大小不一」。譬如讲亿,就有四种说法,第一个十万叫亿,百万也叫亿,千万也叫亿,万万也叫亿,四种,到底是哪一种?俱胝,这个意思翻成中国就是亿,所以也可以有这四种说法,从十万、百万、千万到万万。「但前三者,则为常用者」。古时候万万叫亿不常用。现代已经在大家日常生活当中,都称万万为亿,而不是称百万、十万叫亿,都称万万叫亿,所以时代不一样,每个时代人观念不相同。「那由他,可为十万」,也可说千万,也有解释为万万。「其义不一,是故难校」。印度那个时候跟中国周朝时候相同,都是些小国、部落,没有统一,所以每个地方用的这些名称不一样,大小不相同,所以翻译就有一定的难度。那由他也可以称十万,或者千万,也有解释为万万,所以其义不一,其义不一样。

  「今于十万亿取亿数之最大者,则为十万万万」,这最大的数字。「百千俱胝那由他,取俱胝与那由他之最小者,则为千万万万。较十万亿大一百倍,故不必局限于数量。诸经互参,则可知所示现之极乐世界,距此土至少在十万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外(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国土)」。十万万亿个大千世界之外,这就从这些数字上来讲。「凡夫闻之,常感极乐甚远,惧不能去,此实由于迷自心量故」。这样大的数字,大乘经教里头佛说过,我们的印象很深,叫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那我们的心多大?十万亿佛国土在我们心量里头很小,不大,方寸之间耳。实在是凡夫心量太小了,看到这数字这么大、这么远。如果我们真正把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念懂了,你的问题全解决了。《还源观》告诉我们,念头才动,周遍法界。所以十万万亿个佛国土,念头才动就到了。极乐世界不遥远,总在一体之内,没有超越这一体。

  「据《楞严》,则十方虚空生我心中,如片云点太清里。何远之有」。这一句话《楞严经》上的,佛说十方虚空无量无边,无尽的广大,要跟我的心一比,十方虚空太小了,就像一片云彩一样在太空里,把我们的心比作太空,把这一片云彩比作十方虚空。说得更实在一点,底下这一行有,「故《观经》曰:阿弥陀佛,去此不远。实因本在众生各各自心之内也」,这大家应该熟悉。经论,祖师大德都常说,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哪有远近!我心里头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在此地;我心里面想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就在当下,极乐世界、阿弥陀佛都是心现识变的。「又《弥陀疏钞》曰:分明在目前,亦何尝远。莲池大师之说,透彻心源」。这九个字说得好,分明在目前,念头一转就是。转不过来,迷了,愈迷愈远,觉悟了就在眼前。

  『有世界名曰极乐』,这是立相,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。「世指时间,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所谓三世也。界者疆界,指空间,即四维上下,所谓十方」,四方,四维上下,这十方。「合时与空,故称世界」,所以世界就是今天所讲时空。「极乐梵语须摩提,译有多名」,翻译的时候,因为它意思多,你看翻极乐,有翻安乐的,有翻赡养的,有翻清泰的。「《弥陀要解》谓极乐乃永离众苦,第一安隐之谓」。往生到极乐世界,一切众苦永远离开了,所以称它作极乐,称它作安稳,平安、稳定,说明那个地方没有动乱。「《弥陀疏钞》曰:显至极之乐,非人天一切诸乐之比。故名极乐」。《疏钞》是莲池大师的,显示极乐世界的环境乐到极处,人间天上之乐不能跟它相比,所以故名极乐。

  「诸佛国土,随机所感」,还是离不开众生心,「有四种土」。「一曰常寂光土。经云:毘卢遮那遍一切处」,毘卢遮那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就是遍一切处。「其佛住处,名常寂光。是极果人所居」,极果,果报到极处,就是妙觉如来,比等觉还高。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,你说身也行,说土也行,身跟土是一不是二。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,今天科学所说的三种现象,自然现象、精神现象、物质现象,常寂光全没有,所以有一点像现代科学家(量子力学家)所说的零点能量场。这个零点,数学里头零是什么都没有,零点能量场,有一点这个味道。但是它跟数学的那个零不一样,它这个零点能量场里头什么都有,但是没有现象,不是现象,所以你没有办法探测它,也就是科学跟哲学都达不到。

  佛对这桩事情告诉我们,唯证方知,只有你证得,你就知道了。用什么方法证?用禅定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你就证得了。禅定里面所证得的是现量境界,真实不虚,比科学家用仪器、用数学去探索出来的还要真实。佛法无论大乘小乘、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统统要修禅定。念佛法门也是修禅定,佛在《大集经》上讲得很好,讲持名念佛即是甚深深妙禅。禅是什么?制心一处就是禅。我们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一处,这就是禅修,行住坐卧全在定中。如果有个杂念跑进去了,就把你的禅定功夫破坏了。念佛人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那是禅定,甚深禅定,不但有定、有慧,而且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完全相应。

  「二曰,实报庄严土。行真实法,感殊胜报」,这叫实报。「七宝庄严,具净妙五尘故。亦云无障碍土」。净妙五尘,五尘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不算法,这叫五尘。尘是什么?尘是染污。它不染污,净妙。实际上它不是阿赖耶的境界相,它是法性土里面所示现的,有这种作用,没有染污,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。「亦云无障碍土。以色心不二,毛剎相容故。是法身大士所居」。法身大士,明心见性的人,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,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,证得法身。这些人他们所住的地方叫实报庄严土。他们证得法身,转八识成四智,所以八识里面的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他们统统都没有。他没有形相,经里面常说法性身、法性土,说这个意思。这个净妙就是法性身跟法性土。

  亦云无障碍土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四种无碍,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这个境界在实报土里头。我们今天有障碍,你看隔一道墙,你就走不过去,你就有障碍;隔一张纸,你就看不到对面,你有障碍。无碍是没有障碍,墙在此地,你走进来走出去一点障碍没有,你看外面透明的,他真的是无障碍。障碍从哪里生的?障碍从妄想生,有妄就有障碍;妄想放下了,障碍就没有了。所以障碍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以色心不二。色是物质,心就是念头。现在我们懂了,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,物质是什么?物质是念头的波动现象。所以物质跟念头是一不是二,念头是心,物质是色,它是一不是二。毛剎相容,这事事无碍。毛是汗毛尖端,正报里头最小的,汗毛的尖端,剎是佛剎,三千大千世界。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?在我这汗毛端上。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国土,佛剎没有缩小,我这个毛孔汗毛没有放大,没有大小,毛剎相容。真有这个事情,《华严经》上说过,普贤菩萨有这种能力,去云游毛剎里面的诸佛如来剎土,他能够入那个毛端里面的佛剎,到那里面去供养、闻法,佛在那里讲经说法。那让我们想到,毛剎里面那个剎土里头众生也有汗毛,他那个汗毛里头还有佛剎,重重无尽。这个话就是中国老祖宗所说的,「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」,这就是无内。剎里头还有众生,众生还有毛孔,毛孔里头又有佛剎,你就想,想不尽。这是什么?这是性德。性德不可思议,你无法想象,你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,所以一定要唯证方知。

  到西方极乐世界,这桩事情你就亲自证得了,你不必要去想,你亲证了,你跟普贤菩萨一样,可以入微尘剎土。微尘剎土里面跟外面剎土无二无别。那我们就晓得,不要多,我们这一个手指里头多少汗毛!每一个毛端都有佛三千大千世界,这里头有多少大千世界?华藏在哪里?在一个手指里头,不思议境界,唯佛与佛,方能究竟。你要想完全通达明了,佛告诉你,成佛去就明了了。等觉菩萨对这个事情还像隔一层薄雾,看到了,不很清楚。佛在经上跟我们所说的全是真实,佛法是科学。为什么?他叫你亲证,不是说了就完了,你要证得,才是你自己的;你没有证得,是释迦牟尼佛的,不是你自己的。能不能证得?释迦佛说,非常肯定的说,你决定能够证得。你不能证得是你烦恼不肯放下,放下就证得了,这才是真正的自己。回归自性,这真正可贵,不再搞虚妄的了,三种真实成就,真实之际、真实智慧、真实利益。

  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