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七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二四七集)  2012/3/22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24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五百九十二页第二行,第三句看起:

  「三曰,方便有余土。断四住惑,属方便道。无明未尽,名曰有余。是三乘圣人所居」。四住惑,这是方便有余土,断四住惑。什么叫四住惑?也叫做「四住地」,我们用《佛学大辞典》的名数,「常略名四住」,简单的称四住,「三界见思之烦恼也」,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也就是六道轮回。我们在六道里面的众生,统统有四住烦恼,如果没有四住烦恼,就脱离六道轮回,就证阿罗汉果了。分作四地,第一个是「见一切住地」,住在一个见字。这一条说的什么?「三界之一切见惑」,就是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。通常佛法里头教学为了方便起见,把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。第一类就是身见,六道众生都把身认为是自己,执着身是自己。学佛头一个就要破这个错误的看法,这错了,身不是自己。

  身不是自己是什么?我们如果把身当作自己,我们穿的这个衣服不是自己,这大家很清楚,衣服脏了就换一件,衣服破了就换件新的;身体也是一样,身体不是自己,就跟衣服一样,这个身体坏了,换一个身体。这就明白了,我没有生死,身有生死。那什么是自己?一般人很快就联想到大概灵魂是自己。这也不能说没道理,在六道里面去投胎,是灵魂去投胎;换句话说,六道里面的身都有生灭,投胎的那个灵魂没有生灭。没有生灭的是我,有生灭的不是我,这就清楚了。所以我们要重视灵魂。其实灵魂,是中国人现在一般人称为灵魂,实际上它不灵,它要是真的灵,它会到畜生道去投胎吗?它会到地狱道去吗?于是我们就知道,它不灵。在佛法里面叫它做神识,神识是什么?阿赖耶识。法相经典里面讲,「来先去后作主公」,那就是主人,投胎它先来,死的时候它最后走。人死的时候,前面六识不起作用了,眼看不见,耳听不见,知觉都没有了,但是阿赖耶在。阿赖耶叫识神,或者叫神识,我们一般人叫灵魂。实实在在说,应该称它作迷魂,它迷惑颠倒,它不灵,它是迷而不觉,把假的当作真的,六道是假的,不是真的,它在这里头去投胎。

  谁叫他去投胎的?他的业力,就是他一生当中所造作的。他造作的善这善业,善业牵着他到三善道去投胎;他要是造的恶业,就牵引他到三恶道去投胎。自作自受,没有人引导他,完全受业力支配。这个业力什么?他的爱好。你看我们人间有这个习气,喜欢读书的人总跟读书人在一起;喜欢学佛的人,他跟学佛的人在一起。这就是什么?这就是业力牵引着。喜欢打牌的人,总凑在一起打牌;喜欢跳舞的人,他一定是舞厅里面去,那个地方见面,各有所好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他的爱好喜欢到那里去。那人喜欢堕饿鬼吗?有。饿鬼喜欢什么?贪心重。不管是贪财、贪色、贪名,只要沾上个贪字,贪就牵引你到饿鬼道。地狱道是瞋恚,脾气大,常常喜欢发脾气,这个习气自自然然引导你到地狱道。畜生道愚痴,愚痴就是什么?是非、善恶、利害搞不清楚,胡里胡涂的,人云亦云,没智慧,这种业力牵着他到畜生道。这个我们要知道。

  我们在这个世间,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嗜好?念佛。念佛的这个嗜好所感应的是极乐世界,也是自自然然去的。极乐世界在哪里?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,肯定来接引你,绝对不会把你漏掉,四十八愿是保证、是凭据。你喜欢什么你就到哪里去,这个很重要!喜欢天堂,到基督教去、到天主教去了;喜欢神仙,到道教去了,其它宗教也有不少是神仙道。这是什么?都是习气,牵着你去投胎。绝对没有人在里面操纵,没有人在那里安排,都是自己业力牵着走。我们在平常养成习惯这多重要!中国古人所谓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,自自然然被它牵引着去投胎去了。这是说六道轮回的事情。

  四住第一,就是见一切住地,三界之一切见惑。见惑五大类,头一个身见,第二个边见。身不是我,把这个身体当作自己,错误的。第二个,边,边是二边,今天讲对立,也是错误的。为什么是错误的?真正的我,跟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本来就是一体,一体里头没有对立。边是二边,没有二边,你看众生跟佛,生佛不二,生佛一如。佛法里头没有对立的,跟一切人没有对立,跟一切事物统统没有对立,与整个宇宙整体就是一体。所以,对立是错误的,真的,这是第二种错误的看法。第三种戒取见,第四种见取见,这两种是中国人讲的成见。成见也就是所谓的主观的观念,我以为怎样怎样,殊不知是错误的。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,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,都不是正确的。

  戒是修因,大乘教里面说八万四千法门,你在里面执着这个法门好、那个法门好,不知道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高下在哪里?高下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,每个人不相同。法门没有高下,我们的烦恼、习气造成的高下,高下是在自己这边,与法门不相干。果上的成见,阿罗汉是果,辟支佛是果,菩萨是果,菩萨还分四十一个阶级,那都是果,但是这果并没有圆满,误以为这个果是圆满的,这就错误了。有人证得阿罗汉,以为是圆满的,没有再高的,小乘。这都是错误的见解、错误的看法。末后还有一条不属于这四大类的,其它对人对事对物错误的看法,合成一类叫邪见,全是错误的。我们晓得,执着我自己身体是我错误的,人见也是错误的,众生见也是错误的,寿者见也是错误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说,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我们都以为有,所以烦恼断不掉,错误放不下,问题都在此地。

  三界一切见惑放下了,这在佛法里头,小乘是初果须陀洹,大乘圆教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萨。虽然是最低的一个阶级,但是他是圣人,他不是凡夫了。只要把见惑断掉,这个五种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戒取、邪见,全部都放下。你虽然没有出六道,你在六道里头有期限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你不会堕三恶道,你就证阿罗汉果。证阿罗汉果是什么?思惑断了。思惑,你看思惑难断,后面二住、三住、四住全是思惑。思惑难!思惑一共八十一品,见惑八十八品。

  第二,「欲爱住地:欲界之一切思惑也。思惑之中以贪爱为重过,故举重而摄他」。欲是欲望,五欲财色名食睡,爱是情执,这是属于思惑。欲爱要是断掉了,你在二十八层天就超过了欲界天,这个东西要断掉的时候,你生天你生初禅以上,你不生在欲界;欲爱没有断,在六道里头,你生天是生欲界天。所以这两样东西不是好东西,要寡欲,欲要少,最后要把欲断掉,没有欲。爱是什么?爱是慈悲。慈悲跟爱为什么不一样?爱里头有情执,慈悲里头是智慧,不是情执,就这个不一样。统统是爱,慈悲这个爱比这个爱更深,意思更广,它的里头是智慧,是智慧的爱,不带感情的。所以他不在欲界,他到色界去了,色界还没有出六道轮回。

  下面第三,「色爱住地」,你看「色界之一切思惑也」。这个东西要断,断掉之后不在色界,色界十八层天,他就到无色界去,无色界四层天。我们看这边,第四,「有爱住地」。你看欲他放下了,色他放下了,现在有,这是最微细的一个执着,也放下了,「无色界之一切思惑」。这个有是什么?十二因缘里头的有,这个有是属于分别,或者是说非常微细的执着,他还有。这个有要放下,这个东西一放下,他就离开无色界,离开无色界他就证阿罗汉。「于此加入无明住地,称为五住地。皆言住地者,以此五法为生一切之过」。这一切是什么?恒沙烦恼,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见、思产生的,我们把世间这一切法看错了、想错了,才有那么多的烦恼。此地说的无明是十二因缘的无明,不是根本无明。所以这个四住烦恼,或者说五住烦恼断尽了,证阿罗汉果。不容易!

  我们不要说后面这四条,单单讲第一条,试问问我们一生能做到吗?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戒取、邪见,如果这个断不掉,初果须陀洹没分。所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,「末法时期,亿亿人修行」,没有一个能得道,「罕一得道」,罕是稀罕,真的一个都找不到,凭你自己功夫。所以净土就可贵了,净土是带业往生,这些烦恼没有断也能生净土。这个法门可贵、法门稀有,八万四千法门,都要断烦恼证菩提。所以往生不叫做证,带业往生没证,初果没证、初信没证,但是能往生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,地位跟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地位相同,一样的,换个地方就是了。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,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,换个地方。换个地方有什么好处?好处太大了。我们这个地方寿命有限,很短促,极乐世界无量寿,这头一个好处。我们世界烦恼重重,到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加持,你虽然有烦恼,不起现行。为什么?有烦恼,它不起作用。

  为什么不起作用?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。你贪爱,整个极乐世界,人事物都那么样的好,都一样的,你那个贪爱的心就不会对一个了。为什么?普遍他都一样,每个人长的面貌都一样。阿弥陀佛了不起!我们这个世界上人,面孔有美有丑,极乐世界没有,都一样。一样什么?你就不会贪一个,你要爱是博爱,平等的爱、清净的爱,你不会对某一个有差异。这个是阿弥陀佛了不起的智慧,他的世界这样成就了。而且相跟阿弥陀佛一样,我喜欢阿弥陀佛,人人都跟阿弥陀佛一样,这心平等了、清净了。这是十方诸佛剎土里头没有的,只有极乐世界有,因为其它的诸佛没发过这个愿。

  极乐世界也是佛的愿力之成就,四十八愿的成就。身体平等,相貌平等,《观无量寿经》告诉我们,阿弥陀佛的身相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好。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。阿弥陀佛这个身相是四十八愿、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,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七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